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刺蒺藜苷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通过敞箱实验、糖水消耗实验等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蔗糖溶液消耗量减少:敞箱实验中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理毛时间有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粪便粒数均有增加。情绪性行为得分增加。复方刺蒺藜苷和氟西汀可改善大鼠行为学变化。结论复方刺蒺藜苷能明显改善抑郁动物的各项行为学指标.具有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补肾壮阳胶囊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连续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抑郁模型组和补肾壮阳胶囊+抑郁模型组。观测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旷场试验、体重、摄食量、糖水消耗试验和情绪性行为评分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垂直运动次数、理毛时间均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粪便粒数均增加;体重增长量、糖水消耗量均明显减少,情绪性行为评分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补肾壮阳组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垂直运动次数、理毛时间均有增加,中央格停留时间、粪便粒数均有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体重增长量、糖水消耗量均明显增加,情绪性行为积分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氟西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补肾壮阳胶囊具有抗抑郁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刺蒺藜苷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慢性应激加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通过敞箱实验等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BrdU/NeuN标记海马齿状回阳性细胞反映神经元发生,分化。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蔗糖溶液消耗量减少,敞箱实验中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理毛时间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粪便粒数均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复方刺蒺藜苷和氟西汀可改善大鼠行为学变化,增加BrdU/NeuN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复方刺蒺藜苷能明显改善抑郁大鼠的各项行为学指标,促进海马神经元发生,具有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CUMS)与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CRS),为抗抑郁中药新药的研究提供模型参考。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制作CUMS模型与CRS模型,以大鼠旷场行为、体重以及糖水偏爱作为常规指标,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实验21 d大鼠尿液进行NMR数据采集,运用SPSS,MatLab7.5,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行为学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UMS组除水平运动外,各种常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和理毛次数等指标直观上都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粪便粒数增加,但是无统计意义(P>0.05);NMR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散点图中CUMS组与正常组各样品散点比较集中,CRS组点较分散,介于正常与CUMS组之间。CUMS模型和CRS模型共有的标志物有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肌酸,CUMS模型特有标志物为脯氨酸,CRS模型特有标志物为天冬酰胺及精氨酸。结论:行为学及代谢组学均显示CUMS组造模比较成功,CRS组在行为学指标上较差,但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显示造模成功,说明代谢组学方法比行为学更灵敏,由于代谢组学技术比常规方法具有灵敏、整体、直观性的优点,因此可用于抑郁模型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MSG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旷场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新生期幼鼠皮下注射左旋谷氨酸单钠(MSG)的SD大鼠的行为学进行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宫及旷场分析法对MSG大鼠进行行为学研究,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处理.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MSG大鼠寻台潜伏期(SPL)、中央格停留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穿格次数、后腿直立次数及理毛次数显著减少(P<0.05),粪便粒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 MSG动物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兴奋性、对新异环境的适应性均降低,紧张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Sprague-Dawley (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电针组)、模型+阳性药组(帕罗西汀组),12只/组;采用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Caspase-3 mRNA含量.结果 ①旷场实验:与空白组大鼠[分别为水平(66±13)格、竖立(10±2)次]相比,模型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29±7)格]、竖立次数[(6±2)次]均有减少(P<0.05、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61±9)格]、竖立次数[(13±1)次]均明显提高(P<0.01);帕罗西汀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39±10)格]、竖立次数[(8±1)次]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T-PCR: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额叶皮层、海马Caspase-3 mRN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与帕罗西汀组大鼠额叶皮层Caspase-3 mRN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帕罗西汀组大鼠海马Caspase-3 mRNA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Caspase-3 mRNA含量增加,电针可以从基因水平下调其表达,这可能是电针发挥抗抑郁治疗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吴枫  孔令韬  汤艳清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55-2058
