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探讨马齿苋合剂水提取液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免疫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小鼠阴道的模型,灌胃给马齿苋合剂水提取液,并设对照。结果:马齿苋提取液能提高模型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脾脏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的分泌。经统计学处理,给药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马齿苋合剂水提液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本室利用TaqManMG技术建立的HSV-2实时定量PCR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60名近期有流产史妇女的全血及血清标本,分别用FQ—PCR和ELISA法同时检测,并进行比较;另对FQ—PCR从重复性、灵敏度、线性范围、特异性几方面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对60份临床标本检测,ELISA法的阳性率为16.7%,FQ—PCR法的刚性率为31.7%,明显高于前者(P〈0.05)。FQ—PCR法的重复性较好[批内CV(变异系数)值为2.29%,批间CV值为4.76%]、线性范围好(4.75×10^1-10^6copies/μl,r=0.998)、灵敏度达到47.5copies/μl、特异性较好(对HSV—1、Vero细胞、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尢特异性扩增)。结论实时PCR测定HSV-2方法比传统的ELISA法更快速灵敏,是较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登革病毒诊断芯片的Oligo探针。方法利用BLAST软件对4型登革病毒的cDNA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得到有意义的特异序列;然后用生物学软件Oligo6.0设计特异性高、Tm值相近、长度均一的Oligo探针。结果获得48条70-mer Oligo探针,用于打印成DNA芯片,进行登革病毒的检测。结论利用BLAST系统和生物学软件Oligo6.0设计登革病毒诊断芯片的探针,是一种简便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钝顶螺旋藻多糖(PSP)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进一步开发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用HSV-2标准株(333株),以不同剂量的PSP作用于HSV-2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终点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细胞病变效应(CPE)、MTT染色细胞保护率(MTT法)及荧光定量PCR(FQ-PCR)作为评价手段,判断PSP的抗病毒效果。【结果】PSP对Vero细胞毒性极低(TC50为1750μg/mL),对HSV-2无直接灭活作用,可抑制病毒吸附和感染细胞内病毒的复制,其中50μg/mL、100μg/mL、200μg/mL浓度的PSP对病毒复制的抑制率分别为63.94%、81.41%、85.63%;FQ-PCR结果显示随着PSP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PSP对HSV-2DNA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具有良好的剂量和时效关系。【结论】PSP在体外具显著的抗HSV-2病毒作用,此作用发生在病毒吸附、病毒基因复制等多个环节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钝顶螺旋藻多糖(PSP)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进一步开发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用HSV-2标准株(333株),以不同剂量的PSP作用于HSV-2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终点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细胞病变效应(CPE)、MTT染色细胞保护率(MTT法)及荧光定量PCR(FQ-PCR)作为评价手段,判断PSP的抗病毒效果。【结果】PSP对Vero细胞毒性极低(TC50为1750μg/mL),对HSV-2无直接灭活作用,可抑制病毒吸附和感染细胞内病毒的复制,其中50μg/mL、100μg/mL、200μg/mL浓度的PSP对病毒复制的抑制率分别为63.94%、81.41%、85.63%;FQ-PCR结果显示随着PSP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PSP对HSV-2DNA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具有良好的剂量和时效关系。【结论】PSP在体外具显著的抗HSV-2病毒作用,此作用发生在病毒吸附、病毒基因复制等多个环节上。  相似文献   

6.
