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循环游离DNA (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是指游离于细胞外的核酸片段。肿瘤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比例的cfDNA来源于肿瘤细胞,称之为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其中包含了来源于肿瘤的突变和基因变异信息。而新的、更加高效的检测技术的开发使得ctDNA发展成为新的标志物。本文就ctDNA在肿瘤早期诊断、预后、疗效评估及跟踪新的突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重点概述其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循环核酸是指存在于血液(血浆或血清)中的细胞外游离DNA和RNA.肿瘤患者血循环中核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研究证实其来源于肿瘤细胞,并且与原发肿瘤有着结构或功能上的某些一致性,因此循环核酸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可能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当前血浆(血清)DNA如Ras和p53基因突变、微卫星改变、肿瘤抑癌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和肿瘤相关病毒DNA等以及肿瘤相关RNA如酪氨酸酶RNA、端粒酶成分RNA、不同肿瘤相关基因编码的mRNA和病毒RNA等检测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及其意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循环核酸测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2):3016-3018
循环DNA是存在于人体液中的细胞外核酸.目前已经在血浆及血清中检测到了循环DNA.随着对循环DNA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循环.DNA与很多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这就为进行疾病的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循环游离DN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水平以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DLBCL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标本及临床资料,同步采集体检的健康人群血液标本作为对照,采用荧光染料法对循环游离DNA进行定量,分析循环游离DNA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98例初诊DLBCL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DLBCL患者诊断时循环游离DNA水平为845.0(321.5~2 195.0) 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09.0(157.5~266.8) ng/mL〕(P<0.000 1);疾病处于晚期、伴有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以及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高风险的患者其血浆循环游离DNA水平更高(P<0.05)。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其循环游离DNA水平较化疗前降低,且低于未缓解患者(P<0.001);完全缓解患者循环游离DNA水平较部分缓解患者降低(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缓解后的血浆循环游离DNA水平仍升高(P<0.05)。缓解后复发的患者其循环游离DNA水平再次明显升高。结论 循环游离DNA的定量检测对DLBCL患者的疗效判断以及疾病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侦  陈嘉昌  陈华云  朱振宇 《广东医学》2011,32(17):2354-2356
血浆血清中游离核酸(包括游离DNA和游离RNA)已被证明可以作为受检对象的信息来源之一,利用血浆血清中游离核酸进行分子诊断因其特有无创性或微创性特点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游离核酸提取方法的发展和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应用,游离核酸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分子诊断工具,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无创性产前诊断等方面。本文回顾相关研究进展并重点报告现今技术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心脏以糖类、脂肪酸、氨基酸等为底物氧化代谢提供能量,底物选择随循环中底物浓度和应激状态的不同而改变。底物代谢的灵活性转变可使心脏迅速适应循环中物质浓度和氧气的变化而做出最优的能量代谢选择,为心肌提供足量ATP。然而不同的心脏疾病中能量代谢变化也不相同,能量代谢改变也可引起不同的心脏疾病,为了进一步了解能量代谢与心脏疾病间的关系及具体变化,本文对不同类型心脏疾病与能量代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患者循环血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DNA是一种无细胞状态的胞外DNA,存在于血液(血清或血浆)、滑膜液和脑脊液等体液中,其主要是由单链或双链DNA以及单链与双链DNA的混合物组成,以DNA一蛋白质复合物或游离DNA两种形式存在。早在1947年Mandel和Metais就发现了循环核酸;30年后Leon等人的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外周血清DNA水平大大高于正常人;1989年Stroun等发现血液游离DNA具有肿瘤细胞DNA的一些特征;5年后研究者在肿瘤患者的血浆和血清中检测到了癌基因突变,并且与原发肿瘤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由心脏和脑分泌的循环激素,是利钠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日益重视BNP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价值,尤其在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心肌缺血、高血压等疾病中的作用已有相关文献报道.而心脏起搏时血浆BNP的变化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重点就心脏起搏对BNP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 许多疾病与免疫复合物有关,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感染,以及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体内免疫复合物有两种形式,即游离在体液中的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沉积于组织中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10.
游离DNA与临床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DNA是一种存在于血浆或血清、脑脊液及滑膜液等体液中的细胞外DNA。体液中游离DNA水平和(或)基因的改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对象,游离DNA取材简便,更适合于临床疾病的研究应用。游离DNA在临床肿瘤中的研究应用广泛,研究发现游离DNA的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There has been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dealing with th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ree nucleic acids, reflecting the interest in this field.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devoted to circulating nucleic acids in serum and plasma (CNAPS III) covered the following areas: DNA in cancer, fetal DNA, RNA in cancer and benign diseases, fetal RNA, and serum proteomic approaches. This meeting report summarizes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2.
吉永  胡大春 《医学综述》2009,15(11):1608-1612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基于核酸杂交的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生物传感技术这三大类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使得疾病诊断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向,对这三类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D)是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中枢退行性疾病,近年来从多方面证实了针剌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目前针刺治疗PD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对其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姚伟红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67-769
目前,我国的少数民族遗传病调查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地域障碍、民族文化、婚姻习俗,以及样本量需求大而研究周期长,导致目前少数民族遗传病的调查研究大多基于单种疾病,且调查研究的报道不多。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的遗传病研究情况,对进一步开展的少数民族遗传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肾虚型月经过少为常见病,并呈现发病率增高的趋势,其危害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该篇阐明了导师辨证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旨在总结导师治疗月经过少从肾论治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6.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制卡介菌多糖、核酸采用热酚法去掉菌体蛋白质,提取多糖、核酸而成,是一种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机体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刺激网状皮内体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由其制成的制剂可广泛用于皮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肿瘤和传染病等。近年来,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被广泛与其他物理方法、药物联合应用在皮肤科临床治疗中。由临床实验观察统计的数据可知,其联合应用在治疗多种皮肤疾病时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尖锐湿疣的治疗及预防复发的联合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功。  相似文献   

17.
陈鑫  倪观太 《医学综述》2014,(8):1435-1437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及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对盆底解剖认识的深入,人们对盆底解剖认识的深入及对盆底功能锻炼的重视,盆底修复和重建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该文就女性PF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国内外相关治疗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脂饮食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病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在总结 AD 可能的 发病机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高脂饮食导致 AD 发生的可能机制:增加血浆中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加快 AD 的病理进程;通过影响血脂水平促进 AD 的发生;导致大量脂肪的产生,并引起慢性炎症,产生的炎症因子 穿过血脑屏障从而激发神经炎性细胞;高脂肪食物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到微生物群 - 大脑 - 肠道的轴,导致 AD 的产生。基于以上机制,可以从减少游离饱和脂肪酸、调节脂代谢紊乱、改善炎症、调节肠道菌群这些机制 来治疗或者预防 AD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梁宝仁  逯军  娄小丽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8):1020-1022,1032
脑瘫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虽然其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已基本明确,但关于脑瘫的治疗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方法.干细胞移植最近几年已逐渐成为脑瘫治疗的热点,现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