目的探讨氟西汀与碳酸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碳酸锂组和对照组,各15只。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和碳酸锂组大鼠给予21 d的应激刺激,此期间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刺激期间氟西汀组大鼠每天灌胃氟西汀(10mg/kg),碳酸锂组大鼠每天灌胃碳酸锂(60 mg/kg),抑郁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每天灌胃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行为学检测应用开场法和液体消耗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应激后:抑郁模型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糖水消耗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碳酸锂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糖水消耗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和糖水消耗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P<0.05),水平穿越格数和竖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饰次数和糖水消耗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Western blot法检测中,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碳酸锂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以导致大鼠海马BDNF表达降低,氟西汀和碳酸锂可以逆转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BDNF表达的降低,且氟西汀的效果优于碳酸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复方益气化痰方不同剂量配比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化痰Ⅰ组、益气化痰Ⅱ组,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采用Open-Field法、1%蔗糖水消耗实验及体重变化观察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明显减低,水平得分、垂直得分、修饰次数和大便颗粒数均明显下降,且体重增长缓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痰Ⅰ组、益气化痰Ⅱ组均能够不同程度增加糖水消耗量、垂直得分、大便颗粒、修饰次数和体重,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益气化痰Ⅰ组改善作用更明显。结论:益气化痰方能有效的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其中补气药作用明显优于化痰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与海马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组为空白组、空白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百优解组。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结合旷场试验、大鼠体质量变化和进行糖水实验观测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旷场试验的水平穿越格数(1.50±1.60)格、竖立次数(0.20±0.40)次、糖水实验消耗量(10.30±1.40)g、体质量增加量(35.25±18.79)g、海马组织cAMP含量(3.26±0.82)pmol/ml,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分别为(50.00±25.70)格、(14.00±5.50)次、(17.80±3.80)g、(127.87±22.92)g、(8.70±0.36)pmol/ml;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旷场试验的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糖水实验消耗量、体质量增加变化、海马组织cAMP含量,电针组[分别为(29.25±16.20)格、(9.70±5.30)次、(16.80±3.40)g、(82.88±44.21)g、(6.16±0.49)pmol/ml]、百优解组[分别为(27.50±13.70)格、(9.20±4.80)次、(17.40±3.80)g、(80.87±42.98)g、(5.91±0.38)pmol/ml]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而电针组与百优解组上述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以引起大鼠的活动量降低和探究行为减少,体质量增加量减少,海马组织cAMP含量下降;而电针可能通过提高海马组织cAMP含量作用于cAMP信号转导通路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与海马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 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组为空白组、空白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百优解组.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结合旷场试验、大鼠体质量变化和进行糖水实验观测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 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旷场试验的水平穿越格数(1.50±1.60)格、竖立次数(0.20±0.40)次、糖水实验消耗量(10.30±1.40)g、体质量增加量(35.25±18.79)g、海马组织cAMP含量(3.26±0.82)pmol/ml,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分别为(50.00±25.70)格、(14.00±5.50)次、(17.80±3.80)g、(127.87±22.92)g、(8.70±0.36)pmol/ml; 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旷场试验的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糖水实验消耗量、体质量增加变化、海马组织cAMP含量,电针组[分别为(29.25±16.20)格、(9.70±5.30)次、(16.80±3.40)g、(82.88±44.21)g、(6.16±0.49)pmol/ml]、百优解组[分别为(27.50±13.70)格、(9.20±4.80)次、(17.40±3.80)g、(80.87±42.98)g、(5.91±0.38)pmol/ml]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而电针组与百优解组上述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应激可以引起大鼠的活动量降低和探究行为减少,体质量增加量减少,海马组织cAMP含量下降;而电针可能通过提高海马组织cAMP含量作用于cAMP信号转导通路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1.
白松片对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的抗抑郁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及白松片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C组)、氟西汀对照组(FC组)和白松片治疗组(BST),每组15只。采用长期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孤养复制大鼠抑郁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检测海马5-羟色胺(5-HT)、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方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和大脑皮质CRH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结果:与NC比较,模型大鼠海马5-HT,GABA含量显著降低;血浆CRH,ACTH,CORT及海马Glu含量增加;脑内CRH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MC组比,BST组和FC组大鼠海马5-HT,GABA含量升高(P〈0.01,或P〈0.05);血浆CRH,ACTH,CORT及海马Glu含量降低;脑内CRH 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使大鼠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发生异常改变,白松片对此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方法及此模型的有效性。方法利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制作抑郁模型,观察动物的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用敞箱试验及液体消耗实验测定动物行为。结果大鼠抑郁模型在第28天建立成功。抑郁组大鼠体重增加量、摄食量、敞箱试验得分、液体消耗试验中糖水消耗和糖水偏爱百分比均明显下降,纯水消耗显著提高。结论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抑郁模型。  相似文献   

13.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总被引:70,自引:9,他引:61  
