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聪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631-63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指导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方法对84例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异常:其中最多的是窦性心动过速60例(71.9%),其次是T波改变17例(20.4%),其他伴有各种早搏、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不同类型AVB等。心肌酶谱均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结论轮状病毒对心肌危害性大,多属于亚临床型和潜在性心肌损害,在轮状病毒肠炎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心脏,减轻对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3年12月4年间在我院进行轮状病毒肠炎治疗的患者85例,其中致使心肌损害的43例作为观察组,未造成心肌损害的4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腹泻次数、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研究致使心肌损害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心电图中患者主要集中为窦性心动过速和T波改变,患者心肌酶改变明显,患者多为两项或两项以上心肌酶的改变。表明轮状病毒肠炎致小儿心肌损害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结论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轮状病毒对患者心肌损害大,治疗时应注意减轻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指导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方法:对36例重症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进行分析。结果: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InI),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异常。CInI升高33例(91.67%)。心电图异常中,室性心动过速26例(72.2%),T波改变8例(22.2%),还伴有各种早搏,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等。心肌酶谱均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有心肌损害。早期检测CInI,心肌酶谱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心肌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5例腹泻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和肌钙蛋白测定、心电图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其次是ST—T波改变。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出现心肌酶、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时应注意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100例与同期123例非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达82%,心肌酶谱异常占76%,心电图异常者占52%,非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达13%,心肌酶谱异常占11.3%,心电图异常者占5.7%(P〈0.005)。经大剂量维生素C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心肌酶谱很快恢复正常,但心电图恢复较慢。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心肌酶谱异常,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早期常规进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测,以便发现心肌损害,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1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碧莲  姚霖  杨黎焱  姜彦 《吉林医学》2010,31(17):2566-256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指导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38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临床表现上面色苍白及精神萎靡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5),伴有心肌酶或心电图的异常,心肌酶异常多见。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临床表现上并无特异性,诊断上依靠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应查心肌酶及心电图,对并发心肌损害者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4月龄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相关因素,指导临床诊治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回顾分析78例轮状病毒感染小婴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儿中继发感染轮状病毒肠炎34例(43.59%);心肌酶谱异常41例(52.56%),其中心电图异常19例(24.36%);尿常规异常11例(14.10%);脑脊液检出轮状病毒1例(1.28%);合并不全性肠梗阻1例(1.28%).结论: 低月龄小婴儿也为轮状病毒易感人群,并可并发多系统功能损害,临床不可忽视,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和控制传播.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57.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不单纯是肠道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测定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胡秀珍 《当代医学》2011,17(24):54-54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改变及转归。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58例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cTnI)检测,对心肌酶和(或)肌钙蛋白(IcTnI)异常患儿进行营养心肌治疗10天后出院,嘱其1月后门诊复查。结果心肌酶LDH升高44例(75.9%),AST升高28例(48.3%),CK升高10例(17.2%),CK-MB升高38例(65.5%);2项及2项以上酶学异常者41例(70.7%);肌钙蛋白I(cTnI)升高5例(8.6%);心电图异常5例,58例患儿未见超声心动图异常。1月后复诊患儿50例,复查心肌酶、肌钙蛋白全部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大多有不同程度心肌损害,对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常规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cTnI)检查,发现异常及早营养心肌治疗,以免心肌损害,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0.
冉建瑜 《吉林医学》2012,33(4):732-733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的85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的轮状病毒肠炎未发生心肌损害的85例小儿患者做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电解质、心电图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腹泻次数、腹泻的量大于对照组,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均有心电图异常表现,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可引起心肌损害,并与年龄、腹泻程度、高热及电解质紊乱密切相关,应尽早给予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及时给予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