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上肝叶部分切除术中易出现循环功能紊乱,表现为切肝前由于手术刺激、输液等原因引起血压升高;切肝中及切肝后因肝门或下腔静脉阻断、失血等原因导致血压降低,使得麻醉及术中管理困难。因此,在肝叶部分切除术中保持循环功能稳定至关重要。本文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肝肿瘤切除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肝肿瘤择期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A+EA组),观察麻醉前、诱导后、手术中、手术完毕时以及术后12h共5个时点的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心率(HR)值,放射免疫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值。结果GA组术中、术毕时以及术后12h血流动力学指标较麻醉前、诱导后显著升高(P〈0.05,P〈0.01),NE、E值较麻醉前、诱导后显著升高(P〈0.05,P〈0.01);而GA+EA组术中、术毕时以及术后12h较麻醉前、诱导后无明显变化。GA+EA组术中、术毕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NE、E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有效的抑制肝肿瘤肝叶切除期间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复合麻醉中全麻诱导药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惠新  秦红 《安徽医学》2000,21(1):28-2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2种方法在肝叶切除术的麻醉效能。方法: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全凭静脉麻醉组29例直接行全麻诱导;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29例先行硬膜外穿刺,给予2%利多卡因4ml,确定效果后,行麻醉诱导,2组诱导均选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胺,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间断给予维库溴胺。比较2组丙泊酚、维库溴胺、芬太尼、罗哌卡因的用药总量及手术时间,停止给予丙泊酚到患者清醒拔管的时间及有无术中知晓,术后清醒时切口是否疼痛。结果:2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清醒时切口均无疼痛。与全凭静脉麻醉组相比,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芬太尼、维库溴胺、丙泊酚的用药总量及药品价格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肝叶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静脉麻醉剂芬太尼、丙泊酚及肌松剂维库溴胺的用量,并且术中血压、心率稳定,易于管理,术后苏醒拔管迅速,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安全、元痛,往往还要求舒适无精神压力和心理恐惧感,这对一些常规的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近年来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0.05~0.1mg/kg)用于硬膜外麻醉的静脉复合用药,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针刺组PADP下降18%(P<0.01).dp/dtmax、dp/dt/P和Vmax分别增加11.0%、10.8%和12.9%(P<0.01);硫贲妥钠组PADP升高14.7%(P<0.01%)dp/dtmax、dp/dt/P和Vmax分别下降30.6%、24.2%和21.3%(P<0.001)。临床观察:85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麻醉前后描记心阻抗血流图,针刺组无显著变化;硫贲妥钠组CI减少12.3%(P<0.05),PEPI/LVETI增加10.9%(P<0.05),氯胺酮组dz/dtmax下降9.8%(P<0.05),SV降低8.7%和CI减少9.7%,羟基丁酸钠组除HR显著减慢外(P<0.001),其他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针麻非但不抑制循环,而且可增强心血管功能,静脉复合麻醉除羟基丁酸钠外,硫责妥钠和氯胺酮对心血管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淼 《吉林医学》2010,31(18):2811-2812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84例开腹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E)组、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E+V)组,连续监测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气管拔管时,血清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血糖水平变化。结果:手术开始前,两组患者血清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血糖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手术开始后10 min及手术结束后10 min,E组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血糖表达水平高于E+V组。结论: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能够降低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TEA GA)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围术期循环功能影响。方法:40例拟行非体外冠脉搭桥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TEA GA组术前1天行胸段硬膜外穿刺,0.5%利多卡因40ml于微量泵中以2ml/hr的速度泵入,术后吗啡5mg 罗哌卡因100mg 氟哌啶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加入微量泵用以术后镇痛。GA组单纯全麻,并于诱导前、后,术毕时,ICU拔管时记录MAP,HR并计算RPP(心率收缩压乘积)。结果:麻醉诱导、插管、拔管时TEA GA组血压、心率较GA组为平稳。两组患者RPP值在诱导前无明显差异,而在诱导后,术毕,ICU拔管时差异明显,TEA GA组RPP值较GA组低(P<0.05)。结论:TEA可以有效改善心肌氧供,减少氧耗,TEA复合应用于OPCAB麻醉中为OPCAB围术期心肌提供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范围肝脏切除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价连续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应用于该类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根据手术特点将45例肝脏手术的病人分为:肝包虫内囊摘除组(组Ⅰ)、小范围肝脏切除组(组Ⅱ)和大范围肝脏切除组(组Ⅲ),所有病人术后镇痛时间为2天。观察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以及硬膜外血肿的症状和体征。结果:组Ⅱ和组Ⅲ凝血酶原时间在术后第1天达到最低点,分别为15.2±2.72、17.4±3.32秒;组Ⅲ的凝血酶原时间在术后第3天仍有显著性差异,14.5±2.27秒(P<0.05);组Ⅲ术后第3天血小板计数为96±46(×10~9/L)。结论: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应用于小范围肝脏切除病人可以考虑,但大范围肝脏切除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时对循环、血糖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足月妊娠产妇60例,随机分成3组腰麻(SA)组,硬膜外麻醉(EA)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连续监测血压、心率,EKG及SpO2.分别于麻醉前,胎儿娩出及术毕肘静脉抽血测产妇血糖、血清皮质醇的浓度.结果3组胎儿娩出时平均动脉压(MPA)下降明显(P<0.05),且SA组下降较CSEA组更明显(P<0.05);胎儿娩出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EA组增快更明显(P<0.05);3组产妇于胎儿娩出和术毕时血糖及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EA组较CSEA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CSEA在剖宫产手术时对血糖、血清皮质醇及循环影响较小,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1%利多卡因0.1%邦妥卡因进行双侧预丛阻滞416例,并抽样观察阻滞前后隔肌活动度,呼吸容量以及血气分析变化。证明膈神经阻滞不完全,麻醉后呼吸功能仍可以代偿。  相似文献   

13.
