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为肺部疾病的诊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用40例肺血管灌注标本和8例肺腐蚀铸型标本进行观测。结果 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间存在大于毛细血管的吻合,在40例成人肺标本中,其中8例发现吻合10处。这些吻合支位于支气管壁,肺动脉壁和肺胸膜内,吻合方式有端-侧和端-端两种,吻合支长度为4.2~32.7mm外径为74~799μm。结论 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的吻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引言在二世紀,Galen对支气管动脉已有描述,但明确地指出支气管动脉的存在是Ruysch(1721):認为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之間有吻合。Marchand等也証实支气管动脉与肺脉动间相互有吻合,在病变时吻合更显著。Miller(1925)曾指出:支气管动脉阻塞可引起肺梗阻及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血管阻断和成形技术在无出血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和临床效果。方法:29例肺部疾病患者均应用左或右肺动脉阻断和/或成形技术,行相应肺叶切除术(包括两叶肺切除术),同时行肺动脉直接修补成形术4例,行肺动脉端端吻合成形术3例,合并右上支气管袖式切除术1例,左上肺支气管袖式切除术1例。结果:无术中死亡,未出现术中肺血管大出血、肺动脉狭窄和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等并发症,全组肺血管阻断时间为7~29min,平均(11.0±7.3)min,手术失血量为100~350ml,平均(180±42)ml。7例患者术后发生包裹性胸腔积液或胸腔感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余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合理应用肺血管阻断和成形技术,可避免术中大出血,减少手术失血量,提高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法洛四联症肺内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雄凯 《浙江医学》1997,19(2):126-128
由于法洛四联症肺动脉血流减少,肺动脉压较低,外科矫治后肺接纳增加血流的能力有赖于肺循环的容量,亦即受肺小血管床容量的制约,故仍有部分病人术后持续右室高压,疗效不佳。因此术前认识法洛四联症肺内小血管的病理改变,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一、肺血管病变形成机理 1.肺动脉的解剖、生理特点:肺动脉树由3种类型动脉组成:(1)弹性动脉,包括主肺动脉及其分支和直径大于1.0mm的外周动脉,它们与支气管伴行;(2)肌性肺动脉(直径0.1~1.0mm),与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及肺泡伴行;(3)细小肺动脉(直径小于0.1mm),密布于肺泡壁。弹性动脉中层仅含少量平滑肌、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这些纤维较短,分支不规则,呈碎片状。肌性动脉与毛细支气管和肺泡管紧密并列,管壁薄、管腔大,管壁由内膜和较薄的中层组成,但富含肌性组织。细小动脉由内皮、弹力层和不全的外膜组成,在肺泡管以下形成紧贴肺泡壁的微血管网,肌层突然消失,只有菲薄的内皮细胞层,管壁外露于肺泡腔。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应用钛轮钉血管吻合器作肾移植动脉重建术,以确定其能否快捷而安全地完成大血管吻合.方法:75例因慢性肾衰而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36例采用血管吻合器行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术,另39例采用间断缝合端端吻合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然后比较分析两组的动脉吻合时间,血管阻断时间,整个手术时间和血管并发症.结果:钛轮钉吻合移植肾动脉全部成功.钛轮钉的动脉吻合时间为(710±6.1)min,缝合组是(16.1±7.2)min(P<0.01),血管阻断时间分别为(17.8±6.0)min,(28.1±6.8)min(P<0.05);手术总时间分别为(2.2±0.9)h,(2.5±1.2)h(P>0.05).用2mm钛轮钉,2只肾下极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成功.手术无1例大出血而重新吻合,吻合口通常率达到100%.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吻合器组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1例,而缝合组有3例出现此并发症.结论: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安全、简便、快捷,血管外翻吻合,内膜对合平整.应用此技术吻合动脉可缩短热缺血时间,降低肾动脉狭窄的发生,因此可提高肾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28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技术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中央型或隔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予128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以支气管动脉DSA检查作为对照。比较CTA及DSA对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情况及不同管径支气管动脉的检出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CTA检出共46例患者为单支支气管动脉,14例患者为2支支气管动脉,共检出支气管动脉74支;DSA检出39例患者为单支支气管动脉,21例患者为2支支气管动脉,共检出支气管动脉81支。