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SD新生大鼠右心房注射前列腺素E2 (PGE2)产生呼吸暂停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7~9天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右心房注射辣椒平、S-3144(P物质受体拮抗剂)和AH6809(前列腺素E2受体拮抗剂)前后注射PGE2,观察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 右心房注射PGE2在7~9天大鼠引起呼吸暂停;AH6809可缩短PGE2产生的呼气时间约42% (P<0.05),但辣椒平和S-3144对PGE2产生的呼吸暂停无明显影响.结论 新生大鼠右心房注射PGE2引起呼吸暂停,是通过作用于前列腺素E2(EP2)受体产生而与辣椒素受体和P物质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辣椒素(capsaicin,CAP)对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B、C、D组,每组8只。测定辐射热甩尾阈后,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于T2-3间隙硬膜外穿刺插管,术后A、B、C、D组分别注射0.10%、0.25%、0.50%CAP0.4mL及0.25%CAP0.4mL+2%利多卡因,对照组注射10%Tween80溶液(CAP赋形剂)0.4mL。注射药物后3、7、14d测痛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药物后A、B、C组痛阈明显升高(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0.10%、0.25%、0.50%CAP可明显提高大鼠痛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实验大鼠中的应用。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B组腹腔注射5%氯胺酮120mg/kg,C组尾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mg/kg和芬太尼0.05mg/kg,记录3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3组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维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麻醉操作时间较A、B组长(P〈0.01);各组麻醉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较戊巴比妥钠与氯胺酮腹腔注射更适于在大鼠实验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联合麻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只受肝大鼠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的乙醚吸入麻醉对照组,B组先用乙醚吸入作麻醉诱导,再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作麻醉维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追加麻醉次数、术后苏醒时间和死亡率.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平均需要重复吸入乙醚5±1.63次,以维持麻醉状态.B组术中麻醉平稳,不需要继续给药,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可延长麻醉的有效时间,加强麻醉效果,有效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在实验犬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效果。方法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溶液。结果从25mg/kg体重的剂量开始注射,以5mg/kg为间隔,增加到40mg/kg时,诱导期(显效时间)时间缩短了2.36min,维持时问延长了87.18min,呼吸频率增加了5次/min、心跳次数逐渐减慢,肛温递减达1.61℃。结论25mg/kg的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是理想的麻醉剂量,实验犬生命体征处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陆眠宁联合戊巴比妥钠对犬的麻醉效果。方法84只健康家犬随机分为戊巴比妥钠组和复合麻醉组,每组42只,戊巴比妥钠组单纯肌肉注射戊巴比妥钠(3%,1 ml/kg),复合麻醉组先肌肉注射陆眠宁(0.06 ml/kg),再肌肉注射戊巴比妥钠(3%,0.5 ml/kg),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诱导期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复合麻醉组麻醉良好率高于戊巴比妥钠组、诱导期时间短于戊巴比妥钠组,死亡率低于戊巴比妥钠组(P〈0.05)。结论陆眠宁和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较理想的犬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刺五加对静脉窦功能的影响。方法蟾蜍30只,每天两次连续3d,分为对照组、戊巴比妥钠组及戊巴比妥钠+刺五加组。第1、2组经淋巴囊注射0.65%NaCl,第3组注射刺五加注射液,于末次给药15min后,第2、3组经淋巴囊内注射0.4M戊巴比妥钠0.2ml/50g,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巴比舀钠给药后5min、10min、15min用高于窦性心率30%频率的方波(1ms,6v)刺激心房30s后停止。记录最后一个刺激信号到窦性波出现的时间。结果戊巴比妥钠组静脉窦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而刺五加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五加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的蟾蜍静脉窦恢复时间延长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将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8周龄)20只,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0只),一组为对照组不做处理,另一组为实验组-咽腔阻塞组,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1mL)咽腔两侧及舌根部注射,造成咽腔狭窄模型。两组均普食喂养。浅麻醉状态下对两组大鼠进行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等睡眠呼吸监测并阶段性测量动脉收缩压判断是否形成OSAHS及高血压。结杲①在浅麻醉状态下,实验组造模前后大鼠呼吸暂停指数(印neaindex,A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及最低血氧饱和浓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在造模前动脉收缩压(SBP)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动脉收缩压逐渐升高,8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动脉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咽部注射透明质酸法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建立大鼠OSAHS合并高血压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交叉自身对照法,对六只家兔分别肌注噻胺酮40mg/kg,戊巴比妥钠50mg/kg,两次用药间隔一周,观察诱导麻醉及麻醉维持时间、全麻过程中动脉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给药2h内,两药均能使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呼吸频率显著减慢(P<0.01)。