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探索男性自杀率和男女自杀比随年龄而变化的动态规律.方法用Manoel发表的WHO男和女各年龄组自杀率的资料,进行曲线拟合.结果男性自杀率随年龄而变化呈指数曲线规律,曲线方程为ln(43.35-Y)=4.2876-0.0552X,R2=0.9978,男女自杀率比值随年龄而变化呈抛物线规律,曲线方程为Y=1.376+0.1246X-0.00148X2,R2=0.9730.结论(1)社会科学象自然科学一样,可用数学方法精确测算;(2)从年龄方向上看,男女自杀比在中年时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居民自杀死亡统计资料,对湖北省2007年居民自杀率进行分析,了解湖北省居民自杀死亡状况。方法:分别抽取了湖北省6个地区居民自杀死亡资料,以自杀率、死因构成比、城乡自杀率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年湖北省部分抽样地区共有931例自杀死亡病例,其中,男性483例,女性448例,男女比为1.08∶1。自杀率为25.41/10万,男性为25.87/10万,女性为24.92/10万;在60-65岁年龄组,自杀死亡率上升明显,为61.25/10万,并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城市自杀率为9.32/10万,农村自杀率为36.46/10万。结论:在老年人群中,自杀所占的死亡比例是较高的。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自杀率。  相似文献   

3.
自杀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WHO估计 ,全球每年有 10 0万人以上的人自杀身亡 ,中国在 2 0万以上[1] 。我国的自杀率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高于美、英等发达国家 ,较匈牙利、立陶宛等国家略低。1 自杀的人群分布特点1.1 年龄分布自杀行为与年龄高度正相关 ,然非直线关系 ,14岁以下者自杀罕见 ,但有报道 ,最小者 10岁 ,绝大多数自杀死亡者在 15岁以上 ,占 98.91% ,15~ 34岁为第一自杀高峰年龄组 ,占 4 0 .17% ,6 0岁以上为第二自杀高峰 ,占 2 9.72 %。我国自杀死亡年龄分布呈“马鞍”现象 ,2 0~ 2 9岁自杀曲线上升极快 ,30岁以后缓慢下降 ,中年期相对稳定 ,5 0岁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海市杨浦区1997~1999年居民自杀死亡的综合因素。方法通过对3年内在公安局所登记的区域内自杀死亡居民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自杀方式,以及与自杀相关因素的特点。结果杨浦区居民3年间平均自杀率为8.6/10万, 25~34岁青年组(12.1/10万)及65岁以上老年组(20.3/10万),为高自杀年龄段,但需引起重视的是16岁以下的自杀率(2.8/10万)呈上升趋势,男女自杀率比例为1.25:1,男性自杀方式以自缢、跳楼等激烈性方法为多,女性以非激烈性方法为多(χ2=4.87,P<0.05)。因疾病原因自杀者在<55岁年龄中以精神疾病为主,>55岁年龄中以躯体疾病为多(χ2=12.17,P<0.01)。结论城市青少年和青壮年年龄段自杀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自杀率大于女性,提示必须重视社会干预,减少自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1998-2007年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男女自杀率和自杀方法的变化。方法对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1988-1997年、1998-2007年总自杀率及自杀方法(自缢、开枪、从高处坠下、毒气、服毒、溺水和用锐利器械)的变化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与1988-1997年比较,1998-2007年的10年间,男性开枪、毒气、服毒和溺水的发生率下降,女性开枪、毒气、从高处坠下和溺水的发生率下降,但是男、女自缢率上升。1988-1997年与1998-2007年比较,澳大利亚各州、各地区自杀率和自杀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可用的致命方法减少,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自杀率呈下降趋势。应注重采取措施限制致命性自杀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自杀影响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卫生知识对社区居民自杀的影响。方法 运用在杨浦区延吉街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网络 ,对杨浦区 2 0 0 0~ 2 0 0 2年的自杀率与前 3年进行比较 ,再对区内的干预街道和对照街道进行比较 ,了解其中的差异。结果 两组自杀人数所占意外死亡比例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5 .86 ,P <0 .0 1)。 2 0 0 2年组的自杀率比 1999年组的自杀率有所下降 ,尤其是 6 5岁以上者下降近 5 0 % ,但是在 16岁以下组中的死亡数有所上升。结论 预防自杀必须从心理健康做起 ,提高人的应激能力 ,主动进行健康心理的干预来防治抑郁和减少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女性的自杀率比男性高,这个比率近年来仍有上升趋势。据《法律与生活》1989年第1期载,近两年来,我国女性自杀人数在已遂自杀总人数中,占到了70%以上。 据统计,在有人收集的1004起案例中,男女自杀的比例为0∶73;上海市1985年市区统计资料表明,男女自杀比率为0∶84;甘肃省某县1984-1986年二年半中自杀人数中有70%是女性;武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椎体和股骨近端松质骨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为骨质疏松(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36例20~74岁正常人的第2~4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做定量CT(QCT)测量,测量结果按5岁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及女性腰椎、股骨近端BMD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腰椎BMD=218.61-1.53×年龄(r=-0.6109,P<0.001), 股骨近端 BMD=236.0-1.99×年龄(r=-0.5967, P<0.001);女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 腰椎BMD=269.5-2.77×年龄(r=-.7085,P<0.001) ,股骨近端BMD=259.9-2.46×年龄 (r=-0.6289,P<0.001)。男性BMD下降较平缓,女性45岁之后腰椎BMD下降加速,统计学结果低于男性(P<0.001);男性股骨近端累积丢失率、OP检出 率均大于腰椎,而女性腰椎骨累积丢失率、OP检出率大于股骨近端。结论:男性应注重测量髋部BMD,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的测量对O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与自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概 述 抑郁自杀构成所有自杀的 1/2~ 2 /3 ,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1 ]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 5 0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者中 10 %~ 40 %患有精神疾病 ,其余大多是在精神困扰下发生[2 ] 。