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萧玲  陈绍洋  熊利泽  张英民  王强  曾毅  胡胜 《医学争鸣》2002,23(15):1414-1416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选用 3.75 g· L- 1布比卡因行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的效果及其对肺通气和循环功能的影响 .方法  14例女性患者 ,经 T2~ 3椎间隙穿刺行硬膜外阻滞 ,给予 10 g· L- 1 利多卡因 5 m L 作为试验量 ,首次注入 3.75 g· L- 1 布比卡因 10 m L,以后根据麻醉效果追加药量 ,观察在吸空气或吸氧条件下 ,术中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在吸空气条件下 ,HR,SBP和DBP略降低 ,RR,Sp O2 ,Sa O2 ,Hb O2 ,Pa O2 ,PAO2 ,Pa CO2 ,p H和 BE等指标在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 .吸氧后 Pa O2 和 PAO2的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P<0 .0 1) .结论 在清醒状态下 ,布比卡因 (3.75 g·L- 1 )行上胸段硬膜外阻滞 ,对肺通气功能无明显影响 ,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肿瘤患者的手术 .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在腹膜外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对腹膜外剖宫产手术麻醉的可行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腹膜外剖宫产手术的产妇 2 0 0名 ,随机均分为两组 ,每组 10 0名 .布比卡因腰麻组 (spinalanesthesiawithbupivacaine ,SA) :在腰 2~ 3间隙穿刺 ,以重比重 (含葡萄糖 8g·L-1)布比卡因 0 12mg·kg-1进行腰麻 .硬膜外腔麻醉组(epiduralanesthesia,EA) :在腰 1~ 2间隙穿刺 ,以 2 0 0 g·L-1盐酸利多卡因和 7 5 g·L-1盐酸布比卡因进行麻醉维持 .观察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腰麻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胎儿剖出时间、局麻药用量和术后产妇麻醉恢复时间 .结果 :SA组产妇的麻醉起效快 (P <0 0 1) ,胎儿剖出时间快 (P <0 0 5 ) ,局麻药用量小 (P <0 0 0 1) ,且腰麻后并发症较少 ,显著优于EA组 .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产妇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和新生儿的apgar评分基本相似 (P >0 0 5 ) .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腹膜外剖宫产手术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美蓝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手术超前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清霞  许瑞彬  何秀丽  胡彬 《医学争鸣》2001,22(17):1615-1617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用美蓝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 .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 30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例 .A组为对照组 ,术后以传统方法间断 im镇痛药 ;B组开胸前以 10 g· L- 1 美蓝 2 m L +3.75 g· L- 1 布比卡因 10 m L 手术区肋间神经阻滞 ;C组手术后经硬膜外腔注入 3.75 g· L- 1布比卡因 5 m L+吗啡 2 m g.观察术后 48h内 3组患者使用镇痛药次数及镇痛维持时间 ;术后 8,2 4及 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及副作用 .结果  B和 C组给镇痛药次数明显少于 A组 (P<0 .0 5 ) ;镇痛维持时间 :B(38±16 ) h>C (2 0± 13) h>A (5± 5 ) h (P<0 .0 5 ) ;术后 2 4h内B和 C组疼痛明显轻于 A组 ,48h时 B组疼痛明显轻于 A和C组 (P<0 .0 5 ) .结论 用美蓝行肋间神经阻滞具有止痛确切、维持时间长、经济、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 ,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超前镇痛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对儿茶酚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对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 :4 2例选择性开腹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 5组 ,罗哌卡因芬太尼 (ropivacainefentanyl,RF)、布比卡因芬太尼 (bupivacainefentanyl,BF)、布比卡因吗啡 (bupivacainemorphine,BM )组术中 1.2g·L-1硬膜外复合全麻 ,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 ,镇痛药物分别为 1.2g·L-1罗哌卡因 + 2mg·L-1芬太尼、1.2g·L-1布比卡因 + 2mg·L-1芬太尼、1.2g·L-1布比卡因 + 80mg·L-1吗啡 ;EM组术中硬膜外复合全麻 ,术后持续静脉吗啡 0 .5 g·L-1镇痛 ;静脉吗啡 (intravenousmorphine,M )组术中单纯全麻 ,术后持续静脉吗啡 0 .5g·L-1镇痛。记录镇痛效果 ,测定麻醉前、术后 1h、术后 2 4h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各组均可获得有效的镇痛效果。VAS评分BM组、M组显著低于RF组 ,VRS评分BM组明显高于RF、EM、M组。BM、M、EM组副作用较多 ,M组恶心发生率最高 (5例 )。术后 1hBM组肾上腺素显著低于BF组 ,EM组去甲肾上腺素明显低于RF组。术后 2 4hM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高于术前。结论 :目前常用的硬膜外或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方法都有明确的镇痛效果 ,术中复合硬膜外阻滞或术后硬膜外镇痛可以显著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的程度 ,是更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纳络酮对硬膜外泵注芬太尼所致阿片类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估低浓度纳络酮对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引起阿片类药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在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 15 0例 ,ASA ~ 级 ,随机分成 3组行 PCEA.A组 :芬太尼 (4 mg· L- 1 ) +布吡卡因 (0 .5 g· L- 1 ) +肾上腺素 (2 mg· L- 1 ) .B组 :A组 + (4mg· L- 1 )纳络酮 .C组 :A组 + (6 m g· L- 1 )纳络酮 .定时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 ,芬太尼用量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及评分 .结果  3组芬太尼用量约为 0 .30 μg· kg- 1· h- 1 ,B,C两组纳络酮用量分别为 (0 .30± 0 .12 ) μg· kg- 1·h- 1 和 (0 .45± 0 .19)μg· kg- 1 · h- 1 ,2 4h内两种剂量纳络酮均可降低阿片类药副反应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及评分 (P<0 .0 1) ,3组 2 4h内 VAS及芬太尼的用量相似 .结论  PCEA泵注芬太尼与布吡卡因 ,伍用纳络酮 (0 .3~0 .45μg· kg- 1 · h- 1 )既保证镇痛质量 ,又明显降低阿片类副反应发生率及评分  相似文献   

