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针刺对部分背根切断备用背根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部分背根切除备用背根节(DRG)生长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猫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备用根模型组及针刺备用根模型7d组(摘除双侧L1~L5,L7~S2DRG,保留L6DRG为备用背根,其中针刺一侧备用根支配区的两组穴位即为针刺组,非针刺侧为备用根模型组),每组5只。两组动物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双侧L6DRG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于1、3、5、7d250倍光镜下随机测量20个视野的细胞突起长度。用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对神经元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DRG细胞经抗NSE抗体行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染色,可见95%以上呈NSE阳性反应,且为典型的体外培养的DRG神经元。在相应时间段正常组DRG神经元的神经突起长度小于备用根组(P<0.05)、备用根组小于针刺组(P<0.05)。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可致备用DRG神经元突起再生活性增强,针刺备用根所支配的穴位后可进一步促进备用DRG神经元的突起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部分背根切除和针刺及内源性c-Fos和c-Jun对体外培养备用背根节(DRG)的作用.方法 制备备用根猫模型;采用针刺备用根猫模型、细胞培养以及在部分培养液中加入抗c-Fos/c-Jun抗体的方法,将实验分为针刺组、抗c-Fos抗体组、抗c-Jun抗体组及备用DRG组;并用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行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染色进行神经元鉴定.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5%以上的细胞为NSE阳性反应的细胞,且为典型的体外培养的DRG神经元.体外培养备用根组、抗c-Fos抗体组、抗c-Jun抗体组神经元突起的平均长度均比针刺组短(P<0.05);抗c-Fos/c-Jun抗体组均比备用根组长(P<0.05).结论 针刺可促进体外培养DRG神经元的突起生长作用;内源性c-Fos、c-Jun可能对体外培养DRG神经元突起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鸡胚内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鸡胚内提取具有神经营养生物活性的组分。【方法】分别取胚龄为E10、E16、E19的鸡胚,匀浆离心后,上清超滤,获得5个组分,即相对分子质量Mr〈3×10^3、Mt=3×10^3~〈10×10^3、Mt=10×10^3~〈30×10^3、Mr=30×10^~≤50×10^3与Mr〉50×10^3。采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与鸡胚背根节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各组分的促神经元存活及突起生长的作用。用MTT法测定神经元的活性。【结果】胚龄E16与E19的鸡胚内相对分子质量M〉50×10^3的组分有明显的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分化和突起生长及鸡胚背根节突起生长的作用。【结论】鸡胚内含有较强的促进神经元存活、分化与突起生长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T-4在正常猫和部分去背根猫的L6背根节(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和脊髓Ⅱ板层与背核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猫15只分为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d组和14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计数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NT-4的分布及含量。结果①去部分背根后7d,备用背根节(术侧)中NT-4阳性神经元数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但较非术侧明显增多(P<0.05);至术后14d,术侧备用背根节NT-4阳性神经元比正常组、7d组和非术侧均减少(P<0.05)。②正常组、术后两时相L3、L5、L6术侧脊髓Ⅱ板层和L3背核内NT-4阳性神经元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去部分背根主要导致备用背根节NT-4的表达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部分去背根对神经生长抑制因子Sema3A在脊髓及其受体NP-1在备用背根节内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猫的单侧备用背根模型,分别在术后7d、14d取L3、L5、L6脊髓节段及手术侧L6背根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脊髓背角内检测Sema3A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背根节内计数NP-1阳性中小神经元数。结果在L3脊髓节段,Sema3A的表达术后7d(0.25±0.14)、14d(0.27±0.09)较正常对照组(0.37±0.87)减弱(P<0.05);在L5脊髓节段,Sema3A的表达术后7d(0.26±0.11)较正常组减弱(P<0.05),术后14d(0.33±0.09)时有所恢复;L6脊髓节段各组Sema3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背根节内,术后7dNP-1阳性中小神经元数(30.85±10.26)较正常组(45.06±12.47)减少(P<0.05),14d时阳性中小神经元数(40.73±12.25)较7d时有所增加(P<0.05)。结论脊髓部分去背根后,Sema3A及其受体NP-1表达的时空变化可能与脊髓损伤后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备用背根节(DRG)的表达变化情况,对20 只成年雄性家猫(其中15只行单侧L6备用根手术后分别存活3、6、12天)L6 DRG行BDN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正常猫L6 DRG神经元以胞体直径32μm和44μm为分界划分出大中小三类;②正常L6 DRG内有50.87%的神经元呈BDNF阳性反应,备用根手术侧其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反应增强,以术后6天变化最显著(76.7%).正常及术后BDNF阳性神经元均以小神经元为主.去部分背根后备用L6 DRG神经元BDNF表达的增多、增强可能参与促进其神经元 ( 尤其是小神经元)中枢支在脊髓背角的侧支出芽,并可能参与营救一些失去部分神经支配的背角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NT-4在针刺部分去背根猫的L6背根节(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和脊髓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NT-4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25只成年健康雄猫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备用根术(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后7d组与14d组、针刺备用根术(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术后针刺)后7d组与14d组。