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玉林  赵贺 《疑难病杂志》2007,6(6):353-354
近年来几个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均证实了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在长期应用的过程中可改善心脏功能和临床预后。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对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仍显过于谨慎,所用剂量明显偏小,多数治疗未达到耐受剂量,主要担心用量较大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加重。本研究旨在探讨以达到预计目标心率的剂量(靶剂量)的卡维地洛对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为2005年9月~2006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5~78(64±12)岁。入选时按纽约…  相似文献   

2.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76例CHF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应用利尿剂、ACEI和地高辛); 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卡维地洛,卡维地洛从小剂量3.125 mg,2次/日开始,每2 周增加1倍剂量,逐步增加到目标剂量25 mg,2次/日,或达到最大耐受负荷量,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目标剂量的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表现出较一般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更有效的抗心力衰竭作用.此外,卡维地洛在治疗心肌梗死、高血压等方面均显示了独特的作用和疗效.本文综述了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治疗慢性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60例老年(〉65岁)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ACEI/ARb、利尿剂、地戈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4月。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行6分钟步行试验。记录心率、血压。结果:治疗组显示心功能改善、LVEF、6min步行距离、心率均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的LVEF、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虽有明显改善(P〈0.05),但与治疗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老年CHF患者的基础上加用目标剂量的卡维地洛,对CHF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合物1-(萘满酮-5-氧基)-3-[2-(2-甲氧基苯氧基)乙胺基]-2-丙醇盐酸盐(简称TMEP)对麻醉大鼠升压反射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卡维地洛阳性给药对照组、TMEP给药组,药物按0.8、1.0及1.2 mg/kg的剂量分别从大鼠尾静脉给予,用颈动脉插管方法测定大鼠血压,并记录夹闭颈动脉后血压上升最高值,计算升压反射血压升高值(△BP),然后观察给药前后△BP的变化.结果:0.8、1.0、1.2 mg/kg TMEP和相同3种浓度的卡维地洛均明显降低△BP,其中在0.8 mg/kg与1.0 mg/kg的给药剂量下TMEP给药前后△BP的差值大于卡维地洛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0.8、1.0 mg/kg的给药剂量下TMEP对麻醉大鼠升压反射的抑制作用强于同等剂量的卡维地洛,TMEP抑制升压反射的作用可能与阻断外周阻力血管α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维地络对高龄(〉75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凋亡基因PDCD5及sFa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7年10月10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卡维地络递增剂量治疗(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安慰剂组)。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正常组)。观察卡维地络治疗高龄CHF患者的疗效,外周静脉血凋亡基因PDCD5血清抗体变化及血清可溶性Fas(sFas)的变化。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DCD5抗体、血清可溶性Fas水平高于正常组,治疗后治疗组血压、心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DCD5抗体滴度、sFas水平降低。结论卡维地络适于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功能,卡维地洛治疗后基因PDCD5及sFas下降提示卡维地洛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伐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伐昔洛韦高剂量组和伐昔洛韦低剂量组,每组各31例,伐昔洛韦高剂量给药剂量为500 mg,2次/d,伐昔洛韦低剂量给药剂量为300 mg,2次/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平均止疱、结痂时间、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伐昔洛韦低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87%,伐昔洛韦高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伐昔洛韦高剂量组患者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伐昔洛韦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口服用药时,兼顾患者病情,将用药剂量增加至500 mg,可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强心、利尿、扩张血管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卡维地洛的平均治疗剂量为(28.6±3.1)mg/d,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均得到改善。1年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减少[(57.49±4.61)mm比对照组(60.69±4.71)mm,P<0.01],左室射血分数(EF)明显增加[(44.56±11.08)%比(41.32±10.57)%,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用药剂量个体化的情况下,卡维地洛的不良反应少而轻,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血脂和血糖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的卡维地洛长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安全性和依从性好,能达到改善左心室重构的目的。个体耐受药物剂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纲  李玉东  刘志远 《中国医药导刊》2007,9(4):326-327,330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取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强心、利尿、扩张血管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治疗时间1年,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卡维地洛的平均治疗剂量为(28.6±3.1)mg·d~(-1)。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均得到改善。1年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减少(57.49±4.61)mm比对照组(60.69±4.71)mm,P<0.01,左室射血分数(EF)明显增加(44.56±11.08)%比(41.32±10.57)%,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用药剂量个体化的情况下,卡维地洛的不良反应少而轻,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血脂和血糖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的卡维地洛长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安全性和依从性好,能达到改善左心室重构的目的。个体耐受药物剂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替格瑞洛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是接受治疗的NSTE-ACS患者3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n=222)与替格瑞洛组(n=164)。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及主要终点。替格瑞洛组患者口服负荷剂量180 mg,随后维持剂量90 mg,每日2次;氯吡格雷组患者口服负荷量300 mg,随后维持剂量75 mg,每日1次。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00 mg,每日1次。PCI术后的第1、3、6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出血、不良反应与复发心肌缺血等。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合并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MACCE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严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替格瑞洛高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相关呼吸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改善高龄NSTE-ACS且行冠脉治疗的患者的预后,未提高患者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