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目的:了解郑州市某地面水源不同季节藻类分布,并建立蓝藻细胞密度的预测模型.方法:2004年3月-到10月间,在该水源设2个采样点,采用标准方法监测水温(tw)、透明度、水深、总氮、总磷(TP)和各藻门细胞密度等指标;采用描述统计方法了解不同季节藻类分布,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探讨蓝藻细胞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建立蓝藻细胞密度的预测模型.结果:春季优势藻门是绿藻和硅藻,夏、秋季优势藻门是蓝藻和绿藻.标准化蓝藻细胞密度(ln(CCD 1))与tw、TP呈正相关,与透明度、水深呈负相关;蓝藻细胞密度的预测模型为ln(CCD 1)=1.004 0.232tw 22.364TP(R2=0.842,F=58.773,P<0.01),应用该方程计算出的预测值能够较好地与实测值拟合.结论:环境条件不同将导致藻类生长情况不同;削减水中TP含量在控制蓝藻细胞密度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并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文章中采用Quickbird遥感图像作为基础资料,经过图像校正、图像融合增强处理,通过目视判读与计算机自动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准确的提取龙口矿区地面塌陷的现状,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应用于采矿塌陷地的提取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杰  佘毅  胡宇  安振梅  李双庆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2066-2067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常见报警原因及安装使用中易出现的问题.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血糖控制不良或低血糖行动态血糖监测者共140例,对动态血糖监测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报警原因.结果 42例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发生报警,共79次.其中校准错误报警42次(占53.2%),断开报警31次(占39.2%),探头信号不在正常范围报警4次(占5.1%),噪音报警2次(占2.5%),未发生电池电量不足报警.2例患者在监测中无意中关机导致部分图像丢失;1例在安装后误操作将血糖单位mmol/L改为mg/ml导致数据丢失;1例将设置中的日期设置改变导致数据丢失;1例未清除前一个患者的监测图像,导致本次监测图像与前一患者的图像相连;3例探头脱出;2例安装24 h后信号波动仍较大需更换探头.结论 熟练掌握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安装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报警是保证动态血糖监测过程顺利完成及监测数据完整准确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8-2011年某市太湖水源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保障和改善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和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2008-2011年某市太湖水源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及评价。结果检测水样1 432份,合格1 331份,总合格率92.9%;年度合格率由2008年的80.5%提高到2011年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8,P0.001);不合格指标中,菌落总数、浑浊度和铁超标项次数最多,为主要不安全水质指标;对不同季节菌落总数超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5,P0.017),其中第三季度最高(5.3%)。结论目前该市太湖水源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GB 5749-2006的要求,少数管网水质存在微生物污染等安全隐患,今后工作中必须加强管网末梢水质的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在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每月进行多时段血糖监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而对照组的35例患者则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等;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受试前后TNF-α和IGF-1的检测。结果多时段血糖控制组其心血管病变改善及稳定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而发生心血管病变加重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多时段血糖监测与控制的糖尿病病人2年后TNF-α和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能降低TNF-α和IG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南汇区2001~2008年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及监测情况,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进行螺情和病情的同步监测。结果2001~2008年共查螺4559388m^2,发现钉螺面积270m^2,没有发现阳性钉螺;外来流动人员检查抗体阳性率为0.47%;抗体阳性者经病原追踪,在2005年查获1例血吸虫病输入病例;耕乳牛调查没有发现血吸虫病牛;没有发现内源性血吸虫病人,小面积的残存钉螺及时得到有效消灭,输入钉螺监测也未见输入性钉螺;学生、征兵招生等新感染监测均未发现病人。结论8年螺情监测中在2001年查到钉螺,说明螺情仍有反复,重点监测人群是外来流动人员,仍需加强血吸虫病防治,防止其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上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每月多时段血糖监测及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观察2年.对照组为35例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Holter)等.结果: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发生或发展情况经过秩和检验,两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遥感图像在山区钉螺孳生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遥感图像探测钉螺孳生地。方法 收集四川省普格县地形图、TM遥感图像,现场调查钉螺孳生地,选择已知地物类型的区域建立训练样本,对TM卫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并验证分类结果。结果 所有地物被分成钉螺孳生地、河流、居住区、阴影区和其他地物等5类,钉螺孳生地主要分布在田地、坡地等有植被覆盖的环境。钉螺孳生地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别为79.82%和85.58%,分类总精度达到80.22%。