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观察电针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的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将20只大鼠分为电针组及缺血对照组,电针组在缺血后即刻电针,缺血组仅完成缺血造模,分别观察2组SEP各参数值的变化。结果:电针组造模后的波幅明显下降(P<0.05),而潜伏期改变无明显差异;电针组电针后P1的波幅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的SEP波幅具有即刻改善作用,提示电针能有效加强受损脑组织的电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电针对椎间盘脱出模型犬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对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影响。方法 比格犬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球囊压迫法制作椎间盘脱出模型,电针组术后每天电针治疗;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处理。术前(0 d)和术后1、4、7、14 d每只犬均使用德克萨斯犬脊髓损伤Texas Spinal Cord Injury Scale for Dogs (TSCIS)评分法评分,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测量SEP并分析其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术后1 d模型组和电针组与对照组TSCIS评分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14 d,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4 d模型组和电针组的SEP潜伏期相比显著降低(P<0.05),术后14 d,电针组与模型组的潜伏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 d模型组和电针组的SEP波幅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术后14 d,电针组与模型组的波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电针能够有效促进椎间盘脱出模型犬的脊髓损伤修复,提高TSCIS评分,恢复SEP波形,缩短其潜伏期,提升其波幅;SE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脊髓损伤程度,评价电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脑通口服液(NT)对大脑梗塞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其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30只,制备成实验性脑梗塞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NT、脑血康口服液(NXK)和生理盐水(NS)灌胃,连续8d。观察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神经病学评分的变化。结果 ①NT组和NXK组治疗后SEP各波潜伏期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NS  相似文献   

4.
牛黄熄风胶囊治疗脑出血大鼠的体感诱发电位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牛黄熄风胶囊对实验性脑内囊出血的疗效。将脑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NHXFC,脑血康和生理盐水治疗,在治疗前后观察动物的神经病学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改变。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NHXFC和NXK组治疗后的神经病学评分均降低,SEP潜伏期缩短,但这些指标在两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与盐水对照组比较,NHXFC和NXK组治疗的神经病学评分降低。NHXFC组所有SEP波及NXK组部分波潜伏期缩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鼠脑电直方图分析,观察了电针对戊四氯诱发的大鼠癫痫型的作用。发现电针入中,百会穴对正常大鼠有显著镇静作用,对戊四氮诱发的大鼠癫痫样发作有显著的抑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在GaNl所致FHF大鼠模型检测SEP_s,观察肝损害进程中SEP_s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注射GalN后24小时N_3与N_1-N_3显著缩短;48小时后N_1、P_1、N_2、P_2、N_1-N_2与N_1-P_2显著延长.说明N_2潜伏期延长可供评价HE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中枢不同水平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探讨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电针对正常人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SEPs)皮层下、皮层、痛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频率 ( 2 0、4 0Hz)弱电针 ( 1~ 2V)对丘脑成分P14 N16波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针后 2 0min仍维持较低水平。 2 0Hz强电针 ( 2~ 5V)对皮层成分P14 N2 0 、P2 5 N30 、P4 5 N60 波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频率 ( 2、2 0、4 0、60Hz)强电针 ( 2~ 5V)对痛成分P2 0 0 N30 0 波幅有明显抑制作用 ,尤以 2 0Hz作用明显 ,并且后效应强而持久。针刺对中枢系统各级水平的影响 ,不是简单的兴奋或抑制作用 ,而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调整机制 ,因此表现为不同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电针介入时间对脑缺血早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认为,脑重度缺血诱发坏死,轻度缺血诱导凋亡。对于缺血中心区已坏死组织,任何药物都无能为力,但强调实施临床超早期(6h以内)干预,其目的是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阻止缺血半影区可存活组织发生进一步的不可逆损害。针刺  相似文献   

9.
正常家兔的体感诱发电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两侧C4 ̄T1皮节,在刺激同侧Erb点及对侧头皮C3’/C4’点分别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及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并对记录信号行叠加处理,将结果与病人颈椎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检出率达100%,与CT检查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上肢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变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体感诱发电位(SEF)、血清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方法 对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检测24h局部脑血流量(rCBF)、SEP和血清及脑组织NO含量。结果 模型组SA后rCBF立即降低温在24h内无恢复趋势;SEP潜伏期于SAH后1~24h明显延长;血清和脑组织NO含量于SAH后1h开始分别显著减少和明显增加,并持续24h。结论 SEP对SH后脑缺血损  相似文献   