CTA对支气管动脉支数的检出率为91.36%(74/81),与DSA诊断结果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出的74支支气管动脉管径在0.92~7.94mm,平均管径(2.34±0.84)mm;DSA检出的支气管动脉管径在0.61~7.85mm,平均(2.26±0.6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4,P=0.501)。在管径分布方面,CTA对1mm以上的BA管径分布情况与DSA完全相符,仅对≤1mm的支气管动脉漏诊7支,管径分布的诊断符合率为91.36%(74/81)。结论中央型肺癌存在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的可能,与DSA相比,CTA对中央型肺癌的BA同样有良好显示,且可同时显示是否存在肺动脉供血,可更全面地观察肿瘤供血情况,且无创、扫描快速、操作简单,更易被患者接受,可为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影像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常健康者肺段支气管和亚段支气管CT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正常健康者肺段支气管和亚段支气管的径线和面积,为小气道病变的CT定量研究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选择正常健康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16.9)岁。胸部高分辨CT扫描,对双上肺尖(后)段及亚段、双下肺后基底段及亚段支气管进行定量分析,采用胸部容积复合采集和重建软件Thoracic VCAR分别测量4支段和亚段支气管的壁厚度(WT)、腔内径的长径(Din-L)和短径(Din-S)、壁面积(WA),计算支气管壁厚度与支气管外径比(T/D)和支气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WA%)。结果 30例120支段支气管和120支亚段支气管中,Thoracic VCAR软件自动识别测量了所有段支气管和83支亚段支气管。WT、Din-L、Din-S、WA、T/D、WA%测量结果,段支气管和亚段支气管分别为(1.34±0.35)mm和(0.97±0.23)mm、(3.84±0.51)mm和(2.86±0.52)mm、(3.09±0.66)mm和(2.42±0.46)mm、(19.5±5.3)mm2和(11.1±2.0)mm2、0.23±0.06和0.22±0.05、(67.1±4.3)%和(66.0±5.3)%。结论 HRCT可清晰显示肺段支气管和亚段支气管的形态结构,Thoracic VCAR软件为支气管径线和面积测量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下肺动脉造影相关血管测量参数在预测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06月至2019年01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介入下肺动脉造影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明确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 30 mm Hg;无肺动脉栓塞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25 mm Hg。在DSA图像上测量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主干直径。将测得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血管径线之间的差异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血管参数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以评估各组血管参数诊断和预测肺动脉高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对照组肺动脉主干直径、右肺动脉主干直径、左肺动脉主干直径分别为(26.38±2.82)mm、(20.66±1.74mm)、(19.79±1.6) mm,均小于研究组(33. 80±4.13)mm、(28.79±3.28) mm、(24. 85±2. 97)mm,差异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各组肺动脉直径在ROC曲线下面积... 更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野百合碱导致的兔模型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50只,随机将其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n=16);(2)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组(MCT模型组,n=16);(3)EPCs治疗组(n=18)。EPCs治疗组兔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之后,将其从兔尾静脉注入进行移植,正常对照组及MCT模型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3周后对3组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大指数以及肺血管重构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T模型组肺动脉压升高(30.13 mm Hg±3.12 mm Hg vs.15.99 mm Hg±2.23 mmHg),右心室肥大指数增大(0.51±0.06 vs.0.26±0.03),肺动脉管壁厚度增加(28.77μm±4.35μm vs.8.44μm±0.05μm),肺小动脉厚度增加(73.78μm±7.61μm vs.40.16μm±2.1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T模型组比较,EPCs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肺动脉压为(22.78±2.71)mm