结论 TM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能将山区钉螺孳生地有效地区分出来,有利于对钉螺孳生地进行监测,为山区钉螺的控制及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LANDSAT ETM+图像监测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应用陆地卫星 7(LandsatEnhancementThematicMapperPlus,LandsatETM +)图像监测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地表特征。方法 :对Landsat7获取的TM 2、TM3、TM4图像伪彩色合成 ,然后在ERDAS8 5软件支持下进行非监督分类 ,并将分类结果与钉螺分布空间矢量图层重叠 ,分析钉螺孳生地地表特征。结果 :ETM图像非监督分类可将江宁县江滩地表分为 10类 ,除可识别的水体及裸露地表外 ,其余各类需实地勘察才能确定其所代表的地表景观。将分类结果与钉螺分布空间矢量图层重叠分析发现 ,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中 ,主要为 5 ,6 ,7,9四类地表景观 ,其中以 6 ,9两种地表的比例最大 ,且以 6 ,9两种地表为主的孳生地的钉螺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孳生地的螺密度 (u =19 0 0 ,P <0 0 5 ) .结论 :非监督分类的 5 ,6 ,7,9类 (尤其是 6 ,9两类 )景观适宜于钉螺的孳生与繁殖 ,同时说明应用LANDSATETM +图像进行江滩钉螺孳生地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轴向应力作用下的舟骨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快速、准确建立舟骨有限元模型,分析其轴向应力下的力学分布.方法 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VCT(64排螺旋CT)对健康志愿者1例(男性,24岁,无腕部疾病史)扫描获取CT扫描图像,将12具尸体标本与Instron Model 1011型力学试验机相连接,扫描压敏图像,得到腕关节的受力面积和应力分布,通过CT扫描图像数据对腕部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计算并分析舟骨受轴向压力作用下正常腕部载荷传递及接触应力的分布.将此实验数据及以往文献数据与有限元模型的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精确性.结果 本模型构架了包括桡骨以及近端掌骨的腕部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节点73 588个,单元39 7344个;桡舟关节面受力面积约为153.35 mm2,应力大小约为54.28 MPa,最大应力约为2.72 MPa,桡舟关节面受力面积约为90.00 mm2,受力大小约为45.72 MPa,最大应力约为3.45 MPa,舟骨载荷传递及关节接触应力分布情况与实验数据相接近.结论 所建模型结构完整,空间结构准确,轴向压力作用下加载模拟形象、逼真,客观反映舟骨三维解剖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本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舟骨以及腕关节载荷传递与接触应力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甘草为研究对象,以遥感技术为基础,探索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方法通过对确定的研究区域进行遥感调查,确定调查的最佳技术方案。结果确定了基于遥感并结合野外抽样的甘草资源调查方法,包括遥感信息源的选择、图象的处理、解译、野外验证等。结论采用中等分辨率的卫星影像ETM(15 m)量测,并计算出甘草分布的面积和蕴藏量,判读精度高于90%,表明该遥感调查方法用于甘草的野生资源调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双源CT显示正常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结构进行双源CT观察及测量。材料和方法选择本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结构正常病例60例,男女各30例。冠状动脉扫描原始数据进行多时相重建并导入CIRCULATION软件,测量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瓣口面积;重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最佳开放期及闭合期图像,并分别导入3D软件,显示瓣膜结构。结果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在开放期的不同时期面积有变化,选择伪影较少的最佳开放期测量瓣口面积,主动脉瓣面积:男性3.70cm2±0.44,女性2.93cm2±0.4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0.00)。二尖瓣面积:男性6.33cm2±0.73,女性5.33cm2±1.1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0.018)。通过多种后处理,可以清楚显示主动脉瓣、二尖瓣及其相邻结构。结论利用双源CT可以准确测量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面积,男女间开放面积有差异,双源CT同样可以清楚显示瓣膜结构。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心电信息管理系统采用远程数字化心电分析系统,实现全区所有心电图的远程传输、诊断、审核、校正和打印,在卫生局信息科建立心电中心服务器,实现心电图信息图像全区共享,最终数据进入市民电子健康管理档案;实施后医师的诊断能力明显提高,为双向转诊提供依据,减少了患者的经济支出,医疗水平和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数字乳腺层析成像(DBT)投影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探测器性能因素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参照传统探测器的投影数据校正方式,结合DBT成像过程特有的数据采集模式,对探测器采集的投影数据进行暗场校正、光场及其增益校正等.而后,利用基于全广义变分正则化项的PWLS迭代重建算法进行DBT图像重建.结果 乳腺仿真物理体模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校正的投影数据,本文校正方法对由光子数分布不均造成的投影数据足跟效应进行了有效抑制.重建图像结果显示,校正后投影数据的重建图像中低对比度结构的显像得到提升.结论 投影数据暗场校正、光场及其增益校正过程用于DBT图像重建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观察下颌磨牙Ⅱ度和Ⅲ度根分叉病变区(furcation involvement, FI)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和骨袋分布情况,并提出对骨嵴形态的分类方法。方法: 在既存的CBCT资料中,选取存在根分叉区水平向骨缺损的下颌磨牙进行观察,共纳入81颗下颌磨牙,共计117处Ⅱ度或Ⅲ度根分叉病变。依据邻面牙槽嵴顶连线与根分叉顶下方的牙槽嵴的位置关系,将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分为凹陷型、水平型和凸出型,其中凹陷型又按照邻面牙槽嵴顶的连线与根分叉顶的位置关系,分为亚型1(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冠方或同一水平)与亚型2(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的根方), 统计各类型出现的比例,在CBCT的矢状面图像中观察骨袋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117处Ⅱ度和Ⅲ度FI中,水平型骨嵴形态出现的比例最高(64.10%), 凸出型出现的比例最低(6.84%), 凹陷型亚型1和亚型2出现的比例分别为13.68%和15.38%。