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清热补益中药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清热补益中药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 35例子宫颈癌并发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患者分为两组 ,中药组口服清热补益中药 ,对照组口服氟哌酸 0 .2gbid、思密达 3gtid。结果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中药组显效率为 93 .87%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 ,有效率为 10 .0 0 % ,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为10 0 % ;对照组显效率为 2 0 .82 % ,有效率为 6 8.0 6 % ,无效率为 11.11% ,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为 88.88%。结论 :临床研究表明 ,清热益补中药具有疗效显著、起效时间短、口服有效三个特点 ,在 2 4h内症状明显改善 ,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用机理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复康方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一般情况及小肠黏膜相关细胞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 以X线直线加速器给予实验大鼠全腹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肠复康方低、中、高剂量组。模型复制成功后,肠复康各剂量组给予10 mL/kg灌胃,低、中、高剂量组剂量换算后分别含生药15.75、31.50、63.00 g/kg,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同时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0 d灌胃。期间观察大鼠精神状态、摄食进水、排便情况及体质量变化,处死后取相应部位的小肠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黏膜上皮细胞中凋亡基因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 肠复康方干预大鼠的精神状态、饮食进水、排便情况较模型对照组改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肠复康方干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以中剂量组效优 (P<0.05)。肠复康方低、中、高剂量组小肠黏膜的凋亡基因Caspase-3、Bax和Bax/Bcl-2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下调、Bcl-2显著上调 (P<0.05), 中剂量效优。结论 肠复康方具有改善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一般情况及抑制其细胞凋亡作用,以中剂量效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小肠黏膜上皮凋亡基因Caspase-3、Bax表达及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表达和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动态变化,以及益气活血中药干预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96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照射加中药组(A组)30只、照射加氨溴索组(B组)30只、单纯照射组(C组)30只、正常对照组(D组)6只。用直线加速器对前三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5Gy/次,1次/周,累积剂量为30Gy),于照射开始后第4、6、8、12、26周5个时间点分别处死三组大鼠各6只,取肺组织切片行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检测,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不同时相TGF-β1的表达和胶原纤维含量的病理改变。结果单纯照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于照射第4周增高,第12周达到表达高峰;胶原纤维合成在第4周开始,第12周明显增快,至26周达到高峰。中药干预组各时相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各时相值与照射加氨溴索组近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剂量重复照射过程中,组织TGF-β1表达与组织胶原纤维合成有明显的同步性,而早期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可抑制TGF-β1的表达,并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程度,因而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抗生素相关性大鼠的肠道微生态屏障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比较通腑颗粒2种主要成分大黄、厚朴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80只,以4 g/kg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制备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模型,将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大黄组、厚朴组、通腑颗粒组和模型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开始给药。观察各组体质量变化、内毒素情况。取大鼠结肠内容物进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4种菌的培养与计数。同时取各组大鼠空肠组织做常规固定、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治疗后通腑颗粒组大鼠较大黄组、厚朴组体质量明显增加。通腑颗粒组、大黄组与厚朴组内毒素浓度降低,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腑颗粒、大黄与厚朴均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通腑颗粒组疗效更优。模型组小肠黏膜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治疗后通腑颗粒组与大黄组比较,小肠黏膜病理损伤明显降低。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大鼠存在肠黏膜屏障损伤;中药通腑颗粒、大黄、厚朴可以有效减轻肠黏膜损伤,纠正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中药通腑颗粒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肠病方"对大鼠急性肠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用6%冰乙酸制备大鼠急性肠黏膜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肠病方",测定大鼠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PO含量上升,IL-10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MPO活性下降(P<0.05),IL-10含量上升(P<0.05)。结论:电针"肠病方"对大鼠急性肠黏膜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MPO和IL-10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OD在扶正活血清热方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ARE)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8只成年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8只/组),即空白对照组(BC)、生理盐水组(PS;9g/L)、地塞米松组(DS;1.425mg/kg)、扶正活血清热方高、中、低剂量组(HF、MF和LF;16.67g/kg、12.5g/kg和8.33g/kg)。