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眼底动脉硬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03例HIV/AIDS患者HAART前后临床基本资料和眼底检查资料,评估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3例HIV/AIDS患者出现眼底动脉硬化159例,发生率为78.33%,其中Ⅰ级33例(20.75%)、Ⅱ级87例(54.72%)、Ⅲ级28例(17.61%)、Ⅳ级11例(6.92%);HAART前,眼底动脉硬化组及正常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AART 6个月后,动脉硬化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值显著高于正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ART 6个月后CD4^(+)、CD8^(+)淋巴细胞计数分层比较中,动脉硬化组CD4^(+)淋巴细胞计数(CD4^(+))<200个/μL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CD4^(+)≥500个/μL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正常组患者;而CD8^(+)淋巴细胞计数CD8^(+)≥800个/μL患者比例显著大于正常组(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会性感染、HIV病程、HAART后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三酰甘油是影响HIV/AIDS患者发生眼底动脉硬化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IV/AIDS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率高,>4年HIV病程、合并机会性感染、HAART 6个月后较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三酰甘油值是患者发生眼底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此类人群在HAART前后均需进行眼底筛查,针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制定HAART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改善患者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布拖县102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地艾滋病(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方法定期随访监测 HAART患者CD4 T淋巴细胞,观察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在24个月随访监测期中,102例抗病毒治疗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逐步增加,前3个月增加较明显(P<0.01),吸毒患者和性传患者 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病死患者CD4 T淋巴细胞基线均数小于200个/μL,治疗3个月后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群 AIDS患者 HAART的免疫学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初步探讨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与长期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进行 HAART 的202例艾滋病患者,按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 A 组(≤100?μL-1,104例)及 B 组(>100?μL-1,98例),定期观察两组艾滋病患者的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 两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优于 A 组。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在抗病毒治疗后9个月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的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较 A 组更快,但在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 两组 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免疫重建速率,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则更为缓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AIDS合并结核病(AIDS/TB)患者HIV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101例AIDS患者(对照组)接受HAART,实验组126例AIDS/TB患者(实验组)抗结核治疗2~8周后开始HAART。监测两组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及CD4+T细胞计数,对HIV病毒载量大于1 000拷贝/ml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比较两组耐药情况及HAART疗效。结果治疗24周时,实验组有7例患者病毒载量大于1 000拷贝/ml,其中1例检测出耐药突变基因,为蛋白酶(PR)基因检测次要耐药位点;对照组有1例病毒载量大于1 000拷贝/ml,但未检出HIV耐药突变基因。两组患者基因型耐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T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上升,但两组组间治疗前后CD4+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两组患者病毒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结论 AIDS/TB双重感染者同时接受抗结核及HAART,未导致HIV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Li ZT  Gong YQ  Wang SB  Jin SW  Sun LF  Wang Z  Hu XZ  Chen Y  Xu JN  Qi YH  Lian QQ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249-2251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发病中作用及预后意义.方法 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救中心及急诊ICU2007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入院后第1、7、14天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并按病情好转与未好转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异同.同时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2组脓毒症患者第1天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脓毒症患者之间第1天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存在统计学差异,未好转组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好转组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随着治疗时间变化逐渐得到纠正,在第14天时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未好转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脓毒症患者可以出现免疫失衡,表现为CD3+、CD4+、CD4+/CD8+比值的下降,且其和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CD3+、CD4+、CD4+/CD8+比值可以作为脓毒症治疗过程中的疾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脉象仪采集数据分析HIV/AIDS患者HAART治疗前后脉象特点及与脉象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为艾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判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使用ZM-Ⅲ型智能脉象仪对8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300cell/ul的HIV/AIDS患者,分别于HAART治疗前和接受HAART治疗52周时进行脉象测定。