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未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尖周病损组织菌群构成和根管内壁及根外生物膜超微结构,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牙体牙髓科收治的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40例,分为未经治疗组和治疗失败组,各20例。采集两组患者牙窝内根尖周病损组织,提取细菌DNA,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根尖周病损组织中菌群构成。取两组患者根尖部位,劈开后经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内壁及根外生物膜超微结构。结果两组根尖周病损组织G;菌检出率和克隆比均高于G;菌(P<0.05);未经治疗组根尖周病损组织中具有较高检出率的菌种从高到低依次为具核梭杆菌(Fusobaeterium nueleatum)、隐蔽小杆菌(Dialister invisus)、纤细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gracilis)、轻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治疗失败组根尖周病损组织中具有较高检出率的菌种从高到低依次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惰性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egnis)、纤细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gracilis)、具核梭杆菌(Fusobaeterium nueleatum)、隐蔽小杆菌(Dialister invisus);未经治疗组中,有4例根尖孔周围见骨质陷窝,陷窝内有根管生物膜存在,主要由球菌组成,其他16例仅有少量牙骨质吸收,未见根管生物膜形成;治疗失败组中牙根尖外表面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牙骨质吸收,根管内壁有呈间断岛状或分布连续片状分布的根管生物膜存在,主要由球菌或杆菌组成。结论以粪肠球菌为主的细菌定植和根尖外表面根管生物膜的形成可能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感染根管内细菌定植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的细菌感染状态,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方法:采用组织学与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临床不能保留的7例慢性根尖周炎患根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将新鲜拔除的患根沿牙长轴近、远、中向劈为两半,一半做组织学切片,采用Brown&Brenn染色观察,另一半做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组织学切片细菌特染显示,大量细菌附着于根管壁表面并定植于根管壁牙本质小管深部,用测微尺测量细菌侵入深度为140~1 000μm,根尖1/3段感染较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根管壁表面可见到致密、半封闭状态的网状细菌膜结构,大量球菌、杆菌和/或丝状菌镶嵌于无定形的基质中,集中于根尖1/3段。结论: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内细菌以生物膜形式定植在根尖1/3区,并侵入牙本质小管深部,形成感染难以清除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PCR-DGGE方法分析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比较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的菌群结构。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病例19例,包括未治疗患牙9例和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0例。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不同临床疾病状态患牙根管内细菌菌群结构的不同。结果每个样本中均可检测到细菌菌群的存在。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DGGE条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以及PCA分析结果发现治疗后和未经治疗的根尖周病患牙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菌落结构相互之间是有着明显区别的。结论未经治疗与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内细菌菌丛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种属细菌的联合作用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尖区根管外细菌的分布范围和活性。方法:临床采集10例需拔除的伴有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牙(实验组)和5例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单根牙(对照组)。所有样本首先经LIVE/DEAD禄R Bac LightTM死活菌染色试剂盒染色,各样本包埋后由根尖向冠方切取5张1 mm厚的切片。每张切片上随机选择3个视野,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每张切片上根管外细菌的分布情况和细菌的活性。结果:对照组中,牙骨质有较弱的荧光信号,通过设定观察条件,以对照组切片上无荧光信号为基线进行观察。实验组10例样本中,8例样本的根尖区切片的牙根外表面可观察到由显示绿色荧光信号的活菌和显示红色荧光信号的死菌共同构成的根管外生物膜。根管外细菌主要分布于距根尖2~3 mm范围内的根面牙骨质上。在68%的被观察视野中,活菌的绿色荧光的强度强于死菌的红色荧光。结论:根管外生物膜由活菌和死菌共同构成,分布于部分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根尖区牙骨质外表面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根管内微生物进行培养检测,了解失败病例根管内菌群特征,为药敏试验奠定基础,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6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共86颗患牙,去除根管内充填物后,对根管内细菌取样,进行培养和鉴定.同时选择25例未经根管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共25颗患牙,对根管内细菌标本采样、培养与鉴定,结果: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根管中微生物菌群组成以兼性厌氧菌为优势菌,主要以1~2种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粪肠球菌是最常检出的细菌.结论:细菌与根管治疗失败密切相关,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根管内微生物组成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根尖周炎可由急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也可由牙髓病发展所致.慢性根尖周炎常见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三种,即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和慢性根尖周囊肿. 慢性根尖周炎合并瘘管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其治疗方法各医师有不同选择.2006~2009年我科收治根尖周炎合并瘘管的患者463例,其中353例通过根管治疗后收到显著效果;110例治疗失败而拔除患牙.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瘘型慢性根尖周炎20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玉龙  李宇  瞿百玲 《四川医学》2007,28(11):1296-1297
目的 探讨常规根管治疗及根管外科手术对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恒前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科2001—2005年的206例恒前牙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 173例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通过常规根管治疗治愈而保存患牙,26例辅以根管外科手术——根尖切除术或根尖刮治术治愈,7例不能治愈而拔除。结论 常规根管治疗瘘口不能闭合的患牙在完成常规根管充填后,需辅以根管外科手术——根尖切除术或根尖刮治术,如还不能治愈应拔除惠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根尖刮治术配合根管治疗术对慢性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4例24颗患牙,采用根尖刮治术配合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结果 采用此方法治疗24颗患牙,半个月后观察成功23例,失败1例,成功率达95.8%;2年后复查成功22例,失败2例,成功率达91.7%.结论 根尖刮治术配合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难治性根尖周炎,远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甲硝唑、强的松、碘仿、根管充填剂配成糊剂 ,观察治疗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对80例100颗牙髓治疗失败的患牙均采用一次性根充.