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常见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SIRS及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RS(323例)及非SIRS组(210例),将SIRS组患者按是否感染分为脓毒症亚组(287例)及非脓毒症亚组(36例),同时按预后分为生存(431例)及死亡组(102例)。统计患者入院第1、3、7天以及出院或死亡前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检测值。结果SIRS组及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较非SIRS生存组明显升高(P〈0.05)。人院第7天,SIRS组较非SIRS组,死亡组较生存组白蛋白值显著降低(SIRS与非SIRS:F=9.812,P=0.035;死亡与生存:F=45.285,P=0.003);前白蛋白变化趋势与白蛋白相同,从第3天开始,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死亡组和生存组中,发现显著时间效应(分别F=47.250、19.188,P=0.000、0.001)。多元逐步回归发现前白蛋白、总胆固醇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相关,可以建立多元回归方程:APACHEⅡ=52.032—21.407×前白蛋白-8.971×总胆固醇(R^2=0.801,F=48.016,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白蛋白及APACHE1I评分对预后的预测有显著性意义。方程对生存预测正确率为73.5%,死亡预测正确率为79.5%,总正确率为77.1%。结论SIRS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功能障碍,前白蛋白对评价患者营养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意义,并且与APACHEⅡ评分一起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石伟 《四川医学》2014,(6):679-681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症患儿低蛋白血症与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确诊为新生儿脓毒症的患儿分为严重脓毒症和非严重脓毒症组,并以同期非脓毒症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炎症指标PCT;根据白蛋白水平将新生儿脓毒症患儿分为轻度低蛋白血症组、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和白蛋白正常组,比较3组PCT的变化,并对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与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6例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低蛋白血症组PCT均高于白蛋白正常组(分别P〈0.05,P〈0.01),而重度低蛋白组明显高于轻度低蛋白血症组(P〈0.05)。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白蛋白正常组增高(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T呈负相关(r=-0.292, P〈0.05)。结论新生儿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白蛋白水平越低,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指标PCT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柏例同期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4^+T、CD8^+T细胞水平,并计算CD4^+T/CD8^+T细胞比值和APACHEⅡ评分。按疾病转归将60例脓毒症患者分成死亡组(n=22)和存活组(n=38),比较上述检测指标水平。结果脓毒症组的CD4^+T、CD4^+T/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CD4^+T、CD4^+T/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外周血CD4^+T(r=-0.474,P〈0.01)和CD4^+T/CD8^+T细胞比值(r=-0.425,P〈0.01)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变化在危重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Sepsis)监测中的意义。方法ICU内各种原因所致的SIP6及脓毒症患者,按28天生存率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入院当天和第3、7、10天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检测。结果入ICU时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但无显著差异;治疗7天和10天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下降10分以下,而死亡组APACHEⅡ上升至20分以上(P〈0.01)。血小板计数在入院时两组均降低,治疗3天后明显回升,但在治疗后7天和10天时死亡组血小板再度进行性下降,而存活组上升至正常范围(P〈0.01)。结论血小板动态变化可敏感反映危重病SIP6及Sepsi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对10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54例存活、46例死亡)、30例非SIRS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研究结果:SIRS患者及SIRS死亡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评分(MODS评分)分别较非SIRS患者及SIRS存活患者明显升高(P〈0.01);SIRS患者较非SIRS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而皮质醇升高(P〈0.05);甲状腺素及皮质醇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P〈0.01,P〈0.05),甲状腺素水平愈低,皮质醇水平愈高,则患者预后愈差。表明SIRS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而皮质醇水平则升高,病情愈重,变化愈显著;血皮质醇≥328μg/L可作为评价危重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4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非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脓毒症合并AKI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50.0%)和腹部(29.0%)。脓毒症与非脓毒症AKI患者相比,两者的APACHEll评分、平均动脉压,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比例,器官衰竭数≥3个者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FLE不同分级中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病死率分别是R组60.0%、I组66.7%、F组73.5%,较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脓毒症与脓毒症AKI患者的总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7.8%、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脓毒症AKI患者与非脓毒症AKI患者相比,临床各项指标更差,有更高的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OD62p)、溶酶体膜蛋白(GD6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感染内科收治的脓毒症患儿56例,其中严重脓毒症16例、一般脓毒症4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4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病儿童外周血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OD63表达及血小板计数(PLT),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对严重脓毒症组患儿抗生素治疗前后cD62P、cD65表达及PLT进行了对比。