与精神障碍相关的自杀死亡者中 5 0 %~ 70 %患抑郁性疾病 ,而自杀死亡率可达 12 %~ 60 % [3] 。因此 ,研究抑郁症与自杀之间的关系问题显得非常重要。2 机制和标识 许多研究认为[3] [4 ] [5] [6 ] ,某些人口统计学资料可作为抑郁症自杀预测的参考 ,如年龄、性别、婚姻、经济状况、种族等 ,特别是年龄大 ,男性更易发生[3] [6 ] 。自杀与季节相关[3]…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分析 1 992年和 2 0 0 2年我院精神分裂症 (SP)住院病人病时职业构成状况 ,1 0年间变化对比及各职业男女间差异 ,为SP住院病人药物和心理治疗及SP的预防提供资料。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从 1 992年SP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出 2 88人次 ,年龄 1 5-58岁 ,平均年龄 2 6.2岁 ,以 4岁为一组距 ,中位数年龄 2 3 .5岁 ,其中男 1 2 7人次 ,女 1 57人次 ,男女比 0 .81 ;从 2 0 0 2年SP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出 3 1 2人次 ,年龄 1 5-71岁 ,平均年龄 2 8.0岁 ,中位数年龄 2 5.2 0 ,男性 1 3 5人次 ,女性 1 77人次 ,男女比 0 .76;两组病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学因素间的差异.方法 以在5家医院急诊室诊治的232例自杀未遂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有精神障碍组(105例)和无精神障碍组(127例),比较两组间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应付方式和行为的冲动攻击性等.结果 有精神障碍组平均年龄大于无精神障碍组[(37.9±l4.5)岁,(32.9±13.3)岁,t=2.710,P=0.007];女性所占比例较低(65.7%,81.1%,x2=7.099,P=0.008);自杀意向强度较高[(7.1±2.8)分,(4.8±2.3)分,t=6.498,P=0.000].有精神障碍组健康状况、抑郁、焦虑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健康量表、冲动性及各因子的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付方式因子评分低于无精神障碍组,自责的应付方式因子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均P<0.05).结论 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具有不同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学特征,精神疾病在自杀行为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更大,自杀强度更强.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Suicidal behaviour has become recognised a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Aim To examine hospital-treated parasuicide and suicide in the Southern and Mid-Western Health Boards.Methods Parasuicide data were derived from independent data collection in general and psychiatric hospitals and prisons between 1995 and 1997. The corresponding suicide data were obtained electronically from the 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 Results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person-based male, female and total European age-standardised rates were 128.9, 154.3 and 141.3 per 100,000 for parasuicide compared to 22.7, 5.5 and 14.1 per 100,000 for suicide. The parasuicide/suicide ratio varied markedly by age, gender, area and marital status. The majority of suicides were by hanging or drowning whereas drug overdose made up the vast majority of parasuicide acts. Parasuicide was largely a city phenomenon confined to the young of both genders whereas suicide was a significant problem for city and county men, especially young adult men. Conclusion There are strik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tterns of fatal and non-fatal suicidal behaviour in Ireland,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revention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自杀态度的认识,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QSA及SCL-90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13.7%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男生自杀意念的比例比女生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性别差异(F=0.691,P=0.015),女生对安乐死的认可、理解和宽容程度较高,而男生则持中立态度(t=2.145,P=0.032);不同性别、专业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差异,不同宗教信仰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差异(P<0.05)。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亟待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查明20世纪末广西人口自杀死亡的发生强度,研究自杀死亡的各种有关因素和预防自杀的策略措施.方法: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样本.结果:自杀的粗死亡率为14.87/105;自杀死者的年龄为6~94岁,中位数为38.68岁;每位自杀死者平均减寿27.92岁;女性的自杀死亡危险性高于男性;男女两性在20~岁年龄组,自杀死亡率均呈突然陡升;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配偶者的自杀死亡率低于其他各种婚姻状况者;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其自杀死亡率较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地位问题,青年人的升学、就业与婚姻问题,老年人对家庭与社会的特殊需求问题,等等,都是自杀的预防与控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体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直接测量评定体成分的分布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3名20岁~50岁的成人,用DPXL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分析体成分及其分布。