作者探讨了我校合成的新型强心药维那利酮(OPC-8212)对犬循环和呼吸的效应。实验结果:OPC-8212使犬颈总动脉流量显著增加;对血压、心率和呼吸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表明OPC-8212在整体动物心脏具有正性肌力效应而不具频率效应。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新型强心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组,每组25例.于麻醉前、手术开始10 min、手术结束后10 min监测患者的HR、SBP、DBP、R、SPO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硬膜外组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大,全麻组影响甚微.结论 全身麻醉用于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对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92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乱数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6例。 B组采用插管全麻,A组则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案完成麻醉。记录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呼吸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A组气腹前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气腹后(T2、T3)、排气后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腹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气腹前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腹前后潮气量气道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应激反应更小,血流动力学波动平缓,对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地氟醚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男27例,女17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44例,随机分两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加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24例,地氟醚加芬太尼静吸麻醉组(DF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1、3、24h应用mini—mental state(MMS)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恢复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结果】①两组病人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即脑电双频指数(bispeetral index,BIS)术中维持在40~60,各时间点M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仅在术后1h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3h即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h TCI组有6例(25%)、DF组有9例(42.9%)病人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降低,术后3hDF组有2例(10%)病人的MMS值较低(〈28分),而TCI组所有病人认知功能已恢复。②TCI组呼吸恢复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0.03和0.02)。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也早于DF组,但无统计学意义。③TCI组在拔管即刻的OAAS评分高于DF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④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可引起一过性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地氟醚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地氟醚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男27例,女17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44例,随机分两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加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24例,地氟醚加芬太尼静吸麻醉组(DF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1、3、24h应用mini—mental state(MMS)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恢复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结果】①两组病人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即脑电双频指数(bispeetral index,BIS)术中维持在40~60,各时间点M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仅在术后1h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3h即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h TCI组有6例(25%)、DF组有9例(42.9%)病人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降低,术后3hDF组有2例(10%)病人的MMS值较低(〈28分),而TCI组所有病人认知功能已恢复。②TCI组呼吸恢复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0.03和0.02)。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也早于DF组,但无统计学意义。③TCI组在拔管即刻的OAAS评分高于DF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④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可引起一过性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地氟醚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全麻)和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每组38人.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12 h(T2)和48 h(T3)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的1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全身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采用MMSE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h、6h、1d及3d的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术后3h、6h、1d各组SE评分与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各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6h全身麻醉级的SE评分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全身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8.75%、32.50%,术后6h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8.75%、7.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较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明显,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在术后1~3d基本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周泽军  陈敦敏 《重庆医学》1998,27(4):227-229
研究比较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高颅内压患者的麻醉诱导,并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维持麻醉,对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心率(HR)的影响。26例ASAI~Ⅱ级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依次序为异丙酚组(P组,n=10),咪唑安定组(M组,n=16)。结果表明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诱导中都有一过性循环功能抑制,但能维持脑的自身调节功能,有明显降低颅内压作用(P〉0.05或P〈0.01)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