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疗增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副作用。方法将62例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增敏组:将甘氨双唑钠800mg/m2的剂量,30min内静脉滴注后于1~3h内行常规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共21次。对照组:6MV X线常规外照射,鼻咽癌原发灶DT 68~70Gy/7周,颈转移灶DT64~66Gy/6.5~7周。计算肿瘤部分缓解(PR)剂量和完全缓解(CR)剂量,并观察副作用。结果鼻咽癌原发灶和颈转移灶达CR时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32和1.31。增敏组和对照组鼻咽癌原发灶CR分别为90.32%(28/31)、67.74%(21/31),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CR分别为80.65%(25/31)、58.07%(18/31),P<0.05。增敏组达到PR和CR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主要副作用为粘膜、皮肤反应,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甘氨双唑钠可以增加鼻咽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放疗敏感性,提高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否降低放疗总剂量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甘氨双唑钠(CMNa)与顺铂(DDP)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增敏作用和副作用.方法:首程治疗6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DDP组及CMNa组,用药方法:CMNa每次按800 mg/m2给药,用10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于30 min内静脉滴注,60 min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每周一、三、五用药,至常规放射治疗结束为止.DDP每次10 mg,用25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第1,第2周,1次/d,第5周重复.照射方法:先制作面模固定,在模拟机下设面颈联合野放疗DT 36 Gy/18次/3.5周,后改设耳前野和鼻前野(或耳后野)放疗总量至DT 68~72 Gy/34~36次/6.5~7周.结果:CMNa增敏作用与DDP增敏作用P>0.05无明显差异,但CMNa组消化道反应小,对血常规及肝功能影响不明显P<0.01.结论:CMNa及DDP均具有放射治疗增敏作用,二者无明显差异,而CMNa组副作用更少.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将4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分为放射增敏组和对照组。两组放射治疗方法完全相同,鼻咽部DT68-72Gy/34—36次,6—7周,颈转移淋巴结DT68-72Gy34—36次,6—7周,颈部预防量DT56G/28次,5-6周。增敏组在放疗前0.5h静脉滴注甘氨双唑钠800mg/m,每周3次,至放疗结束。结果:放射增敏组和对照组鼻咽癌近期治愈率分别为90.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治疗可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而毒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4.
局部注射顺铂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疗增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顺铂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80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及胸部恶性肿瘤伴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大于 3cm、需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患者 ,分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注射顺铂放疗增敏组 (增敏组 ) 5 0例 ,同期单纯放疗组 (对照组 ) 30例 ,2组均用60 CO -γ射线或 6MVX线加 7~ 14MeVβ射线常规放疗 ,每周 5次 ,DT :2Gy/次 ,总量为 5 5~ 75Gy/5~ 8周。增敏组于放疗 2周即DT :2 0Gy后 ,顺铂 2 0~ 40mg(用 10~ 2 0ml生理盐水溶解 )淋巴结内多点注射 ,于每周五放疗后注射 1次 ,直到淋巴结完全消退或放疗结束后仍残留者继续注射 2~ 3次。结果 增敏组近期总有效率为 92 % ,淋巴结全消率为 80 % ;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为 73% ,淋巴结全消率为 43% ;2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放疗达PR及CR时的顺铂增敏比分别为 1.32和 1.2 3。结论 局部注射顺铂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疗有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疗后遗症112例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我院鼻咽癌放疗后112例患者的观察,探讨其发病因素,为尽量减少或预防鼻咽癌放疗后遗症寻求可能的途径。方法随访放疗后生存5年的鼻咽癌患者112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以6 MV直线加速器外照射。鼻咽部原发灶双耳前野照射共64例,部分辅以鼻前野照射4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均先以X线切线野照射40 Gy后,再垂直电子线照射20 Gy左右。结果颈部纤维化、口干、后组颅神经损伤与耳前野放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张口受限、听力损伤随放射剂量增加而增多。颈部纤维化的发生率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后遗症的发生与采用双耳前野,双耳前野 鼻前野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剂量应掌握在70 Gy左右为宜。如仍有鼻咽部的残留肿物,以腔内后装加量,或三维适形缩野推量为妥。