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以及健康女性血清脂肪因子网膜素和脂联素的表达差异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133例女性,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经CAG证实不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心电图无缺血改变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和是否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将患者分为以下4组: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年龄<55岁)76例,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年龄≥55岁)57例,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年龄<55岁)60例,绝经后健康对照组(年龄≥55岁)36例。分析血清网膜素、脂联素等临床指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分别低于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123,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别低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和绝经后健康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和绝经后健康对照组(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女性(P<0.05)。结论网膜素和脂联素血清水平降低与围绝经期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PS),是指绝经期前后出现女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更年期通常发生在 45 至 55 岁之间。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女性绝经期和围绝经期症状感受。 研究的目标包括:绝经期与围绝经期两组之间的症状的比较;相关症状因子结构的相互联系和探讨其与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珠海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8):41-41,22
目的 调查珠海市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 对520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亲自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常喝牛奶及吃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喝牛奶或不吃豆制品者(P<0.05).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只有28.6%的妇女就医.结论 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结合文献详细阐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和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具体方法及其实验研究,探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在某些方面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情绪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3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将人群分为四组:对照组、围绝经期综合征组、情绪障碍组、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情绪障碍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量表(KMI)、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GQOLI-74)的生活质量总评、社会功能维度量表的评估。结果情绪障碍组和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情绪障碍组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情绪障碍组的分值分别为:(55.00±11.83)分、(10.67±2.18)分;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情绪障碍组的分值分别为:(52.58±13.83)分、(9.90±1.97)分。而围绝经期综合征组的生活质量两个维度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有情绪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16±12.51)分vs(52.58±13.83)分;(12.79±2.38)分vs(9.90±1.97)分。围绝经期症状中情绪症状、躯体症状、性生活均与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其中情绪症状的相关更为显著(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后明确在围绝经期,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围绝经期人群的情绪障碍比躯体症状对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邯郸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方法:以邯郸市丛台区社区1109例40岁-60岁的妇女为调查对象,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测。结果:1109例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0.49%(449/1109),其中40-50岁的妇女为高发人群(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MS的发病率为18.93%(85/449),明显高于非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P0.01)。结论:关注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更要重视心理与社会支持,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帮助围绝经期妇女顺利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主要病机为肾阴阳平衡失调。本文通过对《内经》五脏痹理论病因及其证候进行分析,探讨其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联系,并思考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通过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五脏痹对比,发现外感因素也是其发生的病因之一,但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测指标,寻找方便快捷无创伤的检测方法,早期应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观察70例40岁以上门诊患者,采集病史,体格检查,B超,检验等,判断患者是否处在围绝经期,统计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比率。结果:本组患者中主诉出汗、潮热43例(61.43%);月经紊乱51例(72.86%);外阴、阴道不适34例(48.57%);检验尿促卵泡刺激素弱阳性44例(62.86%)。结论:检测尿促卵泡刺激素对诊断围绝经期可能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为早期预防和控制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症状分布情况及其与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4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研究常见症状分布特点及其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潮热、眩晕、头痛、心悸、失眠等。潮热与黄体生成激素(LH)呈等级正相关,与雌二醇(E2)、FSH/LH呈等级负相关;心悸与卵泡刺激素(FSH)、LH呈等级正相关,与E2呈等级负相关。结论易激动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这种情志的异常改变突出体现了肝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变中的重要作用。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与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及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和证候规律.方法:选择61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9例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各证型中,以肾阴虚证和肝郁气滞证所占比例最大,差异非常显著(P<0.01);②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肝郁积分及肝郁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各证型肝郁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肝郁气滞组积分最高,显著高于肾阴虚组、阴阳两虚组(P<0.01).结论:肝郁气滞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各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郁病理变化,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