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朱立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02-3003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社区青年高血压患者改善自身健康状况及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 对社区55例青年高血压患者个体化地指导实施有计划的、科学的、长期的运动干预措施,并严格随访6个月,分别记录高血压控制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情况.结果 运动干预6个月后,血压控制率有明显下降,收缩压平均值、舒张压平均值均有明显下降,较运动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身健康状况明显提高.结论 对社区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运动干预,在降低血压、提高血压控制率、改善自身健康状况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同时定时、定点免费监测血压,此外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一年后干预组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了(14.5±2.80)mmHg,舒张压下降幅度为(1.8±1.31)mmHg,血压控制率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控制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健身法联合饮食调节对高血压患者降压降脂效果。方法:选择西安铁路职工医院、陕西省康复医院56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8例,运动干预组患者使用运动健身法联合饮食调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饮食调节进行干预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运动干预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SBP及DBP值分别为(126.5±9.6)mmHg及(68.9±8.5)mmH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干预治疗后的(136.8±13.2)mmHg及(86.9±8.7)mm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组患者干预治疗后血清中LDL、TC、TG水平较干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而H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健身法联合饮食调节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水平,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银川市的4个社区中的2个社区作为干预组,将另外2个社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采用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健康知识讲座、饮食及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运动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防治宣教,1年后比较其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平均收缩压(142.221±14.03) mmHg和平均舒张压(85.283±13.99) mmHg均低于对照组平均收缩压(149.519±17.72) mmHg和平均舒张压(88.731±11.5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控制率(78.3%)较对照组(36.4%)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的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明显提高(P<0.05).结论 社区综合防治可以有效控制人群血压上升速度,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血压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宁夏5个县(市)≥18岁的12900例居民进行调查,检出的2849例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2489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社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通过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率、控制率、体重指数达标率、各种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干预组收缩压(144.54±17.87)mmHg和舒张压(89.52±11.24)mmHg与对照组(144.05±18.03)、(89.30±11.18)mm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两值(137.15±15.22)、(85.43±10.78)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3.60±17.43)、(89.15±11.1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体重指数达标率分别为81.51%、54.86%、44.32%,对照组高血压患者上述三率分别为71.36%、30.09%、37.09%,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干预组干预后的吸烟率、饮酒率、合理运动率、低盐饮食率等生活方式及行为均有显著改变(P均<0.01)。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知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从而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取阶段性改变模式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和个体化康复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阶段性改变模式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和个体化康复指导,阶段性改变模式即按行为评估、制定目标、行动实施、随访评价依次进行。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患者的血压,比较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行为改变。结果:干预1个月后,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比干预前下降[收缩压:(139.6±7.2)mmHg 比(158?1±7.6)mmHg;舒张压:(82.9±8.8)mmHg比(85.5±10.4)mmHg,均P<0.01]。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行为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模式对帮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为改变有实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模式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防治效果的分析 ,评价模式的可行性 ,为探索适合于中国社区高血压病的有效防治途径积累经验。方法 在中关村社区组织“高血压之家” ,对这部分高血压病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半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干预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显著 (P <0 .0 5 ) ,整体血压水平收缩压下降了 4 .6 2mmHg ,舒张压下降幅度为 2 .11mmHg ,基线血压异常者收缩压下降了 10 .30mmHg ,舒张压下降幅度为 4 .77mmHg。高血压判定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 6 6 .15 %上升到 74 .6 2 % ,显著高于干预前 (P <0 .0 1)。血压控制率从 5 9.6 2 %上升到 79.4 9% (P <0 .0 0 1)。对高血压患者绝对危险评估干预前后比较 ,干预后危险程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综合防治模式对有效降低血压、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是一种可行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贞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119-120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53例高血压患者分别建立健康档案,对其生活行为方式、健康教育、服药、运动、体重、心理和遵医行为等进行干预,2年后对照干预前后生活行为、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等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生活行为方式、遵医行为明显改善;收缩压由干预前的(164.9±23.6)mmHg降至干预后的(138.2±12.5)mmHg,舒张压由干预前的(93.2±15.3)mmHg降至干预后的(79.5±12.1)mmH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行社区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血压水平,改善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以广州某区18个社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其中9个社区的950名患者为试验组,进行1年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另外9个社区的1080名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比较研究前后患者的卫生行为、生活质量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经过1年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试验组患者的自测血压率、饮食控制率、经常运动率、体重控制率和规则用药率均得到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健康感觉、躯体症状、工作能力、认知功能和社会参与能力得分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收缩压由(148.64±11.89)mm Hg下降到(135.53±8.24)mm Hg,平均舒张压从(93.53±8.47)mm Hg下降到(83.56±6.35)mm Hg,血压控制率提高了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在干预后的规则用药率、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有所提高外,其余各项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模式实施效果满意,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姬克  李颢  孟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9):1410-1412
目的 评价社区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汝南县社区内自愿报名参加高血压患者健康俱乐部的 2 4 0名会员进行健康教育 ,1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干预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 11 9mmHg,DBP下降幅度为 3 6mmHg,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了 17 4mmHg ,DBP下降幅度为 5 7mmHg。血压控制率从35 8%上升到 6 5 0 %。高血压判断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 19 6 %上升到 6 5 8%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0 1)。其生活方式 (遵医行为、体育锻炼、低盐饮食、戒烟戒酒 )较合理。结论 规范定期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习惯 ,新型医患模式有利于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普及和取得治疗成效。  相似文献   

11.
