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莱姆病是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可引起人兽多器官系统损害,甚至死亡,临床上呈反复发作性疾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并呈上升趋势。本文对此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进行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2.
莱姆病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亦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1975年,Steere 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Lyme、Old lyme和East Hadden三镇发现一组流行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方面与风湿性关节炎明显不同,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临时定为莱姆病关节炎,以后,发现该病可致使多器官、多系统受损,而改命名为莱姆病(Lyme disease).  相似文献   

3.
莱姆病也称莱姆螺旋体病(Lymeborreliosis)。该病于70年代中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老莱姆镇首次发现并命名。莱姆病是一种由硬蜱传播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据调查,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有本病流行和病原体存在。国内已近20个省市自治区已有病例报告或查到病原体。由于该病晚期致残致畸率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为了提高广大医防工作者对莱姆病的认识和重视,现将其流行与传播、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莱姆病是新近认识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引起,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神经、心脏、关节等多脏器、多系统受累的综合征。目前,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病例报告。较详细地介绍了莱姆病的发现及研究经过,同时,对与该病有关的研究史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5.
中国莱姆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新发现的蜱传螺旋体感染性人兽共患病。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染。其病原体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器官的损害,严重者终生致残甚至死亡。该病分布甚广,现已有30多个国家报告发现有  相似文献   

6.
莱姆病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莱姆病(Lyme disease,LD)亦称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borreliosis)是美国Steere AC博士于1977年首次报告经蜱叮咬传染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亦是一种人兽共患病。该病分布广泛,现已有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报告发现有莱姆病的存在,且发病区域和发病率呈迅速扩大和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包括:脑膜炎、关节炎、神经根炎、慢性萎缩性肢皮炎、心肌炎、精神异常等,严重者可致终身残废、甚至死亡。莱姆病已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是对人民健康乃至国民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影响的疾病〔1〕。1992年该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  相似文献   