Hg,右心室肥大指数为(0.41±0.05),肺动脉管壁厚度为(16.55±3.15)μm,肺小动脉厚度为(53.50±3.7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兔模型肺动脉高压,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的肺血管系统,有利于改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检查在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诊断及外科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5月,我院共有8例经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EBCT检查确诊的CTPH患者成功接受了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并于术后1~2周内接受了EBCT复查,对其手术前后EBCT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应临床指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术前EBCT检查8例患者中主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干内显示附壁充盈缺损共7支,肺叶动脉及肺段动脉显示部分充盈缺损共28支、缺支共6支;2例患者于肺窗可见"马赛克征",3例可见条索影;CT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平均为36.5mm。PTE术后复查EBCT显示所有患者肺动脉及分支内充盈缺损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消失,其中左右肺动脉及主肺动脉内附壁充盈缺损均消失,血栓清除率达100%,22支肺叶及肺段动脉充盈缺损影消失,6支完全闭塞的肺血管分支开通,血栓清除率82.4%(28/34),CT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平均为34.2mm,较术前回缩。8例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与EBCT血栓征象消除状况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EBCT对CTPH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也是PTE手术治疗后随访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脏大血管的衰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测心脏大血管的增龄性改变,分析其相关因素。随机选取天津市高校健康教师316名,分成五个年龄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主动脉径从50岁起开始增宽,增宽部位在窦管连接处及其以远的升主动脉(D_AAo)。主动脉径与年龄相关(r=0.443,P<0.001),回归方程为:Y=24.55±0.085×Age(岁);(2)主动脉壁的运动幅度(A_Ao)随增龄而下降(r=0.379,P<0.001),回归方程为:Y=9.058—0.036×Aee(years);(3)肺动脉随增龄有增宽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因素分析:A_Ao吸烟组低于非吸烟组(P<0.01);A型性格组(0.90±0.16cm)低于B型组(1.01±0.18),P<0.05。内向型性格组与外向组比较,A_Ao趋向降低(O.79±0.17vs 1.03±0.19),D_AAo趋向增宽(3.29±0.36vs3.16±0.39),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提示出大血管衰老的一般规律,即随增龄D_AAo增宽及A_Ao下降;促衰老的相关因素有:吸烟、A型性格和内向型性格;推论大血管管径及管壁僵度的变化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Zhang L  Lü L  Wu HW  Zhang H  Zhang J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5):3201-3204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PE)患者抗凝治疗前后肺动脉充盈缺损形态和肺实质灌注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3例急性血栓栓塞症(VTE)患者应用宝石CT(GE Discovery 750 HD CT)动态观察动脉血栓形成部位、范围、形态,通过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观察灌注缺损,并和肺动脉期成像对照.原始数据采用能量成像系统和CT增强软件处理.结果 23例VTE患者中,14例经宝石CT证实PE,抗凝治疗前,相应肺实质灌注缺损区域的碘含量值(-1.09±2.95)mg/ml,灌注正常区碘含量值(1.67±0.93)mg/ml,两者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P<0.05).抗凝治疗3个月后CT复查原肺实质灌注缺损区域的碘含量值(1.21±0.34)mg/ml,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t=1.34,P<0.05);PE患者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区的碘含量值与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分值呈负相关(r =0.78,P<0.05),肺实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肺栓塞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宝石CT能量成像技术可以分析分离的造影剂碘物质在肺实质的分布,有助于定量评价肺动脉栓塞后肺实质血流灌注的变化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血管灌流实验模型观察猪离体肺、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的急性缺氧反应。当灌流液氧分压由>53.3kPa降至10.66kPa时,单独血管腔内或外缺氧未引起两类血管的收缩;腔内、外同时缺氧时,冠脉张力增加了3.00±0.70g。氧分压降至5.33±1.33kpa后,腔内、外缺氧肺动脉张力不变,冠脉张力分别升高0.26±0.07g及0.18±0.13g;联合腔内、外缺氧使肺动脉张力升高1.30±0.20g,冠脉张力升高6.10±48g。去除血管内皮抑制了肺动脉缺氧收缩反应,但不影响冠脉缺氧性收缩。生物检测实验未发现缺氧能刺激内皮产生缩血管物质。去除灌流液中Ca~(2+)及加入腺苷抑制了肺动脉缺氧性收缩。