各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用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灌肠干预5d(5毫升/只),7d后麻醉采血测定血清中SOD活性,取放射区域直肠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组织学变化证实DS、HF和MF组均可有效治疗模型大鼠ARE;DS和MF组血清中SOD活性水平略低于BC组(P〉0.05),但明显高于PS和LF组(F=14.199,P〈0.001)。结论有效维持体内SOD活性的正常水平可能是扶正活血清热方治疗ARE作用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后肠黏膜生物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肠内营养组,芪黄煎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采用胃切除术复制大鼠肠黏膜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自由饮水进食,不给予肠内营养液和中药;肠内营养组术后注射肠内营养液;芪黄煎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每日5、10、15 g/kg剂量滴注中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肠上皮绒毛形态和结构,采用凝胶法检测大鼠体内内毒素含量,运用细菌培养技术对大鼠结肠内容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培养与计数。RT-PCR荧光定量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ing-1,ZO-1)、封闭蛋白(claudin)、咬合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芪黄煎剂能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大鼠门静脉、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内毒素水平(P<0.05),显著增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Chiu氏病理评分(P<0.05),显著上调小肠组织中ZO-1、claudin、occludin及其mRNA表达水平(P<0.05),且其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肠道黏膜生物屏障的损伤,高剂量芪黄煎剂可以有效减轻肠黏膜损伤,更好地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黏膜机械屏障肠上皮细胞的ZO-1、claudin、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起到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雅娟  傅春江 《重庆医学》2003,32(12):1740-1741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 临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 4 5例 ,男 2 5例 ,女 2 0例 ,轻度高血压 2 8例 ,中度高血压 1 7例 ,平均年龄 (4 9± 1 7)岁。口服培哚普利 4mg/d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 ,同时采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 培哚普利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同时能显著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并显著增加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结论 培哚普利除能有效降低血压外 ,在还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对大鼠放射性直肠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放射性直肠炎大鼠模型肠粘膜的病理变化及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分析清热扶正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Wista雄性大鼠62只,制作放射性直肠炎动物模型,分别采用中药和西药灌肠,直肠组织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直肠组织炎症变化轻于西药组,其中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活性减低。结论清热扶正汤对放射性直肠损伤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卵蛋白经口致敏的大鼠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形态学及肠道黏膜内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变化的情况。方法将27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17只)和对照组(10只)。对照组大鼠以无菌PBS液灌胃。实验组大鼠以卵蛋白灌胃,建立肠道食物过敏的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食物过敏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病理学变化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体视学方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黏膜CD4+、CD8+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均可见肠绒毛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肿胀、脱落现象,固有层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绒毛均变短、萎缩(P<0.05或P<0.01);十二指肠、空肠肠腺均增长(P<0.05或P<0.01)。实验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黏膜固有层CD4+T淋巴细胞数密度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黏膜固有层、上皮内CD8+T淋巴细胞数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黏膜固有层CD20+B淋巴细胞数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卵蛋白致敏大鼠小肠肠黏膜损伤明显,肠黏膜淋巴细胞的变化导致肠黏膜局部免疫失调,在食物过敏变态反应性炎症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脑内一氧化痰、5-羟色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脑内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和 5 -羟色胺 (Sereotonin ,5 -HT)的影响 ,并探讨其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4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 ;采用硝酸还原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颈静脉 (ExternalJugularVein ,EJV)中NO和 5 -HT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NO显著升高 ,5 -HT显著降低 (P <0 .0 1) ;与模型组比较 ,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NO显著降低 (P <0 .0 1) ,5 -HT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针刺不仅能治疗偏头痛 ,而且能减慢 5 -HT的降解 ,抑制NO的释放。推测针刺偏头痛可能是通过调节 5 -HT和NO的含量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通过肌注苯甲酸雌二醇2周,测量不同雌激素状态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的浓度,用镉还原法测NO2/NO3的量来反映NO浓度。