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160例婴幼儿腹泻,84例口服转移因子,76例常规治疗。结果:转移因子组治愈率88.1%,好转4.8%,无效7.1%,平均治愈天数3.8d。常规治疗组治愈率24.0%,好转29.0%,无效47.0%,平均治愈天数5.2d。认为口服转移因子治疗婴幼儿腹泻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婴幼儿腹泻粪便涂片检查在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无菌容器留取患儿新鲜粪便适量,取无菌棉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厚薄适宜,待自然干燥固定,革兰氏染色;用100(物镜)×10(目镜)倍显微镜观察记录。结果:对100例腹泻患儿粪便涂片检查:革兰氏阳性球菌≥50%38例(占76%);革兰氏阳性杆菌≥68%6例(占33.3%);革兰氏阴性杆菌≥50%14例(占43.7%)。结论:菌群失调是婴幼儿腹泻病的重要原因,滥用抗生素是引起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粪便涂片染色检查,对快速诊断菌群失调,指导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临床观察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芽胞杆菌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选择230例病人,其中实验组140例,对照组90例,疗程14天,观察腹泻缓解时间及腹泻伴随症状(腹疼痛、腹胀、里急后重等)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3天时腹泻缓解率为43.57%(61/140),起效比对照组迅速;在随访14 天疗程结束时腹泻缓解率为86.42%(121/140),大便成形率为74.28%(104/140),腹泻伴随症状明显下降;安全性研究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芽胞杆菌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探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应用于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婴幼儿腹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对应的基础治疗,A组患者同时加服益生菌群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80例患者中痊愈6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B组80例患者中痊愈40例,有效12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65%,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联合传统的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有利于婴幼儿腹泻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由于其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善,腹泻的细菌学特点与成人有所区别,因此,细菌培养所用培养基是否与成人一样应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有待探讨。本院近年应用血平板于婴幼儿腹泻粪便普通培养,现对其临床意义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11 材料和方法 从1997年11月29日~1998年11...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腹泻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热,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常因外界或内在的环境变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营养不良、佝偻病、异常体质也是引起腹泻的因素。喂食过多、过早添加大量脂肪类、  相似文献   

7.
甄国东  单平囡  许德顺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58-1058,1083
目的检测并分析绍兴地区腹泻婴幼儿的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2512例腹泻婴幼儿大便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在2512例腹泻患儿中,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总阳性率为53.98%(1356/2512);其中男[55.13%(795/1442)]、女[52.43%(561/1070)]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不同年龄组之间,7个月至1岁组感染的阳性率最高为78.73%(918/1166),与0~6个月组阳性率33.12%(309/933)和13个月至3岁组阳性率31.23%(129/41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1);感染的季节性特征是10~12月组阳性率(71.16%、70.21%),与1~3月及7~9月组阳性率(33.89%、28.84%、31.98%和32.2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1);1356例阳性病人中有372例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27.43%)。结论7个月至1岁的婴幼儿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每年的10~12月为高发季节。加强对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检测,有助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2006年秋冬季青岛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组成及其流行情况.方法 2006年9~12月,采集青岛市儿童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大便样品共38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结果 在38份样品中检测到轮状病毒7份,阳性率为18.42%;检测到星状病毒4份,阳性率为10.53%; 检测到人杯状病毒6份,阳性率为15.79%.其中1份混合感染星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1份混合感染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未发现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的混合感染.结论 2006年秋冬季,引起青岛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3种主要病毒中,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人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  相似文献   

9.
观察2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IBS)患者经清热化湿法治疗后舌苔微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舌苔细菌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舌苔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阳性球菌明显上升;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阴性球菌明显下降;②舌苔菌群密集度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舌苔菌群密集度明显下降;③舌苔菌群多样性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舌苔菌群多样性明显下降。说明腹泻型IBS脾胃湿热证经清热化湿治疗后,失调的舌苔微生态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岛市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5 525例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5 525例腹泻病儿中检出1 448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6.2%。6个月~2岁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84.5%,男病儿检测阳性率为26.8%,女病儿检测阳性率为25.0%。12月份至次年2月份期间总的检测阳性率为42.9%,明显高于其他月份(15.4%),差异有显著性(2χ=515.50,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对6个月~2岁腹泻婴幼儿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