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病房管理方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家属自由选择病房管理模式,分成开放式管理组和封闭式管理组(开放组和封闭组),各30例。均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开放式管理组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的改善与封闭式管理组相似,两组治疗阳性与阴性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两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式管理组GQOLI总分、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均较封闭式管理组有显著改善,且显著高于封闭式管理组。结论开放式管理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管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陶建青  曾强  梁佳  尹雪冰 《广西医学》2008,30(3):379-380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病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4例在开放式管理病房治疗,对照组32例在封闭式管理病房治疗,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生活质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观察6周。结果研究组第6周末SF-36总分、PF、RP、VT、SF、RE领域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病房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封闭式管理病房,但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管理模式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素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908-1909
目的:比较两种管理模式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心理与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对照组)和开放式管理模式(研究组)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技能进行为期2个月的训练。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除吃饭和入厕、洗澡外,不参加其它康复训练;研究组采用原药物治疗,除午休、晚休时间回病室外,其余时间均在病室以外空间活动并参加康复技能训练。选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对两组进行同步性比较观察,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技能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住院环境对120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观察记录120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不同住院条件下的排便情况。结果:封闭式管理的精神病患者便秘发生率为60%,半开放式管理的精神病患者便秘发生率为22.5%,明显低于封闭式管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开放管理模式对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发生有不可替代的预防作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5.
慢性精神分裂症开放式管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开放式管理的效果。方法:对63例符合人组条件的复退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开放式管理组(下称开放组)(31例),实施24周的开放式管理,同时对照组(32例)沿用旧的管理模式,采用精神科住院护士观察量表(NOSIE)疗效评定,t检验。结果:开放组患者的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等积极因素明显提高,激惹、退缩、忧郁等消极因素明改善(P〈0.01)。对照组前后改善不明显。结论:开放式管理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向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80-208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而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服务与护理、健康宣教、个性化心理调适、生活关怀、情感支持和文化护理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PRS总分值及各因子分(除激惹性与敌对猜疑外)、SDSS评分及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北京四合院式半开放病区环境与楼房封闭式病区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入组标准随机抽取某院半开放管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封闭管理50例。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四合院式病区环境中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GQO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四合院式病区环境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楼房封闭式病区环境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开放与封闭式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开放式管理组(24例)与封闭式管理组(30例),观察6月,分别于观察前后予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简短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结果:开放式管理组实行开放管理6月后,PANSS总分、PANSS阴性症状分、MMSE及WCS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而封闭式管理组所有评分在观察前后均无差别。结论: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后,病人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喻军海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51-2852
目的:探访开放式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积极作用。方法: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4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院期间社会功能进行评定。按开放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7例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100%。但开放式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封闭式组患者;而且其个人生活自理,家庭内活动社会性退缩、职业和工作等项缺陷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增加患者接触社会、进行家庭治疗和康复可以减轻患者的社会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首发精神病患者采取开放式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发精神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封闭式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开放式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NOSIE各因子及项目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惹、迟缓抑郁以及精神病表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以及病情总评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陪护条件的前提下,开放式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首发精神病患者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开放式与封闭式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开放式与封闭式管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便秘情况,以寻找降低精神病人便秘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4年10月~2005年9月开放式管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15例发生便秘11人与同期住院的封闭式管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210例发生便秘144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开放式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率明显低于封闭式管理(P〈0.05)。便秘的发生与住院时间、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年龄有关,还与管理方式有关。结论 开放管理模式对降低住院精神病人便秘的发生有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均用封闭式管理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WHOQ0 LBREF量表衡量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最后一次评定,开放式管理组BPRS总分降至15.62±4.37,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封闭式管理组BPRS总分降至16.02±4.63,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个月治疗,开放式管理组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分值分别为72.43±4.53,94.87±10.55,96.31±12.37,95.43±10.12,封闭式管理组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分值分别为69.81±5.37、79.72±11.84、80.72±11.42、77.74±10.56。2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在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等三方面,开放式管理优于封闭式管理(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开放式管理优于封闭式管理,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远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而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服务与护理、健康宣教、个性化心理调适、生活关怀、情感支持和文化护理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PRS总分值及各因子分(除激惹性与敌对猜疑外)、SDSS评分及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精神病患者在开放式管理与在封闭式管理医院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317例同意参加研究的对象,其中开放式管理138例,封闭式管理155例,封闭式管理作为对照组,以开放式管理作为研究组,控制两组病人在入组时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于入组时、出院时给予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华文认知能力量表(CCAS),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抑郁症患者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躁狂症患者给予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结果开放式管理在提高自知力、生存质量,改善社会功能方面均优于封闭式管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优于封闭式管理。  相似文献   

15.
周永静  王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49-1350
目的:对精神科开放式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开放式护理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对所开展的护理模式进行效果研究。结果:开放式护理管理的患者积极因子分和总积极分值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下,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开放式护理管理有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封闭式管理并一般的心理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6周时、入组12周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社会功能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间MRSS、NOSIE-30、SD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6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入组12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效果肯定,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抽取90例(开放组40例,封闭组50例)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抗精神病药物用量进行对照评定分析。结果:开放组BPRS分数及抗精神病药物用量低于封闭组(P〈0.05)。结论:开放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封闭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综合干预模式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个案管理组和基础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个案管理组结合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予以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维持基本的药物治疗.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安全风险评估量表(CSPPRA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进行评估.结果:1年末随访时个案组与基础组比较,GQOLI总分、躯体功能与心理功能维度评分差异较为显著;CSPPRAS总分及肇事肇祸史、近1个月行为异常表现、情绪情感表现评分差异较为显著;CGI-SI量表疗效总评差异较为显著.结论:个案管理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降低肇事肇祸率,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家属健康教育对开放式管理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雪冰 《吉林医学》2009,30(10):890-892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精神病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人住开放式管理病房的精神病患者86例,随机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患者人组时及入组第6周,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价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入组后第6周,两组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人组时(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6周两组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式管理精神病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人。研究组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并对患者个体化管理,对照组只进行药物干预。所有患者均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并评定康复效果。结果:12个月后,研究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GQOLI-74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管理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