结果提示:肺与冠脉的缺氧性收缩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SD大鼠肺内动脉段平滑肌细胞(PASMCs)原代培养的方法特点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SD大鼠消毒后剖开胸腹腔,无菌下取出心肺组织,然后分离出肺血管段,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普通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和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组织块贴壁法培养的SD大鼠PASMCs为典型的"峰-谷"样生长状态,细胞的胞核较大,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α-actin均为强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传至三代以后的细胞纯度可达98%以上,传代细胞生长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在不使用显微技术情况下,用组织贴块法成功培养大鼠PASMCs,得到稳定生长、纯度高的PASMCs,且培养与纯化可以同时进行,可获得稳定传代的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价值,并对误诊原因作分析。方法:对超声诊断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并手术证实的5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首次正确诊断全部由超声实现,其主要超声特征是:主动脉发出单支扩张冠脉;肺动脉发出异常分支并且血流倒灌;丰富冠脉侧支循环;常伴有左室长期心肌缺血继发表现。3例患者曾经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曾误诊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野百合碱诱发大鼠肺动脉高压后,用中药单体大蒜素进行降压治疗,然后采用胸壁开窗术在活体内观察了降压前后肺表面微循环障碍及其逆转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肺微循环障碍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AORPA)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5月至2007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14例AORPA患者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资料.12例患者分别采用右全肺切除术、右肺动脉经人工血管或同种主动脉与主肺动脉吻合术、右肺动脉与主肺动脉直接吻合术、双片法右肺动脉与主肺动脉吻合术,同期修补合并畸形.结果 8例单纯超声心动图检查者中漏诊2例,6例右心室及主动脉造影和多排CTA/MRI检查者中无漏诊.2例因艾森曼格综合征未行手术,12例手术者围术期死亡2例.术后随访(5.15±3.48)年,晚期死亡1例,生存9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心室射血分数43%~52%,2例右肺动脉吻合口狭窄.心功能Ⅰ级5例,Ⅱ级4例.结论 右心室及主动脉造影或多排CTA/MRI检查可减少AORPA漏诊室.手术治疗AORPA的早期及中长期效果较好,但应尽早手术以提高疗效.自体组织加宽或加长右肺动脉进行右肺动脉重建术式吻合口狭窄的概率优于应用非自体组织重建右肺动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临床肺移植及肺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尸体 2 0具 (左右肺各 2 0个 )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在肺根处支气管 (B)、肺动脉 (A)、肺静脉 (V)的上下排列顺序 :左肺 VBA7例占35% ,右肺 VAB10例占 50 %。前后排列顺序 :左肺 ABV6例占 30 % ,右肺 BAV13例占 6 5%。支气管动脉内径为 1.5± 0 .5mm。结论 :支气管动脉内径与胸廓内动脉内径相近。肺移植时 ,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米力农(Milrinone)对人离体肺血管的舒张能力,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6例胸外科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取出肺血管(肺动脉和肺静脉),根据血管的性质和有无去除血管内皮,将其分为去内皮肺动脉组(A1组)、去内皮肺静脉组(A2组)、正常内皮肺动脉组(B1组)、正常内皮肺静脉组(B2组)四组,依次加入0.1、1.0、10.0μmol/L的米力农,测血管张力的改变.结果:①米力农对人肺血管有浓度依赖的舒张作用;②米力农对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其血管舒张作用无显著差异;③米力农对血管的舒张作用A2和B2组分别强于A1、B1组.结论:米力农对人肺血管有浓度依赖的舒张作用.其作用与血管内皮完整性无关,对肺静脉的舒张作用强于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AS)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结合北京安贞医院2001年10月至2010年5月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PA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国外有关文献,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气短和胸闷,休息可缓解,和肺血栓栓塞症相似,但前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胸部增强CT肺动脉造影多显示肺动脉扩张,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大块充盈缺损,管腔外浸润阴影,溶栓、抗凝治疗无效等,确诊需手术。手术成功治疗后症状多明显缓解,术后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可提高疗效。结论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临床上罕见,临床表现和肺血栓栓塞症相似,易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而给予溶栓抗凝治疗。胸部增强CT肺动脉造影及手术病理有助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