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3.
4.
目的:对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两种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进行药物经济学比较。方法:选取1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6例,A组服用氯吡格雷,B组服用替格瑞洛,比较两组的成本及药效。结果:A组成本高于B组,B组疗效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和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费用更低,药效更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医学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杨丽霞  郭海霞  董丽   《四川医学》2017,38(11):1323-1326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ACS并且拟行PCI治疗的患者12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均观察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术后2h、24h、7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B组[(52.24±7.56)vs.(56.82±7.49)、(48.65±7.90)vs.(55.31±7.11)、(42.47±6.30)vs.(53.86±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高于B组(82.26%vs.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90%vs.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优于氯吡格雷,且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探讨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 月-2014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治疗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最大聚集时间和ADP 最大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ADP最大聚集时间和ADP 最大聚集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替格瑞洛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引起心律失常的作用差异。方法 选择PCI择术期224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112例。所有患者在PCI术后给予100mg/d阿司匹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替格瑞洛组给予负荷剂量180mg,维持剂量为90毫克/次,2次/天,氯吡格雷组给予负荷剂量300mg,维持剂量为75毫克/次,1次/天。随访1年,分别在PCI术后1、6和12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相关的不良事件。结果 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无明显变化(P>0.05);12个月后,替格瑞洛组的HR和LVEF明显下降,LVESD和LVEDD明显增高,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1、6和12个月时,无明显症状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总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亦均无显著变化(P>0.05)。另外,术后12个月,替格瑞洛组停搏11例(9.82%),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的7例(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两组患者中, ≥ 4s的停搏率、多次停搏率和白天停搏率均高于2~4s停搏率、1次停搏率和夜间停搏率,在术后12个月时,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使用替格瑞洛导致的无症状心律失常不良事件主要以心脏停搏为主,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必要时可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效果,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氯吡格雷抵抗标准的9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8)PCI术前加服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术后以高剂量维持,观察组术前加服替格瑞洛,术后常规剂量维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肝肾功能、不良反应以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h、24h、7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AST、血肌酐水平、不良反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半年的MAC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符合氯吡格雷抵抗标准的AMI疗效确切,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反应率,减少肝功损伤与MACCE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compare clinical outcomes and safety of eptifibatide or tirofiba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Methods:Thirty-six patients with ACS(unstable angina/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A/NSTEMI) who underwent PC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eptifibatide or tirofiban treatment. Eptifibatide or tirofiban was predominantly initiated in the catheter laboratory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In-hospital and 30-day MACE outcomes; bleeding as well as platelet count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those two groups. Results:No in-hospital and 30-day MACE event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 The number of ischemia leads after treatment reduced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PCI i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improvement in the number of ischemia leads for 24 h after administration in the tirofiban group than those in eptifibatide group(4.21±2.46 vs. 3.89±3.31, P =0.03).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incidence of massive bleeding. Minor bleeding rates were 16.7% and 22.2% in the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Eptifibatide as an adjunct to PCI may further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a event in patients with ACS and improve the safety, but its long-term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need further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中使用替格瑞洛对于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收治ACS并成功完成PCI手术的患者59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治疗组(n=29),氯吡格雷治疗组(n=30).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90mg/次,2 次/d,口服)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75mg/次,1 次/d,口服)治疗.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PCI术前、术后24h的肝肾功能(ALT、Cr)、心肌酶谱(CK-MB、cTnI)等资料. 对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随访. 结果 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 数据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24h两组患者间血浆ALT及Cr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 05),但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浆CK-MB、cTnI值低于氯吡格雷组(P<0. 05),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6个月MACE 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 042). 