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取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从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特定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探讨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78篇相关文献,其中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28篇,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50篇。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三阴交、关元、次髎、肾俞、肝俞、脾俞、气海、子宫;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结论:穴位埋线与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大体不同,穴位埋线选穴以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艾灸选穴以胸腹部、任脉、募穴为主。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90年以来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文献,总结其选穴、归经、刺灸方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为制定针灸防治本病的规范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13年),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方法,将纳入的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腧穴进行腧穴、经络、刺灸方法等方面的统计及分析。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60篇,涉及78个穴位、66t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8.48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三阴交、肾俞、神门、太冲、太溪、关元、百会、脾俞、肝俞、内关、足三里;选用经络应用频次最多的为膀胱经、任脉、督脉、脾经。治疗手段除针刺外,还涉及耳穴贴敷、穴位注射、艾灸、电针、火针、推拿捏脊等多样治疗方法。结论: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所选穴位以三阴交、肾俞、关元、太冲、足三里最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脾经,刺灸方法常取单纯体针,配以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PubMed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PCOS伴IR的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0.0对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101篇文献,涉及腧穴81个。针灸治疗PCOS伴IR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关元、三阴交、中脘、天枢、足三里等;常用腧穴分布于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募穴、五输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24组穴位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其中肝俞-膈俞-脾俞-肾俞-卵巢-水分、天枢-带脉-丰隆-阴陵泉-水分、下脘-中脘-气海-水道组合的关联度较高。聚类分析得到3类腧穴组合:(1)气海、中脘、天枢;(2)归来、太溪、大横、水道、下脘、太冲、血海、带脉、阴陵泉、卵巢、水分、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中极;(3)子宫、关元、三阴交、丰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 :检索并筛选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符合以针灸治疗为主或其他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7篇相关文献,处方56首,共涉及55个腧穴,统计了处方中腧穴出现的具体频次,治疗卵巢早衰常用腧穴为关元(34次)、肾俞(29次)、三阴交(28次)、中极(21次)、足三里(19次)、子宫(18次)、脾俞(18次)7个腧穴,关元、三阴交是核心穴位。太溪、太冲、血海、三阴交、子宫穴与关元穴组合是常用穴位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以调理冲任、通经活血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临床文献研究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穴规律,为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重庆维普数据库(VIP)等三大数据库,选取1995—2018年符合纳入标准的有关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55篇,对纳入文献中所选取的腧穴从归经、主穴、配穴、特定穴及穴位分布部位等5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临床选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选穴主要涉及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阳明胃经等经脉;主穴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肺俞、迎香、印堂、足三里、大椎、肾俞、脾俞等;配穴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脾俞、肾俞、足三里、关元等;特定穴中背俞穴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肺俞、脾俞、肾俞等,五输穴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足三里、曲池等;选穴主要集中在腰背部及头面部。结论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选穴方法以循经选穴、局部选穴、特定穴选穴、临床新穴和奇穴选穴等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及统计分析,为该病的针灸临床治疗选穴与穴位组配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文献,对使用的腧穴、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文献共94篇,共使用经穴69个,经外奇穴3个,耳穴18个,头皮针3个,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穴位共15个。结论:临床可选用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足三里作为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基础方,再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阅针灸治疗泄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针灸治疗泄泻的临床用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针灸处方大辞典》及现代权威文献中针灸治疗泄泻的处方,对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泄泻的选穴规律。结果纳入的136首处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位腧穴为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神阙、气海;穴位配伍方面,出现频率最多的对穴配伍有足三里、天枢,中脘、天枢,大肠俞、天枢,脾俞、天枢,足三里、中脘,三穴配伍有中脘、天枢、足三里,足三里、天枢、神阙,足三里、天枢、脾俞配伍;足阳明胃经为针灸治疗泄泻的首选经脉,胃经腧穴选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以下肢和胸腹部穴位为主,且常用五输穴、募穴和背俞穴。结论临床必须坚持针灸局部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的重要原则;高频次的选用能代表治疗思路;针灸治疗泄泻以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等为主要穴位。  相似文献   

8.
阳萎的针灸治疗张炳芬(安徽省望江县医院中医科246202)关键词:阳萎;针灸方法方法取穴:命门、肾俞、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双)、足三里(双)、神阙、百会、大敦、肝俞、脾俞。每次取6~8穴,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min。针中极、关元、三阴交穴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防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通过整理、分析2006年至2019年的期刊文献,检索记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文献量及所有腧穴的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其归经分布。结果有63篇有关针灸防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的穴位共有32个,文献使用频次在5以上的常用腧穴有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中脘、下巨虚、关元、内关、气海、太冲、大肠俞、脾俞、胃俞、支沟、大横。共计12个腧穴;文献使用频次在1~5的少用腧穴有支沟、大横、三阴交、中极和公孙等20个腧穴。分部选穴是以腹部的局部选穴与小腿部的远道选穴为其基本规律。结论推荐针灸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使用足三里、天枢、中脘、上巨虚、下巨虚、关元、内关、气海、太冲等。但穴位选取数量多、范围广,取穴组方无明确规范,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腧穴选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 以统一的检索式检索万方、维普、知网3大中文数据库中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近10年文献,再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有效文献,统计每篇有效文献中艾灸使用腧穴频次,最后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分析排序前20位腧穴。结果 前20位腧穴依次为外膝眼、内膝眼、血海、阳陵泉、梁丘、足三里、委中、阴陵泉、鹤顶、承山、阿是穴、伏兔、三阴交、委阳、风市、膝阳关、承扶、太溪、殷门、环跳。结论 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选穴规律以膀胱经、胆经、胃经、脾经、肾经为主;选穴特点以膝关节局部取穴为主,同时重视特定穴选用,特定穴选取以五输穴、下合穴为主,原穴、郄穴、八会穴为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近10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分析2006至2016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针灸治疗为主或者针灸联合其他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得到相关文献83篇,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腧穴是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太溪和脾俞;腧穴所属经脉主要集中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腧穴主要分布位置在下肢及背腰部;特定穴类型广泛,以五输穴、交会穴及背俞穴为多。结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有循经选穴、分部选穴、辨证选穴和特定穴选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选穴规律,以期为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检索198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的有关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选穴规律。结果:共计纳入文献61篇,数据汇总、分析显示,任脉(频次104)、足太阳膀胱经(频次101)、足太阴脾经(频次41)、足阳明胃经(频次31)和足少阴肾经(频次15)上的腧穴常被临床选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且根据腧穴使用频次治疗本病前3位的腧穴为中极(35次)、关元(32次)、三阴交(26次),临床使用率前10位的腧穴还包括膀胱俞(18次)、气海(17次)、阴陵泉(15次)、肾俞(15次)、次髎(15次)、八髎(14次,含上、中、次、下髎4对)、足三里(11次),多选取募穴、背俞穴和五输穴等特定穴治疗本病,手法以补法为主,联合电针治疗时多采用疏密波。结论:通过对数据库内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选穴多为循经选穴和局部选穴,并以调理脏腑、疏通水气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14.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ingle acupoints used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cystitis among cystitis-prone women receiving acupuncture as a prophylactic treatment.

