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熊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67-68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变异性。方法对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患者24h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情况及24h心率变异性。结果丘脑及基底节区病变心电图异常改变明显;心率变异性分析显示患者24h SDNN值普遍下降,且rMSSD夜间高于日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率较高,HRV的昼夜变化规律消失;因此在治疗脑部病变时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使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心电图改变的互相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24小时和病后2周行12导联心电图的检查,观察心电图改变和病情变化情况。结果:120例中有93例心电图异常(77.5%),主要表现ST-T改变(40.86%)及各种心律失常(46.25%)。心电图异常以脑干、基底节、丘脑部位最常见(94.76%)。心电图异常与病情轻重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心电图异常率高,以心肌缺血和各种心律失常多见,发生机制可能与中枢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调节紊乱有关,心电图异常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进行研究,分析HRT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的相关性,为预防心脏猝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UA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2组心功能指标、HRV以及HRT,分析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24 h 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对照组(P<0.05),TO、TS、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S和HRV(SDANN和SDNN)正相关,与LVEF正相关,与LVEDd负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O与HRV(SDANN和SDNN)负相关,与LVEF负相关,与LVEDD正相关。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 HRV、LVEF、LVEDD对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66-69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我院80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结果分析急性脑血管病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心律失常检出率为75.00%。脑出血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丘脑病变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基底节病变、脑叶病变、多发性病灶,昏迷、高血压合并昏迷症状出现时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高血压、颅内高压症状出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类型、部位、症状均与心律失常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检查中可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明显心律失常现象,多见于脑出血、丘脑部位病变患者,且发生心律失常后病死率可明显增加,建议临床诊治时应关注患者心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病症,多年来一直应用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值(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指标来评价其危险性。随着对急性心肌梗死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提高,心率震荡(HRT)现象作为一种新的预后预测指标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RT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脑出血、脑硬死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及其表现形式类。方法对30例不同部位脑出血及70例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80%,心电图异常与出血部位有关,近脑干、丘脑及基底节区心电图异常率高,多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及心律失常。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率81.4%,心电图改变以左室肥厚劳损及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心电图改变与脑梗死类型及部位相关。结论脑出血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电图异常率高,对急性脑血管病要重视防治心肌缺血及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减少心脏并发症,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衰患者58名(心衰组)和非心衰患者65名(对照组),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获得HRT、HR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心衰组和对照组的HRT、HRV、LVEF、LVEDD、QT间期离散度(QTcd)、平均心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24 h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没有统计学意义。HRT与LVEF、LVEDD、SDNN等指标呈相关关系。结论心衰组患者HRT减弱,HRT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CT 高密度征在急性脑梗死中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6 年 5 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8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根据首次CT 中是否出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进行分组,两组前循环皮质梗死、基底节 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及放射冠梗塞中梗死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后循环梗死(包 括脑干、丘脑及枕叶皮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MCAS 常见于前循环、基底节 及放射冠梗死,在大面积脑梗死中HMCAS 构成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33例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CCS)患者作心肌酶谱检测,并对其病变部位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CCS发生率为48.12%,其中脑叶组为23.94%,基底节、丘脑组为72.22%,脑干卒中组为80.76%。表明脑干及基底节、丘脑组发生CCS的比率较脑叶组高(P<0.05)。发现脑出血组心肌酶比脑梗死组心肌酶有明显升高。结论:CCS常发生在脑干及基底节、丘脑卒中患者中,且脑出血组心肌损害较严重,应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心衰常规治疗,62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U)及HRV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72.4%)(P〈0.01);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LVEDD显著小于对照组,LVEF、SU及HR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衰,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及HRV,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便秘情况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调查815例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排便情况、卒中情况、认知功能情况等,分析患者便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便秘组和非便秘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时期存在显著差异(P〈0.01),便秘组多发病灶比例显著高于非便秘组(P〈0.01),便秘组基底节病变以及丘脑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便秘组(P〈0.01)。便秘组认知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非便秘组(P〈0.01或P〈0.05)。随着患者认知障碍程度的加重,便秘发生的风险也逐渐升高。结论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患者认知功能越严重,便秘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心肌钙蛋白I及心电图(ECG),评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肌损伤程度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院即刻血清cTnI、24h血清cTnI,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TnI正常组(61例)与cTnI升高组(19例),入院即刻及24h行18导心电图检查;入院时NIHSS评分和第14、60天改良Rank’s评分,记录60d内临床死亡终点事件。结果第60天两组改良Rank’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nI升高组心电图异常率100%,cTnI正常组心电图异常率5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电图缺血样改变的比率cTnI升高组显著高于cTnI正常组(P〈0.05);第60d血清cTnI升高组的病死率(36.84%)高于cTnI正常组(8.20%)(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发cTnI升高的发生率较高,心肌钙蛋白I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伴发心肌损伤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分型和梗死面积与心电图(ECG)改变的关系。方法给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ECG检查,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GSP)分型和梗死面积分型,对各组患者的EC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LACI)组患者的ECG异常率分则是:95.5%,80.4%,62.5%和48.5%,TACI组和PACI组明显高于LACI组(P〈0.05~0.01);大中面积梗死组(83.7%)的ECG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60.4%)和腔隙性梗死组(53.2%)(P〈0.05~0.01);小面积梗死组的ECG异常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5)。OCSP和梗死面积分型亚型组出现ST—T改变和心律失常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病情重和梗死面积大的患者ECG异常率高。  相似文献   

14.
