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气管插管前诱导用药的目的之一是避免手术患者在气管插管期间的知晓与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由于老年人对镇静、镇痛药物敏感个体差异大,诱导用药量偏多会造成血压下降,用药量不足则会引起知晓和心血管反应,增加插管时的危险。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用于麻醉中监测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2.
咪达唑仑在重度创伤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重度创伤患者在不同麻醉深度下气管插管时的咪达唑仑用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36例非颅脑损伤的重度创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8例。所有患者入室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以咪达唑仑1.5mg/min缓慢静注,当BIS达到预定值[A组(60±3),B组(45±3)]时立即给予芬太尼3us/ks,琥珀胆碱1.5mg/kg,肌肉松弛后气管插管。分别记录入室时(T0)、BIS达预定值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BIS和咪达唑仑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HR、SBP、B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A组各时点HR、S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HR、SBP在T2、T3、T4时点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HR、SBP在L、T4时点与B组相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的用量为(0.115±0.014)mg/kg。结论重度创伤患者使用小剂量咪达唑仑麻醉诱导既有利于创伤患者的循环稳定又可使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或氟哌利多对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脑电双频指数( BIS )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或下肢择期手术患者90例,年龄25~60岁,随机分为地佐辛组( D组),地佐辛+咪达唑仑组( DM组),地佐辛+氟哌利多组( DD组),每组3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平面固定后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生理盐水1 mL、地佐辛5 mg+咪达唑仑2 mg、地佐辛5 mg+氟哌利多2.5 mg。记录麻醉前( T00),麻醉平面固定后(T0),处理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的MAP、HR、BIS值以及术中不良反应和顺行性遗忘情况。结果 DM组的BIS值较D组和DD组的BIS值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M组有顺行性遗忘作用,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MAP、HR、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可使患者BIS值降低,产生良好的镇静,顺行性遗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A组)和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B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时A组按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0.08mg/kg(10s),3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0mg/5s)、芬太尼2.5~4.0μg/kg(10s)、罗库溴铵0.6~1.0mg/kg(5s),B组先静注生理盐水3ml,3min后按相同方法经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一-罗库溴铵行联合诱导。观察记录2组诱导前、诱导、插管、切开皮肤的HR、SBP、DBP、MAP变化,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HR在各观察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即刻A组SBP、DBP、MAP均高于B组(P〈0.05);在插管和切开皮肤即刻A组SBP、DBP、MAP均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2组HR在诱导即刻较诱导前均明显升高(P〈0.05),随后A组HR渐降(P〈0.05),而B组HR变化较小(P〉0.05);A组SBP、DBP、MAP在组内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BP、DBP、MAP在诱导与诱导前、插管与诱导即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术后苏醒延迟发生,在麻醉维持期间异丙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联合诱导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平稳,抑制心血管副反应较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为佳。  相似文献   

5.
依托咪酯是目前所有的全麻药物中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最小的,在休克及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患者全麻中应用有突出的优点,然而由于肌阵挛发生率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为了降低依托咪酯的副作用,我院在全麻诱导时运用了咪达唑仑增强麻醉效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卵巢癌患者应用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用方案在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用方案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11年10月~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8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用药分为观察组(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用)和对照组(单用丙泊酚)各44例,比较麻醉诱导期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性。结果:麻醉诱导前2组血压及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2组血压及心率出现波动,且观察组波动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相比,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用方案对于卵巢癌患者在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要是观察异丙酚、依托咪酯等全麻诱导药物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的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病人20例,麻醉诱导采用目前最常用的异丙酚2mg/kg、芬太尼3!g/kg和阿曲库铵0.6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3mg/kg。详细观察记录病人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本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诱导后、插管前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诱导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和依托咪酯的顺序注药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应引起临床上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何金乾   《中国医学工程》2012,(9):92+95-92,95
目的评价人工流产术患者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麻醉的效果。方法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100例,年龄18-35岁,体重45-65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每组50例,采用双盲法给药。静脉注射芬太尼-咪达唑仑,随后静脉注射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射,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根据患者情况追加少量依托咪酯或异丙酚,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记录麻醉诱导时间、人工流产时间、依托咪酯用量、异丙酚用量、手术医师和麻醉科医师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及术后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低血压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E组苏醒时间延长,术中注射痛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及低血压的发生率降低,术中最低血压值升高,术中肌阵挛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及麻醉科医师满意程度升高。结论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对人工流产术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抑制程度较轻,术中及术后有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探讨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4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芬太尼-异丙酚组(A组,对照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组(B组,试验组),每组20例,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时A组静脉给入生理盐水6 mL(10 s),芬太尼2.5 μg/kg(10s),维库溴胺0.15 mg/kg(5s),异丙酚2 mg/kg(10 mg/5s);B组先静注咪达唑仑0.15 mg/kg(10s),然后芬太尼,维库溴胺,异丙酚行联合诱导,其剂量、时限与A组相同,观察记录两组诱导后(60s),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 min,3 min,5 min,10 min的HR、SBP、DBP、MAP变化.结果诱导结束后60 s,两组SBP、DBP、MAP较诱导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诱导结束后60 s,HR较诱导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3 min、5 min HR、SBP、DBP、MAP回升接近诱导前水平(P>0.05);10 min A组心率、血压继续上升比插管前水平略高,而B组心率、血压仍继续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P<0.05或P<0.01.