结果 80例100颗牙治疗失败的病例中,9颗牙因牙冠劈裂拔除,7颗牙因原症状不能消除,X线片显示根尖区暗影扩大.结论应用配制根管充填剂一次性根充对牙髓治疗失败患者再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患牙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颗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进行一次性根管预备充填+根尖周刮治。随访1年以上,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评价其效果。结果 95颗成功,5颗失败,成功率为95%。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患牙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根尖周刮治,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患牙的保存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炎老年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方法:随机将142例慢性根尖周炎且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多次性根管治疗.结果:观察组根管治疗后1周疼痛发生率为10.0%(7/70),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11.1% (8/72),两组疼痛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 =0.05,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68/70),对照组总有效率93.1%(67/7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27,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老年慢性根尖周炎术后疼痛发生率、临床疗效与常规多次性根管治疗相当,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对成年患者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年患者根尖孔发育不全并发慢性根尖周炎患牙28例,完成根管扩大清理消毒后,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完成治疗周期后,确认根尖区有硬组织形成封闭根尖孔时,行根管充填,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1—2年的临床观察,治疗失败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平均治疗周期为16.0周。结论使用Vitapex糊剂保留成年患者根尖孔发育不全且伴有根尖周炎的患牙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年龄越小、发现患牙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与可靠性。方法选取患有慢性根尖周炎的老年人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对照组用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根管治疗术后1~7d疼痛发生率及根充后12个月成功率。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率一次组为9.3%,多次组为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成功率分别为93.8%、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中,只要我们熟悉患牙的解剖形态及变异,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新根尖周指数(N-PAI)与旧根尖周指数(O-PAI)在前牙锥形束CT(CBCT)图像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门诊具有锥形束CT(CBCT)图像和X线片的患者63例,共95颗前牙,包括无症状牙40颗,诊断为慢性牙髓炎15颗,慢性根尖周炎35颗(包括根管治疗后患牙7颗),根管治疗后表现正常5颗,根据新、旧根尖周指数评判病例的分级,并对所得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线片与CBCT图像的根尖周炎检出率分别为3795(38.95%)和5695(5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P0.01)。CBCT图像O-PAI为1、2时,N-PAI可有不同程度分级;当O-PAI为3、4、5时,由于分级界限不清导致评片重复性不佳,而N-PAI可通过病损大小明确分级。结论 N-PAI通过病变的大小评定根尖周炎的分级,同时包括骨皮质的破坏情况,而O-PAI相邻两个级别之间的划分界限不明确,前者更能体现根尖周炎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用于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乳牙根尖周炎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Vitapex)和对照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各100例,观察根管充填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根充后根尖反应程度和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充反应程度(6.38%)低于对照组(10.69%),根充成功率观察组(87.94%)高于对照组(73 28%).结论:Vitapex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疗效显著,治愈成功率高于传统的根充药物,是乳牙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6.
福赛斯拟杆菌在感染根管内定植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福赛斯拟杆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定植情况,探讨该菌与慢性根尖周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标本,采用16SrDNA PCR方法检测福赛斯拟杆菌在根管内分布情况,单因素相关分析福赛斯拟杆菌在根管内定植与慢性根尖周炎疼痛、叩痛、瘘道和肿胀间关系。结果福赛斯拟杆菌在38例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内检出10例,检出率为26.3%,与慢性根尖周炎的急性发作临床症状疼痛、叩痛、肿胀呈正相关关系(OR分别为∞、9.0、12.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瘘道不存在相关关系(OR=1.33)。结论福赛斯拟杆菌能定植于根管内,是慢性根尖周炎的可疑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建立牙髓根尖周病根管治疗后2年临床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基于根管治疗后2年疗效临床回顾性研究,以因牙髓根尖周病接受根管治疗及术后2年随访的360例患牙为研究样本,随机抽取约67%为训练样本(建立模型),其余为验证样本(模型外部验证)。以影像学评价结果为疗效标准,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根尖周有/无病变、根尖周病变是/否缩小为因变量分别建立临床疗效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结果:以根尖周有/无病变为因变量建立模型一,纳入术前根尖周有无病变、根管弯曲度、根管充填长度及密度建模,模型AUC为0.802(95%CI: 0.744~0.859),验证样本检验外部效度结果为0.688。以根尖周病变是否缩小为因变量建立模型二,根管充填长度和密度参与建模,模型AUC为0.734(95%CI: 0.612~0.856),外部验证结果为0.681。根管重度弯曲、根管治疗质量好的牙髓炎患牙接受根管治疗术后2年,通过模型一预测,根尖周无病变概率达90%,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病变愈合概率为51%。应用模型二预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治疗后2年,根管充填质量好的病例出现病变缩小的概率为95%,而根管充填质量不佳者病变缩小的概率仅为39%。结论:术前根尖周状态、根管弯曲情况、根管治疗质量可用于预测根管治疗后2年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牙髓血管再生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年轻恒牙血管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3例(16颗)牙髓感染或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为研究对象,采用患牙常规开髓引流,2.5%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封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待临床症状消失后,无菌K锉刺破根尖周组织进行根管内引血,采用MTA充填、复合树脂进行冠方封闭。术后定期观察。结果 9颗术后牙根根尖周病变愈合,根管腔变小,牙根形成,其中有6颗根尖孔闭合; 4颗根尖孔闭合的患牙电活力测定显示有反应,3颗根尖周病变消失,牙根继续发育,根管壁增厚,牙根长度增长,根尖孔未闭合; 1颗失败,根尖周病变未消除。 结论 牙髓血管再生术是治疗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