在颈部剂量已达65 Gy而淋巴结消退不理想时,应考虑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好,或设野中野,以小野推量放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放射增敏剂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CO(NH2)2·H2O·)配合放疗治疗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及放 射反应的变化。方法 对66例头颈部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和常规放疗组。常规放疗组33例(对照组),常 规外照射总量DT60-70Gy/6-7周,每次2Gy,每周5次,均采用6MVX线照射。增敏组33例,外照射合并注射 用内给氧,外照射同常规放疗组;注射用内给氧给药方案:生理盐水100ml CO(NH2)2·H2O2 600mg/m2,静脉滴注 (2h),每周3次,点滴完即行放疗。结果 ①完全缓解率(CR)增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61%和33.3%(x2= 4.9272 P=0.026);差异有显著性。②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达到完全缓解时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26 和1.20(P=0.0282)。③放射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对头颈部鳞癌的放疗 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尚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长期疗效亦有待于追踪和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口腔反应.方法 62例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30例和常规放疗组32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下颈前切野放疗,缩野后改用面颈缩野及上颈部电子线放疗,放疗量:鼻咽部DT 70 Gy/2 Gy/35 F,颈部治疗量DT 70 Gy,预防量DT 50 Gy~60 Gy;调强放疗组鼻咽及上颈部采用全程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和锁骨上靶区采用颈前切野常规技术照射,治疗剂量95%PTV/60 Gy/2 Gy/30 F,95%GTV/70 Gy/2.12 Gy/33 F,腮腺受量V50%<35 Gy,下颈前切野放疗至DT 50 Gy~60 Gy.结果 调强放疗组的口干反应多为1级、2级,口腔黏膜反应多为1级、2级,无3级反应,而放疗组的口干反应多为2级、3级,口腔黏膜反应为2级、3级.调强放疗组的口干、黏膜反应明显轻于放疗组(P<0.05).结论 调强放疗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及口腔黏膜反应,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疗后遗症112例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我院鼻咽癌放疗后112例患者的观察,探讨其发病因素,为尽量减少或预防鼻咽癌放疗后遗症寻求可能的途径。方法 随访放疗后生存5年的鼻咽癌患者112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以6MV直线加速器外照射。鼻咽部原发灶双耳前野照射共64例,部分辅以鼻前野照射4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均先以X线切线野照射40Gy后,再垂直电子线照射20Gy左右。结果颈部纤维化、口干、后组颅神经损伤与耳前野放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张口受限、听力损伤随放射剂量增加而增多。颈部纤维化的发生率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后遗症的发生与采用双耳前野 双耳前野 鼻前野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临床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剂量应掌握在70Gy左右为宜。如仍有鼻咽部的残留肿物,以腔内后装加量,或三维适形缩野推量为妥。在颈部剂量已达65Gy而淋巴结消退不理想时,应考虑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好,或设野中野,以小野推量放疗。  相似文献   

9.
汉防己甲素配合放射线增敏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用于鼻咽癌放疗的增敏作用及其毒副反应。方法:11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放疗第1天开始服用汉防己甲素,每次40mg,每天3次,直至放疗结束,放疗采用6MV-X线常规分割外放射治疗,鼻咽部DT66~72Gy/33~36F/6~7w,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治疗量DT60~66Gy/30~33F/6~7W。对照组单纯放疗,其设野和剂量均同治疗组。结果:放疗结束后1个月鼻咽部MRI复查评价疗效,近期有效率治疗组为89.3%,对照组为69.6%,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放疗期间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口干、咽痛和消化道反应等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中汉防己甲素是一种理想的放射增敏剂,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汉防己甲素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增敏作用以及毒性反应。方法:将47例经明确病理诊断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分为放疗+汉防己甲素组(增敏组)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完全相同的常规放射治疗技术进行照射。鼻咽部照射剂量:70-76 Gy,35-38次,7-8周,颈部转移淋巴结照射剂量:66-70 Gy,33-35次,6-7周。增敏组在放疗期间每日使用汉防己甲素。治疗期内观察鼻咽部肿瘤和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变化情况,以及皮肤、口咽黏膜和唾液腺的毒性反应。结果:对照组和增敏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2.5%和91.3%,增敏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增敏组达到部分缓解(PR)和CR时的放疗剂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皮肤、黏膜和唾液腺的毒性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期间同步使用汉防己甲素能够提高肿瘤的完全缓解率,降低肿瘤达到PR和CR时的放疗剂量,且不增加皮肤、黏膜和唾液腺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