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以期提高纯母乳喂养。方法:于2010年3月~2011年12月,对在我院产后复查的310例产妇,详细询问母婴的一般状况,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开奶时间、奶瓶的使用情况、新生儿的喂养方式、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文化程度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分娩方式、开奶时间、奶瓶的使用与否、产妇的心理及文化程度等均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结论:阴道分娩、开奶时间早、不使用奶瓶以及产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对母乳喂养的正确态度都是提高母乳喂养的健康方式。  相似文献   

2.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临床观察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情况,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产后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选取产妇及新生儿500例进行母乳喂养调查。结果:产妇中95%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母乳喂养率为86%。结论: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有开奶时间、开奶前使用奶瓶、分娩方式、产妇心理状态、睡眠时间等,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差异,分析其发生状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成都市某医院产科及某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80例产妇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采用自编一般信息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别对产妇进行测评。结果剖宫产组与顺产组焦虑情绪在产后前3 d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292、t 2=-2.316、t 3=-2.666;P 均<0.05);经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剖宫产组的焦虑影响因素为泌乳量,顺产组产妇焦虑的影响因素为产后天数、产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泌乳量;剖宫产产妇产后前3 d 抑郁情绪逐渐减轻但此后递增,顺产产妇5 d 内抑郁情绪逐渐减轻。运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剖宫产组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为泌乳量、产后自行排尿时间,顺产组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为泌乳量、产后天数。结论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均普遍存在产后焦虑抑郁情绪,关注产妇心理健康,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对产妇的产后恢复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云华 《吉林医学》2014,(20):4538-4540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探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措施。方法:选择4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产科情况调查表、新生儿及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在分娩后3~7 d内,对产妇进行调查,了解产妇产后抑郁情况。结果:450例产妇中,68例有产后抑郁症,占15.1%,382例无产后抑郁症,占84.9%。新生儿健康状况、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夫妻关系、固定收入、文化程度均与产后抑郁症明显相关(P<0.05);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夫妻感情、经济收入、睡眠质量、新生儿健康、社会支持、文化程度等均是引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对产后抑郁症引起充分的重视,早期实施干预,以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社区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情况,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期望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对200例产妇母乳喂养状况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例产妇及新生儿,并对其进行了母乳喂养调查.结果 奶量是影响坚持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 ,分娩方式、开奶时间、奶瓶的使用与否、产妇的心理及文化程度等均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结论 阴道分娩、开奶时间早、不使用奶瓶以及产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对母乳喂养的正确态度都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健康方式;积极开展社区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62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分娩方式、夫妻关系、新生儿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评价产妇抑郁症发生情况,并根据产后是否发生抑郁症将所有产妇分为产后抑郁组和无产后抑郁组,其中产后抑郁组87例,无产后抑郁组53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筛选的可能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儿健康状况、夫妻关系和睡眠质量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78、5.009和3.117。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7.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情况,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正确指导产后母乳喂养,期望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80例产妇及新生儿,并对其进行了母乳喂养调查。结果产妇中92.08%(201/218)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母乳喂养率为80.21%;开奶时间早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开奶时间晚者(P<0.01);未使用奶瓶喂养婴儿者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使用奶瓶者(P<0.01);自然分娩者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其它分娩方式(P<0.05);产妇不同心理状态的母乳喂养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妇睡眠时间长者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睡眠时间短者(P<0.01)。结论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有开奶时间、开奶前使用奶瓶、分娩方式、产妇心理状态、睡眠时间等;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分娩产妇186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产妇产后抑郁情况,采用自编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调查表调查影响产妇产后抑郁因素,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按调查结果分为正常组169例和抑郁组17例。结果: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9.14%,两组产妇在文化程度、性格、居住条件、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分娩方式、不良产史、新生儿畸形、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抑郁症与文化程度低、性格内向、婆媳关系差、夫妻关系差、剖宫产、有不良产史、新生儿畸形、新生儿低体重存在相关性。结论:产妇产后抑郁症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与众多因素存在相关性,应给予产妇良好的社会支持与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爱婴区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840例分娩产妇分别统计其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的数量,观察分娩方式、开奶时间及乳头异常情况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840例新生儿中,纯母乳喂养649例,占77.3%;人工喂养191例,占22.7%。阴道分娩产妇母乳喂养率为85.4%(351/411),高于剖宫产手术的69.5%(298/429)(P〈0.01)。产后30 min内开奶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89.2%(478/536),30 min-12 h之间开奶产妇为65.8%(123/187),12 h之后开奶产妇为41.0%(48/117),开奶时间早者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开奶时间晚者(P〈0.01)。乳头扁平、凹陷或粗大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51.2%(64/125),低于乳头正常者的81.8%(585/715)(P〈0.01)。结论:母乳喂养受分娩方式、开奶时间及乳头异常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后的纯母乳喂养率及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流动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探讨较好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本院分娩的流动的产妇500例,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500例流动孕产妇有55例产后抑郁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来龙岗时间、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夫妻关系均是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针对产后抑郁症的原因采取相应心理疏导和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流动孕产妇抑郁情绪,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海高原产妇产后抑郁症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对青海高原2009年分娩的2 348名产后4周内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症人群分布研究。结果:青海高原产后抑郁症患病率为21.85%。产后抑郁症患病率表现为"〉30岁"和"〈20岁"的明显高于"20岁~30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明显高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者,而文盲明显高于初小;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者均高于"〈1 000元"组,且月收入"2 000元~"组高于"1 000元~"组;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汉族最低,干部明显高于农民和无业者。结论:青海高原地区产后抑郁症患病率汉族最低,呈现明显年龄过小及过大者、高学历、高收入者高发势态。  相似文献   

12.