6.
聂煌  计根林  张英民  劳宁  龚辉  郑恒兴  巩固  黄怡 《医学争鸣》2000,21(11):1390-1392
目的 评价芬太尼、布吡卡因和肾上腺素伍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效果和副反应的发生率 .方法  ASA I~ II级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80例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40例 .A组 :布吡卡因5 0 0 mg· L- 1 ,芬太尼 4mg· L- 1 ,肾上腺素 4m g· L- 1 ;B组 :A组 +氯胺酮 40 0 mg· L- 1 .两组采用相同的 PCEA方案 .于术后 6 ,2 4和 48h另由专人随访并记录患者静息疼痛评分(VASR)、运动疼痛评分 (VASC)、镇痛药物用量和副反应 .结果 术后 6 h两组的 VASR和 VASC评分及镇痛药物用量无显著性差异 .术后 2 4和 48h,A组的 VASR和 VASC评分及镇痛药用量均明显大于 B组 (P<0 .0 5 ) .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性差异 .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伍用芬太尼、布吡卡因在 PCEA优于芬太尼和布吡卡因的联合 .  相似文献   

7.
静脉与硬膜外注射氯胺酮行超前镇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宇  王俊科 《医学争鸣》2003,24(12):1146-1146
1 临床资料 行择期肺叶切除的患者 36 (男 2 4 ,女 12 )例 ,年龄 4 8~ 6 5岁 ,身高 15 8~ 175cm ,体质量 4 7~ 87kg ,ASAI Ⅱ级 ,分为 3组 ,每组 12例 .入手术室后在T6~ 7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注入 2 0 g·L-1利多卡因 5mL ,出现相对阻滞平面后分组 ,组Ⅰiv 9g·L-1氯化钠 2mL ;组Ⅱiv氯胺酮 0 .5mg·kg-1;组Ⅲ硬膜外注射氯胺酮 0 .5mg·kg-1.之后iv咪达唑伦 2mg ,异丙酚 0 .5~ 0 .7mg·kg-1,芬太尼 3~ 5 μg·kg-1、琥珀胆碱 1.5~ 2 .0mg·kg-1快速诱导插管 ,插管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入 2 0g·L-1利多卡因 5mL ,之后每隔 5 0~ 6 …  相似文献   

8.
焦文成  杨振玲 《医学争鸣》2002,23(19):1792-1792
1 临床资料 行剖宫产的足月妊娠产妇 180例 ,ASA ~ 级 ,随机分为 A、B两组 ,各 90例 . A组为观察组 ,采用腰 -硬膜外联合麻醉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 ;B组为对照组 ,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 .应用德国生产的腰 -硬膜外联合麻醉针进行穿刺 ,使用针内针套管法 ,即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置入硬膜外导管 ,再用笔尖样细针进行穿刺 ,其腰麻针直径为 0 .5 mm,拔出腰麻针芯后 ,脑脊液流出 ,则说明腰穿刺针尖位于蛛网膜下腔 ,此时注入轻比重药液 1.2 5 g· L- 1布比卡因 6 m L (身高 <16 2 cm)或 <8m L (身高≥ 16 2 cm ) .…  相似文献   

9.
为临床术后寻找更好的镇痛治疗方法,笔者选择硬膜外腔(EP)阻滞麻醉手术后患者200例,进行EP给药布吡卡因加地塞米松(Dexa)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术后EP给药布吡卡因加Dex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布吡卡因,并可延长镇痛时间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夏明  黄学飞  高昌俊  柴伟 《医学争鸣》2003,24(9):772-772
1 对象和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 80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胃肠功能异常和恶心呕吐症状 .依手术部位选择相应的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 ,置管 .应用 2 0g·L-1利多卡因或 7.5g·L-1比卡因维持满意的阻滞平面 .将患者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例 .O组为恩丹西酮 4mg;D组为氟哌利多 2 .5mg ;C组为恩丹西酮 4mg联合氟哌利多 2 .5mg ;P组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 .所有止吐药均于术前 30min静脉注入 ,术后常规芬太尼静脉PCA镇痛 ,且患者均输注了甲硝唑 .分别记录术后 6 ,12 ,2 4h的恶心呕吐的评分 ,止吐作用分为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用于硬膜外麻醉穿刺与置管路径预防术后腰背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50例.A组穿刺和置管路径局麻用药为1%盐酸利多卡因;B组为穿刺路径加用地塞米松;C组在置管路径用地塞米松;D组在穿刺路径与置管路径均加用地塞米松.术后7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背痛程度.结果 D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较A、B、C组下降(P<0.05),B、C组亦较A组下降(P<0.05),但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硬膜外麻醉穿刺和置管路径给予地塞米松,能有效降低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BackpainassociatedwithosteoporosisDaiLiyang(戴力扬);JiaLianshun(贾连顺)(DepartmentofOrthopaedics,ChangzhengHospital,SecondMilitaryM...  相似文献   

