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MRA评价的价值与限度。方法:临床拟诊颈动脉硬化性狭窄1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3例,行2DPC冠状面定位成像后,作2DDTOF成像,MIP重建。所有病例2周内都作了DSA。血管狭窄按ECST方法计算,分四级。结果:MRA评估正常或轻度狭窄的准确度达96%,只3%的血管过高评估为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的准确度都达到100%,无一例高估或低估。2例中度狭窄有1例低估。结论:MRA是一种很有用的评估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术前检查方法。但目前MRA尚不能完全代替DSA。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0TMR3D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9-db—t1fs成像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特点,探讨联合应用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6月在我院行3.0TMR3DTOF_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9-db—tl—fs成像的患者30例并对检查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30例3DTOF—MRA检查中,A级25例,占83%;B级3例,占10%:C级2例,占7%。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中A级20例,占67%,13级6例,占20%:C级4例,占13%。结论3DTOF-MRA技术可明确诊断绝大部分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但也存在的不足,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9-db—tl—fs成像可明确诊断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对颈部3DTOF—MRA成像的有效补充、二者的合理应用及结合可以从多方面来诊断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弥补相互间的不足。其在颈部血管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安全的、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86例经临床症状体征及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做头颅MRA检查,对关于MRA在脑梗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MRA显示5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分支减少或闭塞,21例存在多根血管狭窄,6例未见颅内血管异常,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8.60%、24.42%、10.17%。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颅内血管病变关系密切,MRA检查可为血管内治疗及二级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志华 《实用医技》2007,14(35):4829-4830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3D—CE—MRA)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30例腹部3D—CE—MRA的成像技术和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显示良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上观察血管的整体形态。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是诊断腹部血管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患者均行MRI及MRA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焙果:MRI显示脑梗死8例,脑出血1例,1例MRI未见异常。MRA表现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均伴有脑底部异常血管网(Moyanloya vessel)形成。结论:MRA是诊断Moyamoya病的一种准确有效的非创伤性的影像学方法,并适用于儿童及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和对Moyamoya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邓秋英  呼健 《现代医学》2001,29(1):31-32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之间的相关性以及MRI、MRA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和(或)体征的老年病人作MRI和MRA检查,从其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MRI显示38例脑实质改变(脑梗死、出血、腔隙性梗死、皮层下缺血灶),1例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左侧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和1例不典型小脑扁桃体疝。MRA显示40例有血管病变(动脉狭窄、闭塞、分支减少)。结论脑血管病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最常受累的血管是大脑中动脉。MRI和MRA联合检查可同时显示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86例经临床症状体征及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做头颅MRA检查,对关于MRA在脑梗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MRA显示5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分支减少或闭塞,21例存在多根血管狭窄,6例未见颅内血管异常,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8.60%、24.42%、10.17%。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颅内血管病变关系密切,MRA检查可为血管内治疗及二级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A、MRA检查,并以DSA作为金标准,比较CTA与MRA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8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DSA检出61例病灶,其中经CTA检出56例,经MRA检出48例,CTA阳性检出率[91.80%(56/61)]高于MRA[78.69%(4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41);CTA检查灵敏度、准确度为90.16%、91.25%,高于MRA检查的73.77%、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CTA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78,P<0.001);MRA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69,P<0.001)。结论 脑动脉CTA与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CTA检查更具灵敏度、准确度,利于减少漏诊、误诊发生,可作为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头转动试验(转颈,屈颈及头后仰)与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动脉(VA)狭窄性眩晕的临床诊断价值及相互关系。同时对VA狭窄性眩晕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方法:100例VA狭窄性眩晕病人,经头转动、屈颈和头后仰试验与TCD和MRA检查进行比较。同时进行排除非VA狭窄所致眩晕的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结果:经头转动试验可诱发病人眩晕症状者78例。其中44例屈颈及仰头试验也出现眩晕。TCD检查双侧VA血流不对称73例。MRA检查双侧椎动脉不对称95例,另有5例为双侧椎动脉狭窄。结论:头转动试验对VA狭窄性眩晕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TCD诊断VA狭窄准确率相对较高。MRA对确定VA狭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MRA影像。结果: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8.2%,较准确地显示了3 mm以上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窦闭塞的MRI诊断价值。方法15例硬膜窦闭塞病例,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机行自旋回波序列横断面、冠状面的T  相似文献   

12.
