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旭红  张乾营  李嘉家 《海南医学》2016,(19):3253-3254
腹膜后巨大良性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属于罕见病,误诊率极高,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治疗。方法:1992年1月至2001年1月经手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3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手术中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2.6%。大部分病例有症状或肿块,11例有功能。术前B超、CT、MRI均能准确发现肿瘤。34例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恶性肿瘤8例(20.6%),良性26例(79.4%)。结论: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腹膜后神经节瘤临床上较少见,其占腹膜后肿瘤的1%~3%。因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故容易延误诊断。现将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男女比例1.21∶1。年龄32~76岁,平均62.7岁。病程18~58月,平均43.6月。均以发现腹部包块就诊,合并腹部疼痛15例,伴有消化道症状11例,高血压8例,无合并症11例,良性肿瘤23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破裂大出血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9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 XK  Zeng QQ  Wu XL  Huang YP  Zhou MT  Huang KT  Yu ZP  Han SL  Zhang Q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4):2385-2388
目的 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提高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1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功能、术中所见、手术方式、病理和影像学资料,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1)本组19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男女比例为1.375,中位年龄50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9/19,47%),术前CT诊断误诊率高(89%);(2)肿瘤好发于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周(9/19,47%),平均最大直径为8.6 cm(3~23 cm),58%(11/19)肿块包膜完整,42%(8/19)肿块与周围脏器紧贴或紧密粘连,26%(5/19)需作毗邻受累器官切除;(3)本组63%(12/19)肿瘤为功能性,术前表现高血压占67%(8/12),术中血压波动剧烈占33%(4/12);(4)16例18个肿块行免疫组化染色,89%(16/18)Chg-A(+),67%(12/18)S-100(+),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呈不同程度表达(0%~48%),Ki-67与P53均只在恶性病例阳性表达(分别为20%,34%);(5)本组病例随访1~107个月,中位随访40个月,Kaplan-Meier及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全组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77%,生存率与肿瘤出现远处转移相关(χ2=6.604,P=0.01),与肿瘤大小(χ2=3.208,P=0.201)、功能状态(χ2=0.121,P=0.728)、肿瘤局部情况(χ2=0.036,P=0.849)相关不显著.结论 早期诊断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较为困难;患者生存预后与转移相关,应强调终生随访;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对判断肿瘤性质和预后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们于2003年收治2例,进行病例报告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9.
1病历报道 患者,男,60岁,于两个月前出现周身不适、倦怠乏力,无胸闷气短,血糖6.2mmol/L,进一步彩超提示上腹腔实性肿物,经门诊以“胰头占位”收入院。住院期间给予完善检查,请相关科室会诊,行术前准备,但因患者血压持续高160/90mmHg,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住院14d自行出院。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较为少见,需要与腹膜后神经鞘瘤相鉴别,其MRI特征的报道也较少.目的 分析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和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及MRI影像学特征,探讨MRI对两者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37例和神经鞘瘤17例的临床表现和MRI图像特征.结果 37例副神经节瘤患者中21例高血压,5例腹痛和腹部不适,11例为偶然发现;17例神经鞘瘤中2例高血压,15例为偶然发现.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与神经鞘瘤病灶的位置、大小、直径比、边界、形态、质地、平均ADC值及T1WI预扫描信号强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动脉期的强化程度及动脉期信号增强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有病理结果并有完整CT图像的患者资料,用FUJI FILM工作站对图像观察病灶形态、大小和密度并进行冠状位重建,分析其CT平扫及强化特征。结果 17例患者全部做了三期增强扫描及冠状位重建。所有病灶形态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其密度表现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可见分叶征及钙化。所有病例增强均呈明显强化,以门脉期出现强化最大值为常见,5例动脉期可见小血管影。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重建及临床可作出诊断或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1例腹膜后巨大侵袭性副神经节瘤患者。该病临床罕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杨勇强  青彩虹  白晓波 《河北医学》2002,8(8):F003-F003
我们诊治了 1例小儿输尿管副神经节瘤病人 ,疗效良好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9岁 ,2 0 0 0年 5月无意中发现左侧腹有一包块 ,逐渐生长 ,无疼痛等症状 ,二便正常。入院前一个月自觉左腰部不适 ,无其它症状。体检 :腹平软 ,左侧腹部可触及一 10cm×8cm包块 ,实性、光滑、活动度良、无触痛 ,左肾区轻叩痛。CT :左肾增大 ,水样密度影 ,肾皮质变薄 ,其内见分隔 ,左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明显扩张 ,左肾下方左侧腰大肌前外方见一圆形软组织肿物影 ,边界清晰 ,其后部密度略低 ,肿物大小约 6.0cm× 5 .0cm× 5 .0cm ,左输尿管与肿…  相似文献   

15.
16.
病人,女,51岁。3个月前在当地医院体检时B超发现腹膜后占位(直径约12cm)。患者无腰腹疼痛、心慌、头晕等不适,未给予进一步检查及治疗,2个月前再次行MRI及CT检查示:右肾上腺区富血供占位性病变,约12cm×5cm×5cm。有血压高4年,直系亲属中无相应病史。本院B超示甲状腺及肾上腺均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示:立卧位醛固酮升高,余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属APUD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于2003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72岁.突发腹痛腹胀伴恶心2天,于2004年8月来我院检查.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部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无放射痛,感恶心,未呕吐,未就医.查体:腹部膨隆,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触诊腹软,左下腹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体温36.8℃,血压130/80mmHg,脉搏75次/min.  相似文献   

20.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体检发现腹膜后肿块入院。平素无腹胀、腹痛,体格检查无异常。CT增强扫描(图1):右侧腹膜后见一团块状软组织影,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下腔静脉受压推移。肿块最大径线9.7cm×4.7cm,病灶边缘清晰,有分叶,密度不均,增强门脉期示不均匀轻度增强。CT诊断:腹膜后肿块,神经源性。遂行剖腹探查。手术打开十二指肠降段外侧腹膜,游离十二指肠,仔细分离肿块,见肿瘤苍白色,质地韧,固定,不可推动,于周围界限尚清楚,肿块右侧上极位于腔静脉上方第3肝门处,右侧向前、向内、向后包绕下腔静脉及右肾静脉。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