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T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及其肠粘膜归巢受体表达的情况。方法 选用12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分为正常动物组(对照组)4只,模型感染组(模型组)8只,静脉接种SIVmac239病毒株,分别于感染前、感染后1周、2周、3周、4周、8周、11周、14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猴模型回肠组织中的肠淋巴归巢相关受体(intestinal lymphatic homing receptor) a47、CCR9、aE7、CD62L及肠淋巴组织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 real-time PCR检测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外周血肠淋巴归巢受体表达水平; ELISA检测血清CD62L。结果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两周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学指标(WBC、 LYM%、LYM、RBC)均在正常范围值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4/CD8低于对照组,CD8计数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2周起,CD4百分比开始逐渐下降,于感染8周后下降明显(P<0.05)。感染11周后(亚急性期),CD4计数在下降明显(P<0.05)。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1周(急性期)开始,CD4+HLA-DR+出现一过性上升,随即下降,但感染14周时又骤然升高。CD4+CD45+HLA-DR+和CD3+HLA-DR+在感染1周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血浆中CD62L在感染1周时开始逐渐上升,并在感染到第8周左右到达一个高峰期,随后开始出现下降(P<0.01)。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肠淋巴归巢受体 47、CCR9、E7的表达升高,L-选择素的表达降低,同时E7、CCR9在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及肠道淋巴组织免疫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升高。结论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肠淋巴归巢增强,初始T淋巴细胞肠淋巴归巢受到抑制,肠粘膜免疫系统出现过度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青蒿琥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文观察蒿琥酯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重量、血清溶菌酶水平、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IL-2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蒿琥酯能减轻胸腺重量,降低血清溶菌酶水平,增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抑制ConA诱导的脾细胞IL-2产生。青蒿琥酯抑制IL-2产生可能是其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ste)对食蟹猴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影响。方法 受疟原虫感染实验猴在肌注和静注青蒿琥酯各60mg之前、之后0h、2h各感染一批大劣按蚊;另取部分药前感染的大劣按蚊在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另设一对照组吸正常猴血。各组实验蚊均在感染后第9天解剖蚊胃和第13天解剖涎腺,观察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情况。结果 药前组和药后0h组的蚊胃及唾腺感染阳性率均为100%,两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平均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性差异(P>0.5);药前组和药后2h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有显性差异(P<0.5);大劣按蚊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组和吸正常血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性差异(P>0.1,P>0.5)。结论 青蒿琥酯对食蟹猴疟原虫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孢子增殖及子孢子进入唾腺无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蒿琥酯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青蒿琥酯的药理作用青蒿琥酯(Artesunate,简称Art)是我国发现的一种新抗疟药,1987年经卫生部批准。它是从中药青蒿中提纯的有效化合物青蒿素的衍生物之一,为二氢青蒿素的半琥珀酸酯,分子式为C19H18O8,分子量为384.43。临床使用的...  相似文献   

5.
青蒿琥酯对豚鼠气管平滑肌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表蒿琥酯能松驰豚鼠气管平滑肌,并能非竞争性拮抗乙酰胆碱,组织胺的缩气管作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噻吗洛尔不能阻断青蒿琥酯的松驰气管作用;青蒿琥酯对豚鼠气管组织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呈药物浓度依赖性明显的激活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浓度与酶的激活作用呈明显的线性关系,提示青蒿琥酯松气管作用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毒株经静脉及直肠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后的生物学特性和症状表现,并比较由感染途径不同导致的差异,为该模型系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SIVmac239毒株经静脉感染19只中国恒河猴,经直肠感染6只中国恒河猴,观察至感染后232或168d,比较其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特异性抗体滴度、CD4 T细胞数量、血浆病毒载量、淋巴结病理改变以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所有猴均出现SIV抗体阳转。在静脉感染猴,感染后10d检测到SIV特异的IgM,而直肠感染猴始终未能检测到。在感染后168d,静脉感染猴的SIV特异性IgG的平均水平较直肠感染猴高10倍。在观察期内,直肠感染组的CD4 T细胞数下降不如静脉感染组显著。所有猴的血浆SIV载量均在感染后10~14d达到高峰(107拷贝/ml左右),约2个月后降至平台期(103~106拷贝/ml)。2只静脉感染猴及1只直肠感染猴在感染后150~210d死于猴免疫缺陷综合征,呈快速进展型改变。结论SIVmac239毒株静脉及直肠感染接种中国恒河猴,均可建立慢性的SIV感染,其特征与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的改变相似,均可以作为良好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动物模型,尤其有助于预防性或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118-121
