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汗出偏沮案刘某,女,35岁,长沙市居民。门诊病例。初诊(2004年1月4日):患者左侧半身自汗而右侧半身不出汗,遇天冷时则自汗益显,伴畏寒,左侧上下肢明显厥冷,左半身及左肢麻木,病及3年不愈。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9年3月~2002年4月应用柴桂汤治疗半身出汗17例,取得显效。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7~65岁,病程1~13年,左半身出汗者12例,右半身出汗者5例,其分界线自鼻中线至人中、下颌、胸骨、腹中线、耻骨联合中线及右下肢。右半身出汗,左半身无汗;左半身出汗者,右半身无汗,其分界十分清楚。多次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植物神经紊乱,经中西医药治疗无效来院求治,给柴桂汤治疗。处方:柴胡6~10g,黄芩12~15g,半夏10~12g,桂枝3~6g,白芍10~12g,红糖30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6剂1疗程。2个疗程治愈2例;3个疗程治愈5例;4个疗程…  相似文献   

3.
中风患者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通常易出现半身汗出,且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年来,我科用桂枝汤加减治中风半身汗出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其中女12例,男26例,年龄51~76岁,自中风后便出现患侧半身汗出,既往无半身汗出病史,服用谷维素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收治1例烟雾病合并出现动脉瘤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8岁。1986年1月13日以左半身无力,右侧眼睑下垂入院。1982年5月,该患在劳动中突然出现左手活动不灵活,持物不稳,但无明显肌力减低,按风湿病治疗好转。1985年10月,逐渐出现左半身运动无力,以上肢为较重。入院前10天,无原因出现右眼睑  相似文献   

5.
胰头血肿案     
王某,女,12岁,1989年9月4日就诊。患者于1989年3月2日因车祸致右下肢胫腓骨近端骨折而住当地某医院。经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骨折基本痊愈。但出院后时常感觉左胁隐隐作痛,脘腹胀满,纳食呆滞,并午后或夜间低热,汗出。因在当地多处医治不效,且证有渐重之势,故于1989年6月13日去烟台某医院诊治。经B超检查,在胰头部探及5.5×4.5cm强回声光团。结合病史诊为“外伤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正常出汗(自汗、盗汗)与小儿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964例临床诊断小儿哮喘的患儿的不正常出汗情况及162例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半年后不正常出汗和呼吸道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临床调查.结果 964例哮喘患儿均在哮喘前有不正常出汗,93%的患儿在不正常出汗半年后出现呼吸道症状,对162例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半年后不正常出汗、呼吸道症状改善.结论 不正常出汗与小儿哮喘发病有密切联系,治疗和预防不正常出汗,加强幼儿在幼儿园的护理是治疗和预防小儿哮喘发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吴某,男,28岁,自述:“近日胃纳不佳,后渐有发热、汗出、口渴、未治疗,后因担柴过重扭伤腰部,腰疼当即加剧。回家后,晚上突然出现两腋下汗出如雨、淋漓不止,汗的颜色是白色透明粘液。四肢冷,精神倦怠,不欲食,面色红但不发热,口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正常出汗(自汗、盗汗)与小儿哮喘的关系。方法对964例临床诊断小儿哮喘的患儿的不正常出汗情况及162例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半年后不正常出汗和呼吸道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临床调查。结果964例哮喘患儿均在哮喘前有不正常出汗,93%的患儿在不正常出汗半年后出现呼吸道症状,对162例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半年后不正常出汗、呼吸道症状改善。结论不正常出汗与小儿哮喘发病有密切联系,治疗和预防不正常出汗,加强幼儿在幼儿园的护理是治疗和预防小儿哮喘发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1991年我院应用精制蝮蛇抗栓酶(Svate-3)治疗钩端螺旋体性脑动脉炎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女.15岁。1990年10月下旬无明显诱因自觉左半身麻木、无力、易摔倒,尚可步行,未加重视。1周后突然剧烈呕吐1天,左下肢逐渐瘫痪,半月后失语,右半身亦瘫痪。于外院作颅 CT检查示:左、右额顶脑梗塞。钩体试验四次均阳性,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 患者,女,9岁,因进行性视力减退,右半身麻木无力2月余,于1979年7月19日入院。 患儿于入院前两个半月不慎自书桌上摔下,臀部着地,无昏迷及其他不适。半月后诉左眼视物不清,不久右眼视力也下降,同时感额部间歇性头痛,偶伴呕吐,多在服药后,呈喷射性。入院前一个月症状加重,左  相似文献   

11.
汗为心之液,阳气蒸化津液外溢肌肤而成汗。出汗对多数人属正常生理反应,而少数出现的汗出异常现象,则归属病理范畴。根据汗出时间不同分为"自汗"、"盗汗";根据部位不同又分为"头汗"、"颈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心胸汗"、"阴汗"等。陈筱云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年,学验颇丰,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对中医方法解决汗证方面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临诊,受益良多,现将吾师诊治汗证经验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遵前贤“虚则补其母”法度 ,从健脾理肺论治小儿久咳 50例 ,疗效满意 ,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50例均为门诊患儿 ,其中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 1岁半~ 1 2岁 ,病程 3周~ 3个月。平素易感冒咳嗽者 2 3例 ,偏食纳呆者 1 8例。临床表现 :咳嗽迁延不愈 ,常以夜间或清晨起床后咳甚 ,或日夜均咳 ,时轻时重 ,痰多白 ,每因受凉或饮冷而加剧 ,面色无华 ,汗多 ,纳呆 ,便溏或干结 ,舌淡苔白 ,脉细无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急性期症状控制后遗留之慢性咳嗽。2 治疗方法及结果健脾理肺基本方 :党参 5~ 1 2g、…  相似文献   

