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糖调节受损(IGR)是任何一种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中间阶段,其中又分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为提高IFG对发生2型糖尿病的预测能力,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近日提出了有关IFG下限诊断切点的建议(中华医学杂志,2005,83:1947):①降低IFG下限的诊断切点,即从6.1mmol/L降至5.6mmol/L。②IFG上限的诊断切点不变,仍为〈7.0mmol/L。由此,IGR可分为空腹血糖(FPG)≥5.6mmol/L,但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2 hPG)〈7、8mmol/L的单纯IFG;FPG〈5.6mmol/L,但OGTT 2 hPG在7.8~11.0mmol/L之间的单纯IGT及二者兼有等三种状态。③在下调IFG诊断切点后,所有FPG≥5.6mmol/L的个体均应接受OGTT,以将人群中的IFG+IGT划分出来,此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广西贺州市糖尿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贺州市糖尿病发病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9.2003~2005年广西糖尿病普查资料中提取贺州市10692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692例中,糖尿病患者267例,其中18岁以上患者265例。糖尿病患病率为2.5%,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2.7%,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0.1%,糖调节受损(IGR)患病率2.9%。按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计算标化糖尿病患病率为3.42%,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3.76%,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0.10%,糖调节受损(IGR)患病率3.97%。5—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0.037%,标化患病率3.26%。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4.9%,标化患病率4.46%,其中60~70岁组发病率最高。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是消瘦人群的10.07倍,文盲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是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的3.14倍。在各种职业人群中,以公务员及农民糖尿病患病率最高,分别是7.3%和6.3%,学生糖尿病患病率最低,仅0.1%。IGT、IGR高发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亦高。结论年龄、肥胖、文化水平、职业、IGT、IGR是贺州市糖尿病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前期亦称为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及二者合并存在三种状态,IFG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6~6.9mmol/L;IGT诊断标准为负荷后2h血糖7.8~11.0mmol/L;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接触有毒物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有毒物质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WHO1999年推荐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对柳州市8572名25岁以上成人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IGT、IFG进行测定。结果 接触毒物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2.5%,IGT、减低率、IFG增高率分别为8.77%、7.73%,明显高于人群总患病率及不接触事物人群的患病率。结论 接触毒物可使糖尿病患病率增高,并有IGT、降低、IFG增高等改变,提示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鸟鲁木齐银川路社区人群糖尿病前期(IGR)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田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乌鲁木齐市银J11路社区35岁~75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体险及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共调查1021例。结果乌鲁木齐银)11路社区人群单纯空腹血糖受损(1-IFG)、单纯糖耐量受损(1一IGT)和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的患病率分别为6.23%、11.46%和14.42%,卜IFG、1-IGT和IFG/IGT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33%、10.45%、12.59%。Logistic回归显示:体质指数(S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_C)、糖尿病家族史、相关知识的知晓、饮食控制与患糖代谢异常有关,其中相关知识的知晓及饮食控制为保护因素。结论:鸟鲁木齐银川路社区人群中老年人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高,其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广西29 503人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西人群糖调节受损(IGR)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广西2003-2005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行简易糖耐量试验(OGTr)的5岁以上29503例居民资料,根据WH01999年IGR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IFG),单纯糖耐量减低组(I-IGT),I-IFG与I-IGT合并组(IFG/IGT)及糖尿病组(DM)。IGR则包含I-IFG、I-IGT及IFG/IGT。比较分析各组间临床特征,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归分析,探讨影响IG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GR总的粗患病率为15.81%,用2000年广西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标化患病率为10.56%;IGR各亚组的粗患病率(标化率)分别为:I-IFG2.53%(2.08%)、I-IGT11.08%(7.14%)及IFG/IGT2.20%(1.34%);IFG、IGT、IFG/IGT占IGR的比例分别为15.97%、70.09%及13.94%。与NGT组比较,IGR人群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醋(TG)、总胆固醇(代)、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B细胞功能(HOMA—B)明显较低。与DM组比较,I-IFG和I-IGT组SBP、DBP、BMI、WC、TG、TC、HOMA-IR升高程度不如DM组显著,HDL、HOMA—B降低程度较DM轻。IFG/IGT组的BMI、WC、血压、血脂与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SBP、WC、TG、血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P〈0.01)。结论广西人群糖调节受损的主要类型为I-IGT。IGR各亚组存在不同的代谢异常,IFG/IGT组较I-IFG和I-IGT组的BMI、WC、血压、血脂、HOMA-IR增高的程度更高,接近DM组。高龄、高血压、WC、TG、UA、HOMA-IR、糖尿病家族史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Yang ZJ  Yang WY  Xiao JZ  Li GW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773-1776