目的观察注射用青蒿琥酯和青蒿琥酯-盐酸阿莫地喹片序贯治疗南苏丹恶性疟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南苏丹朱巴中国维和步兵营一级医院收治的恶性疟疾患者31例,均肌肉注射青蒿琥酯注射液(首剂120 mg,4 h后再次肌肉注射60 mg,然后每日肌肉注射60 mg)1~3 d,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后24、48、72 h口服青蒿琥酯-盐酸阿莫地喹片2片,共6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1例疟疾患者的总治愈率为100.0%(31/31),其中3 d治愈率为90.3%(28/31),3~6 d治愈率为9.7%(3/31)。4例(12.9%)患者发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头晕等轻度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均自行消失。结论注射用青蒿琥酯和青蒿琥酯-盐酸阿莫地喹片序贯治疗南苏丹恶性疟疾疗效显著,且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用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条和离体SD大鼠胸主动脉环作为实验对象,观察青蒿琥酯的松弛平滑肌作用。结果表明:青蒿琥酯有较好的松弛平滑肌效应,其机理可能与影响Ca2+的跨膜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大白鼠长期服用青蒿琥酯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鼠分别每周一次喂服120,60,30mg/kg的青蒿琥酯,连续6个月,于喂药中期,最后一次给药后1天及停药后2周,对大鼠的外观,一般症状,体重,血液学,血清生化学指标及病理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在服药前后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和粪便等均无明显异常,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服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表明口服使用青蒿琥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抗人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注射液,Rituximab)通过静脉滴注的方法敲除中国恒河猴体内B淋巴细胞,并观察其敲除效果,为建立B淋巴细胞缺失的恒河猴动物模型提供基础的实验数据。方法选取健康的中国恒河猴两只,静脉滴注抗人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定期采集外周血、腹股沟淋巴结和十二指肠黏膜组织,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系统性测定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后24 h,中国恒河猴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的缺失即能达到100%,持续约14 d;腹股沟淋巴结中B淋巴细胞在静注后7 d缺失100%;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中B淋巴细胞在静脉滴注后7 d缺失达到90%,维持28 d。并且在成功敲除B淋巴细胞的情况下,CD4+T及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波动,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结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能有效去除中国恒河猴体内B淋巴细胞,为建立B淋巴细胞缺失动物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丛喆  蒋虹  王卫  陈霆  金光  陶真  姚南  熊竞  吴芳新  耿祥飞  魏强 《医学动物防制》2010,(10):883-884,888
目的确定SHIVSF162p3静脉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有效病毒浓度,明确SHIVSF162p3感染实验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损伤情况。方法 10只正常中国恒河猴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液1mL静脉感染,测定血浆病毒载量,CD4+/CD8+,CD4+T细胞绝对数,分析感染后恒河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损伤情况。结果 5TCID50/ml以上的SHIVSF162p3能通过静脉途径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结论本研究成功确定了SHIVSF162p3感染实验猴使用剂量,建立了SHIVSF162p3/中国恒河猴静脉感染模型各项指标,为今后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地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健康成年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h内贴壁,体外分化5-7天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 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联合硼替佐米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观察青蒿琥酯、硼替佐米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及协同效应,瑞氏染色油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青蒿琥酯、硼替佐米都能够明显抑制Jurkat细胞增殖,表现出凋亡形态学改变.