噻胺酮较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快,麻醉初期(0~15min)对心率抑制作用强(P<0.05),麻醉后期(60~120min)的动脉压及呼吸恢复明显,苏醒快(P<0.05),戊巴比妥钠较噻胺酮在麻醉后期(90~120min)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强(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动物实验麻醉药物对脑室置管手术大鼠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存活率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水合氯醛组、戊巴比妥钠组、异氟烷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采用10%水合氯醛、2%戊巴比妥钠、异氟烷吸入的方法进行麻醉,大鼠进入深度麻醉状态后进行脑室置管手术。观察术前,麻醉后15、30 min,术后1、3、7、14、28 d的血糖及术前、术后1、3、7 d大鼠的体重、24 h进食量。比较三种麻醉方法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的差异。观察术后30 d内各组大鼠的存活率。结果异氟烷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水合氯醛组,水合氯醛组快于戊巴比妥钠组;异氟烷组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均短于水合氯醛组,水合氯醛组短于戊巴比妥钠组。水合氯醛组大鼠术中血糖大幅上升,术后1 d开始出现进食量、血糖、体重的持续降低,30 d观察期内所有大鼠死亡,主要死亡原因是肠麻痹。戊巴比妥钠组大鼠术中血糖略有上升,术后进食量、血糖出现小幅下降,一周内恢复。有3只大鼠因术中麻醉过量导致呼吸抑制死亡,30 d观察期内有一例出现死亡。异氟烷组大鼠术中血糖小幅度上升,术后进食量,血糖稳定,体重上升,30 d观察期内无一例死亡。结论水合氯醛因其麻醉不良反应不适用于脑室置管手术,戊巴比妥钠在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控制好麻醉剂量可以作为脑室置管手术的麻醉方式。异氟烷吸入麻醉推荐应用于脑室置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的影响。方法按配对设计原则选择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1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30min(T2)、关腹后(T3)和术后24h(T4),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血压(MABP),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间点,B组患者MABP均低于A组患者(P〈0.05),T4时两组患者M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B组NE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但两组间Co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B组NE、Cor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身麻醉更能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稀盐酸吸入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急性肺损伤(ALI)组、卡托普利干预(CAP)组,每组各10只。三组均游离大鼠气管进行气管内置管.对ALI组、CAP组分别经气管滴入0.1mmol/L盐酸0.4mL/kg,5min后CAP组大鼠腹腔注射卡托普利5mg/kg,1.5h后各组均取血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动脉血血气的受影响程度,并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I组和CAP组TNF-α含量均有增多(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有升高(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有降低(P〈0.05)。与ALI组相比,CAP组TNF—α含量明显减少(P〈0.05),PaCO,明显降低(P〈0.05),PaO2明显升高(P〈0.05)。结论稀盐酸滴人大鼠气管可致大鼠发生急性肺损伤。并在大鼠血清中可以测到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卡托普利可以减少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血清中TNF—α含量.减轻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18 kDa转位蛋白( TSPO )在异氟醚麻醉所致的大鼠认知功能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月龄SD雄性青年大鼠10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 AC组)和青年麻醉组( AA组);20月龄SD雄性老年大鼠10只,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 OC组)和老年麻醉组( OA组)。麻醉组吸入2%异氟醚6h,对照组吸入空气6h。麻醉后1d,2d,3d,4d进行水迷宫测试,检测海马组织TSPO蛋白表达。测定麻醉前( T1)、麻醉诱导6h(T2)、麻醉后24h(T3)、麻醉后48h(T4)血清TNF-α,IL-1β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吸入异氟醚后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老年大鼠延长明显(P<0.01);麻醉后大鼠海马区TSPO蛋白表达增加(P<0.05),老年大鼠增加显著(P<0.01);与T1相比,T2时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升高(P<0.05),T3,T4时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异氟醚可能通过诱发神经炎症导致大鼠认知功能下降,而其认知功能的恢复可能与海马区TSPO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baric hypoxia,CIHH)处理对发育大鼠HSP27、HSP70和HSP90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心肌热休克蛋白在发育大鼠CIHH心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CIHH处理组(CIHH)和对照组(CON)。CIHH发育大鼠(连同母鼠)置于低压氧舱中,接受56d相当于海拔3000m的低压低氧处理(5h/d)。股动脉插管记录动脉血压,左心室插管描记左心室功能,包括左室峰压(left ventrie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LVdp/dtmax)。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定量分析各组发育大鼠心肌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和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表达。并观察急性低氧/复氧对左心室功能、动脉血压和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s)表达的影响。结果基础状态下,CIHH组与CON组发育大鼠的LVSP、±LVdp/dtmax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blood pressure,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IHH组发育大鼠心肌HSP27、HSP70和HSP90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ON组发育大鼠;急性低氧/复氧导致发育大鼠LVSP、±LVdp/dtmax及MABP降低,表达增加,而CIHH组发育大鼠心功能参数及MABP降低幅度明显小于CON组发育大鼠,且3种HSP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ON组发育大鼠(P〈0.05)。