对经手术证实的20例脑动脉瘤的MRA和IA-DSA的影像进行了对照分析研究,经MRA检出19例(95%)动脉瘤,9例为10mm以下的动脉瘤,最小的4mm,与DSA检出率(19/20)相仿。MRA的定位符合率为84%,低于DSA(95%)。13/19例(68%)在MRA图像上能显示动脉瘤的瘤颈。作者认为MRA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的血管影像方法,可作为脑动脉瘤高危病例的筛选检查,随着MRA技术的进一步完善,MRA有望在神经外科领域替代部分侵入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视触发造影剂团追踪(FTB)技术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扫描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需要进行CE-MRA的25例患,于扫描前采用FTB技术,监测出主动脉及心脏内造影剂浓度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图后,再接着进行三维MRA扫描.结果:25例患均在最佳血管充盈时间进行了三维CE-MRA扫描,所有血管清晰显影图像效果好,其中8例正常,17例患有血管性疾病.结论:FTB技术能够提供造影剂团从注射部位到达兴趣血管的准确时间,使CE-MRA的扫描不受患条件、操作的经验和造影剂剂量等因素的影响,即可获得最佳CE-MRA图像,大大地改善了MRA影像的质量,提高了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动脉瘤夹闭术证实,并行MSCTA或3D-TOF MRA 检查的15例颅内动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例16个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7个,后交通动脉4个,右侧颈内动脉2个,大脑中动脉3个;MSCTA及3D-TOF MRA检出其中15个,漏诊1个左侧大脑中动脉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93.75%;MSCTA、3D-TOF MRA能较好显示动脉瘤形态、大小、位置、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颅底骨结构的关系;13例MSCTA或3D-TOF MRA测量的瘤体大小与DSA及术中测量基本一致。结论:MSCTA、3D-TOF MR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可以作为对高危人群进行颅内动脉瘤早期筛查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120例早期脑梗死的MRI和MR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有脑MRISE序列和3D-TOFMRA。发病后2h~6hMRI检查者26例,7h~72hMRI检查者94例。结果:120例早期脑梗死中,SE序列发现病变109例,呈长T1和长T2信号,其中大面积梗死41例,腔隙性梗死68例。MRA发现血管异常106例,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结论:MRI和MRA联合使用能提高早期脑梗死的检出率。SE序列扫描可漏检部分早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中的价值。②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13例AVM病人皆行DSA及MRI检查,其中67例行MRA检查。③结果DSA表现为密集成球、相互交叉缠绕的血管团或块状血管;MRI表现为蜂窝状、葡萄状和条索状流空血管,无明显占位效应;MRA显示局部纡曲的血管团,血管分支增多,缠绕在一起。DSA及MRI对AVM的诊断率远高于MRA(χ2=106.7,P<0.01)。④结论DSA与MRI结合使用,对AVM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MRA可作为MRI的补充用于筛选及AVM切除术后随访检查。  相似文献   

17.
肖云峰  王武  李明华 《上海医学》2007,30(7):517-519,F0002
目的初步探讨自动触发椭圆形中心编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在脊髓硬膜动静脉瘘(SDA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疑为胸腰段的SDAVF患者行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检查,均经选择性脊椎动脉造影和手术证实。结果自动触发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显示,5例SDAVF患者的瘘口水平和引流静脉的方向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手术结果相符。MRA检查对于瘘口的定位和引流静脉引流方向的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在脊髓血管造影前,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检查可以帮助诊断SDAVF,并能初步明确其瘘口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者分析了57 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的3DTOF MRA资料,并与同期12例脑血管造影结果比较,。结果示:血管受压移位(57/57),肿瘤供血动脉(34/57),肿瘤血管(31/57),肿瘤染色(48/50),肿瘤包绕血管(25/57)。作者认为,3D TOF MRA可作为术前了解因管解剖手段代替脑血管造影,此外,对部分肿瘤的临别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MRI分型与MRA表现二者的相关性。方法:77例经临床证实的SAE患者,对其进行MRI平扫及MRA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表现脑白质不同程度缺血性脱髓鞘改变,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其中影像学Ⅰ型30例、Ⅱ型33例、Ⅲ型14例。并伴有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MRA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轻度25例、中度31例、重度21例。结论:MRI和MRA可早期明确显示SAE范围大小和动脉硬化程度,但本组资料所示影像学分型与MRA所见的动脉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缺乏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