以远低于IC50剂量的青蒿琥酯(4μg·mL-1)联合10~320 ng·mL-1硼替佐米作用Jurkat细胞24h,硼替佐米的JC50从(137.64±6.82 )ng· mL-1降为( 17.72±2.75 )ng·mL-1,联合组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硼替佐米单药组(P<0.01),药物联合作用均呈协同方式.[结论]青蒿琥酯能协同硼替佐米抑制Jurkat细胞,有望成为有前途的治疗T细胞淋巴瘤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对青蒿琥酯抗日本血吸虫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D组为不用药对照组,A、B、C 3组于攻击感染后第7天开始肌注给药:A组单用青蒿琥酯,B组西咪替丁和青蒿琥酯联合用药,C组单用西咪替丁.于感染后46 d剖杀小鼠,并分别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的减虫率、减雌率、肝组织减卵率、雌虫子宫内减卵率.结果单用青蒿琥酯组和联合用药组的减虫率分别为82.33%、95.91%(P<0.05),减雌率分别为83.64%、97.44%(P<0.05),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99.87%、99.97%(P<0.05),雌虫子宫内减卵率分别为91.17%、98.89%(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单用西咪替丁组的减虫率、减雌率、肝组织减卵率、雌虫子宫内减卵率分别为12.63%、14.11%、7.35%、7.22%(P>0.05).结论西咪替丁具有增强青蒿琥酯抗日本血吸虫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分离机大量采集实验猕猴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继而可从中分离得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开展免疫学研究、基因治疗提供足够的目的 细胞,探讨采集的关键技术,建立安全、有效的采集方法.方法 体重为4-5奴的实验猕猴5只,采集前一个月内分3次进行自体或异体血液于4℃储备共120 mL,用于采集时填充管路.5只猴采集前接受rhGM-CSF 20μg/ks皮下注射动员4~5 d,麻醉动物后行股动脉穿刺,选择自动外周血干细胞收集程序(Auto-PBSC)进行采集.采集结束后管路中血液以10 mL/min回输给动物3~5 min.结果 生长因子连续注射第4天外周血白细胞数增至最高,收获细胞数量随循环血量和采集次数增加而增多.经动员的所有猴能够采集到需要的PBMC,最多达9.9×108,采集次数1~3次,循环血量达750~1420 mL,实验结束后1只猕猴因心脏衰竭死亡.结论 人用血细胞分离机可用于4~5 kg实验猕猴PBMC的大量采集.由于动物不同于人体,为保证采集成功需要选用适合于猕猴的程序,采集前做好储血和生长因子动员准备,稳定的麻醉保定,提高抗凝剂比例,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XE-TNFαm2靶向融合蛋白作为新型生物性药物抑制SIV病毒感染CEMx-174细胞的作用。方法 XE-TNFαm2、SIV和CEMx-174细胞共同培养,在培养的第5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P27抗原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流式细胞仪测试SIV阳性细胞,应用PE-annexin V凋亡检测试剂盒测试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结果 XE-TNFαm2在细胞安全最大药物浓度50μg/mL时,对SIV病毒抑制率为40%。细胞早期凋亡率在XE-TNFαm2浓度6.25μg/mL时为37.1%。结论融合蛋白XE-TNFαm2对SIV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部分作用推测是因通过诱导感染细胞产生凋亡导致病毒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增敏对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体积平均增至大约(5 mm×5 mm×5 mm),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药组、单照组和联合组,单药组和联合组每只裸鼠给予青蒿琥酯100 mg.kg^-1.d^-1,对照组和单照组每只裸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7 d,第7 d给药后单照组和联合组立即给予一次性^60Coγ射线10Gy照射,照后观察14 d,14 d后剥瘤,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结果联合组裸鼠移植瘤瘤质量较单照组明显减小[(0.64±0.11)g vs(1.31±0.58)g](P〈0.05),抑瘤率达71.17%。联合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数较单照组显著增大[(77.5±8.07)vs(48.80±6.71)](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明显增加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对射线的放射敏感性,作用机制与其增强射线诱导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L929和Colon26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体外经青蒿琥酯作用后,彻底洗去青蒿琥酯,再以新鲜培养液培养L929及Colon26,收取再培养上清,同时以不经青蒿琥酯作用的L929及Colon26同步处理的相应上清作对照。实验研究这些上清对小鼠脾细胞MTT法测定的NK杀伤和ConA诱导转化,以及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的CD4 及CD8 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上清相比,青蒿琥酯作用L929和Colon26后,其第一次(AL1、AC1)及第二次48h再培养上清(AL2、AC2)对ConA诱导小鼠脾细胞转化的抑制率均明显降低(分别为37.50%±6.58%,P<0.01;27.83%±5.50%,P<0.05;48.71%±3.52%,P<0.01;5.48%±1.22%,P<0.01);CD4 CD8-细胞表达百分率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5.30%±3.51%,P<0.01;27.68%±2.78%,P<0.05;10.69%±3.42%,P<0.01;28.02%±1.08%,P<0.01);AL1、AL2及AC1上清作用后,NK杀伤活性均明显升高(杀伤率分别为67.58%±4.83%,P<0.01;66.14%±4.10%,P<0.01;57.21%±3.38%,P<0.05),AC2对NK杀伤未产生明显改变(杀伤率为45.42%±8.98%,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下调L929及Colon26肿瘤细胞培养上清的免疫抑制,下调肿瘤免疫抑制可能是青蒿琥酯的抗肿瘤新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