曹慧平  林玲  何成毓 《海南医学》2014,(8):1175-1177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以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方法采取病例对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门诊及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认知干预,进行3个月的追踪研究。运用SAS和SDS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3个月治疗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41.51±9.62)分,SDS评分为(43.72±11.51)分;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为(38.50±7.89汾,sDs评分为(40.18±8.25)分。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52.57±13.29)mmHg,舒张压为(88.95±8.07)mmHg;研究组患者收缩压为(144.78±11.03)mmHg,舒张压为(84.67±8.49)mmHg。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及血压控制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P〈O.05)。结论实施全面认知干预可有效缓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消除不良心理障碍,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患者血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with stent,PTRA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对血压的影响。方法经肾动脉造影确诊的ARAS并施行PTRAS的患者50例,术后随访3-48(16.3±14.8)个月,分析PTRAS术后患者血压水平。结果 50例PTRAS全部成功,术后所有患者血压改善,术后3、6、12个月的收缩压分别为(128.80±18.13)mmHg(1mmHg=0.133kPa),(125.41±16.70)mmHg,(129.48±9.67)mmHg;舒张压分别为(71.26±9.62)mmHg,(71.58±5.80)mmHg,(73.84±9.58)mmHg,各时间点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RAS术后老年人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压水平下降,这种下降趋势至少维持12个月。  相似文献   

13.
周莉 《中外医疗》2014,(16):161-162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进入到该社区的高血压患者80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抗高压药物,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社区干预,主要包括饮食,锻炼以及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抗高压药的基础之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在干预之前的收缩压为(160±11)mmHg,干预之后的收缩压为(131±9)mmHg,在干预之前的舒张压为(98±14)mmHg,在干预之后的舒张压为(82±11)mmHg。对对照组的40例患者单纯的采用抗高压药进行治疗,在治疗之前的收缩压为(161±12)mmHg,在治疗之后的收缩压为(133±11)mmHg,在治疗之前的舒张压为(99±15)mmHg,在治疗之后的舒张压为(91±12)mmHg。在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明显的大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抗高压药加社区护理干预,显效29例,有效7例,无效4例。观察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采用单纯抗高压药治疗,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7例。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淑玲 《当代医学》2014,(14):157-158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综合干预对患者体质量及血压的影响效果。方法将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内的村居作为本次研究的试验小区,共选1300名村居民,对其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及指导,之后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管理,观察所选人群在指导前后的体质量及高血压控制率情况。结果在综合干预后,居民的体质量与血压均有明显改善,干预前体质量为(63.2±24.5)kg,收缩压为(133.4±11.2)mmHg,舒张压(88.3±78.6)mmHg;干预后体质量为(52.1±11.6)kg;收缩压为(113.5±9.8)mmHg,舒张压(72.5±67.8)mmH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进行综合干预有助于居民健康知识的掌握,改善生活方式,对慢性疾病的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蒋玲 《中外医疗》2009,28(14):3-4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变化特征及急性脑卒中志者血压影响因素。方法41例发病在7d内的急性脑卒患者。记录患者住院病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血压≥140/90mmHg为病室血压升高124h动态血压平均值〉130/80mmHg,日间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为动态血压升高。结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室血压有影响(P〈0.05)。有高血压病史者平均病室血压(146.02±18.89)/(86.36±11.52)mmHg,无高血压病史者平均病室血压(136.22±14.63)/(82.61±11.86)mmHg,二者收缩压水平差异有里著性意义(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土压表现为夜间血压升高,24h平均血压在发病后4~5d明显升高,6~7d降低。结论急性脑卒中病室血压升高与高土压病支有关,怠性脑卒中随发病时间延长,血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曲红  王冰 《山东医药工业》2014,(5):299-300,308
