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建生 《中医学报》2019,34(11):2261-2264
尘肺病的病机为尘痹肺络、积损伤正,常见证候有实证类(燥邪伤肺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疾病早期则以实证类燥邪伤肺证为主,常兼有气阴两虚证等;疾病中后期则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常兼有痰湿证、血瘀证及痰瘀互结证。治法体现于补、润、化、消,早期以润燥清肺为主,佐以补肺之气阴;中后期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通络或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报》2019,(11):2261-2264
尘肺病的病机为尘痹肺络、积损伤正,常见证候有实证类(燥邪伤肺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疾病早期则以实证类燥邪伤肺证为主,常兼有气阴两虚证等;疾病中后期则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常兼有痰湿证、血瘀证及痰瘀互结证。治法体现于补、润、化、消,早期以润燥清肺为主,佐以补肺之气阴;中后期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通络或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围。据历代医籍记载如《内经》所说的“消中”、“消瘅”、“肺消”、“消渴”等皆属本病。提出了“……数食甘美丽多肥……转为消渴”之说,认为糖尿病发病与过食脂肪类食物以及与肥胖有关。又如《金匮要略》中所描述的饮多,尿多的症状与本病极为相似。在《诸病源候论》中以及明代戴思恭所提到的“其病多发痈疽”、“三消之久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等等与糖尿病所引起的某些并发症非常相似。此外《外台秘要》还谈到尿中有糖的特点。同时还指出治疗本病必须饮食管制。这些都说明了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是极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内伤发热属临床常见病之一,缘于脏腑虚损,阴阳气血失调,以定时或不定时的频发低热为特点,多数患者神疲虚惫兼见,其病程冗长,缠绵难愈,甚为痛苦。近年来,我们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体会浅谈如下。1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发热有内伤外感的不同,虽各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在高血压发病前以及在疾病过程中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的影响,为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67例高血压病患者,收集其一般情况及四诊等信息,填写调查表,最后将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心脑血管病与高血压病及中医证型构成规律。结果:心脑血管病无论发生在高血压病前或后,都使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趋向于瘀血阻络型。结论:心脑血管病对高血压病发病及其中医证型分布皆有影响,能为提出高血压病防治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在高血压发病前以及在疾病过程中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的影响,为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67例高血压病患者,收集其一般情况及四诊等信息,填写调查表,最后将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心脑血管病与高血压病及中医证型构成规律。结果:心脑血管病无论发生在高血压病前或后,都使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趋向于瘀血阻络型。结论:心脑血管病对高血压病发病及其中医证型分布皆有影响,能为提出高血压病防治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肺肿瘤,是所有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放疗、化疗依然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而临床中50%以上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机会,中医运用辨证论治诊治肺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结合以上,从肺癌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及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三个方面探讨肺癌中医证型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中前人对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归纳总结出目前各家学者的证型,初步证实肺间质纤维化目前研究的证型规律及临床上常见证型,为进一步研究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证型及中医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所导致的骨脆性增加,从而使骨折更容易发生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其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根本病因,脾虚是重要病因,血瘀是促进因素,外邪是诱发因素。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可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及气滞血瘀证。这7种基本证型可为骨质疏松症中医分型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骨节病中医辨证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多发、对称性关节受累。疼痛、功能障碍明显,致残率高,至今原因末明,中医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三因治宜等特点对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病情复杂、病程漫长、地域特点明显的大骨节病的防治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对大骨节病的临床症状分析、统计及结合专家论证,认为大骨节病中医分型为气滞血瘀、寒湿阻络、痰瘀互结,为临床治疗大骨节病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胆囊炎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的“胁痛”、“胃脘痛”、“黄疸”等范畴。近年来由于B超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此类疾病在西医方面得以较为及时而明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仅就中医辩证分型施治的体验简述如下。 1 病因病机分析与分型 胆囊炎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临床表现,因而此症具有不同的类型。其一,始发病,大都是因情志所伤、饮食不节,或感湿热毒邪,以致肝气郁滞,胆失疏泄,脾胃失和,升降失司,中焦运化无能,湿阻热蕴,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此为始发病段,以气滞为主,为肝胆郁滞型。其二,肝胆郁滞进而发展,气滞则血行不畅而致血瘀,以血瘀为  相似文献   

12.
阐述中医治疗乙型肝炎,关键在于突出中医特色,辨证论治,随证用药,多可囿于现代化验检查结果,但在辨证论治、分型用方的同肘,用一些现代化研究显示可靠药理作用的药物,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中医辨证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 ia,A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器官、组织,而正常的造血受到抑制。1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中医学无“白血病”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如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14.
杨莹 《开卷有益》2021,(7):42-43
目前社会上很流行的一句话:工作不突出,业绩不突出,腰椎间盘突出.但是腰椎间盘为啥会突出呢?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属于腰痛、痹证范畴,最早见《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下临,肾气上从,当其时反腰椎痛,动摇不便也.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血压病 (EH)宏观辨证迄今尚未统一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微观化研究的进展。鉴于人们已认识到 EH的辨证现代化研究是当前中西医结合临床一项重要内容 ,加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影像学等先进方法广泛运用 ,故文献中已有不少具有一定价值的关于这方面研究报道 ,现综合如下。1  EH分期及血压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1.1 分期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 早期顾氏等 [1 ]对 12 6例EH研究指出 ,肝阳上亢、痰浊中阻两型与 EH 期大致吻合 ;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型分别与 、 期大致吻合。张氏等 [2 ]对 6 9例研究发现 , 期以阴虚证和阴虚阳亢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胃炎分型治疗(脾胃虚寒型、湿热中阻型、肝胃气滞型、胃阴亏虚型)的诊治方法.结果 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在临床通过健脾和中、清脾泻热、降逆和胃、疏肝泄热、调气和胃、养阴益胃等治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研究,从慢性肾脏病中医理论、西医原发病、分期、医学生物学标志等方面总结近年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为其研究进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既可以独立为一种疾病,又可以各种散见的症状伴随于其他各系统的疾病之中。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可以出现全身各系统的症状,这些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我们不能通过一种西药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带来的诸多症状,但我们可以应用中医辨证理论把出现于同一患者身上的许多症状归结为一种中医证型,辨证论治,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20.
夫妇婚后同居一年以上,未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子方面的原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症。男性不育症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后果,病因非常复杂。现代医学目前在治疗方面仍缺乏有效的药物。男性不育属中医“无子”、“无嗣”、“绝育”、“不男”等范畴。中医认为,“肾藏精”,故治疗男性不育症患者多向补肾益精集中。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