目的 明确美国糖尿病学会 2 0 0 3年修订的空腹血糖受损 (IFG)的下限新切点 (5 6mmol/L)对中国成人糖调节异常各组分患病率的影响 ,并探讨新切点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 1994年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资料库中具有完整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资料的 15 5 6 4例中国成人 (≥ 2 5岁 )。以空腹血糖 (FPG) 5 6mmol/L(简称新标准 )和 6 1mmol/L(简称旧标准 )作为IFG的诊断下限切点 ,分别计算单纯空腹血糖受损 (i IFG)、单纯糖耐量异常 (i IGT)、同时IFG和IGT(IFG/IGT)的患病率。以OGTT 2h血糖 (7 8mmol/L≤PG2h <11 1mmol/L)为诊断糖调节异常(IGR)的金标准 ,分析不同FPG水平对IGR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描绘FPG诊断IGR的ROC曲线 (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 结果  (1)i IFG、i IGT和IFG/IGT患病率以旧标准诊断分别为 8 71%、12 0 8%和 5 95 % ,以新标准诊断分别为 2 1 2 5 %、6 89%和 11 13%。 (2 )ROC分析提示诊断IGR的FPG最佳切点为 5 6mmol/L ,此切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 1 9%和 6 3 9%。结论 FPG标准从 6 1mmol/L下调至 5 6mmol/L使本组人群IFG患病率增加 1 2倍。从尽量缩小IFG和IGT诊断分歧的角度 ,IFG的下限切点为 5 6mmol/L可能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又称糖调节受损,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糖代谢异常,是糖尿病自然病程的一个前期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IGT的定义是:OGTI"实验2h血糖7I8~11.0mmol/L;对IFG的定义是空腹血糖6.1~7.0mmol/L(若行OGTr实验2h血糖〈7.8mmol/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4~6月朝阳市市区居民1062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9人于2006年4—6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做过夜空腹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随访的65人中22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转变率为10.8%,孤立性IGT(I—IGT)为9.2%,IFG/IGT为10.4%。在不同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有增加趋势,在40岁以上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血糖升高可能与增龄、糖尿病(DM)家族史、劳动强度、腰围指数(WC)增加、收缩压(SBP)增加、血脂异常等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血压升高、中心性肥胖、体力活动强度减弱均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结论I—IGT、IGT/IFG人群糖尿病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I—IFG人群。增龄、向心性肥胖、高血压、体力活动减少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对糖尿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糖代谢异常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0~80岁符合糖尿病高危人群招募条件的1197位上海市长风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和生化检测,确定是否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同时予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根据检测结果,982人符合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高危组),215人不符合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非高危组)。高危组中糖代谢异常占47.9%(470/982),新诊断糖尿病占11.5%(113/982),糖调节受损占36.4%(357/982),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占14.8%(145/982),单纯糖耐量异常(IGT)占10.7%(105/982),IFG合并IGT占10.9%(107/982),明显高于非高危组[分别为17.2%(37/215),0.9%(2/215),16.3%(35/215),9.3%(20/215),5.1%(11/215),1.9%(4/215)](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收缩压、甘油三酯与糖代谢异常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糖代谢异常呈负相关。结论采用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模式能提高糖代谢异常的筛查效率。增龄、糖尿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是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农村务农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及其血脂水平特点。 方法 选择距离城市中心100公里外某农村,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当地35~70岁务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予以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5个不同糖代谢组别〔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异常(IGT)组、IFG+IGT组、糖尿病(DM)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同时检测血脂即总胆固醇(TC) 、血清甘油三脂(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结果 共调查成都农村35~70岁务农村民971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总患病率分别为12.8%和34.5%。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前期中最常见的类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TG者占45.9%,合并高LDL-c者占30.6%,合并低HDL-c者占9.9%。女性合并高TG者及合并高LDL-c者的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前期人群合并高LDL-c者占38.1%,合并高TG者占30.6%,合并高血压者占23.9%,合并低HDL-c者占7.6%。