结果严重脓毒症患儿血小板cD62P、cD63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明显低于一般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般脓毒症组患儿血小板cD62P、GD6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脓毒症组治疗第1天cD62P、cD63水平高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天GD62P、cD63水平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小板CD62P、CD63的活化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疾病早期的高凝状态,从而促使PLT的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罗良剑  何元明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157-157,166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测定,并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APACHEIII评分,按分值分为三组(轻度组≤60分,中度组61~90分,重度组〉90分);以28天为界,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各组血脂水平。结果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11c、TG、HDL—C、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度组TC、LDL—C水平较中度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死亡组TC,TG,HDL—C、LDL—C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TC、TG、HDL—C、LDL—C水平与严重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有关,TG、TC、HDL—C、LDL—C值对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意义。方法:观察脓毒症40例患者,按APACHEⅡ分值分组,比较各组间血清CHE指标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血清CHE浓度:≤10分组为(9063.80±1365.47)u/l,11-20分组为(4318.72±789.18)u/L,21-29分组为(2074.79±588.63)u/L,≥30分组为(968.80±72.79)u/L。APACHEⅡ评分分值与血清CHE浓度组间两两比较:≤10分组与11-20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0分组与21-29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29分组与≥30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CHE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35,P〈0.01)。结论:血清CHE浓度与APACHEII评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血清CHE浓度随APACHEII评分升高而降低,血清CHE可能是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较为简便,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1、2(Angl、Ang2)在脓毒症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57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根据诊断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将脓毒症患儿分为3组,其中脓毒症组20例、严重脓毒症组25例、脓毒性休克组12例;发生肺损伤29例,无肺损伤8例。于发病当日测定血清Angl和Ang2浓度,同时以20例同期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ng1水平明显降低(P〈0.01)、Ang2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脓毒症组或严重脓毒症组Angl水平明显升高(P〈0.01)、Ang2浓度明显降低(P〈0.05)。并发肺损伤时,脓毒症患儿Ang1水平降低(P〈0.05),Ang2醴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Ang1和Ang2是检测脓毒症有意义的生化指标,可以早期预测脓毒症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中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新概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估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的病程及预后。方法 总结32例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者,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32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者共27例,与SIRS≤2d相比,SIRS≥3d者其心衰持续时间较长,预后也差,患儿入院危重评分<90分,或伴有其他合并症,是SIRS≥3d的高危因素。患儿月龄、性别和SIRS项目与SIRS持续时间无明显相关。SIRS持续时间与心衰持续时间呈明显相关。结论 SIRS持续时间是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病情评估的有用指标,SIRS的持续存在,将影响患儿心衰症状的改善。应予以重视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Wu JS  Yi JH  Sheng L  Shi XY  Yang JX  Huang ZJ  Gan J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53-758
目的分析影响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并发ALI/ARDS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Au组76例,ARDS组95例),对影响其生存率的20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Au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吸烟(B=-5.235,OR=0.005,P=0.001)、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2.753,OR=0.064,P=0.031)、胃肠出血(B=-2.876,OR=0.056,P=0.033);影响ARDS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诱因持续到发病时间(B=3.524,OR=33.933,P=0.008)、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5.183,OR=0.006,P=0.004)、肾功能不全(B=-4.745,OR=0.009,P=0.009)、胃肠出血(B=-6.335,OR=0.002,P=0.007)。结论不同于传统ALI/ARDS研究,本研究发现吸烟可能成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严重多发伤条件下,并发ALI/ARDS的发病时间愈早,预计的生存率可能愈低;在肺受到损害条件下,如果并发肾功能不全,极易诱发MODS;脓毒症和胃肠出血仍然是创伤后影响生存率的感染性或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导致感染的原发病必须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sepsis)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对SIRS患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37例SIRS患者及25例sepsis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24h,于CBP治疗前0h,CBP治疗后6、12、24、36h,测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IL-6,同时观察治疗组CBP前后的APACHEⅡ、血乳酸、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28d存活率。结果接受CBP的SIRS患者TNF-α在6、24及36h后,IL-1在36h后以及IL-6在12和36h后明显低于0h(P〈0.05);接受CBP的sepsis患者TNF-α及IL-6 36h后明显低于0h(P〈0.05),IL-1在12、36h后明显低于0h(P〈0.05):在36h,治疗组TNF-α、IL-1、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SIRS患者在36h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sepsis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乳酸、Pg-aCO2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28d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90%vs26.67.%,P〈0.05)。结论CBP有良好的清除细胞因子效果,改善SIRS、sepsis患者的预后:在血液净化选择时机上应尽可能早。  相似文献   

14.
