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爱脉朗对大鼠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症的预防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为正常对照组,门脉高压组和爱脉朗预防组,采用左肾静脉周围去血管化加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建立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爱脉朗预防组以爱脉朗全程喂服。观察各组肝脏,门静脉和脾脏和大体观,测定门静脉压力,做门静脉造影,观察门静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门脉高压组肝脏变小,脾脏明显变大,门静脉明显迂曲扩张;门静脉压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门静脉造影可见门脉主干变粗及杂乱的属支影;超微结构观察中膜层明显增厚,纤维增粗。结构紊乱。而爱脉朗预防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爱脉朗能有效预防大鼠肝化所致门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腹膜管转流腹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腹水转流下皮下消除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腹水;方法: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断流术的同时制作一腹膜管,使腹水经此管转于皮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中术后用血和人体白蛋白的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膜管转流腹水有一定消除该病术后腹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理及肝硬化病人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 设计了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模型,并对其实施常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了断流手术前后大鼠胃粘膜功能及形态学变化的特点。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屏障功能受到严重削弱,组织形态学变化亦更具特征型。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粘膜防御能力进一步削弱,术后胃粘膜病变发生率高,是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CPH)病人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病人均完成手术,其中胆囊完全切除者24例,大部切除、黏膜电灼2例.手术时间20~110 min,平均50 min;出血量30~80 ml,平均50 ml;放置肝下引流管7例.切口下积液(血)2例.无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严格掌握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施行LC的手术适应证并注意术中操作要点,此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浆5—羟色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饮食诱导的广西巴马小型猪糖尿病模型,研究其肾脏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将雄性广西巴马小型猪1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5只饲以基础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5只饲以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饲料作为高糖高脂组,建模5个月后处死动物,取出左肾,计算左肾重/体重比值,常规制片,HE、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高糖高脂组部分肾小球肿胀,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增宽,基质增加,少数肾小球纤维化,囊腔闭塞;小叶间动脉管壁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狭窄。而对照组肾脏病理改变不明显。结论:用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广西巴马小型猪5个月,可引起肾脏发生典型的早期病理改变,说明饮食诱导法可建立较理想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内科治疗选择与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行全门-体静脉分流术(外科治疗),对照组应用普萘洛尔药物(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证患者选择普萘洛尔药物治疗(内科)效果显著,减少了外科治疗对机体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该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资料9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进行分组,A组患者接受一期脾切除,胆囊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端侧分流合并胆囊切除术治疗,C组患者接受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手术之后三组患者的胆绞痛症状获得恢复,其中A组患者胆绞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手术之后A组患者产生发热、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几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脾切除,胆囊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恢复。方法回顾笔者所在科9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9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4~30d出院。3例患者出现腹水,经治疗后消失。术后近期出血为2例,主要为肝功能失代偿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创面广泛渗血所致,予以补充凝血因子输血治疗后好转。随访15例,9例恢复正常劳动力,6例症状改善。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其操作简便,适应证广,从而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恢复。方法:回顾我科13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3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5~32天出院。5例患者出现腹水,经治疗后消失。术后近期出血为4例,主要为肝功能失代偿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创面广泛渗血所致,予以补充凝血因子输血治疗后好转。随访20例,12例恢复正常劳动力,8例症状改善。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其操作简便,适应证广,从而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肝硬变时血中组织胺等液递物质含量增加,并促使门静脉压力(PVP)升高。本文观察了组织胺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PVP的影响,发现经周围静脉一次快速推注甲氨咪胍0.2g使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PVP平均下降0.42kpa,其中4例下降幅度达0.49~0.69kpa。PVP的下降幅度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高度负相关(r=-0.76;P<0.05)。肝组织学检查发现,PVP下降幅度较大的患者其肝细胞变性坏死也较严重。对照组(非肝硬变患者)给予甲氰咪胍后PVP无明显变化。本文结果说明通过拮抗肝硬变时血中某些异常升高的液递物质,可以达到降低PVP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食管贲门胃底切除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7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患者行食管贲门胃底切除术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8个月(10个月-8年4个月),其中1例死于肝炎,1例曾有少数出血,4例无再出血,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食管贲门胃底切除术止血效果彻底、可靠、可以作为术后再出血患者和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40例门脉高压(PHT)患者胃粘膜内镜观察显示:粘膜充血水肿发生率为90%;“蛇皮”样改变和樱桃红斑发生率分别为65%和22.5%,远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PHT组腺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腺体萎缩,腺细胞分泌功能降低,而CSG组则无此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术后再出血率高是断流术的主要缺点,究其原因,胃粘膜损害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探索其发生机制,以求改善断流术疗效,本实验观察了实验性肝硬变门脉高压时以及联合断流术,尤其是迷走神经切断后大鼠胃粘膜防御性及致伤性因素的变化。结果发现:肝硬变门脉高压时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及胃结合粘液量明显低于正常(P<0.05),而基础胃液量、胃酸分泌量、及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单纯血行阻断术后,胃粘膜血流量、胃结合粘液量、胃酸分泌量及酸浓度明显低于非手术组,而联合断流术(迷切)后进一步降低;各组胃蛋白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术后动态观察发现,迷切后近期胃酸分泌量有恢复趋势。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肝硬变门脉高压时胃粘膜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胃粘膜防御机制的削弱;断流术、尤其是其中的迷切,进一步降低了胃粘膜血流量及结合粘液量,使本已脆弱的胃粘膜防御机制更加削弱,从而促进了胃粘膜损伤。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迷切在断流术中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5.
报告经颈静脉脉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6例,成功5例,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32±0.24)kPa,食道曲张静脉和其它侧支血管消失,术后1周腹水消退,脾脏缩小,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笔者还就TIPSS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产生硬肝化门脉高压。于实验第2周始给予口服含左旋四氢巴马汀40mg/(kg.d)的颗粒饲料;分别于实验6,8,11周观察1-THP预防大鼠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以及对胰高精素的影响。结果显示: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与门脉血中胰高糖素呈正相关关系,左旋四氢巴马汀在防止门脉高压形成的同时,还明显降低胰高糖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58例门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血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变化。结果:全部患者血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1),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明显。13.8%出现幼稚红细胞,67.2%杆状核白细胞增高,70.7%术后1月内淋巴细胞下降,但于二周左右开始相对升高。术后1个月内仍显示轻度贫血,认为与肝功能不良等因素有关。作者认为,切脾术后确实可改善门脉高压症所致的血细胞减损现象,但因只观察了28天,故远期效果尚难定论。  相似文献   

19.
20.
对3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肝脏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的主要分支进行了观察和测量。重点探讨了肝内门体分流术中建立肝静脉与肝门静脉之间永久性肝内分流通道时经常选用的血管段的部位、管径、穿刺点间的距离、各主要分支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定位方法。结果表明,肝右静脉或肝中静脉近端1~2cm处与肝门静脉左支横部中点至角部的血管段之间是建立肝内分流通道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