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综合治疗效果。方法:胃切除术后并发功能性排空障碍18例为中西医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管注药、穴位刺激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观察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并与胃肠减压组13例比较。结果:胃肠功能完全恢复中西医组需7 ̄14天,胃肠减压组需14 ̄30天。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管内注药和穴位刺激治疗胃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3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3-6 d,痊愈22例,好转1例。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以中药经胃管灌注,可促使胃肠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治疗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施行的412例胃切除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胃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术后6~12d,行非手术治疗,10~28d均痊愈;结论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确诊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非手术治疗均可痊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施行的412例胃切除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胃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术后6~12d,行非手术治疗,10~28d均痊愈;结论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确诊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非手术治疗均可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20例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胃切除术后6~12d,经非手术治疗后于2~8周内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3周内恢复8例(40%),4周内恢复18例(90%)。结论 胃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胃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丽杉 《当代医学》2010,16(7):61-61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残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手术探查后痊愈。结论胃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由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一种可复性的残胃失调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胃镜置管治疗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体会穆殿超(锦州铁路中心医院外科)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简称FDGE,又称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根据症状出现早晚,FDGE分为急性与慢性。我院1987—1993年施行胃大部切除术401例,发生急性FDGE7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诊治的8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钡餐和胃镜检查。本组8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在胃空肠吻合术后出现并不少见。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目前尚不甚明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常见,几乎占消化科门诊的半数。由于FD患者存在胆囊排空障碍,我科门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熊去氧胆酸治疗FD,并观察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例胃癌手术后出现的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可治愈。结论保守治疗对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以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1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治疗组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显,优于常规治疗的效果(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胃排空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890例小儿脑瘫患儿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440例)和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组(450例),分别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组临床显效382例(85.0%),有效434例(96.5%),无效16例(3.5%);单纯西医组临床显效319例(73.0%),有效387例(88.0%),无效53例(12.0%),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昊 《海南医学》2011,22(2):29-30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63例,治疗周期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84.1%;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29例,总有效率为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4.8%),对照组复发14例(复发率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胃溃疡效果理想且复发率低,可以作为治疗胃溃疡的主要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4.
樊幼林  曾宏  唐茂清 《西部医学》2012,24(10):1946-194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在改善上消化道溃疡症状和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消化道溃疡患者68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并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胶体次枸橼酸铋冲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治疗;治疗组除按对照组治疗外,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再给予相应中医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79.4%),有效7例(20.6%),总有效100%;对照组:痊愈18例(52.9%),有效10例(29.5%),总有效率82.4%。两组Hp非转阴率之间存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2例和中医组40例,观察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95%,高于对照组的6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李小伟  傅丽超 《吉林医学》2013,34(22):4435-443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参芪复心饮,4周后统计疗效。观察比较总有效率、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西医治疗方案治疗后检测免疫性抗体的转阴率,来说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一种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更有价值的方法。方法选取于2010年1至9月在妇产科门诊就诊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78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不孕不育女性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宫颈黏液中的免疫性抗体;在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进行抗体检测及分析。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各种免疫性抗体下降较西医治疗组显著,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清除免疫性抗体、提高抗体转阴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安胃汤治疗胃溃疡的远期疗效。方法将86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3例,中药组口服安胃汤6周,西药组使用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三联方案治疗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1年后溃疡复发率、Hp根除率、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p根除率、近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胃汤对胃溃疡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FunctionalDelayedGastricEmptying.FDGE)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功能性排空障碍所引起的一组症候群。本文通过对14例FDGE进行分析,其病因是胃大部切除术使支配残胃的迷走神经完全或不完全丧失功能,干扰了胃和远端空肠的正常运动,其诊断主要靠手术方式,术后迷走神经的存在情况及临床表现.X-ary和纤维胃镜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非手术治疗是主要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1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临床表现为胃潴留,而无明显腹痛,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均发生于术后4~14d。病人经保守治疗,69%于术后2周内治愈,37d内全部治愈。结论术后胃瘫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所致,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排除存在机械性梗阻后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尤其是胃肠动力促进剂的应用,再次手术应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