结果:切除卵巢三周后,血浆雌二醇浓度显著下降(P<0,05),NO浓度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补充大剂量雌二醇后,发现去卵巢大鼠血清NO显著升高(P<0.05),血清E2水平也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雌二醇可促进去卵巢大鼠血清NO水平增加,这可能是雌激素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危险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定肠粘膜和血中一氧化氮的改变,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病理生理变化和先天性巨结肠合上肠结膜炎的原因。方法 比色法测定25例HD患者肠粘膜中一氧化氮合酶和手术前后血中NO含量。结果 (1)HD粘膜层中NOS含量狭窄段组扩张段组低,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HD狭窄段粘膜层中NOS含量较非HD粘膜层中NOS含量低,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3)HD术前组较非HD组血中NO含量明显减低,2组间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损伤后急性期局部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法制造大鼠脑损伤后,于相应时间点取出脑组织测定其含水量、NO及Ca^2 浓度。结果 在损伤后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NO及Ca^2 含量均升高,其中Ca^2 浓度和NO含量分别于损伤后4h、8h达高峰,且Ca^2 升高趋势持续时间长。经检验,NO含量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 NO在脑损伤急性期参与了脑水肿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对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时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硬化肝进行TPN时NO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2 6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 4组 ,TPN组 7只 ,TPN L -Arg 6只 ,TPN L -NAME组 6只 ,TPN L -Arg L -NAME组 7只。测定血脂水平、肝脂含量、血清NO浓度和肝脏NO含量。结果 :TPN组、TPN L -NAME和TPN L -Arg L NAME组各有一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 ,其余大鼠均成活。与TPN组比较 ,TPN L -Arg组血清NO浓度、肝脏NO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血清TG水平、肝TG、CH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TPN L -NAME组血清NO浓度、肝脏NO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血清TG水平、肝TG、CH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硬化肝TPN时补充增加NO合成的营养素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和肝脂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O、ET水平变化及异丙酚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麻醉期间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变化及静脉麻醉剂异丙酚(PRO)对其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PRO组)和对照组(γ—OH组)。观察自麻醉诱导前至开颅手术去骨瓣后1,3,6,12,24h(用T0~T5表示)诸指标水平变化。并以40例健康者作为术前对照。结果:术前患者血中NO,NOS,E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NOS,ET显著增高。随开颅手术时间的延长,γ—OH组NOS(T3)NO(T5)ET(T1-T5)呈显著性升高。PRO组NO,NOS自始至终呈降低趋势。N0S(T1),NO(T2),ET(T2)时达到正常水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存在NO,ET间含量平衡,临床麻醉剂量的PRO具有NOS、ET抑制剂特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一氧化氮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测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血清及心肌,肾脏组织匀浆中NO的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的含量以反映机体内源笥NO水平,同时检测其它相关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对白血病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NO对髓系白血病细胞HL - 6 0的作用。方法 :以SNP为NO供体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DNA电泳、FCM检测凋亡率等方法。结果 :SNP在 0 .5~ 4 .0mmol/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抑制HL - 6 0细胞的生长 ,此作用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且在作用 12h后细胞出现凋亡 ,SNP2 .0mmol/L浓度作用 36h ,凋亡率达 6 8.71% ,DNA电泳出现梯形带。NO清除剂N -乙酰半胱氨酸能显著降低SNP的这种作用 (P <0 .0 1)。结论 :NO对HL - 6 0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早期糖尿病大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检测24 h UPE、血清NO水平、总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指标后,用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两组。L-Arg组给予L-Arg 10 mg/kg每天上午1次灌胃,对照组以等量蒸馏水每天上午1次灌胃,持续灌8周。于8周末时再检测大鼠的上述5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造模前比较,对照组在8周末时24 h UPE、NO和iNOS升高(P<0.01,P<0.05);L-Arg组24 h UPE、NO显著升高(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8周末时L-Arg组24 h UPE、NO均升高(P<0.05),tNOSi、NOS、cNOS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展进程中,早期阶段应用L-Arg可通过增加血一氧化氮的合成,使24 h尿蛋白排泄量增加,可加重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 ,分别检测 5 7例〔其中 ,男 31例 ,女 2 6例 ,年龄 9月~ 12岁 ,平均 7 2岁〕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和 2 3例健康儿〔其中 ,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4~ 12岁 ,平均 8 2岁〕血清中NO、NOS的含量 ,对比观察急性期、恢复期以及不同病原体脑炎之间血清及脑脊液中NO、NOS含量的变化。结果 患儿急性期血浆中NO、NOS分别为 6 75± 2 2 4ng/ml和 34 5 6± 7 82U/ml明显高于恢复期的 4 4 7± 2 14ng/ml和 2 4 6 5± 6 84U /ml(P <0 0 1)和高于对照组的 (3 78± 0 74 )ng/mland (17 86±4 5 4)U/ml(P <0 0 1) ;急性期脑脊液中NO、NOS分别为 7 5 6± 2 2 4ng/ml和 36 5 6± 7 88U/ml明显高于恢复期的 4 2 6± 2 0 2ng/ml和 2 6 35± 4 78(P <0 0 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炎病人血浆、脑脊液中NO、NOS的含量与其他不同病原体脑炎中的含量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血浆、脑脊液中NO及其合成酶生成增加 ,但不同病原体脑炎中的含量变化相比无明显差异 ,提示NO作为内源性调质 ,参与病毒性脑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