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外科治疗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istal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DACAA)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32例DAC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或/和DSA诊断,32例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根据患者的Hunt-Hess分级、脑血管痉挛情况及DACAA的解剖特点分为显微夹闭手术组及介入治疗组。22例26个动脉瘤采用显微夹闭手术,包括2例介入治疗失败患者,共夹闭动脉瘤颈25个,烧灼切除1个。余10例10个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结果显微夹闭手术组23个动脉瘤完全夹闭,2个夹闭不全,1例载瘤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组中6例致密栓塞,1例瘤内栓塞,3例载瘤动脉闭塞。结论介入治疗适于Hunt-Hess分级Ⅲ~Ⅳ级、脑血管痉挛情况较轻、瘤颈较窄者;手术夹闭适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脑血管痉挛情况较重、合并颅内血肿者。外科治疗易导致夹闭或栓塞不全和载瘤动脉闭塞,尤其是介入治疗更易发生,因而我们更倾向选择显微夹闭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1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同时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痊愈13例,轻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术后行PSa检查显示瘤蒂夹闭满意、动脉瘤消失;术后出现2例脑积水,均行V-P分流术。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较好,但仍存在脑血管痉挛问题,须积极应对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神经外科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此类患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外科开颅夹闭者28例,动脉瘤合计31个;其余34例患者进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合计36个.观察患者患者栓塞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栓塞组21例,占61.76%,栓塞率小于70%的患者3例,占8.82%,瘤颈处有半月形残留者11例,占32.35%;出院时GOS评分结果显示开颅夹闭术组和血管内弹簧栓塞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9,P>0.05).结论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相差无几,但血管内栓塞由于创伤小,尤为适宜老年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手术夹闭组20例和介入栓塞组32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夹闭组治疗良好19例(95.00%),不良1例(5.00%);介入栓塞组治疗良好31例(96.88%),不良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患者完全夹闭19例(95.00%),部分夹闭1例(5.00%).介入栓塞组患者完全栓塞28例(87.50%),瘤颈残留3例(9.38%),瘤体残留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20例患者,动脉瘤消失18例(90.00%),残留稳定1例(5.00%),复发1例(5.00%).介入栓塞组32例患者,动脉瘤消失27例(84.38%),残留稳定4例(12.50%),复发1例(3.13%),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好,而且不用开颅,可以达到同手术夹闭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栓塞时机、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31例(3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27例(28个),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型技术和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栓塞治疗2个宽颈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1个,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个。结果致密栓塞29例,疏松栓塞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1例术后死亡。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采用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手术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比较手术与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②方法 对165例(181个)动脉瘤分别采用手术与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手术治疗123例(手术组)132个动脉瘤,其中多发性动脉瘤9例。介入治疗42例(栓塞组)49个动脉瘤,其中多发性动脉瘤7例。③结果 手术组瘤颈夹闭动脉瘤126个,其中夹闭加切除16个;动脉瘤加固6个;治愈110例(89.4%),有后遗症者8例(6.5%),死亡5例(4.0%),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38个(77.6%),栓塞90%以上的6个(12.2%),栓塞70%-90%的3个,2例多发性病人各栓塞了1个,其中1个栓塞不成功而行手术治疗,治愈37例(88.1%),有后遗症者2例(4.7%),死亡3例(7.1%)。④结论 显微技术瘤颈夹闭术效果肯定,被公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血管内介入治疗达到了近似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手术处理困难的宽颈动脉瘤,巨大动脉瘤及多发性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破裂动脉瘤均应急症手术或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3月共收治的1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病例,其中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椎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行单纯可脱性微弹簧圈动脉瘤囊内栓塞8例,对其中的宽颈动脉瘤辅以血管支架、球囊辅助的瘤颈成形技术完成治疗2例.结果 9例行可脱性微弹簧圈动脉瘤囊内栓塞病例,达完全致密栓塞8例,1例患者瘤颈有很小的部分残留为95%栓塞,在随访期间保持稳定;其中1例置入支架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术后半年复查,未发现支架移位;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可行和有效的,是外科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8.
