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但有关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报道,特别是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少.1992年1月~2000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12例,现对其病理及手术治疗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治疗王惠琴(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血管瘤是先天性血管畸形,属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对位于腮腺内部的血管瘤目前常用的各种治疗方法如冷冻、激光、放疗、手术等都不适用。我们引用Spencer[1]与woo...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腮腺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10例婴幼儿腮腺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提出了对婴幼儿腮腺海绵状血管瘤以尽早手术为宜,并对手术难点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年龄40d ̄2岁0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施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血管瘤切除术,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全部创口Ⅰ期愈合;22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1例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至今未复发;所有病例均无感染、涎瘘、永久性面瘫等并发症。「结论」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 1 992年以来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 8例婴儿腮腺区血管瘤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1 1个月 ,最小者 4个月 ,平均年龄 7.6月 ,8例患儿均表现为腮腺区有迅速增大的肿块 ,肿块压缩试验阳性 ,体位试验阳性 ,穿刺为血液 ,3例同时伴有肿块表面皮肤红斑 ,肿块最大者为 4cm× 4cm× 6cm ,最小者为 3cm× 3cm× 4cm大小。2 治疗方法 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 ,沿耳屏前作切口 ,经耳垂、下颌角达颌下区 ,切除红斑区皮肤(其中 3例有皮肤红斑者 )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6.
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但腮腺血管瘤比较少见。我科1986年~1989年3月手术治疗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最大者11个月,最小者42天,3个月者8例。肿瘤最大者为9cm×8 cm×6 cm,最小者为3 cm×2.5cm×1.5cm。合并表面皮肤改变者10例(均为毛细血管瘤)。其中11例病理检查: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 2 3例 (年龄 40d~ 2岁 )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施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血管瘤切除术 ,随访 3个月至 3年。【结果】全部创口Ⅰ期愈合 ;2 2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 ,1例术后 3个月复发 ,再次手术后至今未复发 ;所有病例均无感染、涎瘘、永久性面瘫等并发症。【结论】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199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我科收治的 2 9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 ,分析其手术时机的选择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2 9例手术治疗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全部治愈。经 1年以上随访 ,无 1例复发。术后发生并发症 12例 ,其中 11例经对症处理后于 12个月内恢复。结论 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 ,因其治愈率高 ,不可逆的并发症少 (仅 1例 ) ,可视为一种较有价值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评价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4例未满2岁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病例,全部病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保存面神经的血管瘤和部分腮腺或全部腮腺切除术。结果:全部患儿未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仅2例小于6个月患儿术中给予输血50mL;手术创口除2例Ⅱ期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患儿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2周~3个月内恢复;术后随访6个月~3年,面部外形无明显凹陷畸形,血管瘤无复发。结论:婴幼儿腮腺巨大血管瘤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仔细解剖保护面神经和有效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要点,评价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访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67例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病例,年龄最小者3月,最大者2岁。全部患儿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下施行保留面神经的包括血管瘤在内的部分腮腺或全部腮腺切除术。结果全部患儿安全度过手术和麻醉关,仅5例术中需输血50 ml。手术创口除7例延期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和涎瘘发生。术后15例患儿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6月内恢复。随访6月~9年,血管瘤无复发。结论对婴幼儿腮腺血管瘤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有效控制出血和仔细解剖面神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翻瓣瘤腔缝扎联合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瘤腔内注射治疗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选择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1例,分为2组,瘤腔缝扎药物注射组41例,采用翻瓣瘤腔缝扎联合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瘤腔内注射;单纯药物注射组20例,采用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并观察...  相似文献   

12.