目的 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此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制作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观察动物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记录动物敞箱试验(open—field test)和液体消耗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经历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的动物体重、摄食量显著下降;敞箱试验中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显著下降,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清洁动作次数显著下降;液体消耗试验中糖水消耗和糖水偏爱百分比明显下降,而纯水消耗显著提高。结论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动物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兴趣丧失、快感缺乏与抑郁症临床表现中的精神运动性阻抑症状极为相似,且行为学改变可维持较长时间,是较理想可靠的抑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苍艾挥发油(Volatile oil of Cang Ai,VOCA)对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氯米帕明,20?mg/kg)和苍艾挥发油组(14.6?μL/kg)各10只;后3组大鼠均采用6种不同刺激方式复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CUMS)。在CUMS造模第15~42天进行药物干预,除阳性药灌胃给药外,其他各组均雾化吸入相应剂量的药物或溶媒。于造模后第21、28、35、42天进行体质量、食量和毛态检测,造模结束后的第1天进行旷场实验和蔗糖偏好实验,以评价苍艾挥发油对应激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DNF阳性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中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VOCA可明显增加模型大鼠的水平运动总路程、穿行格子数和移动速度,同时缩短静止时间(P<0.01),提高蔗糖偏好度(P<0.05)。VOCA在给药第7、14、21和28天可显著增加造模动物体质量增幅和进食量(P<0.05~0.01),毛态评分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同时,VOCA能够明显增加海马齿状回中BDNF阳性细胞数和海马组织中Synaptophysin表达量(P<0.01)。结论?苍艾挥发油对抗大鼠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郁的机制可能与增加BDNF含量进而增加突触囊泡膜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突触传递效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前额叶神经元细胞活性变化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同孤养结合制作抑郁症模型,实验第22天杀死所有大鼠,采取灌注取材与切片的方法制作脑冠状切片,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切片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上分别测量双侧前额叶BDNF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明显下降[(225.80±6.16)g vs(249.00±9.93)g,t=2.915,P<0.05)]、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10.20±3.82)s vs(5.60±2.70)s,t=2.388,P<0.05)]、水平穿越格数减少(t=6.245,P<0.01)、直立次数减少(t=2.693,P<0.05)、修饰次数减少(t=2.685,P<0.05)、粪便粒数增多(t=3.846,P<0.01).光镜下观察,实验组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多数细胞呈空泡状,胞浆着色很浅.其中以右侧区明显.左右PFC区正常组大鼠BDNF的光密度均高于实验组.经过21 d应激后,实验组左右PFC区的BDNF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右PFC区显著,同应激后左PF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BDNF在正常大鼠左右PFC区分布无明显差异.经过慢性应激后,大鼠左右PFC区的BDNF表达均明显下降,右侧区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肝郁证、脾虚证和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柴疏四君子汤对其作用的异同。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肝郁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肝郁干预组、脾虚干预组、肝郁脾虚干预组共7组,每组13只。3个证候模型组及各干预组大鼠分别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造模,正常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2周末,3个证候干预组大鼠按2.86 g/kg分别给予柴疏四君子汤灌胃,连续2周;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实验第14天和第28天,旷场实验法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特征,记录爬格数、直立次数、中央格停留时间、修饰时间及测算活动里程数。结果实验2周末时,与正常组相比,肝郁组和脾虚组大鼠爬格数、直立次数和里程数均显著升高(P0.05),肝郁脾虚组则均显著降低(P0.05);肝郁组和肝郁脾虚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升高、修饰时间降低(P0.05),脾虚组变化与之相反(P0.05)。实验4周末时,与正常组相比,3个证候模型组大鼠爬格数和里程数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肝郁组和肝郁脾虚组还见直立次数和修饰时间显著降低(P0.05),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升高(P0.05),脾虚组的相关指标变化相反。中药干预2周后的变化:与相应模型组相比,肝郁干预组大鼠爬格数、里程数显著升高(P0.05),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降低(P0.05);脾虚干预组还见修饰时间显著升高(P0.05),而直立次数显著降低(P0.05);肝郁脾虚干预组各参数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3个证候模型大鼠在自主活动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肝郁证大鼠中枢的兴奋性由强转弱,脾虚证大鼠呈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失调,肝郁脾虚证大鼠呈现抑制渐进加重的趋势。柴疏四君子汤对3个证候模型的行为学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以对肝郁脾虚证的综合干预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建立动脉硬化叠加抑郁动物模型,为血管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维生素D3(VD3)肌肉注射(30万U/kg,连续3 d)加高脂饲料饲养9周,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进行动脉硬化叠加CUMS抑郁造模。检查体质量和血脂变化,用敞箱试验评价大鼠活动度和好奇心,用糖水、纯水摄入量评价大鼠快感缺乏与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脂检查中,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敞箱实验中,垂直得分、水平得分、总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水、纯水摄入量测定实验中,糖水百分比降低,纯水摄入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3肌肉注射加高脂饲料饲养可复制动脉硬化大鼠模型,叠加CUMS,可兼具高脂血症和抑郁两方面的症状,与人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较好的相似性,是较理想的血管性抑郁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麦大枣汤加味方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信号转导cAMP-蛋白激酶A(PKA)途径的影响。方法:以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刺激所致抑郁症大鼠为模型,灌服甘麦大枣汤加味方,通过旷场行为测定、糖水消耗试验观察行为变化,放免法测定海马cAMP含量以及原位杂交法测定海马5-HT1A受体、PKA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垂直活动、水平运动及糖水消耗显著下降,海马cAMP、PKA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水平运动及垂直活动上升,糖水消耗增加,cAMP含量显著下降,PKA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且呈量效关系。结论:甘麦大枣汤加味方下调抑郁症大鼠海马信号转导cAMP—PKA途径可能是该方纠正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