血LDL-c、TG水平在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逐渐增高。糖尿病患者高LDL-c、TG和低HDL-c水平与NG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前期IFG+IGT人群LDL-c、TG水平也高于NGT组。 结论 成都市农村务农人员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高,且合并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崇明地区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5~10月对崇明县城桥镇40~69岁3248例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涉及问卷调查、体格检查、75 g葡萄糖口服耐量试验。结果3026例居民完成调查,占崇明地区人口的42.99/10000(3026/703722),其中男性879例,女性2147例,平均年龄(55.4±7.7)岁。受调查者中糖尿病、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分别为20.59%(623/3026),16.79%(508/3026)和5.09%(154/3026)(标化率为18.41%,16.86%和4.07%)。55~5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其糖尿病、IFG及IFG+IGT均高于其他年龄组,IFG略低于50~54岁年龄组及60~64岁年龄组。男性糖尿病、IGT和IFG患病率分别为29.35%(258/879)、14.79%(130/879)和7.51%(66/879)。女性糖尿病,IGT和IFG患病率分别为17.00%(365/2147)、17.61%(378/2147)和4.01%(88/2147)。标化后糖尿病、IGT和IFG患病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中新发现糖尿病患者331例,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53.13%(331/623),在新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单纯以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43例,占12.99%(43/331),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157例,占47.43%(157/331),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在5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升高。本次调查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0.60%(926/3026),标化率为27.69%,糖尿病、IGR及正常人各组均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上升,以65~6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本次调查中超重占39.89%(1207/3026),肥胖占15.33%(464/3026),糖尿病及IGR均表现以超重为主,糖尿病超重占46.23%(288/623);IGR超重占45.33%(383/845)。结论崇明地区40~69岁人群中已有较高的代谢异常患病率,因此对有高危因素者应进行定期筛查,并对伴有代谢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防止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离退休职工糖尿病前期情况.方法: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某部门1 216名离退休职工开展空腹与餐后2h静脉血浆血糖检测及血脂检查,检测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者.结果: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29.19%,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糖调节受损(IGR)的检出率分别为16.04%、13.16%、12.2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对糖耐量减低及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者,可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35~74岁自然人群进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DM)筛查,分析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仅进行空腹血糖筛查可能造成的漏诊及误诊情况。方法在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自然人群进行体检。35~74岁居民均纳入研究对象,对空腹血糖≥5.6mmol/L者作OGTT筛查。结果体检结果显示,2DM患病率为15.1%,其中新诊断2DM者为45.8%,明显高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糖调节受损(IGR)163例,患病率为4.9%。若不进行OGTT试验将有12.6%新诊断的2DM、42%空腹血糖受损(IFG)、25.8%糖耐量异常(IGT)、41.3%IFG合并IGT漏诊,36.4%新诊断2DM误诊为IFG。结论2DM患病率在我国处于不断上升阶段,大城市郊区农民患病率明显上升,对其进行糖代谢检查十分必要,进行OGTT试验可明显减少漏诊及误诊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表达水平,研究不同血糖状态下血小板活化的程度.方法分别选取老年T2DM、IGT、IFG患者和健康对照组(NC)各30例,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同时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术(FCM)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 T2DM组、IGT组、IFG组的PAC-1和CD62P较NC组明显升高(P〈0.05),而T2DM组的表达最高.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与FPG、2hPBG、TG、TC、HbA1c、LDL-C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且与TG和FPG相关性较高.结论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在糖代谢紊乱患者早期血栓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空腹血糖增高与糖负荷后血糖增高临床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增高和糖负荷后血糖增高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地区21~8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根据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联合糖调节受损(IFG/IGT)、单纯空腹高血糖(IFH)、单纯负荷后高血糖(IPH)和联合血糖增高(IFH/IPH)7组,分别比较各组的糖脂代谢状况.结果 iIGT 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分别占IGR的61.4%和初发DM的60.5%.iIFG、iIGT、IFG/IGT、IPH、IFH/IPH各组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增高趋势.IGR人群中,IFG/IGT的SBP更高,脂代谢异常更明显,iIFG与iIGT则具有相似的代谢特征;DM患者中,FH组代谢紊乱重于IPH组.结论 iIGT 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测定餐后2h血糖有助于筛查到iIGT和IPH.  相似文献   

17.