吕晓文  邓琳  楚鹰  黄先玫 《浙江医学》2017,39(22):1948-1952
目的探讨人类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2)感染对生殖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影响及对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通过以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HEC-1-A)小室培养模型为基础建立生殖道体外单层细胞致密层模型,低剂量HSV-2感染后(MOI=0.1),检测体外细胞活力;通过检测跨膜电阻判断细胞间紧密连接程度的变化;采用Westernblot、荧光定量PCR法观察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E-cadherin和Occuldin的表达情况;通过单核细胞趋化反应实验来检测感染HSV-2的HEC-1-A细胞培养上清液的趋化效应。结果与阴性对照组(Mock组)相比,HSV-2(MOI=0.1)感染使HEC-1-A单层细胞致密层跨膜电阻逐渐降低,且在感染中后期下降明显(P<0.01),而细胞活力无显著变化(均>80%);随着HSV-2病毒感染,ZO-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在感染60h,该蛋白表达水平最低,而其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E-cadherin和Occuldin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HSV-2感染HEC-1-A后的细胞上清液可诱导单核细胞产生明显的趋化反应(P<0.01)。结论低剂量HSV-2持续感染可降低HEC-1-A单层细胞致密层跨膜电阻,破坏细胞间紧密连接,很可能与下调ZO-1表达水平相关;感染后的细胞上清液可产生某种特殊的趋化分子介导免疫细胞向感染区域迁移浸润。  相似文献   

7.
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在宫颈癌发病及其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宫颈癌标本及6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分别作为宫颈癌组及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进行HPV16、HPV18、HSV-2检测,比较两组HPV16、HPV18、HSV-2感染情况,并分析宫颈癌HPV16、HPV18、HSV-2感染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HPV16、HPV18、HSV-2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构成比高于对照组。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与宫颈癌FIGO分期及分化程度呈现相关关系。结论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同宫颈癌发病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宫颈癌发病及进展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中HCV及HSV-2合并感染的情况及CD4+T细胞免疫特征。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91例HIV感染者的抗HCV及HSV-2抗体,对HIV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其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析。结果 HIV合并HCV感染43例,合并HSV-2感染99例,合并HCV和HSV-2感染31例。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合并感染HCV组最高(78.4%),合并感染HSV-2组和无合并感染次之,合并感染HCV和HSV-2组最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以合并感染HCV和HSV-2组最低,合并感染HCV组、合并感染HSV-2组居中,无合并感染组最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者合并HCV、HSV-2感染率较高,HIV合并HCV和HSV-2感染时,CD4+T细胞绝对数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加重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9.
250例孕妇及其新生儿HCMV,HSV—2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0份母婴血清用ELISA法检测母血HCMV和HSV-2IgG与IgM抗体及新生儿脐血IgM抗体,拟了解孕妇激活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玉溪孕妇HCMV感染率为860%,而HSV-2感染率仅为184%;孕妇与新生儿HCMV激活感染率分别为640%和240%;HSV-2激活感染率分别为480%和20%从文化程度分析小学、文盲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IgM抗体阳性率比中学以上组高孕妇怀孕胎次>3次的RR(相对危险度)与怀1胎相比,HCMV的RR为51,其分娩的新生儿为477;HSV-2的RR为473,其分娩的新生儿为477孕妇有流产史和不良生产史者IgM阳性率较正常或无生产史者其RR逐级增大孕妇的年龄、初潮年龄、职业与IgM抗体阳性率关系不明显根据母婴间血清IgM分布相关分析,HCMV感染的相关系数为089,HSV-2感染的相关系数为091。结果提示HCMV,HSV-2存在母婴间传播提出开展干预措施,降低先天性感染,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离出含有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包装信号序列和HSV-1基因组复制起点序列的片段,表达外源基因所必需的启动子序列以及其下游作为报告基因的lacZ基因片段,构建成质粒型HSV-1载体pHSVL。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可将该质粒转染入经辅助病毒HSV-1tsK株超感染的Vero细胞,并将其包装成HSV-1假型病毒颗粒,可如天然病毒一样再感染传代细胞和神经细胞并在其中进行基因表达。在pHSVL的基础上,我们还构建了一种可同时表达两种外源基因的质粒型疱疹病毒载体pHLCL,即在pHSVL中插入第二个转录单位:HCMVIE启动子和其下游的荧光素酶基因(lucgene),由此获得的pHLCL病毒接种传代细胞证明它可在其中同时表达两种报告基因.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两种质粒型HSV-1载体,其独特的基因转移方式使之在神经生理、病理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中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