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健康安全的兴奋性精神刺激药物。长期或高剂量滥用METH会引起明显的神经元损伤和神经毒性。METH诱导神经元损伤机制中,氧化应激、线粒体代谢损伤和神经炎症等神经毒性起重要作用。从METH神经毒性机制进行综述,重点描述反应性胶质细胞神经炎症作用,总结靶向METH诱导神经炎症药物,旨在进一步探讨METH诱导神经毒性的机制,为抑制METH神经毒性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机体受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产生的毒性作用,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肝损害。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药的推广应用,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药源性肝损伤的基因学研究进展,DILI诊断新理念及DILI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大多数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所致的肝损伤虽已被人们所了解,但临床工作中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现象仍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从科学的角度充分认识与理解药物的性能与毒副作用,未能充分了解和重视药物所致肝损伤的防与治,以致药源性肝损伤日趋增多。病虽...  相似文献   

4.
邓航  陈重阳 《华夏医学》2002,15(3):434-436
肝脏是药物的代谢处置中心,药物可能损害肝脏的功能,甚至造成药源性疾病,本文就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代谢背景,病因和机制,常见类型及临床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是治疗风湿免疫病的常用药物,但其毒副作用明显。根据雷公藤复方临床应用实践所提出的“异类相制”理论,以清络通痹方为载体,选择临床常见的肝毒性为切入点,从物质-代谢-毒性关联视角多维度探索雷公藤复方配伍“异类相制”减轻肝损伤机制。清络通痹方配伍能调节雷公藤自身代谢和内源性糖脂代谢而发挥减毒效应;通过调控核受体-代谢酶、Nrf1-线粒体和Nrf2-抗氧化途径,改善脂质过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和肝细胞过度自噬与凋亡,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不同功效药物配伍通过细胞、分子调控网络的不同环节、不同靶点发挥的减毒效应也体现了“异类相制”的特征。为方药配伍理论源头创新及指导雷公藤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常用药物与药源性肝病薛唯信,熊本京,黄慧娟(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330006)关键词药物,毒副作用,肝损伤肝脏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也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重要途径。药物在代谢过程中,首先经过肝脏微粒体酶的催化作用而进行降解,或者通过化合作用使药物或其...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代谢性疾病,病毒感染,药物损伤,和自身免疫等攻击靶向肝细胞和胆管产生慢性损伤的共同病理过程。慢性肝损伤表现为肝脏实质细胞发生坏死、凋亡,间质细胞增生主要表现为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最终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炎症病变的病理过程,其中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免疫细胞如何发挥调节肝纤维化的进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抗肿瘤药物对肾及膀胱的损害 直接性损害抗肿瘤药物通过其原形或代谢产物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杀伤泌尿系统细胞,通过该机制引起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乙醇代谢酶与乙醇性肝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业钊  李航 《医学综述》2008,14(18):2788-2791
乙醇在肝内主要由乙醇脱氢酶、细胞色素P450-2E1和乙醛脱氢酶代谢,乙醇代谢酶在乙醇代谢过程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这些乙醇代谢酶具有基因多态性,并且可以通过干扰代谢、介导炎性、免疫反应、生成氧自由基损伤等机制在乙醇的肝损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乙醇对肝损伤的具体作用机制将逐步被揭示,对乙醇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控制也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内质网应激是一种细胞自我保护性机制的信号反应通路系统,参与许多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内质网应激参与多种肝脏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包括免疫性肝损伤、病毒性肝损伤、中毒性肝损伤、脂肪性肝损伤等。以内质网应激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内质网应激的分子机制、作用功能,以及内质网应激与各种肝损伤之间的关系。结合临床药物的作用机制,内质网应激可能成为治疗肝脏损伤相关疾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Sirolimus-associated pneumonitis, a rare but serious drug-induced lung injury, has become a great concern clinically,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use of sirolimus (rapamycin) in patients who have been subjected to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We report sirolimus-associated pneumonitis in two women who underwent renal transplantation. At variance with previous reports, the radiological findings shown on chest radiographs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of the chest in these two cases were consolidation lesions mainly with minimal interstitial abnormalities. Our reported cases highlight that awareness of various radiological findings of sirolimus-associated pneumonitis is pivotal for physicians to make early diagnosis of the disorder in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2.