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对HAART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分段的患者的脉象进行比较分析,再对80例患者HAART治疗前后的脉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未经HAART治疗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脉无力、脉位沉、脉势低平虚、脉型异常的患者有多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患者的趋势。②80例HIV/AIDS患者的脉象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结论:①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根据脉象采集辨证为正虚邪实较多。②HIV/AIDS患者脉象特点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低存在一定的联系,但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的患者仍有脉象异常的情况存在。③脉象仪在中医临床客观化研究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对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 AIDS 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 HAART 治疗,根据治疗后24个月 CD4+T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治疗前增加水平将其分成 A 组、B 组、C 组,每组各36例。A 组低于100/mm3,B 组100~200/mm3,C 组超过200/mm3,观察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组患者CD4+T 淋巴细胞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 HAART 治疗AIDS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外周血CD28分子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IDS患者、HIV感染患者及正常健康者各50例,分别设为A、B、C三组,比较三组间CD4+CD28+、CD8+CD28+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并分析血浆HIV病毒载量与CD4+、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 A、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8+CD2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浆HIV病毒载量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和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与血浆HI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781,-0.549,P=0.001,0.003).结论 HIV感染和AIDS患者随病情进展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分子水平下降,可作为预后评价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FOLFOX化疗方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外周血中初始(CD4+CD45RA+)和记忆(CD4+CD45RO+)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D3、CD4、CD45RO、CD45RA荧光抗体对10例健康对照及27例mCRC患者接受FOLFOX方案化疗前 、后的外周血细胞进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及其亚群CD4+CD45RO+、CD4+CD45RA+百分率,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CRC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CD4+CD45RA+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CD4+CD45RO+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与化疗前相比,经FOLFOX化疗后mCR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01);其中CD4+CD45RA+T细胞比例下降(P<0.001)、CD4+CD45RO+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分析发现,化疗有效组中,化疗前 、后患者CD4+CD45RA+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均高于化疗无效组(P<0.01,P<0.001);化疗后CD4+CD45RO+T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结论 FOLFOX化疗可升高mCRC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并改变细胞亚群的比例,对CD4+CD45RA+比例较高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45RA和CD45RO的表达情况,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45RA和CD45RO的表达,取10例正常人的躯干皮肤做正常对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45RO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45RA的表达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记忆性T淋巴细胞为主,推测细胞免疫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CD45RBhighCD4 幼稚T细胞诱导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型(SCID)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并探讨该结肠炎模型的免疫病理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离BALB/c小鼠(H-2d基因表型)脾脏CD45RBhighCD4 幼稚T细胞,经尾静脉或腹腔注射植入21只同基因型SCID小鼠体内,观察慢性结肠炎的发生。8周后处死SCID小鼠,分离结肠黏膜固有层内CD4 T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炎症结肠黏膜组织内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5、TNF-α)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以16只正常BALB/c小鼠作对照。结果:CD45RBhighCD4 幼稚T细胞植入SCID小鼠(4.1±0.3)周后,小鼠体重开始下降,大便变软;(7.4±0.6)周后出现腹泻、体重明显下降、脱肛等慢性结肠炎症状;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结肠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以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明显,并出现肠上皮细胞炎性增生、黏膜溃疡形成。与正常BALB/c小鼠比较,CD45RBhighCD4 幼稚T细胞诱导后,SCID小鼠结肠黏膜固有层CD4 T细胞IFN-γ、IL-2、TNF-α分泌水平增高(P<0.005),结肠黏膜组织内IL-2、IFN-γ、TNF-αmRNA水平亦升高(P<0.005)。结论:CD45RBhighCD4 幼稚T细胞可诱导SCID小鼠发生慢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CD45+分子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UC患者80例,其中轻度活动期27例,中度活动期28例,重度活动期25例,健康对照组80例,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期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CD45+分子的百分含量,并进行比较以判断病情轻重。结果外周血CD4+CD45+T细胞表达含量,UC组为52.93%±3.64%,对照组为41.34%±2.94%,UC组高于对照组(t=-22.159,P<0.05);轻度活动期为50.99%±1.45%,中度活动期为52.66%±1.41%,重度活动期为55.18%±2.18%,中度活动期高于轻度活动期,重度活动期高于中度活动期,各组间比较,F=39.850(P<0.05)。结论外周血CD4+CD45+T细胞表达含量,UC组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加重而明显增高,对临床诊断及判断病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男性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中CD45 RA+和HLA-DR+的表达.方法 采用逐步人组方法入组101例老年男性,分青老年组(65岁及以上),中老年组(75岁及以上)和老老年组(85岁及以上)三组,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5 RA+和HLA-DR+的表达,随访两年.结果 各组间C...  相似文献   

16.
