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都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是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预测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通过早期预防性针对治疗,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脂质代谢、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数研究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获益,但近年来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不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现根据目前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及循证医学证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丁洁  朱涛 《医学综述》2014,(2):268-270
围术期脑卒中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H型"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血脂异常等。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者,围术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H型"高血压患者的两种危险因素——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上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由于心房颤动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及低血压引起脑血流低灌注或者心源性脑栓塞,因而围术期心房颤动存在引起脑卒中的风险。脂质代谢异常也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颈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致病机制考虑与内皮功能损伤,脂质代谢异常,氧化应激,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及体内凝血纤溶平衡失调相关,近年来内皮祖细胞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在改善缺血性心肌病远期预后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有实验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能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分化与迁移,明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及预防。1同型半胱氨酸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等一系列血管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视为早期动脉病变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损伤、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系统的平衡、以及改变脂质代谢过程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血管类疾病中可干预的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早期控制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清水平有助于减少各种严重血管类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代谢机制、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防治等方面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1]。为了观察心脑血管疾病的Hcy水平变化与脂质代谢状况,对13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进行了测定。探讨其在脑血管发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叶酸一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浆Hey水平的增高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高Hey血症也已经被大多数研究者确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本文就高Hcy血症的危险因素以及其与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和静脉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因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其致病机理还不明确,可能与内皮功能紊乱、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内膜中层增厚、血小板聚集增加、凝血因子受干扰等有关。该文就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其致病机制作综述,为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和静脉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因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其致病机理还不明确,可能与内皮功能紊乱、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内膜中层增厚、血小板聚集增加、凝血因子受干扰等有关.该文就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其致病机制作综述,为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型半胱氨酸(Hey)是必需氮基酸蛋氨酸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一种血管损伤性氨基酸,Hcy升高可通过损伤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促进血栓形成等因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Hcy血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我们对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做了检测与观察,旨在了解高Hcy血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寿命的"第一杀手",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揭示循环系统疾病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将为预防和控制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脑血管为主的疾病死亡谱特征,即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2004—201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所定义的"循环系统疾病"资料,选取其中各类别疾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方法分析各类别循环系统疾病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亡率的差异及变化趋势。 结果 2004—2013年各年的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14—2015年各年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06—2015年,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15年,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逐年缓慢上升;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死亡率各年变化不大;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呈双波浪变化,其中2006年和2013年为波峰。城乡别死亡率:脑血管病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除2006、2015年外,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除2005年外,缺血性心脏病除2015年外,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4、2005、2011、2012年外,其余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死亡率:各年份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5年外,其余各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仅2005年和2015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别死亡率:各年份各类别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差异。缺血性心脏病城市高发,其他各类疾病乡村高发;女性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发,其他各类疾病均为男性高发;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明显,应根据地区别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重点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H型高血压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及致残率,所以全面认识及有效管理H型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依那普利叶酸片控制H型高血压,但对于高血压控制及其心脑血管疾病的远程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大规模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心血管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多年来,为了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病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全国各地在心血管病流行病学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以其中的一些主要研究结果为基础,对我国心血管病负担和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进行简要陈述:1)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特点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冠心病发病率相对较低,脑卒中发病率相对较高。2)在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人群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时,我国人群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病率却呈增加趋势。3)我国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虽然我国人群平均血清胆固醇(TC)水平较低,但TC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人群危险因素的上升变化,是影响人群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Canada.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approximately one half of all deaths in Canada were du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used more than 60% and 20% of those deaths respectively. The mortality rates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males increased slightly until 1965 and then dropped substantially, whereas the rates for females, which were declining at least since the early 1960s, accelerated in their decline. As a consequence, the rates for males remain almost twice as high as those for females. The reductions were initially observed in males 25 to 34 years old and in all age groups of females, but became apparent in a wider range of ages in the second period reviewed (1969 through 1977). The mortality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as gradually diminished for both sexes since the 1950s, but the decline has been more pronounced among females, who originally had the higher rate. Marked geographic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rates still exist in Canada despite the decline in death rates for bo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all regions of the country. Surpris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imes of onset of these decline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Ontario maintains the highest and the Prairies the lowest mortality rates. Quebec, despite a sustained decline, still ranks third, while the Pacific region shows the second-lowest rates in the country. The Atlantic region showed the lowest rates of decline in the period reviewed. The reduction in the mortality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Canada (16.4% between 1969 and 1977) must be considered real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Direct evidence is not available to elucidate whether the reduction is the consequence of reduced incidence, increased survival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factors. The potential role of various factors that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decline is briefly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5.