葛建辉 《浙江医学》2017,39(20):1789-179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从发病到入院6h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危险因素以及早期液体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14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ARDS早期进展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1例患者(20.8%)入院后发生ARDS,25例(16.8%)发生脓毒性休克。在单因素分析中,APACHEII评分、6h内液体入量、住院时间、有无脓毒性休克、肺部感染、胰腺炎、输血制品、急腹症、呼吸急促(HR>30次/min)、低氧血症(SpO2<95%)、低蛋白血症和FiO2>0.35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中APACHEII评分(OR=1.10,95%CI:1.07~1.13)、入院6h内总液体入量(OR=1.15,95%CI:1.03~1.29)、脓毒症休克(OR=2.57,95%CI:1.62~4.08)、肺部感染(OR=2.31,95%CI:1.59~3.36)、胰腺炎(OR=3.86,95%CI:1.33~11.24)、急腹症(OR=3.77,95%CI:1.37~10.41)和呼吸急促(OR=1.41,95%CI:1.00~1.97)为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出现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伴有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中为APACHEII评分、休克、肺源感染、胰腺炎和急腹症等,而在伴有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中主要为液体出入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26-29
目的探讨脓毒症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降钙素原、血乳酸水平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毒热内盛证28例,瘀毒内阻证45例,气阴耗竭证25例。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BNP等水平;比较入组时、第3天及第5天血乳酸及PCT水平;比较不同证型SOFA评分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评分;比较不同证型患者28 d死亡率。结果气阴耗竭证D-D最高,其次为瘀毒内阻证,毒热内盛证最低,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气阴耗竭证NT-proBNP高于毒热内盛证与瘀毒内阻证,差异显著(P0.05)。气阴耗竭证患者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28 d死亡率显著高于毒热内盛证患者及瘀毒内阻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及第3天,气阴耗竭证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毒热内盛证患者与瘀毒内阻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及第3天,气阴耗竭证患者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毒热内盛证患者及瘀毒内阻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不同中医证型病情不同,气阴耗竭证患者病情更重,PCT水平及乳酸水平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6.
Ma P  Chen D  Pan J  D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37-1241
目的 研究白细胞素 1(IL 1)α,IL 1β和IL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全身性感染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方法 对 1997年至 1999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连续收治的 6 0例全身性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进行IL 1家族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检测。IL 1α基因内含子 6中的多态性区域含有 4 6个碱基对的同向重复结构可变数 (VNTR) ,IL 1ra基因内含子2中含有 86个碱基对的VNTR ,两者均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的DNA产物大小鉴定等位基因A1 4和RN1 4。IL 1β基因 5 11位点上所含有的AvaI多态性经PCR扩增后 ,以Ava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进行鉴定。结果 全身性感染患者中IL 1raRN2等位基因和RN2 / 2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增加 (0 34vs 0 2 3,P <0 0 1;0 12vs 0 0 5 ,P <0 0 5 )。IL 1αVNTR及IL 1βAvaI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 )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另外 ,全身性感染患者中基因型A2 / 2 ,B2 / 2和RN2 / 2病死率明显增加 (分别为 80 % ,81%和 71%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A2 ,B2和RN2三种等位基因中的两种 ,则全身性感染更为严重 (APACHEII和MODS评分更高 ) ,病死率为 5 5 %~ 6 5 %。相反 ,基因型为A1/ 1,B1/ 1或RN1/ 1的全身性感染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发生机制认识的深入,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包括早期液体复苏、活化C蛋白、加强胰岛素和肾上腺功能替代治疗以及一些新的治疗靶点的出现,使脓毒症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作者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1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52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级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级22例。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者15例(15/148),无1例死亡;重症急性胰腺炎级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者16例(16/30),无1例死亡;重症急性胰腺炎级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者19例(19/22),8例死亡;死亡的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同时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结论: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是器官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急性胰腺炎发展到器官功能障碍阶段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儿童创伤严重程度和创伤后脓毒症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0例严重创伤儿童创伤后第1、2、3、4d及23例正常对照相同时点的血浆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计算儿童创伤评分(pediatric trauma score,PTS),统计脓毒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分析血浆PCT的变化特征,与其他指标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30例创伤儿童血浆PCT水平均升高,23.33%(7例)患儿发生脓毒症,脓毒症组PCT水平高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组(7例)和非SIRS组(16例),SIRS组高于非SIRS组(P均<0.05),创伤后第2d血浆PCT水平达到峰值。儿童创伤后PCT值与创伤严重程度相关,创伤后第2d的血浆PCT值是脓毒症和SIRS的预测因素。结论创伤后儿童血浆PCT值普遍升高。创伤后第2d血浆PCT值是创伤后发生脓毒症和SIRS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浆PCT水平与儿童创伤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