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组联合诱导能取得较长时间的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消除心血管副反应方面较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组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0.015mg/kg咪达唑仑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诱导时分别静脉注射0.015mg/kg咪达唑仑和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后静脉注射0.3mg/kg依托咪酯。观察有无肌阵挛发生,并记录肌阵挛程度。完成记录后,两组均静脉注射4μg/kg芬太尼,1min后两组均静脉注射0.6mg/kg罗库溴铵,充分肌松后气管插管。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仅5例出现轻度的肌阵挛,而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有39例发生肌挛(P〈0.01);在对照组中注射依托咪酯后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肌事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0.015mg/kg咪达唑仑预处理可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的肌阵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ASA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吸烟组20例和未吸烟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异丙酚、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记录插管前、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2、3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结果:两组诱导前的基础MAP和BI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的基础HR慢于未吸烟组。吸烟组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后1、2 min的BIS值均高于未吸烟组(P0.05);与未吸烟组相比,吸烟组在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2 min HR和MAP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吸烟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诱导期的BIS,吸烟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剧烈,更要注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预防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诱导对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Ⅱ-Ⅲ级择期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各30例,F组以芬太尼10ug/kg,S组以舒芬太尼1ug/kg,均配伍咪唑安定0.05mg/kg、维库溴铵0.08mg/kg缓慢诱导。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插管后1、5和10min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指数(CI)和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更平衡,血液动力学更稳定。结论舒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CABG麻醉更容易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超 《医学综述》2013,(19):3645-3646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汉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实施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在40 ~60、对照组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70 ~100 mm Hg实施全身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T0、T1、T2、T3、T4、T5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值及麻醉药用量,拔管和苏醒室留观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药用量显著减少,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缩短了苏醒室留观和拔管的时间(P<0.05).结论 依据脑电双频指数实施全身麻醉能减少老年患者麻醉药用量,准确评估麻醉深度,加快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丙酚、依托咪酯联合全麻诱导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老年病人,用异丙酚0.8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3gg/kg和阿曲库铵0.6mg/kg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平均动脉压(MAP)、HR、每搏量(SV)、每搏指数(SI)、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速率(EV)。分别在诱导前、静注麻醉药1min,3min以及气管插管后3min记录上述指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静注麻醉药后Imin,3min,MAP、HR、SV、SI、CO、CI、EV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但最大改变均不超过15%。气管插管后3min,MAP和HR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结论异丙酚、依托咪酯联合麻醉诱导对老年病人的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轻微,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咪哒唑仑、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椎体成形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效果.以期改善椎体成形手术中的麻醉管理的质量.方法:60例择期在静脉麻醉下行椎体成形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局部浸润麻醉组,B组先静脉注射咪哒唑仑0.04 μg/kg,在缓慢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技术。方法 :选择ASAⅡ -Ⅲ级 ,拟行非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 32例 ,术前行降压、扩冠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芬太尼—异氟醚静脉和吸入复合全麻 ;术中观察麻醉诱导后、插管前、搬动心脏、上侧壁钳等时刻的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 ;应用去氧肾上腺素、间羟胺调控血压 ,硝酸甘油扩冠 ,多巴胺辅助循环 ,艾司洛尔控制心率 ,控制芬太尼总量在 30~ 4 0 μg/kg。结果 :全部病人麻醉过程顺利 ,麻醉诱导、插管及术中血压基本稳定 ,心率控制满意。平均搭桥 2 4枝 ,平均手术时间3 5 6± 0 84h ,术后 6h内拔出气管导管。全部病例均顺利康复。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处理关键是麻醉诱导和术中平稳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 ;中等剂量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武猛  王粜  白琳  王嘉佳 《黑龙江医学》2012,(12):897-898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在不同年龄段应用咪达唑仑镇静的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60例需应用咪达唑仑镇静8 h以上的机械通气病人,按不同年龄段分成3组,常规应用Ramsay评分镇静管理,在不同时段应用BIS检测镇静深度,比较镇静过度及不足发生率。结果 40~60岁组容易发生镇静不足,60岁以上组最容易发生镇静过度。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治疗中,60岁以上者应用BIS指导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1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经验。病例特点:3支血管病变多、高龄患者多、合并疾病多和左室功能减退多。人均旁路移植3.42根。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的平均时间分别为72和49min全部体外循环获得成功。强调:经主动脉根部顺灌冷停跳液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超滤装置使灌注师能更主动地控制体外循环中的液体平衡。同时对合并升主动脉钙化和糖尿病也提出了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杜波 《中外医疗》2016,(21):123-125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依托咪酯在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11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均分成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使用依托咪酯,试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结束后使用依托咪酯,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HR、MAP和SPO2等指标在麻醉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诱导后,试验组患者的MAP(72.8±8.1)指标与对照组(79.6±9.3)进行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HR(80.7±7.6)和SPO2(99.4±0.7)指标与对照组HR(80.3±7.9)和SPO2(99.8±0.6)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在麻醉诱导结束后使用依托咪酯的效果显著高于在麻醉诱导时使用依托咪酯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采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诱导时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后对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n=20;B组为对照,n=20),全部采用咪唑安定 芬太尼 异丙酚 司可林诱导,其中A组在静注异丙酚时混合利多卡因,剂量为1mg/kg.观察并记录诱导期间HR、MAP变化.结果:B组诱导时的HR、MAP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0.01).结论:静注异丙酚混合小剂量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反应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