结论 在我国人群中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更好地抑制ACS 患者PCI 术后的血小板聚集,减少近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方法 选取214例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12例)和对照组(102例),对干预组通过健康档案管理、个体指导、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采用我院设计的服药状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而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对21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测定入院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随访1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根据ROC曲线选择IMA阈值来判断1年预后,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IMA和NSTEACS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21例在1年的随访中发生MACE事件,其中6例死亡,8例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7例再次血运重建.MACE患者IMA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患者(P<0.01);ROC分析显示IMA预测1年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667,最佳阈值为65.3 kU/L;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MA水平与1年预后密切相关(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引入相关危险因素校正后,IMA不是NSTEACS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 了解我国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肾功能现况,进一步分析肾功能状态与患者院内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共入选来自39个中心3 589名在2007年2月1日以前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行造影前血清肌酐水平,运用简化MDRD方程对所有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RF),并分析院内死亡及出血发生与患者入院时肾功能状态的关系,采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影响出血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平均年龄为(61.74±11.37)岁(23~92岁),男性占76.5%.入院时已知自己存在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只有90人(2.51%), 而入院时血清肌酐水平高于133 μmol/L(1.5 mg/dL)的患者只有144人(4.01%).运用简化MDRD方程对所有患者估算GRF后发现,共2 250例(63.1%)患者己存在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eGFR<90 mL/min),其中472例(13.1%)为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eGFR<60 mL/min).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7名患者因慢性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而无法行介入治疗,有8名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后需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经Fisher 精确概率法比较,发现CTO病变的发生率及需要行CABG的比例与肾功能相关,两者P值分别为0.005 8及0.041.被调查人群中17例(0.47%)发生院内死亡,院内死亡随肾功能恶化而增加(P=0.001 3).75例 (2.09%)发生出血事件, 其中69例 (92%)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出血,有26例 (0.72%)被诊断为严重出血事件.根据患者不同的抗栓方案、是否发生出血及肾功能状态进行分析,发现在任何抗栓治疗的方案中,肾功能状态都与出血发生相关(P《0.001).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性别、脑卒中史、抗凝药物使用等因素后,肾功能状态及年龄是影响接受PCI的 ACS 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功能不全在ACS患者中发生率高,但临床中自我报告率明显偏低,对所有因ACS而住院的患者应进行GFR的估算.肾功能状态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程度有相关性并与是否发生院内出血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功能状态及年龄是影响接受 PCI 的 ACS 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 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 年5 月-2016 年5 月在该院接受PCI 治疗的90 例AC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血 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 配体(sCD40L)、P2Y12 反应单位(PRU)、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经 抗血小板治疗后,观察组MPAR、sCD40L、PRU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hs-CRP、MMP-9、 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NO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PCI 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未出现支架 血栓、心源性死亡及严重脏器出血;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5/45),观察组为6.67%(3/45),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S 患者PCI 术后应用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小 板聚集程度,减轻血管内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肖勇  曹登瑞 《西部医学》2010,22(7):1214-1215,12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简称丹红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50例),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治疗前后次日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14天复查上述指标并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术前vWF及ET-1均显著升高(P〈0.01),FMD和NO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vWF因子升高(P〈0.05),FMD降低(P〈0.05),但ET-1和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丹红组vWF、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FMD水平增加(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给予丹红治疗可以有效防治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47例行PCI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国产替罗非班组(n=125),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低分子肝素组(n=122),替罗非班组于PCI术前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术后在半量低分子肝素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0.1 μg/(kg.min)共24 h,对照组于PCI术前?术后只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用国产替罗非班组达到TIMI 3级血流的患者为96.0%(120/125);用低分子肝素组达到3级血流的患者为 86.9%(106/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替罗非班组较低分子肝素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国产替罗非班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特异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对改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血流再灌注及临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汝君 《当代医学》2010,16(17):371-37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NP)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系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结果 :实验组健康知识评分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数、术后住院日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中建立完善的护理临床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AMI患者176例分为高龄组(≥75岁,74例)和非高龄组(<75岁,102例);对比分析病史、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PCI术前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肌酐(Cr),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危险因素、并发症等;观察PCI特点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与非高龄组比较,高龄组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LVDD增大,LVEF降低,CK-MB、hsCRP、cTnI、Cr水平显著增高,病变血管数和复杂病变数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增多,且住院时间长,在住院及随访12个月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高龄AMI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PCI并发症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