131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131例 134个颅内动脉瘤显微直视下手术治疗的资料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 显微直视下对 131例 134个动脉瘤直接手术 ,经改良翼点入路 ,尽可能夹闭动脉瘤。对不能夹闭者 ,行包裹或栓塞。结果  131例 134个动脉瘤中 99例 10 1个行瘤颈夹闭 ,2例切除瘤体 ,2 5例 2 6个行包裹 ,3例栓塞 ,2例孤立。术中 9例 (6.87% )发生动脉瘤破裂。术后 12 0例 (91.5 3% )治愈 ,11例 (8.47% )效果不佳 ,其中 8例 (6.11% )死亡。结论 显微直视下手术治疗是对颅内动脉瘤 ,特别是对非椎 -基底动脉来源的动脉瘤的最佳选择。围手术期的管理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是降低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和时机的选择进行探讨,以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治愈率.方法 46例颅内动脉瘤进行了手术治疗,直视下手术夹闭38例;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8例.结果 开颅手术患者均直视下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患者完全栓塞7例,1例栓塞不全;优31例,良11例,差3例,死亡1例.结论 数字式减法血管描记法(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A)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主要手段,MRA可作为无创性筛选,DSA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动脉瘤破裂出血,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03年3月~2007年3月经早期手术治疗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72 h内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所有动脉瘤均给予夹闭,其中瘤颈夹闭31例,瘤颈夹闭 包裹4例,出院时进行GOS评分,良好28例(84.8%),差3例(9.1%),死亡2例(6.1%).随访到20例,随访3个月~3年,良好19例,差1例.结论:CTA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早期手术的开展,颅内破裂动脉瘤应早期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娴熟的手术技巧有利于动脉瘤的暴露、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谭庆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089-1091,109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DSA可早期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伴颅内血肿;48例患者53个动脉瘤颈均夹闭成功,3个月后随访时,GOS评分恢复良好者32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DSA可作为该类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后积极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夹闭动脉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间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11例114个大脑中动脉瘤。分析术前分级、动脉瘤大小、部位、治疗结果。结果手术夹闭88例患者90个动脉瘤,术后15 d~48个月(平均12.7个月)造影随访,夹闭动脉瘤89个,瘤颈残留1个,未见复发。血管内介入治疗23例24个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7个,球囊辅助栓塞3个,单纯微弹簧圈栓塞12个,17个动脉瘤术后1~37个月(平均10.6个月)造影随访,5个(29.4%)复发;单纯支架治疗2个(未破裂夹层动脉瘤),术后3个月造影随访,1个动脉瘤消失,1个无变化。Glasgow预后评分5~4分中夹闭72例(81.8%),介入21例(91.3%)。结论窄颈(浆果样)大脑中动脉瘤,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均不易复发。复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夹闭不易复发,介入栓塞相对容易复发。大脑中动脉瘤合并血肿(血肿量>30 mL),选择手术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血肿。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大脑中动脉瘤均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再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行显微手术治疗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2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在3 d内早期经显微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5例显微手术,135例经血管内栓塞。随访3~30个月。术前术后均行TCD监测。结果:显微手术115例,院内死亡5例,半年后优78例,良27例,差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5.22%。135例血管内治疗,院内死亡5例。半年后,栓塞组优95例,良30例,差4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4.44%。结论:要重视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临床综合治疗,其中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各有所长,还不能相互取代。有些病例需二者结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Wide-necked and fusiform aneurysms are challenges for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ists and neurosurgeons since they may involve entire vessels or be irregular in shape, making is possible for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to protrude into the parent arteries.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de-necked and fusiform aneurysms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stents and coils.Methods From October 2000 to July 2001, eightee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wide-necked or fusiform aneurysm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luminal stenting in combination with endosaccular coiling.Results Stent placement and coil packing were technically successful in all patients.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procedure except for the migration of the stent in four cases. The aneurysms were embolized with the coils after precise stenting, and total occlusion was obtained in 13 cases, neck remnants in 3, and loose occlusion in 2. All the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Short-term follow-up angiograms suggested patency of the parent arteries without recanalization.Conclusions A combination of endovascular stenting and coil packing may be a favorable alterna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hat are unsuitable for surgical clipping or coil embolization. Further study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lonq-term outcome.  相似文献   

15.
吴珂 《中外医疗》2014,(16):19-21
目的观察分析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共113个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患者分别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53例59个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显微技术治疗,52例54个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利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价治疗效果,并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治疗的教训和经验。结果显微手术治疗患者中有79.2%患者手术后预后良好,9.4%患者中残,5.7%患者重残,1.9%患者植物生存,3.7%患者死亡;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患者中有76.9%患者预后良好,7.7%患者中残,3.8%患者重残,1.9%患者植物生存,9.6%患者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都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各有利弊,且相互补充,临床治疗时应依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主治医师的技能和患者的意愿进行综合的考虑,以确定一个最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效果。 方法 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6例 ,脑AVM 8例。 结果  6例动脉瘤中 4例栓塞成功 ,2例未成功 ;8例脑AVM中 ,完全闭塞 3例 ,部分闭塞 5例 (其中 3例栓塞 75 %以上 ,2例 75 %以下 )。 14例栓塞治疗后无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 结论 颅内动脉瘤及脑AVM的栓塞治疗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明  任祖东  戴荣权  朱庆宝  黎明  王晓健 《安徽医学》2010,31(12):1446-1447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及DSA复查的颅内动脉瘤的DSA影像、介入治疗及随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病情按Hunt-Hess法分级I:级4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动脉瘤致密栓塞,1例动脉瘤大部栓塞。动脉瘤栓塞术后轻偏瘫2例,死亡1例。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经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共46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夹闭率100%,对照组48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两组动脉瘤夹闭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以及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无失访。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能够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夹闭动脉瘤、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保证患者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血管栓塞介入术与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对本院及市一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介入组(血管栓塞介入)与显微组(眶上外侧入路显微镜夹闭),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结果:介入组手术时间(60.25±21.37)min,比显微组的(153.68±20.61)min显著短,手术成功率83.33%,比显微组的100.00%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半年预后良好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末次随访瘤颈残留、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相比血管栓塞成功率高,术后预后可能更好,但其手术时间显著长,血管栓塞介入相比显微手术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建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