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杨文君  冯银琼 《四川医学》2014,(11):1483-1485
目的观察培菲康与马来酸曲美布丁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选取IBS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予以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4周,对照组78例予以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4周;比较治疗后疗效及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症状好转明显高于对照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培菲康与马来酸曲美布丁联合治疗IBS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和健康状况正常的人粪便中总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及常见的4种厌氧菌和2种需氧菌的含量情况。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各类型IBS患者共52例和18例健康状况正常的志愿者,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总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及常见的4种厌氧菌和2种需氧菌定量检测。结果:三种类型的IBS患者粪便中总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数目与健康人差异明显,特别是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明显减少(P〈0.01);拟杆菌菌落数在腹泻型和混合型IBS患者中明显增加(P〈0.01);肠球菌菌落数在腹泻型IBS患者中明显增加(P〈0.05);需氧菌中患者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均不同程度增加(P〈0.01或0.05),大肠杆菌菌落数在腹泻型IBS患者中增加最明显。结论:不同类型IB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不同,但均有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属不同程度的减少,针对性的补充减少的益生菌可能是治疗IBS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培菲康颗粒联合秋泻灵颗粒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口服,观察组给予培菲康联合秋泻灵颗粒口服,疗程为3d。5d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症状、双歧杆菌含量、乳糖检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呕吐次数、腹泻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大便双歧杆菌含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u=8.49,P〈0.01);粪乳糖检测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χ2=15.39,P〈0.01)。结论 培菲康颗粒联合秋泻灵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重发 《疑难病杂志》2008,7(6):362-364
目的观察应用益生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调节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3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患者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每日3次;B组患者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840mg/次,每日3次。另设对照组(C组),为非腹泻者,未用药。A组、B组疗程均为4周。各组治疗前后均取大便作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反应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腹泻型IBS患者人群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A、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降低,服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周后肠道菌群状况均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但治疗10d时及停药4周后,A、B组肠道菌群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益生菌可明显改善腹泻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状况,且较大剂量服用时,对腹泻型IBS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状况的改善快速而持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益生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0例IBS患者为IBS组,选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给予IBS组患者益生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新鲜粪便,定量检测肠道菌群。比较两组以及IBS组各亚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IBS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较对照组减少,肠杆菌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便秘组拟杆菌较其他两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泻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较其他两组减少,肠杆菌较其他两组增加,交替组乳杆菌较便秘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益生菌干预后,IBS各亚型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较干预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干预有助于改善IBS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痛泄要方加味结合艾灸治疗腹泻型肝气乘脾证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例腹泻型肝气乘脾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痛泄要方加味,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分服,并结合神阙穴隔药灸,1次/2d,30min/次;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2.0g,3次/d,口服治疗。以上两组治疗方案疗程均为4周。观察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IBS病情严重程度调查表、IBS大便性状问卷、中医证候疗效,以及粪便球杆比、肠道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比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总体疗效、大便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粪便杆菌比例、双歧杆菌含量及B/E值与治疗前比较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汤剂痛泄要方加味结合艾灸应用于腹泻型肝气乘脾证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肠道症状,改善大便性状和肝气乘脾证候,在临床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结直肠腺瘤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为正常组,采集粪便标本,测定肠道菌群,观察不同组间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变化。将4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随机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10例,内镜下切除术后不予益生菌治疗;美常安组患者15例,在结肠镜下切除腺瘤后给予美常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2粒,3次/d);培菲康组患者15例,在结肠镜下切除腺瘤后给予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2粒,2次/d)。总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集术前和术后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对比两种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与正常组相比,结直肠腺瘤患者粪便中的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明显下降,而大肠杆菌数目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服用两种益生菌后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上调,而大肠杆菌数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肠球菌的数量较术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数量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改变,益生菌制剂可使结直肠腺瘤患者的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在结直肠腺瘤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态分析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及微生态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随机选择腹泻型IBS组66例,对照组58例,取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作活性菌培养,分析比较两组肠道微生态状况。②将IBS患者随机分为A及B两个观察组,A组和B组分别使用奥替溴铵及奥替溴铵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①腹泻型IB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多(P〈0.01);乳酸杆菌减少,酵母菌增多(P〈O.05)。腹泻型IBS患者肠道B/E值小于1,对照组B/E值大于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A组和B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和84.8%,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x^2=21.20,P〈0.01)。