人乳腺癌中CD20、CD45RO、CD68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2 0、CD45RO、CD68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 ,为乳腺癌的预防和免疫治疗服务。方法采用DakoEnvision法对 30例乳腺癌中的CD2 0、CD45RO、CD68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其中有淋巴结癌转移的 1 5例 ,CD2 0阳性 8例 ,弱阳性 3例 ,阴性 4例 ;CD45RO阳性 0例 ,弱阳性 0例 ,阴性 1 5例 ;CD68阳性 9例 ,弱阳性 5例 ,阴性 1例。无淋巴结癌转移的 1 5例 ,CD2 0阳性 4例 ,弱阳性 1例 ,阴性 1 0例 ;CD45RO阳性 4例 ,弱阳性 1例 ,阴性 1 0例 ;CD68阳性 7例 ,弱阳性 3例 ,阴性 5例。即有淋巴结癌转移组CD45RO表达低 ,CD2 0表达高 ;无淋巴结癌转移组CD45RO表达高 ,CD2 0表达低。X2 检验 ,CD2 0 :0 .0 2 5

0 .0 5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5RO低表达者往往有转移 ,提示乳腺癌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Kv1.3钾通道阻滞剂海葵毒素(SHK)阻滞多发性硬化(Ms)患者急性期髓鞘反应性CIM+T淋巴细胞上的Kv1.3钾通道后,细胞表型CCR7、CD45RA表达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15例急性期MS患者、15例INF-B-1b治疗缓解期MS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的不同状态下的CD4+T淋巴细胞进行CD3、CIM、CCR7、CD45RA的荧光抗体及同型对照标记,用四标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不同状态下细胞表型CCR7、CD45RA表达的变化.结果 MS急性期组CIM+T细胞以CCR7-CIM5RA-(TEM)表型为主,其变化与病情有明显相关性,髓鞘抗原刺激后此型所占比例明显增高(P<0.05),初始细胞表型CCR7+CD45RA+减少(P<0.05),钾通道阻滞剂SHK对Ms急件期患者髓鞘反应性CD4+TEM表型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检测CI4+TEM细胞表型可能对判断病情有一定临床意义,Kv1.3钾通道可能成为治疗MS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建立准确,快速的白血病免疫分型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CD45-SSC设门法,准确找到白血病细胞群,然后进行表型分析,并与单染色法进行对比。结果 对46例白血病患者通过单染色法测定结果显示,其中有5例表分析的结果是错误的;而采用CD45-SC设门法进行免疫分析,纠正了对上述5例患者错误的分诊断;而且,以CD45-SSC设门三色分析所形成的二维表型图谱,可直接地看到相关抗原共同表达的情况。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CD4+T辅助淋巴细胞CD4+CD45RO+和CD4+CD45RA+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0例活动期IM、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CD4+T辅助细胞CD45RO、CD45RA的表达率,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 IM患者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CD4+CD45RO+明显增高(P〈0.05),CD4+CD45RA+明显对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CD4+CD45RO+与急性期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45RA+与急性期相比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4+CD45RO+和CD4+CD45RA+T淋巴细胞在IM患者的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CD45RA+T辅助细胞减少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去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