刘春宇  杜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70-1672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分析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方法:对150例孕产妇分别进行基本情况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调查,以10分作为EPDS量表的评判标准。分析产后抑郁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1.2%。产后抑郁的发生与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夫妻感情、社会支特、分娩状况、新生儿和产前抑郁情况相关。结论: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应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的重视,应采取预防为主,并发展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健康教育能否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并探讨预防产后抑郁发生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1 年7月在我院进行有完整的孕检记录并定期孕检的孕产妇中,随机抽取200名孕妇,其中观察姐100例,对照组100例.干预组在常规孕妇保健的基础上给予以"如何避免产后抑郁"为主题的集体心理干预(5次孕妇+1次丈夫)课程,对照组予常规孕妇保健.所有对象每月跟踪随访至产后3d、42d,采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EDPS)评估.结果:观察组导乐分娩和非导乐分娩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治疗可以减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我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产妇PPD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disc)中从建库至2015年10月1日前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产妇配偶PPD发生率的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合并效应值及95%可信区间,并对评价时间、评价工具、研究地点及文献质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4篇,合计产妇配偶3 819例。产妇配偶PPD的发生率为13.6%(95% CI:8.7%~21.3%),产妇与配偶PPD呈弱相关(r=0.295,95% CI:0.218~0.367)。亚组分析结果:产后0~5+6周,配偶PPD的发生率为28.7%,产后6~8周为11.4%,产后8+1~24周为5.5%;以量表为评价工具时,配偶PPD的发生率为16.8%,以访谈为评价工具时为4.1%;内陆地区配偶PPD的发生率为22.2%,沿海地区为13.3%,香港/台湾为7.8%;低质量文献所报道的配偶PPD的发生率为23.0%,高质量的文献为9.1%。 结论:我国产妇配偶PPD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以产后0~5+6周最高。产妇配偶PPD的发生与产妇PPD的发生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产妇产后抑郁的现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相关关系 及作用路径。方法:随机选取于2015年内在长沙市开福区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前瞻性出 生队列。应用自制的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产妇及家庭的相关信息,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产妇产 后1个月的抑郁情绪。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关系。结果:共调查961例产妇,82例(8.2%) EPDS总分≥9。由结构方程路径分析图可知影响因素对产后抑郁的作用路径、大小及相关关系;具体影响因素为母 亲的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收入、有无准备怀孕、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受孕方式、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婴 儿出生体重、婴儿性别及患病就医。结论:长沙市开福区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低,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应用于探 讨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社区产后访视,了解人们对产后抑郁症的知晓率,及有无迫切的治疗愿望。并对产后抑郁症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同时及时转诊。方法对437例产妇分别在产后第7天或第14天,以及第28天,采用自行设计的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8.33%,产后抑郁症的知晓率90.48%,愿意就诊的产妇309例,占73.57%。产妇愿意求助的对象依次为朋友、医护人员、家人、心理医生。结论加强社区产后访视人员的相关培训,以便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改善产妇的心境,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可以对产妇实施针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措施并对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00名符合条件的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产后行为健康教育,其内容包括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或行为的识别以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管理的强化。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随机分组前、分娩后3周、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产妇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3次调查结果分别为:8.6%vs16.3%,8.2%vs15.7%,8.8%vs1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为健康教育能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性,产后3周、3个月和6个月的OR值分别为:0.35、0.44、0.52。结论:行为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钟夏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570-157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208例),对照组给予产妇分娩常规护理处理,观察组在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产前教育、解释性心理疏导及产后行为干预。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观察产前1周、产后1周和6周的抑郁状况,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31,P<0.05)观察组产后1周及6周EPDS评分明显低于产前1周,并且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P=0.032,P<0.05);对照组产后1周和6周EPDS评分明显高于产前1周。结论:对孕产期产妇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产后恢复,提高母婴和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循证护理在产后抑郁症家庭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循证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掌握循证的实践程序及实施步骤,采取细致、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2006年6月~2007年12月住院正常足月分娩,且第1胎顺产的社区产妇120例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产后42 h抑郁症发生率为2.5%,产后6个月抑郁症发生率为5.83%。结论:循证家庭护理干预,使护理人员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地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产妇了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产期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的重要性。方法将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实验组由产科医生进行评估,孕产期连续实施系统、全面的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使用HAMD产后抑郁量表,在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以及严重程度方面对产后12周的两组产妇进行比较。结果产后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期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