动物处死后,取L6背根节及L3、L5、L6节段脊髓,用兔抗NT-4(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NT-4的分布及含量。结果 针刺备用根7d组,针刺侧DRG内NT-4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组和术后7d组减少(P<0.05),较相应非针刺侧多(P<0.05);针刺14d组,针刺侧DRG阳性神经元数比针刺7d组术后14d和同组非针刺侧增高(P<0.05),且恢复至正常水平。针刺7d,针刺侧脊髓L6Ⅱ板层NT-4阳性神经元数较术后7d组及正常组增加(P<0.01)。针刺14d时,L5、L6Ⅱ板层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组及术后14d组相应节段均增加(P<0.01)。针刺后L3背核NT-4阳性神经元数无明显变化(P>0.05)。L5Ⅱ板层NT-4阳性神经元在针刺后14d时比针刺后7d时增多(P<0.05)。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NT-4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有关;针刺备用背根对非针刺侧DRG NT-4的表达亦有影响,提示非针刺侧背根节NT-4亦可能参与了脊髓可塑性和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正常猫、部分去背根猫及针刺部分去背根猫的L6手术侧背根节(DRG)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IGF-Ⅰ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25只成年健康雄猫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 d组与14 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针刺备用根术后7 d组与14 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术后针刺L6脊神经外周支配区内的两组穴位).动物于术后7 d、14 d分别处死,取各组(手术侧)L6背根节,-20 ℃恒冷箱切片,片厚20 μm,用兔抗IGF-Ⅰ(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IGF-Ⅰ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含量及时空变化.结果针刺备用根7 d组,DRG IGF-Ⅰ阳性神经元数较术后7 d组明显增加( P <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针刺14 d,DRG阳性神经元比术后14 d亦增多( P <0.01),且恢复至正常水平.与针刺7 d组比较,DRG IGF-Ⅰ阳性神经元在针刺14 d时明显增多( P <0.05).结论针刺可增加针刺侧DRG内IGF-Ⅰ阳性中小神经元数.提示针刺后IGF-Ⅰ在背根节的表达变化可能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在正常猫、部分去背根猫及针刺部分去背根猫的L6手术侧背根节(DRG)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IGF-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25只成年健康雄猫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d组与14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针刺备用根术后7d组与14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术后针刺L6脊神经外周支配区内的两组穴位)。动物于术后7d、14d分别处死,取各组(手术侧)L6背根节,-20℃恒冷箱切片,片厚20μm,用兔抗IGF-(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IGF-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含量及时空变化。结果针刺备用根7d组,DRGIGF-阳性神经元数较术后7d组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针刺14d,DRG阳性神经元比术后14d亦增多(P<0.01),且恢复至正常水平。与针刺7d组比较,DRGIGF-阳性神经元在针刺14d时明显增多(P<0.05)。结论针刺可增加针刺侧DRG内IGF-阳性中小神经元数。提示针刺后IGF-在背根节的表达变化可能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部分背根切断后不同时相备用背根节(DRG)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成纤维细胞神经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变化。方法 15只猫分正常组、单侧部分背根切断7d及14d组,每组5只。分别于术后7d、14d处死动物,取正常组一侧、模型组手术侧L6DRG,用兔抗GDNF、FGF-2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计数DRG内两因子阳性总细胞及阳性大、中小细胞的数量。结果 GDNF在正常猫DRG大、中小细胞均有分布;去部分背根后,两时相备用DRG GDNF阳性神经元总数均有下降且呈进行性递减。DRG阳性中小细胞数亦为术后两时相进行性下降,DRG阳性大神经元术后两时相均较正常组显著减少,但术后14d与术后7d组无显著性差异。FGF-2在脊髓DRG大、中小细胞亦有分布;去部分背根后7d,FGF-2阳性神经元总数下降,14d时又恢复至正常,中小细胞亦表现为先减少后上升的趋势,而大细胞则术后两时相与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去部分背根手术可致备用DRG中GDNF阳性神经元总数进行性下降,FGF-2表现为术后7d下降,14d时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成年猫脊髓损伤后电刺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猫25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左侧脊神经根去传入手术组(手术组,保留L6脊神经节)、手术+电刺激组(电刺激组)、手术+电刺激+NT-3抗体封闭组(抗体封闭组),2个月后对相应脊髓节段和保留脊神经节进行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形态学示踪及免疫组化、酶组化染色观察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各组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元中枢投射轴突终末集中分布在脊髓后角Ⅲ、Ⅳ、Ⅴ板层内侧,但电刺激组终末出芽标记点密度高于手术组,而抗体封闭组终末再生出芽能力相比电刺激组显著降低.结论 电刺激可能通过上调NT-3的表达促进损伤脊髓和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修复,来参与脊髓可塑性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去背根是否促进BDNF、NT-3和GDNF在初级感觉神经元顺行转运。方法将5只成年猫行单侧部分背根切断术,切除一侧的L1~L5,L7~S2背根神经节(DRG),保留同侧L6DRG为备用根,在L6背根距DRG1cm处捆绑双侧背根。术后3d取两侧L6背根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分别用BDNF、NT-3、GDNF抗血清按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实验侧和对照侧捆绑背根部位的近DRG端和近脊髓端各因子的免疫反应强度。结果对照侧捆绑处两端NT-3、GDNF的免疫反应强度均为弱阳性反应,BDNF捆绑处近DRG端的免疫反应( )较近脊髓端者强( )。实验侧捆绑处近DRG端。BDNF、NT-3和GDNF的免疫反应( )较捆绑处近脊髓端强,且较对照组近DRG强。