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骨肉瘤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的仿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肿瘤仿血管生成在骨肉瘤裸鼠移植瘤中的结构特点。方法建立荷人骨肉瘤裸鼠模型,切取肿瘤标本制作组织切片,应用CD147免疫荧光标记染色骨肉瘤细胞,观察骨肉瘤中肿瘤仿血管生成的结构特点。结果骨肉瘤细胞CD147染色呈阳性,在肿瘤中心区域可清楚观察到肿瘤仿血管结构。结论在骨肉瘤裸鼠移植瘤中存在典型的肿瘤仿血管通道,参与肿瘤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骨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BALC/C裸鼠皮下骨肉瘤模型12只,随机分为PCNA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接种MG-63人成骨肉瘤细胞后24h内用PCNA反义寡核苷酸皮下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的生长情况、裸鼠的一般情况与生存期。断颈处死裸鼠,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大小,天平称量肿瘤的重量。结果PCNA—ASODN治疗组裸鼠骨肉瘤的生长受到抑制,抑瘤率为46.53%。结论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骨肉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通过反义技术可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MG-63骨肉瘤原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裸鼠股骨骨肉瘤原位模型.方法 体内连续传代筛选MG-63细胞系获得高成瘤率的细胞,MG-63细胞悬液或MG-63细胞皮下成瘤瘤组织块接种于裸鼠股骨下端.观察MG-63细胞在股骨骨肉瘤原位模型的成瘤特性,并比较两种成瘤方法的成瘤率,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两周内可见局部肿瘤形成.术后4周X线片可见股骨下段溶骨及成骨改变、肿瘤样骨形成.光镜下可见典型的骨肉瘤病理特征,成骨作用明显.细胞悬液法成瘤率70%,组织块法成瘤率100%,两种方法成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裸鼠股骨下段原位肿瘤移植模型,为骨肉瘤的研究提供了更接近人体内环境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rAd5/p53)腺病毒在骨肉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其与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的协同作用。方法人骨肉瘤细胞9901荷瘤裸鼠16只,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rAd5/p53组、Avastin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Avastin+rAd5/p53)。2周治疗后处死裸鼠,计算抑瘤率,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增殖和凋亡。结果各治疗组均明显抑制骨肉瘤移植瘤的生长,rAd5/p53组;Avastin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8.10%、32.87%和76.93%;rAd5/p53组、Avastin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微血管密度及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微血管密度和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单独治疗组(P〈0.01)。rAd5/p53组、Avastin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结论贝伐单抗和rAd5/p53能显著抑制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二者具有协同抑制骨肉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UMR106骨肉瘤细胞株的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完整瘤组织块原位移植到裸鼠右胫骨骺端,分不同时期处死,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100%,移植后1~2w从髓内向髓外生长,3w已侵犯髓外软组织并有明显骨皮质破坏,4~5w有肺转移,6w左右裸鼠出现恶病质,且双肺广泛转移,最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该模型成功率高,模拟了人类骨肉瘤临床发病和发展过程,可作为研究骨肉瘤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移植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裸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培育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裸小鼠,并探讨将其用于人胶质瘤干细胞(HGSC)移植实验研究.方法 将C57BL/6J-GFP转基因小鼠与NC系裸小鼠进行交配,在继代时严格挑选都表达GFP的无毛雄鼠与有毛母鼠交配,通过肉眼、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显微镜等方法观察GFP在裸小鼠皮肤和脏器中的表达情况,继将HGSC原位移植于表达GFP的裸小鼠,以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传至8代的裸小鼠,包括脑在内的全身主要器官和细胞都表达GFP.对用于HGSC原位移植的脑,能清晰辨认出不发光的瘤细胞和发光的宿主细胞.而瘤细胞经人特异白细胞抗体(HLA)连接红色荧光剂(PE)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可清晰显示与宿主脑细胞的组织学关系.结论 用免疫功能健全、表达GFP的转基因鼠与免疫功能缺陷的裸小鼠杂交,可获得脑等组织器官表达GFP的裸小鼠.对其进行HGSC原位移植,因可清晰辨认移植瘤与宿主组织的关系而有望用于肿瘤组织重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系在骨肉瘤动物模型中的成瘤差异性。方法:⑴对Mg-63和U-2 OS两系细胞分别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⑵32只裸鼠随机分为Mg-63细胞悬液法、组织块法与U-2 OS细胞悬液法、组织块法4组,每组8只。两种细胞系分别采取细胞悬液法和组织块移植法进行股骨远端原位骨肉瘤重建,统计4组原位骨肉瘤模型成瘤率、瘤重以及肿瘤转移率等指标。结果:细胞划痕实验中,Mg-63和U-2 OS在划痕48 h后迁移距离分别为(381.2±23.6)、(591.9±35.1)μm。骨肉瘤细胞transwell实验中,Mg-63和U-2 OS 16 h后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4.0±2.6,81.9±3.1。骨肉瘤造模实验中,Mg-63悬液法组成瘤率、肺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4周瘤重分别为62.5%,10.4%,0,(2.1±0.1)g;Mg-63组织块法组分别为100%,76.8%,20.7%,(2.4±0.3)g;U-2 OS悬液法组分别为100%,45.8%,0,(2.4±0.6)g;U-2 OS组织块法组分别为100%,82.3%,41.1%,(2.6±0.4)g。结论:U-2 OS细胞系拥有较高的组织侵袭性和细胞增殖能力,是一种良好的骨肉瘤原位模型制作细胞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miR-181d-5p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影响及对细胞硫酰化限速酶(sulfation rate-limiting enzyme,PAPSS2)/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VCAN)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细胞学实验: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和miR-181d-5p组,MTT、流式细胞技术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APSS2和VCAN蛋白表达水平。裸鼠荷瘤实验:20只SPF级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miR-181d-5p组(n=10),分别接种野生型细胞和转染miR-181d-5p细胞,模型建立后每3 d测量1次小鼠肿瘤体积,连续测量21 d,于实验终点测量肿瘤质量和体积。 结果 细胞学实验表明: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miR-181d-5p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APSS2,VCA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NC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荷瘤实验表明:miR-181d-5p组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肿瘤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miR-181d-5p可以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APSS2/VCAN信号通路活性的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成骨细胞株HOS TE85致瘤性转化的模型, 作为骨肉瘤癌变过程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型.方法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NNG)对HOS TE85细胞转化浓度后,以MNNG作启动剂,佛波酯(12-0-Te-tradecanoyl phorbol 13-acetate, TPA)作促进剂对其进行转化,66 d后通过细胞形态、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致瘤实验鉴定细胞转化程度.结果经MNNG和TPA协同处理HOS TE85细胞66 d后,细胞中出现形态异常的转化灶,转化灶细胞失去接触抑制;转化细胞凝集性增强;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明显增加;转化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骨肉瘤.结论模拟人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建立了HOS TE85的恶性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人骨肉瘤自发性高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裸鼠体内建立人骨肉瘤自发性高肺转移模型。为探讨骨肉瘤肺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尽可能与临床条件相近的实验工具。方法 将裸小鼠腹腔筛选的人骨肉瘤高转移细胞亚群经裸鼠间传代,组织块原位植入胫骨骨髓腔,待裸鼠发生转移时,皮下扩增肺转移灶,再次原位移植,如此循环3个周期,观察各代肿瘤细胞致瘤率、脏器转移及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结果 各代肿瘤细胞致瘤率均为100%,肺转移率稳定友上,转移途径单一;体内增殖能力及染色体数目稳定。结论 建立了人成骨肉瘤自发性高肺转移模型。该骨肉瘤细胞系在裸鼠体内传代过程中生物学特性保持相对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