[] 红细胞分布宽度(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 是指血液循环中红细胞大小的变异性,多用于对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RDW 增加与多种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相一致,尤其是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关联性。RDW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及动脉硬化等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可作为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预后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和肠镜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本院31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大多数患者有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且发病与季节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和便血。内镜下形态特点有:黏膜有蓝紫色小斑点结节;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活检出血少;随访观察病变恢复快。结论提高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早期应用结肠镜检查可以提高缺血性结肠炎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铜陵市鹞山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情况,探索铜陵市社区心脑血管病一体化防治模式。 方法 以方便抽样方法确定铜陵市铜官区鹞山社区为筛查点,40岁以上常住居民列为待筛查和干预对象,确定筛查与综合干预人数为6 182例,并对该社区2015—2017年度的所有常住居民进行了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32 487人次。 结果 铜陵市鹞山社区40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者占24.44%;高脂血症患者占7.78%;糖尿病患者占6.94%;吸烟人群占24.20%;超重人群占11.36%;有脑卒中病史者占1.78%;心房颤动患者占0.26%;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占0.10%。2015—2017年脑卒中发病率低于所在的铜陵市铜官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34,P=0.002);脑卒中死亡率与铜官区相近,发病率及死亡率无逐年递增或递减现象;2015—2017年心脏病死亡率与铜官区相近,心脏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0,P=0.002)。 结论 铜陵市鹞山社区4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特点与铜官区总体人群比较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通过一体化筛查可以针对不同社区制定不同的防治方案,最终形成全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陈合成  霍宏志  刘宗宝 《吉林医学》2014,(23):5144-5145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原因及危险因素,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伴有脑血管疾病,分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组—观察组(34例)与单纯性糖尿病组—对照组(36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理指标以及饮食习惯详细记录并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年龄、血压以及实验室指标上与对照组有明显不同(P<0.05)。且以爱食甜食、嗜荤、吸烟嗜酒、运动量少为主要特点,在生理指标检查方面,其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的监督控制,并从生活细节开始做起,帮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对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象因子的变化对富拉尔基区居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富拉尔基区三家大医院(覆盖全区同期住院患者95%以上)2004~2005年共2年间急性发病的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入院时间进行脑卒中发病时间的特点分析,找出其日变化规律,并用t检验判断其发病与气象因子日变化的关系。结果t检验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与日气温差、日气压差呈明显差异性。日气温差〈15℃日发患者数(x±s)=5.0±2.2,≥15℃日发患者数(x±s)=5.5±2.5,当日气温差≥15℃较〈15℃明显增多(P〈0.05)。日气压差〈3hPa日发患者数(x±s)=4.8±2.0,日气压差≥3hPa日发患者数(x±s)=5.1±2.3,当日气压差≥3hPa较〈3hPa明显增多(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与日的气压和气温的变化即落差与幅度有关。气象因子可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日变化幅度过大易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影响因素,以及 CMBs 对 ACI 患者再发心 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31例, 分为无 CMBs 组(85 例)和 CMBs 组(46 例) 。根据两组患者的吸烟、 饮酒、 糖尿病、 高血压、 脑出血等既往史, 探讨引起 ACI 患者 CMBs 的危险因素,并分析 CMBs 对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脑梗死、 脑出血既往史是引起 CMBs 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抽烟、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 冠心病) 等一般资料不是 CMBs 的危险因素。131 例患者中 46 例?CMBs, 共查出脑微出血 183 个; 46 例 CMBs 中, 重度 17 例, 中度 13 例, 轻度 16 例。心脑血管事件主要为再发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缺血性心脏病以及死亡。 CMBs 组患者的再发脑卒中和脑出血发生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组患者 的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及病死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严重程度与再 发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重度 CMBs 组的发生率最高 ; 脑梗死、脑出血、缺血性心脏 病及病死率与 CMBs 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脑梗死、脑出血既往史是脑微出血的危 险因素,而脑微出血也可一定程度增加 ACI 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脑微出血严重程度与脑出血发生 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