13.
小关节与腰痛关系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关节病变曾被认为是引发非特异性腰痛的主要原因。“小关节综合征”的概念由来已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 ,无法找出任何一组临床特征能够从人群中鉴别出“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性腰痛是存在的 ,而“小关节综合征”并不存在 ,它不能作为一个确定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汽车驾驶员腰痛的防护措施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来防治高原汽车驾驶员的腰痛,并观察其疗效。方法:用佩带汽车驾驶员专用腰带和驾驶员间相互进行腰背部按摩这两种方法作为防治腰痛的措施。随机选取204名高原汽车驾驶员,分为三组。腰带组112员,腰带加按摩组35名,对照组57名。在长时间连续长途驾驶前后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腰痛程度,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前后各组疼痛程度差值表明,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而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佩带腰带和腰带加按摩措施均可减轻驾驶员的腰痛。结论:汽车驾驶员高发腰痛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佩带腰带并进行相互间按摩是便于装备和普及的防治驾驶员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CT腰椎间盘造影术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腰椎间盘造影术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T和/或MRI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征象的25例慢性下腰痛患者34个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术,采用统一的椎间盘造影方法和1~5型CT椎间盘造影分型,分析阳性、阴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的量。结果CT椎间盘造影的34个腰椎间盘中14个为2型,均为阳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量为0.2~1.1ml,平均0.65ml;2个为5型,均为阳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量0.8~1.1ml,平均0.95ml;11个为3型,其中3个为阳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量为0.7~0.9ml,平均0.8ml,8个为阴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量为1.2~1.7ml,平均1.45ml;7个为1型,即正常椎间盘和阴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量为1.2~1.8ml,平均1.5ml。阳性椎间盘([0.810±0.469)ml]与阴性椎间盘([1.480±0.364)ml]所注射的对比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腰椎间盘造影术通过显示阳性椎间盘对盘源性下腰痛具有定性诊断价值,与普通腰椎间盘造影术比较,CT腰椎间盘造影术具有定位、诊断精确,操作时间短,患者痛苦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沈亮言  刘红霞 《安徽医学》2018,39(12):1484-1486
目的 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地塞米松,观察其对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腰背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30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塞米松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0例。根据硬膜外导管的刻度,使其退出硬膜外腔至黄韧带,D组产妇通过其导管注入地塞米松1 mL(5 mg)和生理盐水3 mL的混合液,边退管,边注药,直至皮下组织。同样方法,C组产妇于硬膜外导管注入生理盐水4 mL。随访3 d内产妇分娩镇痛后腰背疼痛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分娩镇痛后,C、D组产妇腰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4.63%和17.69%,两组产妇腰背疼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背疼痛产妇的疼痛程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小剂量地塞米松,有助于减轻分娩镇痛后腰背疼痛,并减轻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骶管骨膜外腔封闭处理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术后严重腰痛的疗效。方法:分别将65例行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术后出现中、重度腰患者,随机分成骶管封闭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疗效。结果:采用骶管封闭治疗可达到迅速镇痛;及缩短病程的目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骶管内硬膜外腔封闭疗法能够针对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术后严重腰痛的病理改变而达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钙尔奇D、罗盖全、福善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腰背疼痛分布区域相应节段夹脊穴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测量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痛指数、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比较上述指标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结果]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压痛指数、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均有改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VAS评分、压痛指数在治疗2周和4周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热图温度均值在治疗4周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温度均值变化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穴针刺治疗有助于加快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症状,且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对骨质疏松患者慢性腰背疼痛程度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情况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247名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分析其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揭示骨质疏松患者的腰背痛主要表现为下腰及腰骶部的钝性疼痛,久坐或久站后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或减轻。腰背痛的程度、频率与锥体变形程度有密切关系。作者认为腰背痛可能并非由骨质疏松本身引起,而来自于继发的椎体变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东梓关张氏骨伤第五代代表传人张玉柱主任中医师治疗腰腿痛的独到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用药特色等方面论述张玉柱老师诊疗腰腿痛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并举案例具体分析。[结果]张玉柱老师认为,腰腿痛属于中医"腰痛"范畴,其病位在肾,内感和外伤是其主要病因病机,可分为气滞血瘀、风湿痹阻、肾精亏虚三型,分别治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肾强筋之法。本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结论]张师辨证论治腰腿痛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明确,值得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