结果:DXA测量的体重与体重计所测体重呈显著线性相关(r=099,P<001)。体重、全身体脂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0岁以后,体脂分布的向心化趋势加快,女性体脂百分比大于男性,性别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DXA能直接测量体成分,具有简单、快速、安全等优点。本研究为国内首次应用DXA直接证实:全身体脂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越加向心化分布,女性的体脂百分比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and duke treadmill score (DTS) in cardiac syndrome X (CSX) patients. METHODS: Seventy-nine patients (36 male, 43 female, mean age: 50 +/- 8.8 years) admitted to Gazi University Hospital, Ankara, Turkey with typical effort angina, positive stress test, and angiographically normal coronary arteries between January and September 2006 were included in this prospective and controlled study. Thirty asymptomatic patients (11 male, 19 female, mean age: 47.6 +/- 8.3 years) with 2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ere chosen as a control group.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was measured in both groups and DTS was calculated in the CSX group. Plasma homocysteine was measured with the AxSYM homocysteine immunoassay metho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was higher in the CSX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16.5 +/- 4.9 micromol/L, n=79, versus 12.4 +/- 4.1 micromol/L, n=30, p<0.001). The DTS was -2.7 +/- 5.3 in the CSX group.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TS and homocysteine levels in the CSX group. (r= -0.506, p<0.001). CONCLUSION: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which is known to caus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microvascular ischemia were higher in CSX patients. Also, this increase in homocysteine level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TS, which represents the magnitude of ischemia.  相似文献   

17.
住院男性精神病人自伤自杀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分析男性精神病患住院期间的自伤自杀行为特点,以利防范。方法:对住院期间有自伤自杀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42例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化程度、精神症状、脑电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职业、病程、疾病诊断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伤自杀行为以撞头方式最多,入院一周最常见,春秋季好发,精神症状为主要原因。结论:应针对性地做好男性精神病患住院期间的自伤自杀行为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探讨主观幸福感在自杀态度形成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的方法,对5所高校的1 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感的调查,分别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生命意义感问卷(MLQ)、生活目的量表(PIL)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WB)为检测工具,分析贫困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主观幸福感在生命意义感对自杀态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038份,有效率94.4%;其中贫困生316名,非贫困生722名。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自杀者的态度和生活感受得分均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P<0.05)。贫困大学生中,女生对自杀者家属态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但男生寻求意义感、生活目标和自主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贫困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感和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P<0.05,P<0.01)。主观幸福感在生命意义感对自杀态度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结论 生命意义感和主观幸福感是影响贫困大学生自杀态度的重要因素,高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Theadultcommonmetabolicdiseasessuchasdia-betesmelitus,dyslipidemia,coronaryheartdiseaseandhypertensionareconsider...  相似文献   

20.
正常人心电图T波振幅及其与年龄,性别和种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322例从出生至85岁健康人心电力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以建立国人心电力产T波振幅的诊断标准。结果表明,各导联正常T波振幅和T/R值的P97.5值〉T-x+1.96s值;男性〉女性,T波振幅与年龄呈中度或高度相关。老年人心电图振幅队V1导联为美国人〉中国人外,其余导联均为中国人〉美国人。研究提示,应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建立国人心电图诊断标准。由于T波振幅常呈轻度正偏态分布,故确定其95%区间上下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