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省城乡居民SF—36评价参考值   总被引:95,自引:2,他引:93  
目的 制定36条目简明量表(SF-36)参考值用于国内生命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美国的评分标准及中国评分标准分别对四川省1603名农村居民和646名城市居民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并与香港及美国常模比较。结果 中国评分标准与美国美国评分标准所得结果高度相关,8个领域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但两种评分标准所得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四川省城乡居民SF-36评价结果与香港及美国常模比较,更接近香港评价值;不同年龄、性别及城乡人群之间的评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制定了四川省城乡不同性别及年龄居民的SF-36评价参考值,为在国内使用SF-36作为生命质量评价工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城市居民SF-12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SF-12在我国城市人群中的评价结果.方法 对成都市1365名城市居民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并与香港及澳大利亚城市居民常模结果比较.结果 成都市城市居民SF-12评价结果与香港及澳大利亚城市居民常模结果基本一致,更接近香港常模结果;成都市不同性别、年龄城市居民的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城市居民的PC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其MCS评分却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获得成都市不同性别及年龄城市人群SF-12评价结果,为在国内使用SF-12作为生命质量评价工具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居民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找出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为增进人群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 SF- 36量表评价 2 2 49名四川居民的生命质量 ,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和慢性病情况。用 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对每一种影响因素分别分析 ,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时 ,是否患慢性病、年龄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家庭人口数及家庭代数、城乡分布、医疗费用负担形式等 11种因素与生命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但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 ,在排除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发现 ,对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疾病、经济收入、城乡分布、年龄和文化程度 ,婚姻对个别领域有影响。结论 注意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 ,积极发展经济 ,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是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关键 ;分城乡和年龄制定 SF- 36的人群正常参考值很有必要 ,是否分性别制定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用SF-36测量四川HIV感染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四川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生命质量现状,评价SF-36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在四川大竹和资中抽取114名HIV感染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SF-36及附加的、反映感染者总体健康状态及对外界敌意心理趋势的条目.对其中40名感染者进行2周后的重测以评价效度.将SF-36所测得的HIV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值与1603名四川省普通农村居民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按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分析感染者的生命质量,以及对SF-36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SF-36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5~0.92,重测信度系数为0.53~0.83.SF-36能较好的区分不同健康自评的人群.结构效度方面,躯体疼痛与躯体功能,活力与心理健康的条目间有混杂.各个维度平均得分21.4~61.0,中值0~65,远远低于普通人群.年龄、感染时间长短、性别等对生命质量的某些维度有影响.心理趋势方面,极端心理成分较少,但感受到歧视和对自己生活不满的成分较为普遍.对自己健康状况打分平均为52.3,中值为50.结论 HIV感染带来生命质量的严重恶化,SF-36可用于HIV感染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分析慢性病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患者自填的方式,对住院的505例慢性病患者应用英国发展版SF-36量表进行生命质量的测定。结果与四川省一般人群的生命质量参考值相比,各种慢性病患者的绝大多数领域得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特别是PR、GH和RE3个领域。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除PR外,余各领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都有显著下降,在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中应注意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有必要编制一套中国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常模,以便对不同人群的生命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用SF-36量表评价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 SF- 36量表分析慢性疾病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四川省某城乡用 SF- 36量表对438名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 ,并按照 ICD- 9进行疾病分类 ,对不同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在 SF- 36量表所测的不同领域均低于一般人群 (≥ 40岁 )。不同系统疾病患者在躯体活动功能、社会功能、活力和心理功能四个领域均有差别。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有精神疾患、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 慢性病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同系统疾病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SF- 36量表适用于评价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中 ,生命质量应作为健康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慢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进行生命质量测评,分析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作为调查工具,对120例 PU 住院患者生命质量进行测评。利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和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利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和方差分析,分别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姻、医疗形式、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治疗方法、临床类型的各领域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U 患者除了精神健康(MH)领域之外其余7个领域以及躯体综合总分(PCS)、心理综合总分(MCS)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医疗形式和治疗方法对 SF-36量表某些领域或者综合总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找出影响 PU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居民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 找出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增进人群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SF-36量表评价2249名四川居民的生命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和慢性病情况。