李云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32-13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在人院后测定心肌酶,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动态观察,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心肌酶显著升高(P〈0.01);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98例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占81.7%),主要表现为心室复极异常、心律失常及类心梗样改变。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常见,异常心电图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心电图死亡率,以室性心律失常及类心梗样改变死亡率最高。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异常提示有心肌损害,常系脑心综合征所致,两者的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首发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3月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首发脑梗死患者,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对照组年龄、吸烟、冠心病、心房颤动、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糖尿病、收缩压、HDL-C、hs-CRP、NIHSS评分及抑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带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糖尿病、收缩压、HDL-C、hs-CRP、NIHSS评分及抑郁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额叶、颞叶、基底节、丘脑区域梗死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首发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对于hs-CRP显著升高、神经功能损害程度高、关键部位梗死及有心房颤动、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加强关注.并应重视患者心理疏导和治疗,缓解抑郁状态,有助于认知功能障碍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青年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确病因者94例,占91.26%,病因未明者9例,占8.74%,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45例,占43.69%,其次是脑动脉炎18例,占17.48%。临床特点:发病年龄:30~39岁44例,占42.72%,40—45岁50例,占48.54%;男性多见共68例,占66.02%,以偏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常见,意识障碍少见;梗死部位:主要是基底节区37例,占35.92%,其次是脑叶17例,占16.50%;预后较好,病死率低。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位于前循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经左室造影证实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99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存在柬支传导阻滞25例(LBBB组)。选择同期无束支传导阻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通过住院病历记录,门诊随访、再入院复查、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 LBBB组饮酒史高于对照组(32.0%vs.14.6%,P<0.01),心功能分级Ⅱ级高于对照组(24.0%vs.10.4%,P<0.01),前壁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8.0%vs.75.0%,P<0.01),心脏超声左房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患者[(41.0±6.9)mm vs.(37.0±3.8)mm,P<0.01;(65.0±5.3)mm vs.(60.0±4.8)mm,P<0.01],前降支合并回旋支病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6.0%vs.8.3%,P<0.01)。LBBB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血流动力学终点事件的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0%vs.6.3%、64.0%vs.27.1%,P均<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肌梗死、左柬支传导阻滞是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移植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RR=1.04、1.13,P<0.01)。结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与无束支传导阻滞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比较,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心脏移植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陈云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51-52,54
目的探讨心功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人院日行2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h动态脉压水平分为Ⅰ组50例(动态血压〉60mmHg),1/组40例(动态血压≤60mmHg),比较两组的LVEF、SV、CO、E峰、A峰、E/A的变化结果。结果Ⅱ组E峰、A峰均较Ⅰ组明显提高,且E/A比例低于I组,随着病程的进展出现倒置(P〈0.05)。Ⅱ组的LVEF(%)明显高于Ⅰ组,Ⅱ组的CO明显低于I组,经t检验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损害(脑出血、脑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Ⅱ组的血尿酸、血肌酐的平均值均明显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的临床特点,以及与心功能的关系,对高血压的治疗及靶器官损害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辉  梁婷  冯婧  薛莉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0):895-89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97例CHF患者,其中扩张型心肌病51例,缺血性心肌病46例。按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LVEF≥30%组及LVEF〈30%组,同时选择26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HRV时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心衰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SDANN、PNN50、RMSSD降低(P〈0.05);随着心衰程度加重,SDNN、SDANN、PNN50、RMSSD下降越明显(P〈0.05)。LVEF〈30%组与LVEF≥30%组比较,SDNN、SDANN、PNN50、RMSSD降低(P〈0.05)。结论 CHF患者HRV降低,HRV的变化与CHF患者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血肿残留量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术后48 h复查头颅CT查血肿残留量,观察不同血肿残留量术后48 h的意识改善程度和术后1个月患侧肌力恢复程度,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48 h GCS均值比较:血肿残留量<5 mL组与5~10 mL组无显著性差异(t=1.867,P>0.05),血肿残留量5~10 mL组与>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917,P<0.01);术后1个月肌力均值比较:血肿残留量<5 mL组与5~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793,P<0.01),血肿残留量5~10 mL组与>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234,P<0.05)。结论基底节区HICH术中血肿清除越彻底,术后血肿残留量越少,术后近期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