蒋震  刁庆春  陈德宇  李杰  王俊  简国江  张润 《重庆医学》2015,(20):2782-2784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治疗耍幼儿血管瘤(IH)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100例IH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普萘洛尔2 mg·kg-1·d-1)和对照组.观察12个月,通过瘤体体积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监测治疗前后2组心率、血耱、血压、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1),疗效随时间延长逐步提高,且在3~7个月增长较快(P<0.01).治疗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糖、血压、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萘洛尔口服治疗耍幼儿IH临床疗效有效,不良反应少,建议疗程在7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对哮喘合并心梗的治疗效果及耐受情况。方法将42例哮喘合并心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2),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洛尔,观察病人治疗效果及耐受情况。在最初3周,每周测定一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最大呼气流速(PEF)。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达到治疗目的,无明显哮喘加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周对血清TNF-α、IFN-γ、PEF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洛尔对哮喘合并心梗时疗效肯定,无明显哮喘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科对44例血管瘤患儿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前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评估。服药剂量为第1天1.0mg·kg^-1,第2天1.5mg·kg^-1,第3天2mg·kg^-1,分2次服用,每12h服药1次。住院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情况变化,无异常表现者住院1周出院,并每月复诊,治疗结束时逐渐减量至停药。对服药后1周、1个月和停药时疗效分别作评价。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3个月(9.2~20.3个月)。结果:所有患儿在口服普萘洛尔1周后血管瘤瘤体生长受到抑制,服药1个月和停药时95.5%(42/44)的患儿表现为瘤体缩小。4例伴发溃疡的血管瘤患儿在服药后1个月内溃疡均愈合。用药期间6.8%(3/44)患儿出现腹泻、食欲减退,22.7%(10/44)患儿停药后有复发倾向。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前对98例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并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和血常规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均给予"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从0.5mg·kg-1·d-1逐渐增加至4.0 mg·kg-1·d-1,分3次口服,服药前和服药后1和2h监测心率,动态观察瘤体大小、质地、颜色等变化及患儿有无相关不良反应,每个月复诊,按4级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服药后,98例患儿瘤体均出现不同程度颜色变浅或质地变软,普茶洛尔剂量增至4.0 mg·kg-1·d-1后瘤体性质变化最快。疗效评价,Ⅳ级(优)84例(85.71%),Ⅲ级(好)2例(2.04%),Ⅱ级(中)4例(4.08%),Ⅰ级(差)8例(8.16%)。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优于深层血管瘤(P<0.05)。74例血管瘤患儿痊愈时间为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心率下降5例(5/98,5.10%),嗜睡3例(3/98,3.06%),腹泻7例(7/98,7.14%),食欲不振1例(1/98,1.02%),抽搐2例(2/98,2.04%),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停药后2个月复发4例,继续服药仍然有效。结论:"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疗效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忠达  彭智 《海南医学》2016,(4):600-603
婴幼儿血管瘤(IH)是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婴幼儿中患病率为4%~10%,虽然有部分IH存在自然消退过程,但少数IH仍需要有效治疗,以防止其对皮肤的损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以及发生局部溃疡.自2008年,普萘洛尔,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被报道能高效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之后,目前有约200篇文献报道β-受体阻滞剂对IH治疗存在全身性、局部性疗效及潜在毒性.基于以上发现,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IH中产生非常高的疗效并得到了认可.与类固醇比较,即使β-受体阻滞剂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得到适当监测,其更加安全与优质.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β-受体阻滞剂治疗IH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OX-2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Survivin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及恶变的相关性。 方法按照Seifert分型标准将多形性腺瘤标本分为4组。A组,基质丰富型20例;B组,其他型24例;C组,细胞丰富型22例;D组,恶性多形性腺瘤1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COX-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OX-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腮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生成及转归中的相关性。 结果COX-2蛋白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浆中阳性表达,偶尔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中阳性表达。C组和D组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A组(P<0.05)。Survivin蛋白在腺管样导管上皮细胞及黏液样组织中阳性表达,于细胞浆和(或)细胞核中可见棕褐色颗粒状阳性表达。D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A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COX-2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s=0.560,P<0.01),Survivin表达水平越高的组织细胞中,COX-2表达水平增高。 结论COX-2、Survivin在腮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为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可能成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基因靶点。  相似文献   

18.
免疫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①最早期血管瘤组织中基本无CD3^+T细胞;增殖中期CD3^+T细胞增多,CD8^+T细胞仍然稀少;增殖晚期CD3^+T细胞很多,CD8^+T细胞也增多;消退早期在微血管周围仍散在分布少量CD3^+T细胞和CD8^+T细胞;消退中期和消退完成期血管瘤组织中有少数CD3^+T细胞,而CD8^+T细胞很少.②增殖早期血管瘤组织中散在分布少量DC;增殖中期和晚期DC数量显著增多.消退早期之后,DC数量迅速减少,以至基本消失.结论:T细胞及其亚群和DC的分布及其功能变化,与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有密切联系,婴幼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成熟,可能是血管瘤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普奈洛尔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为血管瘤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入选的62例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普奈洛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1例,分别采用1.5和3.0 mg.kg-1?d-1普奈洛尔口服,每日3次,疗程6个月,动态观察血管瘤的体积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根据Achauer 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比较,普奈洛尔低剂量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0.65%(其中Ⅰ级 6例,Ⅱ级 9例,Ⅲ级 11例,Ⅳ级5例),普奈洛尔高剂量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55%(其中Ⅰ级 2例,Ⅱ级4例,Ⅲ级 10例,Ⅳ级15例),普奈洛尔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1)。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血管瘤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普奈洛尔3.0 mg?kg-1?d-1口服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疗效明显增加,但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建议临床治疗婴儿血管瘤时,可提高普奈洛尔的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