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对每一种影响因素分别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时,是否患慢性病、年龄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家庭人口及家庭代数、城乡分布、医疗费用负担形式等11种因素与生命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但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在排除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发现,对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疾病、经济收入、城乡分布、年龄和文化程度,婚姻对个别领域有影响。结论 注意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是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关键;分城乡和年龄制定SF-36的人群正常参数值很有必要,是否分性别制定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5年12月-201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抽取CG患者124例。采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英国发展版,评价该124例CG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从一般人口学特征角度出发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CG患者的SF-36各项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的患者,其躯体综合总分(P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经济状况的患者,其心理综合总分(M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经济状况对CG患者PC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和经济状况对CG患者MC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和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和探讨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对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中文版和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两个量表测出的生命质量的不同影响关系.方法 采用SSRS量表、SF-36中文版量表和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对苏州市167名离退休人员进行自评调查.结果 SF-36中文版量表测得的中国老年人生命质量中的活力和精神健康与其社会支持情况的主观支持相关,其余方面均与社会支持情况不相关.而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测得的中国老年人生命质量与其社会支持情况有显著性相关,尤其是在主观支持方面.结论 对于中国老年人,他们的社会支持情况是与其生命质量密切相关的因素,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在社会支持方面较SF-36中文版量表更敏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中国量化标 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便于跨文化研究,采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对SF-36进行中国量化标准研究。方法 在某城市按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层抽取650人,对SF-36的8个领域中的6个备择答案超过2个的领域进行量化值区间估计。共收回有效问卷646份。结果 多数答案等级的区间估计值的模糊度小于0.5,仅第一领域“躯体活动功能”有4个答案等级的区间估计模糊度大于0.5。采用中国评分标准后,SF-36的8个领域得分值的高低顺位更接近原量表假设。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量化标准更适合于中国人群。建议将第一领域“躯体活动功能”的3个答案等级简化为“是”“否”两级。  相似文献   

12.
J Li  C Liu  N Li  T He  B Li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1):36-8, 47
OBJECTIVE: To facilitate the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we employed the principles of fuzzy mathematics in scaling the SF-36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METHODS: We stratified an urban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ge, sex, and occupation, and selected 650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A total of 64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In the 8 domains of the SF-36, the interval estimation of the scores of different alternative answers of 6 domains which have more than 2 alternative answer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The fuzzy degrees of most interval estimations were less than 0.5, except 4 estimations in the domain "physical functions". The ordering of the scores of 8 domains was more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assumption by our scaling criteria than by the US scaling criteria. CONCLUSION: The scaling criteria set in this study is more suitable for use in Chinese population and we suggest that the alternative answers of the domain "physical functions" be simplified to "yes" and "no".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中国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的常模。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全国六个地区,包 括华北地区的天津市、华南地区的广东省、中南地区的安徽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西北地区的兰州市和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市共 15 066名城镇居民进行亚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分析中国城镇居民SHMS V1.0评分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均数常模、百分 位常模和划界常模。结果分性别和年龄组(14~19岁,20~29岁,30~49岁,50~64岁和≥65岁)建立了中国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 量表总分及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子量表得分的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并分别以x±S和x±0.5 S为界将中国城 镇居民的健康状况按亚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从低到高依次划为疾病、重度亚健康、中度亚健康、轻度亚健康和健康5种状态。