13.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阉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临床以自汗、盗汗多见,不问朝夕,动或不动,醒时汗出,名日自汗;睡时出汗,醒后则止,名日盗汗. 1 证候特征 汗证的中心证候即是汗出异常.目前尚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评定.白昼时时汗出,动则尤甚并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者称为自汗;若兼汗出恶风,体弱,面色少华,多是肺卫不固;若局部汗出,甚至半身汗出,兼恶风,周身酸楚,是为营卫不和而致.  相似文献   

14.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笔者多年来运用中药配合针灸(常用穴位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神门、百会、太阳、曲池、内关、风池等)治疗中风诸症收到一定疗效,现将两例典型病案整理报告如下。例一,赵某某,男,26岁,洱源县牛街区大同乡农民。1987年4月30日入院。病史:患者系拖拉机驾驶员,以往身体健康。半月来自觉出汗多,容易疲倦,渐觉左侧手足无力麻木、重着。4月29日因开车受凉全身疼痛,次日晨左侧口眼歪斜,半身瘫痪而入院。症状及体征:患者嗜睡,呼之能应。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恶寒头痛,汗多,胸闷不适,烦躁不宁,心悸、恶心欲呕,纳差,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左半身瘫痪,大便干操,舌质红,苔薄少多津,脉数有力、时呈结代。血压20.0/13.3kPa,体温36.5℃,  相似文献   

15.
一、飞血瘀阻郭某,男,60岁,医师。患高血压病10多年,常感头晕头痛,四肢麻木,口干口苦,每服平肝潜阳之剂病情可以缓解。1976年5月突然头面及左半身自汗出,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于1977年3月就诊于笔者。刻诊,头晕目眩,头面及左半身时时汗出,乍寒乍热,肌肤湿冷,且感胸闷胸痛,时如针刺,心慌心悸,舌暗红边有瘀斑,舌苔灰黑而润,脉弦涩。血压160/95mmHg,心电图提示冠脉供血不足。患者年事已高,伏案行医数十载,胸阳不振,气血瘀滞。治当振奋心阳,活血祛瘀。拟丹参饮加味:丹参30g,桂枝10g,砂仁6g,延胡索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参苏饮加减治疗小儿外感疾患,用之得当,往往可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兹略举病例,以资验证。例1:刘某,女,7岁,患儿3d来,身热无汗,鼻流清涕,头痛形寒,倦怠乏力,某医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选用抗病毒颗粒、百服宁,服药后汗出,体温暂降,须臾汗收则身热复发,又加用安痛定1mL肌肉注射,紫雪散口服,热仍不退,遂来本院治疗。现症:身热暮重,体温37.8℃,热前略有恶寒,手足微凉,鼻仍流涕,面色苍白,心烦胸闷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口干不欲饮,小便清,大便稀薄,舌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证属素体虚弱,外邪遏表,未得宣散,有里虚邪陷之虞。治当益气解表,和…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性,7岁,学生,因左手指不能正常屈伸1年于2000年3月入院。患儿1年前不慎摔伤左前臂,肿胀约2周,经治疗1个月后好转,当时摄片未发现骨折征象。1个月后渐感左手屈指无力,左手食、中、无名、小指中立位常处于半屈曲位,经一年手指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无明显好转,故来院。查体见左前臂稍细于右前臂,左掌中立位时,  相似文献   

18.
病历介绍 患者,男,28岁。1993年脑外伤,当时头颅CT检查为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西医手术治疗后,右半身不遂至今。2004年1月13日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出现颅内感染,高热39.3~39.8℃1个月余,腰穿20余次,出现眩晕甚则仆倒。2月4日MRI发现脑积水,诊为交通性脑积水,经西医治疗2个月余,收效甚微,医生建议作脑脊液分流术。家属恐惧手术治疗,于6月25日转来中医求治。诊见:头晕耳鸣,转头加重,甚则恶心欲仆,入夏以来症状尤重。伴体胖大汗,面色不华,右半身活动不利,周身困重,倦怠乏力,嗜卧懒言,夜寐胸闷,纳食不佳,二便正常,口渴欲饮,舌淡紫胖有齿痕,苔白腻,舌下络脉紫暗颗粒,脉细滑无力。  相似文献   

19.
病史摘要:患儿女性,9岁,因进行性皮肤色素沉着5年伴发作性腹痛、呕吐,于1977年12月3日入院。5年前家长发现患儿皮肤颜色逐渐变黑,以口唇、指趾端明显,同时有发作性腹痛、呕吐。腹痛位于脐周,常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1周左右,能不药而止。病初约半年发作1次,近二年来约1~3月发作1次。患儿较消瘦,自感疲乏无力,不爱活动,说话少,表情淡漠,胃纳一般,平时喜欢吃咸食,无明显口渴,未发现有头晕、出汗、视力模糊、失眠等症象。第三胎、第三产,足月顺产,4岁前体健,无结核接触史,智能正常,家庭成员中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正> 蒋××,男,13岁,于1982年2月20日以发热7天,眼黄、尿黄4天之上诉入院。患儿于半月前自感乏力,7天前开始发热,体温达39℃左右,伴出汗,无恶心、呕吐,4天前发现尿黄,同时皮肤及眼白发黄,大便每日一次,黄白色成形便,食纳减退,无腹痛及浮肿。近期无肝炎接触史,1年半前患“类风湿病”,曾用激素治疗后痊愈。查体:体温38.8℃,脉搏140次/分,发育营养中等,神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