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珺  杨菁  张瑜 《广西医学》2016,(1):140-142
代孕是继辅助生殖技术( ART)诞生后的一项新型高效助孕技术,而无主胚胎是不孕夫妻经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生育后的剩余胚胎。辅助生殖技术推动了生殖医学的发展,给不孕家庭带来了福音。但其与人类自然生殖方式以及传统伦理、道德、法律观念产生重大冲突。本文对代孕和无主胚胎的现状及产生伦理问题进行总结,并对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辅助生殖技术中伦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解决了无数不孕不育家庭的困难,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及处理ART过程中遇到的伦理学困境。  相似文献   

3.
代孕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对医学、法学、伦理学等多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伦理风险角度分析非商业化代孕对社会、家庭的不良后果,在传统孝道文化和西方“人性论”的层面探索代孕合理性的伦理基础,遵循自主、有益、公正的伦理学基本原则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进而从规范非商业化代孕技术的使用、明确代孕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四个维度提出代孕技术合理化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代孕行为自普遍化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它给患有生殖功能障碍的育龄夫妻带来了希望,满足他们拥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下一代的渴望。此外,由于代孕行为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集中体现了代孕存在较为广泛、深远的伦理争议。本文试图理清代孕伦理争议的焦点以及论证代孕的合理性。旨在使代孕行为能够减少伦理纠纷,发挥其综合效能和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5.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对于人类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挑战,产生了一些特殊的伦理问题.对人类克隆是否应该进行也有许多争论.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的伦理问题主要有:生殖控制技术违背了自然规律是否道德?是否单身妇女、同性恋者及任何年龄的妇女都可以要求做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人类精子库的伦理问题和争议有捐精子者有无对孩子的责任?孩子有无权利寻找生物学父亲等?卵子和精子是否应该商业化等;代孕母亲的伦理争议有代孕母亲可否商业化,是否会产生对妇女的剥削和不平等.有关克隆人的伦理争论包括人类克隆的过程可能有对克隆人有不可接受的危险,可能减轻对人生命的尊重和违背克隆人重要的道德权利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归纳近20年中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进展文献数据,探讨该领域伦理问题研究热点与前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2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相关文献记录,借助CiteSpace.6.1.R2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 274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热点主题涵盖代孕、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与法律、辅助生殖技术手段三个维度。结论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研究者合作网络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关代孕、生育权、基因编辑和胚胎所有权的相关研究成为近阶段主要热点与难点,应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7.
代孕行为自普遍化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它给患有生殖功能障碍的育龄夫妻带来了希望,满足他们拥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下一代的渴望。此外,由于代孕行为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集中体现了代孕存在较为广泛、深远的伦理争议。本文试图理清代孕伦理争议的焦点以及论证代孕的合理性。旨在使代孕行为能够减少伦理纠纷,发挥其综合效能和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8.
新近发展的代孕技术给众多不孕夫妇带来为人父母的喜悦之时,也对人们传统的生殖伦理观念形成冲击并挑战现存法律制度.人们不仅要肯定代孕技术的合理性,也要警惕其所产生的潜在的破坏性影响.合理利用该技术和制定相应的法规是避免出现伦理和社会混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代孕技术作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之一,在积极服务于不孕不育人群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伦理道德和现有法律之间的激烈争议。通过介绍我国代孕技术应用和立法现状,借鉴国外有关代孕技术在法律实践方面的经验,从法学、医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理论分析,论证代孕技术在我国合法化的可行性,并从代孕技术实施条件、代孕子女归属和代孕母亲法律地位等方面,提出构建我国代孕技术立法规范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治疗不孕症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ART除应用于治疗不孕症外,也应用于遗传病阻断及生育力保存等领域。目前,在开展ART的过程中,围绕配子和胚胎的遗传学研究、胚胎移植策略及生育力保存等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未来ART应用可能会涉及配子或胚胎的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这些技术的安全性以及涉及的伦理社会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需要多学科联合解决。  相似文献   

11.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由此引发的伦理问题日益增多。因涉及到卵子、精子及胚胎,故辅助生殖技术需要更加注重生命伦理道德及法律行为。针对辅助生殖技术中常见的伦理问题:精子捐赠、卵母细胞捐赠、冻存胚胎在夫妻离异或死亡情况下的处理、高龄、代孕及多胎妊娠与减胎的伦理冲突等问题进行讨论,寻求从法律保障、规范管理、伦理监督、行业自律4个方面全面解决这些问题, 促进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使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惠及民生。  相似文献   

