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经筛选出的黄芩、石斛、菟丝子及玉蝴蝶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四种中草药对半乳糖性白内障不仅有延缓作用,其保持透明晶状体的百分率分别为:50%、36.8%、33.3%及28.6%,而且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效果依次为黄芩>石斛>菟丝子>玉蝴蝶。  相似文献   

2.
重组水蛭素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重组水蛭素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D一半乳糖诱发白内障,从实验开始第4天起各给药组分别结膜下注射,双眼点重组水蛭素.在实验开始第8,14天用检眼仪观察大鼠晶状体的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取晶状体,测定晶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重组水蛭素可显著推迟白内障发生时间,减轻混浊程度,降低MDA含量及增大SOD活力.结论:重组水蛭素对半乳糖诱导的大鼠白内障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HLP)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发病过程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纯HLP组、HLP-白内障模型组、白内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裂隙灯下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晶状体还原性谷胱甘肽、丙二醛的表达。结果裂隙灯下观察到第3—9天HLP-白内障组大鼠白内障发生率高于自内障模型组大鼠。半乳糖球后注射15d后每组随机选取10眼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HLP-白内障组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低于白内障模型组,丙二醛含量高于白内障模型组。结论HLP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发病,其机制有可能为参与晶状体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茶色素对大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观察茶色素胶囊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和饮用D-半乳糖水溶液,制作D-半乳糖性糖尿病白内障模型,以茶色素胶囊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茶色素不仅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有明显的延缓作用,保持实验大鼠透明晶状体的百分率达30%,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血糖,增加体重,增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经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实验旨在验证腹腔注射葡萄糖能否成功建立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并且探讨黄芩苷点眼、牛磺酸点眼、牛磺酸腹腔注射以及Vc腹腔注射对大鼠糖性白内障的延缓效应及短期治疗作用。方法 本实验按照公鼠2.5ml/次,母鼠2ml/次剂量注射30%葡萄糖生理盐水建立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给药同期进行,点眼每日2次,腹腔注射每日1次。从注射葡萄糖第3日开始对各组晶状体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定期测定体重、饮食量等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腹腔注射第3天即可使大鼠晶状体出现空泡现象。各组药物的延缓效应与短期治疗效应相同,依次为牛磺酸注射、黄芩苷点眼、牛磺酸点眼以及Vc注射。结论 30%葡萄糖腹腔注射能快速建立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且比半乳糖注射建模成本低,成模率高。4%牛磺酸腹腔注射以及0.1%黄芩苷在预防和治疗大鼠糖性白内障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黄芩苷眼用固体脂质纳米粒(BA-SLNs)、黄芩苷眼用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BA-SLNsG)抗硒性白内障作用。[方法]采用12日龄Wistar乳鼠制造硒性白内障模型。给药组眼内分别滴入20μL治疗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阳性组给予同体积白内停,每天给药4次,持续8 d,观察每日大鼠晶状体变化。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谷胱甘肽(GSH)含量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初步考察两种黄芩苷眼用制剂对αA-晶状体蛋白(αA-Crystallin)表达的影响。[结果]两给药组大鼠晶状体浑浊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空白组和给药组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组GSH含量也高于模型组(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模型组晶状体中αA-Crystallin表达量均高于其余各组。[结论]BA-SLNs、BA-SLNsG均能有效提高晶状体抗氧化能力,下调αA-Crystallin表达,延缓白内障发病,可进一步开发成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良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比较改良前后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机制。方法 60只体重(180±10)g的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半乳糖性白内障组1(G1)和半乳糖性白内障组2(G2)。G1组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20mL/(kg·d),连续30d;G2组第1周、第2周分别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10、15mL/(kg·d),第3周开始增至20mL/(kg·d),直至第30d。应用裂隙灯观察晶体混浊情况,按大鼠晶状体混浊度评分标准进行分级和记录,并分别观察和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成模时间、模型成功率、模型死亡率和晶状体宏观形态变化以及SOD、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G1和G2组模型死亡率分别为50%和10%,方法改良后死亡率显著降低;模型成功率分别为50%和90%,方法改良后成功率显著提高;两组模型晶状体混浊度一般为Ⅱ级或Ⅲ级;与C组比较,G1和G2组SOD、MDA含量的变化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G2与G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改良后,保留了改良前模型制备方法的优点,克服了改良前模型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缺点,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模型制备方法 。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DE—52纤维素和凝胶过滤法将猪眼晶状体中的醛糖还原酶纯化提高700倍,比活性为3220U/mg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一条区带。体外实验证明,芦丁单体对纯化了的猪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有显著抑制作用,ID_(50)=16.7μM。  相似文献   

9.
为了用现代科学手段给中医药防治白内障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验证中药明目通络制剂(MT)在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以便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中药明目通络制剂在豚鼠实验半乳糖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对照不同组动物的发病早晚及其严重程度,初步证实,中药明目通络制剂对豚鼠实验性半乳糖性白内障有一的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囊膜混浊(简称后发障,P03)是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Schaumberg等报道白内障术后1、3、5年PCO的发生率分别为11.8%、20.7%、28.5%。现着重对PCO的预防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