7.
花香鸟语,艳阳高照,时下正值旅游的黄金季节,去原始森林,到绿荫草地,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确实令人心旷神怡。当您尽兴踏青、游玩的同时,不可忽视防病保健,特别要提防莱姆病。莱姆病由伯氏螺旋体引起,是由蜱(俗称草爬子)传播的一种慢性自然疫源性疾病。1975年首次发现在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生此病流行,1980年命名为莱姆病,并确定其发生与硬蜱叮咬有关。1982年从蜱体内分离出螺旋体。1984年将此病原体命名为伯氏包柔螺旋体。该病为全球分布,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均有发生。其流行有一定的地域性,多发生在林木茂密的地区,丘陵和平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近年我国恙虫病研究情况及其涉及的主要内容,对该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从 CBMdisc收录1985~2000.04月莱姆病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77种学术刊物刊载莱姆病的文 献计573篇,分布在27个省(市)。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诊断学、免疫学和并发症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儿童的常见传染病, 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现对该病进行调查分析. 1 疾病概述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承德地区林区动物莱姆病以及当地居民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方法:血清流行病学检测承德林区牛、羊血清IgG抗体和当地居民血清IgG抗体,PCR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结果:血清流行病学检测结果显示,在承德林区至少有牛、羊两种动物中有莱姆病的感染, 其感染率分别为 23.3%、30%;当地居民也存在莱姆病的感染,感染率为13.3%;PCR检测未查到阳性结果.结论:此次调查证实了牛、羊是承德林区莱姆病的重要贮存宿主;当地居民存在莱姆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长白山林区莱姆病的流行及发病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18名长白山林区人群的莱姆病抗体水平,对血清莱姆病抗体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相关调查.[结果]218名受检者中血清莱姆病抗体阳性者为18人(8.25%),其中青壮年人群感染率显著高于老年人群;阳性者中近2年内有蜱叮咬史者为10名.所有阳性者均有慢性游走性红斑皮疹症状,部分病例出现肌痛、关节炎、心功能异常及神经精神症状.[结论]长白山林区存在莱姆病流行,其状况与中国东北地区其他林区流行状况相类似.蜱叮咬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但亦不能排除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发现莱姆病1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了解陕西省是否存在莱姆病患者,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莱姆病血清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检测,病原学采用培养分离和暗视野观察,辅助临床生化学。临床表现和体检及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发现莱姆病患者14例,其中关节损伤型7例,占患者总数50.0%,心脏损伤型和肾脏损伤型各2例,各占14.3%,肝脏损伤型、游走性红斑和结膜炎型各1例,各占患者总数的7.1%;患者职业分布主要为林业工人和山区农民,分别占职业患病总数的50.0%(7/14)和42.9%(6/14),均有蜱的叮咬史: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有很好的效果。结论首次证实陕西省存在有莱姆病患者,建议当地医务人员在疾病的诊治中注意莱姆病的鉴别诊断,并作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91—1999年,先后对甘肃铧尖、迭部和新疆阿勒泰铁热克提三地区莱姆病与人、家养动物、啮齿动物的关系作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三地区森林草原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有传播莱姆病的媒介和保菌宿主,并从森林革蜱(D.silvarum)、草原革蜱(D.nuttalli)、日本血蜱(H.japoni-ca)和黑线姬鼠(A.agrarius)、黄毛鼠(R.losea)、棕背(鼠平)(C.rufocanus)、鼹形田鼠(E.talplinus)体内分离到了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查到了特异性抗体,家养动物阳性率22.12%,啮齿动物阳性率18.48%,不仅发现当地人群中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受检2869人份,阳性241人份,阳性率8.40%),而且还先后发现病人126例。阐述了当地莱姆病流行上与人、家养动物和啮齿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证实了两种传播方式,即1.莱姆病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人进入该流行区被带伯氏螺旋体的蜱叮咬而患病;2.莱姆病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家畜动物进入该流行区觅食时,将带有伯氏疏螺旋体的蜱又带到了人们的生活区,再叮咬生活区的人而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莱姆病防治知识在农村居民中宣传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集中宣传教育和少数面对面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450名农村居民进行莱姆病相关知识教育,并将宣传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农村居民在宣传教育前后莱姆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显著,知晓率和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知晓率与年龄有关,与农民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对农村居民实施莱姆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收到显著效果,提高了农村居民对莱姆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和个人防护能力以及早期就医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新疆阿勒泰山林区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致病之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从当地林区媒介分离到的螺旋体接种于 2 0天的实验小白鼠腹腔和皮下 ,于接种后 3 0天、60天、90天、12 0天分别处死实验小鼠 ,取肝、肾、肺、脑脏器做病理切片 ,光镜下观察。结果 :对照鼠 10张 (只 ) ,其肝、肾、肺脑组织切片均未见有异常。光镜下 10张 (只 )实验鼠肝、肾、肺、脑组织有异常 ,且其肝组织切片示肝组织炎症损害 ,汇管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肾组织切片示以肾皮质的慢性炎症损害为主 ;肺组织切片示肺组织以间质性肺炎改变 ;脑组织切片示脑组织脑膜充血反应 ,神经细胞退变 ,胶质细胞增生 ,淋巴细胞浸润 ,结节形成。结论 :小白鼠感染伯氏疏螺体后可致多脏器损害 ,临床上对于上述症状体征的病畜、病人在病因的鉴别上须注意莱姆病  相似文献   

16.
沈鑫 《医学综述》2012,18(9):1295-1297
冠心病的遗传因素研究是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策略的发展使得其在探究冠心病的遗传因素及发病机制上具有巨大的价值,随着流行病学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将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方法相结合,已成为目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策略的重要方法。在此对近年国内外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莱姆病在山区儿童中的流行状况及特点。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了514例山区儿童抗莱姆病螺旋体IgG、IgM抗体水平,并进行了传播媒介、带菌率、病理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结果514名儿童中,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率8.17%,IgM抗体阳性率2.14%,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蜱的带菌率为30%。结论山区儿童中存在莱姆病感染,约50%的感染儿童为无症状隐性感染,应注意早期发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8.
Lyme disease is a multisystem disease caused by the spirochete Borrelia burgdorferi and is transmitted to humans primarily through Ixodid ticks. The clinical spectrum of the disease is continuing to expand while in its wake the pathology and histopathologic manifestations are being uncovered. We review the pathology of Lyme disease in man beginning with the tick bite. We present the pathologic changes of the rash, erythema migrans, as well as the neurologic, cardiac, and arthritic changes of the disease. We can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munobiology of Lyme disease by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s of B. burgdorferi in a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流行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其感染率的增加及病情的加剧,CDI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CDI曾在北美和欧洲数次暴发流行,同样艰难梭菌也已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院内感染病原体,但目前国内对CDI的认识和临床感染监控还不够。了解CDI的流行状况和艰难梭菌耐药情况,可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CDI提供依据。本文将就CDI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