结 论构建了中国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常模,为中国城镇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快速筛查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 亚健康现患率及其影响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城镇居民亚健康问题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有效的管理评估及个性化预防有助于降低亚健康发生率。但是,由于亚健康无明显临床症状,在实际诊察中难以达成共识,评定标准不一,目前仍缺乏判断亚健康状态的有效工具。目的 探索性建立哈尔滨市城镇居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常模,为进一步研究哈尔滨市城镇居民亚健康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4-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哈尔滨市的4个区,包括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共计1 600例城镇居民进行SHMS V1.0问卷测评,以不同性别、年龄组分别构建哈尔滨市城镇居民SHMS V1.0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划界常模,并计算亚健康检出率。结果 共1 538例(96.13%)哈尔滨市城镇居民问卷得到有效回收。哈尔滨市城镇居民SHMS V1.0的总分为(65.79±11.74)分,生理、心理、社会亚健康得分分别为(68.55±12.83)、(66.16±14.30)、(60.99±15.44)分;以不同性别、年龄(14~24、25~39、40~49、50~59、≥60岁)为界点,建立了哈尔滨市城镇居民SHMS V1.0的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以(±s)(±0.5s)为界点,根据个体的SHMS V1.0得分区分为疾病、重度亚健康、中度亚健康、轻度亚健康、健康;根据划界常模计算,哈尔滨市城镇居民亚健康检出率为65.73%(1 011/1 538)。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哈尔滨市城镇居民的SHMS V1.0常模,便于开展健康筛查工作,可以为研究该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中国城市老年人健康适能评定量表(HFMS V1.0)的常模。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全国6个地区,包括华南地区的广州市、华东地区的合肥市、华北地区的天津市、东北地区的沈阳市、西南地区的泸州市和西北地区的兰州市共5782名城市老年人进行健康适能水平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分析中国城市老年人HFMS V1.0评分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和划界常模。结果 分性别和年龄组(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和≥80岁)建立了中国城市老年人健康适能评定量表总分及生理适能、心理适能和社会适能子量表得分的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并分别以x±s和x±0.5 s为界,将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健康适能水平状况,按健康适能评定量表总分从低到高依次划为很低、比较低、一般、比较高和非常高等5种水平。结论 构建了中国城市老年人健康适能评定量表常模,为开展中国城市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状况的测量提供了评价标准,也为进一步探讨我国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状况的影响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调查唐山市区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到的患者进行入户调查,利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唐山市区男性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总体健康(GH)、精神健康(MH)维度男性评分要高于女性,但是在社会功能(SF)维度评分低于女性,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活力(VT)、情感职能(RE)维度评分两性之间没有差别。唐山市区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四川省城市居民60岁以上组的评分参考值。结论唐山市区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总体评分较差。  相似文献   

17.
Population norms for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using SF-36 are described. A national sample was canvassed in 2000 using a self-administered SF-36 in Bahasa Malaysia and English. Response rate was 30.6%, with 3072 usable data. Male: Female ratio was 1.04 and mean age was 39.8 years. Quality of life was affected by age and sex. Older population and women had a poorer quality of life. Population norms for Malaysia differed from those of US, Canada and Australia. The malaysian general population norm described is useful as reference point for studies in Malaysia. Variability in scores by age and sex emphasize the need to use appropriate age- or sex-specific normative data.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on life expectancy (LE) in China in 2010 compared with 2005, and to identify the high-risk population (age, sex, and region) whe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has had a major impact on LE. Methods LE and cause-eliminated LE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standard life tables which used adjusted mortality data from the Death Surveillance Data Sets in 2005 and 2010 from the National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 Decomposition was used to quantitate the impac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Results LE in China was 73.24 years in 2010, which was higher in women and urban residents compared with men and rural residents. The loss of LE caused b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was 2.26 years, which was higher in men and rural residents compared with women and urban residents. More than 30% of the loss of LE were attributed to premature death from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people aged 〈65 years. Compared with 2005, LE in 2010 increased by 0.92 years. The reduction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urban residents contributed 0.45 years to the increase of LE, but the increas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caused a 0.12-year loss of LE in rural residents. Conclusi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had a major impact on LE in China,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LE is likely to be further increased by reducing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and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educing premature deaths in people aged 〈65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