12.
大脑中动脉梗塞后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以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为指标,观察了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前后,及阻塞后2小时、4小时的体感诱发电位各值结果,发现大脑中动脉阻塞后2小时、小时SEPs的潜伏期明显延长。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戊四唑点燃型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戊四唑(PTZ)致痫大鼠脑电图的变化及电针对其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TZ致痫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脑电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组大鼠脑电痫波潜伏期较PTZ致痫组延长(P《0.05);痫波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抑制PTZ诱导的大鼠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血管病偏瘫侧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6例和FES刺激组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的运动康复方法,FES刺激组在常规运动康复方法上给予FES刺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给予SEP检测。在所有患者入院后1个月给予MAS、MESSS评分和随访观察患者3个月内的活动情况并进行Frenchay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后SEP N20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FES组患者治疗后SEP N20的潜伏期缩短,波幅明显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且FES组的差异性大于对照组。对照组和FES组患者治疗后的SEP N20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显著P<0.05。SEP与MESSS、MAS和Frenchay具有相关性。结论:早期行FES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血管病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莫湛宇  黄绍娴 《广东医学》1997,18(5):335-337
为了解尿毒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及血液透析对其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用DISA-Neuromatic2000-c型神经肌电图仪检查29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阶段之SEP各波(P1、N1、P2、N2)潜伏期的值,并与患者Scr及K^+、Na^+、Ca^++进行相关性检测。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SEP潜伏期普遍延长,其异常发生率为83%,与正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透析后有改善  相似文献   

16.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脑出血(ICH)模型进行评价,并观察ICH后不同时期脑水肿的形成过程。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制备大鼠脑内囊出血的模型。观察大鼠在手术前及手术后不同时期内神经系统功能、SEP、脑组织形态学及脑组织含水量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6h、12h、1d、5d)、各波潜伏期延长(P<0.05),脑组织含水量增多(P<0.05);实验组(2d、3d)各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多(P<0.01);实验组(7d)各波潜伏期缩短(P>0.05),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脑组织形态学与神经系统功能呈现相应的改变。结论:SEP是评价脑立体定向术制备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的最客观指标,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SEP的改变与脑水肿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神经解剖学基础,对30只正常家兔,在Erb点、第三转子点及大脑皮层相应体感区记录前、后肢体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_S)、周围神经监护电位为P-N-P,皮层电位为N-P-N波型前肢监护电位与皮层电位潜伏期分别为2.32±0.14ms、14.00±1.32ms,后肢的为2.75±0.18ms、20.21±0.82ms。比较两侧肢体SEP_S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1),SEP_S潜伏期与年龄无关,而与体重成正相关(r=0.944,P<0.01)。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手针与电针(20Hz,1~2V)与(20Hz,2~5V)对正常人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皮层成分P45~N80波幅,潜伏时的影响.结果表明,手针与电针刺激N80波幅呈增高性变化,且弱电针与强电针刺激N80波幅增高显著(P<0.01,P<0.001);手针与电针对皮层成分潜伏时的影响未见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正常大鼠脊髓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建立本研究大鼠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取40只SD大鼠,麻醉下分别行SSEP及CMEP检测。SSEP检测:电刺激一侧胫神经,在T12-13棘间韧带处记录感觉诱发电位。CMEP检测:刺激电极置于大鼠相应的人体头部C3、C4,记录电极置于大鼠后腿大鱼际处。结果:SSEP由一个正向波(P)和一个负向波(N)组成,潜伏期为P:(3.17±0.43)ms和N:(6.58±0.77)ms;波幅为P:(2.15±0.43)μV和N:(1.42±0.82)μV,P-N峰峰波幅(3.57±1.70)μV。CMEP由P1、N1、P2、N2组成,P1N1较为清楚,潜伏期为P1:(8.60±0.87)ms和N1:(9.81±1.02)ms;波幅为P1:(229.85±247.12)μV和N1:(143.15±130.41)μV,P1-N1峰峰波幅(373.00±342.53)μV。结论:大鼠SSEP及CMEP测定正常值潜伏期较稳定,可以作为病理实验对照参考,而波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