12.
从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概念界定的质疑入手,对实施该项技术的几个伦理原则作了追问:知情同意原则的主体仅限于患者夫妇双方在中国传统家庭决定面前是否现实?保护后代原则顾及了技术本身的可靠性和后代的健康,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对非遗传学后代在未来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是否做过评估和预防?保密原则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是否侵犯了非遗传学后代对自己身份的知情权?严防商品化原则是否会挫伤捐赠精、卵者的积极性?伦理监督原则缺乏专业人员参与,加之生殖伦理委员会的经济和隶属关系,如何保证伦理监督的严肃、客观和公平?认为应该重新审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准确定义和伦理原则的可行性范围,以有利于该项技术真正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认同度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本科护生思想中存在的伦理误区。方法自行设计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认同度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一般资料、一个典型案例及所附带的6个伦理问题,对372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持较为宽容的态度;70%的本科护生对"名人精子库"持否定态度;16.3%的本科护生对"名人精子库"诞生的孩子必然成为名人的说法持否定态度;54.1%的本科护生对告知由人工辅助技术出生的孩子其真实身世的态度上是否定的。不同性别本科护生在"名人精子库"、"单身母亲"、"代孕母亲"等问题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家庭收入的本科护生在"单身母亲"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本科护生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持有较为理性的态度,少数本科护生存在伦理误区,教学中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需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与原则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涉及许多伦理问题,本文剖析和探讨了其内在的伦理功用和常见的伦理问题,提出了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以期该项技术能健康有序地开展,以减少医疗纠纷和真正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孕症患者开展新型伦理宣教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自拟调查问卷。在新宣教方案实施前后,分别对不孕症患者进行伦理宣教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两次问卷数据,评价并分析新宣教方案的效果。结果关于不孕症患者的新型伦理宣教方案总体实施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了解,增强其伦理意识。结论关于不孕症患者的新型伦理宣教方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仍需继续完善,在宣教过程中突出伦理宣教的重要地位,加强医疗机构伦理监督能力,将对医院伦理管理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identify and evaluat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offering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RT), specifically IVF, to HIV discordant couples (male partner HIV positive, female partner HIV negative). The idea of offering ART to HIV discordant couples generates concerns about safety and public health and raises questions such as: what is an acceptable level of risk to offspring and should couples who want this assistance be subject to selection criteria; should they undergo scrutiny about their suitability as parents when those who are able to conceive naturally face no such scrutiny and people with other illnesses are given access to ART? We conclude that offering ART to HIV discordant couples is likely to produce more benefit than harm and violates no ethical principles. Nevertheless, a decision to deny treatment need not constitute unjustified discrimination.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o calculate the cost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 treatment cycles and resultant live-birth events. DESIGN: Cost-outcome study based on a decision analysis model of significant clinical and economic outcomes of ART.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All non-donor ART treatments initiated in Australia in 2002. Treatment cycles, maternal age and birth outcom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ssisted Reproduction Database. Direct health care costs were obtained from fertility centres, and included government, private insurer and patient costs. MAIN OUTCOME MEASURES: Average health care cost of non-donor, fresh and frozen embryo ART treatment cycles. Average and age-specific costs per live-birth event following ART treatment. RESULTS: Average health care cost per non-donor ART live-birth event was 32,903 US dollars (range, 24,809 US dollars for women < 30 years to 97,884 US dollars for women > or = 40 years). The cost per live birth for women aged > or = 42 years was 182,794 US dollars. The average treatment cost of a fresh cycle was 6,940 US dollars, compared with 1,937 US dollars for a frozen embryo transfer cycle. CONCLUSIONS: Debate regarding funding for ART services has been hindered by a lack of economic studies of ART treatments and outcomes in Australia. This i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osting study of ART services to date in terms of resources consumed during ART treatment. It confirms that ART treatment is less cost-effective in older women. Alongside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of ART, community values, ethical judgements and clinical factors should influence policy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8.
新近发展的助孕技术给众多不孕夫妇带来为人父母的喜悦之时,也对人们传统的生殖伦理观念形成冲击并挑战现存法律制度。人们不仅要肯定助孕技术的合理性,也要警惕其所产生的潜在的破坏性影响。合理利用该技术和制定相应的法规是避免出现伦理和社会混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槊  王彩霞  刘博 《医学与社会》2011,24(12):23-26
目的:了解辅助生殖技术对受术女性产生伦理伤害的因素。方法:对20名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女性以及30名自然受孕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夫妻家庭关系、医疗情况、社会支持和焦虑状态5个方面。结果: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女性产生伦理伤害的因素,包括技术本身、家庭经济情况、夫妻关系、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生育压力、生育知识的了解情况、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给予的关注和支持等多方面。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对不孕女性的生理、心理、社会认知等方面产生极大的伤害,需要采取有效的调节方式,呼吁全社会来关注妇女的身心健康,保障妇女的权益,关爱女性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伦理委员会操作规程(建议稿)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为规范我国ART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的伦理监督行为,建立我国ART伦理委员会操作规程或指南提供参考;方法:条文归纳法.按科学实施的要求将委员会职责行为规范以条文依次归纳概括;结论:该建议(稿)以伦理委员会实践探索为基础,适当接轨国际惯例和借鉴国外经验,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