结论CIHH可通过增强发育大鼠心肌HSPs蛋白表达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患儿呼吸以及复苏的影响,寻求一种呼吸抑制轻、苏醒快速的小儿胃镜麻醉方法。方法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0例患儿随机分两组:联合组,全凭静脉麻醉(TIVA)组。在两组患儿氯胺酮基础麻醉(肌内注射)后,1%利多卡因5mL经联合组患儿鼻腔行喉、会厌局部麻醉;5min以后,两组患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开始无痛胃镜镜检。观察两组患儿给药后3、6min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抑制、静脉用药量、胃镜镜检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结果静脉给药3min后,联合组与TIVA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脉搏氧饱和度分别为(109.04±19.09)次/min、(85.70±21.92)次/min,(1947±2.33)次/min、(14.73±6.05)次/min,(94.94±4.71)%、(87.95±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9、3.17、3.85,均P〈0.05)。静脉给药6min后,联合组与TIVA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脉搏氧饱和度分别为(113.98±25.03)次/min、(91.96±16.82)次/min,(26.07±2.86)次/min、(22.29±5.00)次/min,(98.01±1.35)%、(94.77±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2.98、2.43,均P〈0.05)。给药3min,联合组与TIVA组呼吸抑制例数分别为9、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P〈0.05)。给药6min,联合组与TIVA组呼吸抑制例数分别为5、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P〈0.05)。联合组与TIVA组静脉用药量、胃镜镜检时间及复苏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1%利多卡因局麻联合静脉麻醉是呼吸抑制轻、苏醒迅速的小儿胃镜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化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芬太尼+异丙酚组(A组)、芬太尼+乳化依托咪酯组(B组)、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合剂组(C组),每组100例,观察患者的术中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者诱导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1),B组、C组患者苏醒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P<0.01),C组患者苏醒时间较B组显著延长(P<0.01)。B组、C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C组患者肌痉挛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P<0.05),C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1),C组患者肌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C组患者术后头晕、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C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1),C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乳化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枢胆碱能M_1受体在应激条件下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CSR)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非应激组(n=12)和应激组(n=12),后者接受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每日2次,每次持续2h。应激1周的SD大鼠,经筛选、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求得ISP-MAP、ISP-增益(Gain)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侧脑室微量注射选择性胆碱能M_1受体拮抗剂哌仑西平(PRZ)对CSR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PRZ(1.0 mmol/L,5μl)导致应激大鼠ISP-MAP关系曲线后半程明显下移(P〈0.05),ISP-Gain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上移(P〈0.05),反射参数中饱和压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减少(P〈0.05),而反射最大Gain加大(P〈0.05);侧脑室注射相同剂量、容积的PRZ对非应激大鼠CSR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侧脑室注射PRZ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恢复到非应激水平(P〈0.05)。结论中枢胆碱能M_1受体参与应激对CSR功能抑制性重调定;除此之外,应激调节中尚有其他神经机制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李菁  唐鸣 《海南医学》2013,24(20):3006-3008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自凝刀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n=30),P组为单纯丙泊酚组,R组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F组丙泊酚麻醉前分别静注瑞芬太尼1μg/kg和芬太尼1μg/kg,三组均静注丙泊酚2~3 mg/kg麻醉,手术中根据麻醉深浅追加丙泊酚。结果 R组和F组丙泊酚用药量比P组明显减少和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F组术后VAS评分比P组和R组明显低(P<0.05);R组和F组术中体动反应和呼吸暂停患者比P组明显减少(P<0.05),R组用阿托品患者明显增多(P<0.05);R组和F组术中缺氧和用麻黄素患者比P组明显减少(P<0.05);F组苏醒躁动患者比P组和R组明显减少(P<0.05);R组和F组注射痛患者比P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自凝刀手术治疗麻醉效果满意、减少麻醉用药和减少其并发症,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9例,静脉注射胺碘酮后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控制情况,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变化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能终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1%;用药前后患者血压、P-R间期、QRS波时限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心率和QTc间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