结论部分去背根动物背根近DRG端BDNF、NT-3和GDNF的免疫反应强度增加可能提示部分去背根可促进BDNF、NT-3、GDNF从备用背根节神经元顺行转运进入脊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部分去背根对备用背根节 (DRG)神经元 Bax、Bcl- 2、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单侧备用背根模型 ,3d、7d和 14 d后取备用背根节分别用兔抗 Bax、Bcl- 2及 Caspase- 3行免疫组化 ABC法染色 ,同时另设一正常对照组。分别计数单位面积内各组大、中小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正常组 Bax、Bcl- 2、Caspase-3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中小神经元和少数大神经元。术后 3d,Bax总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 .0 5 ) ,至术后 14 d Bax总阳性神经元数下降并恢复到正常水平。各时间段 Bcl- 2总阳性神经元数无显著性差异。3d组 Caspase- 3总阳性神经元数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加 (P<0 .0 5 ) ;7d组、14 d组与 3d组无显著差异。 Bax、Bcl- 2和 Caspase- 3阳性大神经元数在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 ,阳性中小神经元数的变化规律与总阳性神经元数的变化规律相同。结论 部分去背根主要对备用 DRG中小神经元 Bax、Bcl- 2、Caspase- 3表达有影响 ,三因子表达高峰可能在术后 3~ 7d。  相似文献   

14.
W Li  T Wang  Z Feng  X Zou  Y Chen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3):328-9, 333
This study sought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trkC in spared dorsal root ganglion(DRG) following unilateral dorsal root rhizotomy. 15 c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intact group, the 3-day and 10-day groups after operation (unilaterral L1-L5 DRG and L7-S2 DRG were sectioned, but L6 DRG was spared).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on the 3rd day and 10th day after operation, respectively. The L6 DRG from the three groups were taken and cut into frozen sections (20 microns). The sections were stained using specific antiserum for trkC by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ABC method. The numbers of large sized neurons (> 57 microns) and small sized neurons (< 42 microns) for trkC-IR were count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positive large sized neurons for trkC of the 10-day group after oper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the intact group and the 3-day group after operation, while the number of positive small sized neurons for trkC of the 10-day group increased apparently than that of the intact group and the 3-day group after operation (P < 0.05). This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unilateral partial dorsal root rhizotomy could change the expression of trkC might in large neurons and small sized neurons, an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rkC might involve in the spinal cord plasticity following partial dorsal root rhizotomy.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正常猫、部分去背根猫及针刺部分去背根猫的L6手术侧背根节(DRG)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IGF—I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25只成年健康雄猫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d组与14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针刺备用根术后7d组与14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术后针刺L6脊神经外周支配区内的两组穴位)。动物于术后7d、14d分别处死,取各组(手术侧)L。背根节,-20℃恒冷箱切片,片厚20μm,用兔抗IGF—I(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IGF—I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含量及时空变化。结果针刺备用根7d组,DRGIGF—I阳性神经元数较术后7d组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针刺14d,DRG阳性神经元比术后14d亦增多(P〈0.01),且恢复至正常水平。与针刺7d组比较,DRGIGF—I阳性神经元在针刺14d时明显增多(P〈0.05)。结论针刺可增加针刺侧DRG内IGF—I阳性中小神经元数。提示针刺后IGF—I在背根节的表达变化可能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和脊髓IGF—I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GF—I在正常猫和部分去背根猫的L6双侧背根节和脊髓Ⅱ板层(L3、L6、L5)与背核(L3)表达及变化,以了解IGF—I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成年健康雄猫15只分为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d组与14d组,每组5只。用兔抗IGF—I(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I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IGF—I的分布、含量。结果①IGF—I在去部分背根后7d,术侧背根节阳性细胞数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与非术侧比无差异(P>0.05);术后14d,术侧背根节IGF—I阳性神经元数比正常组亦显著减少(P<0.05),与术后7d组比无差异(P>0.05),较非术侧者明显减少(P<0.01)。②各组L3、L5、L6术侧脊髓Ⅱ板层内IGF—I阳性神经元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L。背核IGF—I阳性神经元数在术后两时相则先减少后增加(P<0.05),且在术后14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导致双侧背根节IGF—I表达改变和脊髓背核IGF—I表达改变,提示IGF—I与脊髓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