有利于成骨的凹陷型亚型1的骨嵴形态,在Ⅱ度FI中出现的比例为8.96%,在Ⅲ度FI中为 20.00%;117处病损中,有31处合并骨下袋,其中29处骨下袋位于牙齿邻面,其余2处位于根分叉区,骨下袋出现的频率在凹陷型亚型1中最高。结论: 利用CBCT观察下颌磨牙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并进行分类,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也可用于分析骨嵴形态与再生性治疗成骨效果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omputing system was followed by the rapi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nd patient record management system. The typical examples ar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and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which computerized the management procedure of medical records and images in hospital. Because these systems were built and used in hospitals, doctors out of hospital have problems to access them immediately on emergent cas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addressed the realization of system that could transmit the images acquired by medical imaging systems in hospital to the remote doctors’ handheld PDA’s using CDMA cellular phone network. The system consists of server and PDA. The server was developed to manage the accounts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allocate the patient images to each doctor. The PDA was developed to display patient images through remote server connection. To authenticate the personal user, remote data access (RDA) method was used in PDA accessing the server database and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was used to download patient images from the remove server.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t was calculated to take ninety seconds to transmit thirty images with 832 × 488 resolution and 24 bit depth and 0.37 Mb size. Th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developed system has no problems for remote doctors to receive and review the patient images immediately on emergent cases.  相似文献   

17.
高分遥感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获取大面积地物数据的现代技术,它因具有肘间、空间、光谱等方面的分辨率高而能提供更丰富、更精确、时相更多的信息,可用于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定点长期、连续、系统、高精度环境监测信息的获取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和监测的重要手段,就高分遥感数据的特点分析了其在疾控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并对其潜在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可发展的研究方向作了前瞻性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自然光条件下基于色差校正方法的舌象颜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尝试建立一种自然光条件下基于L*a*b*色差校正的舌象采集分析方法,观测色差校正方法的舌象颜色分类规律。 方法:在光线良好的室内自然光环境下,应用NikonD70数码单反相机采集413例舌象,以柯达Q-13灰阶色卡为软件校正依据。通过NikonCaptureNX软件进行图像色差校正,并应用L*a*b*均匀色空间对校正后的舌象进行舌象颜色分类与定量分析。 结果:应用软件校正方法对舌象颜色进行色差校正,具有良好的效果。校正舌色后,从淡白舌、淡红舌到红绛舌,L*值逐渐降低,而a*值则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绛舌和青紫舌L*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淡红舌和青紫舌a*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各类舌色的b*值除淡白舌和青紫舌以及淡红舌和红绛舌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舌色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苔色定量分析显示白苔a*值大于黄苔(P〈0.01),白苔b*值小于黄苔(P〈0.01)。白苔、黄苔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自然光条件下应用L*a*b*色空间对舌色进行色差校正和定量分析,颜色还原准确,操作方便,是一种可行的临床舌象采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头位难产中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义红 《当代医学》2010,16(21):31-32
目的分析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对头位难产分娩结局的影响,探讨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院住院分娩,因为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导致的头位难产的产妇300例,采用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分析其分娩结局。结果 300例产妇中通过体位改变纠正胎方位者35例,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成功的204例,失败的61例,成功者均阴道自然分娩,失败者均剖宫产终止妊娠,成功率79.6%,所有产妇均没有出现胎儿头皮损伤及颅内出血,没有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裂伤等并发症。结论体位改变配合手法矫正胎方位纠正头位难产中的枕后位、枕横位,能明显增加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大大改善分娩结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