Methods

In all, 58 cystitis-prone women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Customised acupuncture treatments were given twice a week, over 4 weeks. The main effect parameter was the number of cystitis episodes during the 6-month observation time. Residual urine was measured at baseline, 2, 4 and 6 months using portable ultrasound equipment. Sympathetic and vagotone nerve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skin conductance and 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main acupoints used for patients with Kidney (Shen) qi/yang deficiency were Shenshu (BL23), Taixi (KI3), Zhongji (CV3), Sanyinjiao (SP6) and Pangguangshu (BL28), compared with Taichong (LR3), CV3, BL28, Yinlingquan (SP9) and SP6 for Liver (Gan) qi stagnation, and SP6, CV3, BL28, Zusanli (ST36) and SP9 for Spleen (Pi) qi/yang deficiency patients. The combination BL23 and KI3 were used in 16 women, 13 of which were Kidney pattern related patients. When used, the number of symptomatic episodes were reduced to a third compared with what occurred in the 42 women where this combination was not used (3/16 vs. 28/42, P<0.05). BL23 application correlat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residual urine measured a few days 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with the pattern of Spleen qi/yang deficiency had an initial increase in residual urine after treatments.

Conclusion

Treating Kidney pattern related patien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BL23 and KI3 resulted in far better outcome than other points/combination of points for other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es. The acupoint SP6 may be less indicated than previously assumed when treating cystitis-prone women prophylactically.
  相似文献   

15.
综述近5年来针灸为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症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进展。发现针药联合疗法和针刺疗法较为常用,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子宫、肾俞等腧穴的使用频率较高。针灸疗法能够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刺激卵泡、子宫内膜的生长及卵泡的排出,从而提高妊娠率。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取穴缺乏系统化、研究设计严谨性不足、动物实验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如何筛选及优化针灸治疗方案,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个性治疗特色的同时做到系统化,以便于临床推广执行,仍然值得未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检索年限自建库起至2018年12月31日,分析针灸治疗DN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针灸处方110个,现代针灸治疗DN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是肾俞、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经外奇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胃脘下俞;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特定穴选取以五输穴为最多;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和背腰部。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效聚类群,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得出肾俞和足三里同时出现的支持度最高。[结论]针灸治疗DN遵循脏腑辨证结合经络辨证、从病因病机论治、局部取穴和随症取穴相结合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机理.方法用链脲佐菌素造模.设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降糖治疗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取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穴,隔日针刺1次.各组均于治疗4、8周测定大鼠热痛阈值、坐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坐骨神经血流量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4周,与降糖治疗组比较,针刺治疗组热痛阈值降低,坐骨神经SNCV增加,坐骨神经血流量增加(P<0.05).治疗8周,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热痛阈值、坐骨神经SNCV与降糖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针刺治疗组坐骨神经血流量与降糖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针刺治疗改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功能的作用与弥可保相似,但针刺治疗起效迅速,而且能明显增加坐骨神经组织血流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治疗组,每组5只。RA模型组,艾炙治疗组以福氏完全佐剂(FCA)造模。造模后第7天,对艾炙治疗组进行艾灸“肾俞”、“足三里”治疗,免疫组化法测定下丘脑室旁核nNOS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A大鼠下丘脑室旁核nNOS的含量显著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RA大鼠下丘脑室旁核nNOS的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艾灸“肾俞”、“足三里”能降低RA大鼠下丘脑室旁核nNOS的含量,下丘脑室旁核在艾灸治疗实验性RA抗炎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李建强副教授认为人之寐寤由神主导,神安则寐,神动则寤。五脏不和、神不安其脏为顽固性失眠的主要病机;临证善用太冲、内关、三阴交、尺泽、太溪、照海、足三里七穴为基础穴组通调五脏,推广应用焦氏头针血管舒缩区于失眠的治疗中,博采众长,辨证施治,穴简效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针刺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用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收录的针灸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用穴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186篇文献涉及腧穴165个,主要归属任脉(占22.61%)和足太阳膀胱经(18.32%);其中使用频次排前3位的是三阴交、关元和足三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三阴交-太冲。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4个核心用穴群以及辨证用穴、重点用穴。结论:单纯针灸在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时,以任脉、膀胱经腧穴为主,并优先选用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太冲、气海进行处方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