目的:比较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赖诺普利、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级高血压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赖诺普利片10 mg·d -1,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 -1,厄贝沙坦片150 mg·d -1。比较3组病人服药6及12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运动时最大摄氧量。结果服药6及12个月后,赖诺普利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3.09±15.50)/(14.18±9.44)mmHg、(36.49±17.10)/(15.28±8.24)mmHg;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1.80±12.93)/(12.72±9.76)mmHg、(33.85±15.82)/(17.28±7.56)mmHg;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2.90±14.82)/(15.21±10.85)mmHg、(33.85±13.72)/(17.42±11.54)mmHg。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服药6及12个月后运动时公斤体重最大摄氧量结果( x ± s)分别为,赖诺普利组:20.22±1.15、20.99±1.37;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7.87±1.43、18.00±1.13;厄贝沙坦组:17.98±1.33、18.26±1.53。3组进行比较,赖诺普利组病人长期服药后运动时最大摄氧量改善。结论长期服用赖诺普利可以控制血压并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湘江  张敏  肖纯 《海南医学》2014,(3):329-332
目的 比较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和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门诊收集早期妊娠(1个月)合并高血压2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拜新同/拉贝洛尔组(观察组)和拜新同/氢氯噻嗪组(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观察两组降压效果和头晕、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共观察6个月.结果 6个月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收缩压由入组时的(165±18) mmHg下降至(130±10)mmHg,舒张压从(100±12) mmHg下降至(75±16)mmHg;对照组收缩压由入组时的(160±16) mmHg下降至(134±13) mmHg,而舒张压由(106±12) mmHg下降至(80±13) mmHg)],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患者的血钾显著降低,尿酸、血糖明显升高[入组时血钾浓度为(4.0±0.3)mmol/L,6个月后血钾浓度为(3.4±0.3)mmol/L;尿酸则由(337±69)mmol/L升高至(410±100) mmol/L;血糖人组时(5.0±0.3)mmol/L,治疗6个月后血糖浓度为(6.0±0.6)mmol/L](P<0.05),且头晕、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P<0.01).结论 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与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2级患者具有同等降压效果,但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方案在安全性方面优于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损伤合并二次损伤的护理干预。方法弥漫性脑损伤合并二次损伤患者20例(治疗组)和脑膜瘤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20例,动态监测脑组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脑温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氧分压(20.35±7.1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39.9±3.94)mmHg(t=5.475,P=0.000);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58.29±8.61)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43.90±1.57)mmHg(t=2.810,P=O.014);治疗组脑温度(39.57±0.63)℃,明显高于对照组(37.26±0.31)℃;预后良好组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27.64±3.08)mmHg明显高于预后较差组(15.80±4.14)mmHg(f=5.475,P=0.000);低氧血症、低血压、高热及电解质紊乱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病残率。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合并二次损伤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林细明  邹容 《中国医药导报》2014,(17):128-130,138
目的对荔城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干预,对综合防御措施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收集荔城社区364例高血压患者。结合血压水平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临床采用综合防治策略进行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定期随访等。对干预前后患者血压、胆固醇指标、高血压知识水平和行为改变,以及危险分层人数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经18个月干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性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7.93±13.76)、(70.24±9.67)mmHg,显著低于干预前的(157.54±18.34)、(85.54±12.0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49±0.29)、(4.83±0.69)mmol/L,显著低于干预前的(2.43±0.29)、(6.33±0.6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高血压知识水平、相关行为改变都明显好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极高危险层和高危险层患者比例显著降低,低危险层和中危险层患者比例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社区综合防治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胆固醇水平以及提升患者高血压知识和改善患者行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