不同糖代谢人群一相胰岛素分泌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糖耐量(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水平差异。方法:NGT11例,IFG10例、IGT19例,新诊断T2DM54例。采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水平、血糖、血脂,计算Homa-β、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10min时4组间胰岛素分泌水平差异无显著性;1、2、4、6、10min时NGT、IFG、IGT各组和T2DM组差异具有显著性;2、4、6min时NGT和IGT组也有显著性差异。2T2DM组0min时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另三组,4组血糖高峰均出现于1min,NGT组10min内血糖下降迅速,T2DM组血糖水平下降最迟缓。3Homa-βNGT、IFG、IGT组分别和T2DM组差异具有显著性,4组间Homa-IR和ISI差异无显著性。4HDL水平依葡萄糖代谢的恶化而逐渐降低。结论:NGT、IGT及新诊断T2DM一相胰岛素分泌依次递减,存在明显差异。IVGTT各组胰岛素峰值不随血糖峰值迁移,分泌模式一致,血糖峰值出现于1min,而胰岛素峰值出现于2min。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an XY  Ji LN  Zhou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777-1780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β细胞功能在 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对6 14例既往无糖耐量异常病史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口服 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测定 ,根据单次检验结果 ,118(19 2 % )例新诊断糖尿病 ,12 1(19 7% )例被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 (IFG)和 /或糖耐量减低 (IGT) ,316例OGTT和HbA1c均正常 ,其中 5 9例OGTT正常而HbA1c高于正常。用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 ,Homa β评估基础胰岛素分泌 ,OGTT中空腹和 30min胰岛素血糖差值的比值 (ΔI30 /ΔG30 )评价胰岛素早期分泌 ,用ΔI30 /ΔG30 /HOMAIR评估处置指数 (DI)。结果 糖耐量降低与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下降相关 ,从正常糖耐量 (NGT)经IFG和IGT到糖尿病 (DM)状态 ,HomaIR进行性增加 (NGT为 0 76± 0 6 ,IFG/IGT为 1 0± 0 6 ,DM为 1 5± 0 6 ,均P <0 0 0 1) ,Homa β(NGT为 5 3± 0 7,IFG/IGT为 5 1± 0 7,DM为 4 1± 0 9)、I30 /ΔG30 (NGT为 2 8± 0 9,IFG/IGT为 2 2± 1 0 ,DM为 1 3± 1 0 )和DI(NGT为 2 0± 0 9,IFG/IGT为 1 1± 0 9,DM为 - 0 2± 1 2 )进行性下降 (均P <0 0 0 1)。根据OGTT曲线下面积(AUCg)三分位值 ,将正常糖耐量个体分为 3组 (1/ 3、2 / 3、3/ 3组 )  相似文献   

19.
CONTEXT: Person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are known to have an elevated risk of developing diabetes mellitus. Less is known about diabetes risk among persons with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or with normal glucose level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in relation to baseline fasting and postload glucose levels and other risk factors.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conducted from October 1989 to February 1992 among 1342 nondiabetic white residents of Hoorn, the Netherlands, aged 50 to 75 years at baseline, in whom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levels and glucose levels 2 hours after a 75-g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were measured at baseline and at follow-up in 1996-1998. MAIN OUTCOME MEASURES: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iabetes,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1985 and WHO-1999) and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1997), during a mean follow-up of 6.4 years, compared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IFG, IGT, and normal glucose levels at baseline. RESULTS: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iabetes was 6.1%, 8.3%, and 9.9% according to the WHO-1985, ADA, and WHO-1999 criteria, respectively.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iabetes (WHO-1999 criteria) for participants with both IFG and IGT was 64.5% compared with 4.5% for those with normal glucose levels at baseline. The odds ratios for diabetes (WHO-1999 criteria), adjusted for age, sex, and follow-up duration, were 10.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6.1-16.5), 10.9 (95% CI, 6.0-19.9), and 39.5 (95% CI, 17.0-92.1), respectively, for those having isolated IFG, isolated IGT, and both IFG and IGT. In addition to FPG and 2-hour postload glucose levels (P<.001 for both), the waist-hip ratio also wa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diabetes (P =.002).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iabetes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both IFG and IGT at baseline and, in particular, to the combined presence of IFG and I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