结论腹泻型IBS与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用奥替溴铵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摧广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脾固表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的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12岁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运脾固表的中药复感宁方,对照组口服培菲康散(双歧三联活菌),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肠杆菌菌群变化及B/E值,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B/E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杆菌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含量及B/E值都仍然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肠杆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则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运脾固表法能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及B/E值,降低肠杆菌含量,改善肠道微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培菲康与氟哌酸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比较沈玉芹陈洪海(附属甘泉医院传染科上海,200065)关键词培菲康;急性感染性腹泻;氟哌酸;疗效中图号R510.5培菲康主要由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肠球菌组成,这三种菌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成员。本文通过培菲康与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与其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将69例IBS患者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未定型,并选择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依据汉密顿抑郁测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各类型IBS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测试评分。结果: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未定型IBS组的HAMA和HAMD评分依次降低,其中HAMA评分除便秘型与腹泻型IBS组、未定型IBS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AMD评分除便秘型与腹泻型IBS组、混合型与未定型IB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BS与患者情绪障碍之间关系密切,便秘型和腹泻型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HO—CO)系统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IBS患者和对照组血浆中CO的浓度。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观察HO-1、HO-2在IBS患者及对照组的乙状结肠黏膜中的定位;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监测其蛋白表达的强弱,平均光密度越高说明表达越强。结果①腹泻型IBS患者血浆中CO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便秘组(P〈0.05);②HO-2和HO-1都主要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其中HO-2在IBS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O-1在腹泻组IBS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和便秘组(P〈0.05)。结论HO—1在IBS患者结肠中的表达异常以及CO的浓度在IBS患者血浆中的异常改变,表明HO—CO系统在IBS等胃肠动力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替加色罗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初步评估.方法 64例符合IB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替加色罗和谷维素(安慰剂)治疗.4周后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替加色罗治疗组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1.3%,对腹痛、腹泻、排便困难、粘液便、腹胀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3%、51.8%、83.3%、70.0%和73.1%,两组比较,腹泻症状的改善,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的组间差异非常有显著性(P<0.01).结论 替加色罗对伴有腹痛、便秘及腹胀的IBS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5-羟色胺(5-HT)表达的差异,探讨外周5-HT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IBS腹泻型(D—IBS)21例、便秘型(C—IBS)22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19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黏膜5-HT阳性细胞,计数阳性细胞数量并进行分析。结果D—IBS组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5-HT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并且回肠黏膜阳性细胞数也多于C—IBS组(P〈0.05),C—IBS组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5-HT的增加与IBS发病相关,IBS不同亚型发病机制可能与5-HT不同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表达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CCK,SS的含量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4例正常人及26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胆囊收缩素(CCK)和生长抑素(SS)的含量,探讨此两种激素在IBS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结果:IBS组血浆中CCK、SS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乙状结肠粘膜中CCK的含量两组无明显差别(P>0.2);SS的含量痛秘型IBS(腹痛便秘为主)显著高于痛泻型IBS(腹痛腹泻为主)(P<0.05),痛泻型IBS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果提示CCK和SS在IBS的疾病过程中可能有一定作用,建议在临床实验诊断中验证它们作为IBS诊断标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孔武明  龚均  董蕾  陈明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8):1167-1169,1172
目的 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屏障-紧密连接的改变,探讨IBS排便性状改变的机制.方法 严格按照罗马Ⅱ标准选择IBS便秘型、腹泻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10例,利用硝酸镧示踪电镜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其回肠末端及升结肠粘膜紧密连接形态的变化.结果 10例便秘型IBS回肠末端粘膜及升结肠粘膜与正常对照组一样,紧密连接结构正常;10例腹泻型IBS中7例回肠末端粘膜及8例升结肠粘膜可见到部分细胞间紧密连接间隙增宽,示踪剂有不同程度的外渗现象.4例有感染性腹泻病史的患者中3例回肠末端及升结肠粘膜均有上述改变.结论 IBS患者的排便性状改变可能与紧密连接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紧密连接的开放性增强可能是导致腹泻性IBS腹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选择性胃肠道钙通道拮抗剂与肠道菌群调节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从1998年1月至1999年10月对84例IBS患者分两组进行了观察。联合治疗组(联合组)采用钙通道拮抗剂匹维溴铵与微生态活菌制剂米雅-BM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匹维溴铵。联合组的腹痛及腹泻有效率分别为95.9%(47/49)和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26/32)和69.6%(16/23)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便秘及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的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IBS腹泻型的部分患者可能确有肠道菌群失调,对这部分患者采用匹维溴铵加调节肠道群菌的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小剂量抗抑郁药物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36例符合罗马I诊断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每日一次服用盐酸帕罗西汀 10mg,疗程 12周 ,治疗前后自身配对比较。 结果在胃肠道症状方面 ,对腹痛程度和腹痛天数 ,腹胀程度和腹胀天数及大便性状 (便秘或腹泻 )的改善具有明显疗效 (P <0 .0 5 )。但大便次数改善不明显。在精神和躯体症状方面 ,除了明显改善焦虑症状外 ,其它如抑郁、不愉快、疲惫、头痛及腰背痛症状改善不明显。 结论小剂量盐酸帕罗西汀能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但在改善精神和躯体症状方面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的优选治疗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定 《黑龙江医学》2003,27(4):249-251
目的 比较单用及合用匹维溴胺、阿米替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疗效。方法 将 115例IBS病人随机分成 3组 ,匹维溴胺组 4 2例 ,其中 ,男 15例 ,女 2 7例 ,年龄 (4 1 79± 11 2 2 )岁 ,匹维溴胺 5 0mg ,3次 /d。阿米替林组 38例 ,其中 ,男 13例 ,女 2 5例 ,年龄 (4 3 19± 12 83)岁 ,阿米替林 2 5mg ,1次 /睡前。 2药合用组 ,男 12例 ,女 2 3例 ,年龄 (4 2 5 1± 11 75 )岁。观察均为 4周。结果  2药合用组总有效率 88 6 % ,优于匹维溴胺组 73 8%及阿米替林组 6 5 8% (P值均 <0 0 5 ) ,对腹痛、便秘 ,匹维溴胺疗效优于阿米替米 (P <0 0 5 ) ,对腹泻、黏液便、结肠外症状阿米替林疗效优于匹维溴胺 (P <0 0 5 )。结论  2药合用能起协同、互补的作用 ,是治疗IBS更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胃动素和胆囊收缩素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与胃动素(motilin,MOT)、胆囊收缩素(ch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