陈勇  李德梅 《中外医疗》2013,(25):32-33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研究中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药物以中草药最常见(11/30),占36.7%。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由多种药物引起,其中中草药导致者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新型药物致心肌损伤,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从心肌损伤的机制、损伤细胞的分布以及急慢性损伤的特征予以综述。并以阿霉素为例,描述其急性、亚急性、慢性心肌损伤的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分析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在损伤中的作用;对新的生物因子和中药的心肌保护机制进行总结。进一步研究化学物质对心肌损伤的不同阶段病理改变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68例药物性肝损害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尚进  陈瑶 《四川医学》2010,31(12):1810-1812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减少各种严重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2~2009年间68例药物性损伤住院患者进行病因及临床特点(基础疾病史、服药史、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观察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结果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引起药物性肝病占据较大的比例,占统计患者的51.24%。主要表现为乏力、上腹部不适和恶心,皮肤巩膜的黄染、皮疹、肝肿大,有50%的患者无任何自觉临床症状。以肝细胞损伤为主42例(61.76%)。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以ALT为主,表现为100%,其次为GGT检查异常61例(89.71%)。结论药物性肝病关键在于预防,应用相关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药物的各种毒副作用,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肝功能异常,应立即停止药物治疗;酌情适当给予应用护肝药物、支持疗法等,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DILI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5年5月-2008年10月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等治疗;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4周后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及肝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 1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2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0例患者中60%以上有乏力、纳差及黄疸,肝功能损伤以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红素变化为主.有肝细胞损伤型185例(80.4%),胆汁淤积型27例(11.7%),混合型18例(7.8%).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最多见的为中草药汤剂及中成药(55.2%)、抗结核药(9.6%)和其他抗细菌药(5.2%).218例(94.7%)患者预后良好,预后不良12例(5.3%),包括加重后自动出院4例,死亡8例.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缺乏“金标准”,易误诊漏诊.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应注意中草药、抗结核药、其他抗微生物药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数预后良好,但亦可发生严重肝损害,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汪翊  夏梦迪  谢席胜  王宝福  张全军 《西部医学》2014,26(11):1469-1470
目的 评价双环醇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肝损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肝损害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双环醇片(25 mg tid);对照组30例,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tid),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并观察两组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双环醇能够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肝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药物后引起的肝损害情况,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这一特殊群体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的6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服药后引起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6.7%,发生时间多在1~2个月内,占80.6%,新型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明显少于经典药物,合并使用保肝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后肝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应注意观察临床症状,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肝功能监测,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监护室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的病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急诊监护室诊治的112例ALF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因以及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12例ALF患者的病因构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药物性肝损伤分别占29.46%和25.00%。112例患者未治疗33例(占29.46%),经内科综合治疗79例(占70.54%)。79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3例(3.80%),临床好转23例(29.11%),无效28例(35.44%),死亡25例(31.65%);≥60岁与〈60岁两组患者内科综合治疗后(分别有61例和18例)有效率分别为16.13%(5/31)和43.75%(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基础疾病患者86例(76.79%),无基础疾病患者26例(23.21%),有、无基础疾病患者内科综合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24.59%(15/61)和61.11%(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治愈及临床好转患者26例(23.21%)为有效组,死亡及无效患者53例(47.32%)为无效组,无效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监护室ALF病因以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药物性肝损伤为主;年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均可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在产生细胞能量、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细胞内稳态、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药物诱导的线粒体毒性涉及多个靶点和多种途径。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诱导靶器官毒性,如雷公藤、马兜铃、乌头等。对药物诱导的线粒体毒性的特征和机制进行分析,归纳线粒体毒性的评价指标和体内外评估方法,总结中药诱导线粒体损伤致靶器官毒性的研究概况,并从线粒体毒性的角度对中药安全性评价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