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何晓晖教授长期从事脾胃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学验俱丰,并在脾胃理论及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建树颇丰。治胃先治神理论作为其代表思想之一,临床上治疗脾胃病的疗效满意。我们跟随何晓晖教授临床学习以来,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今试将其通过调节情志以治疗脾胃病的经验简要介绍,以飨同道。1胃肠是情绪之镜脾胃居于中州,以灌四旁,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为全身气机之枢纽,调节气机的升降。气机升降逆乱  相似文献   

2.
慢性脾胃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它们虽各有特点,但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如胃脘胀痛、痞闷不舒、食纳减退、大便不调等。王惠兰老师认为脾胃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虚弱,针对该病机提出健脾为主治疗慢性脾胃病的观点,临床应用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韩碧群 《海南医学》1995,6(1):50-51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类质据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下水样而言。古有将大便清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样者称为泻。现在临床上统称为泄泻,泄泻是内科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引起泄泻病因很多,但是脾胃功能失调是泄泻的主要环节。因胃主腐熟水谷,牌上运比精微,如脾胃受病,则水百不能消化吸收,水及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运化.六i而下,以致泄泻.故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的说法。2·辨证施护原则2·IL护反护;正护.是泄泻的临床失现和它的本质相~致时.采取逆…  相似文献   

4.
张小萍,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50年,兼容并蓄,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尤对脾胃病颇有造诣。本文将其治疗脾胃病常用验方按方剂组成、功效、主治、方解、常用加减、验案举例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5.
单兆伟教授为国内著名的脾胃病专家,他师承有源,学验俱丰,医术精湛,选方用药严谨有度,特别是临床运用芸香科理气药具有自成一家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治泻十法     
泄泻又称腹泻,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胃肠道病证之一。泄者,泄漏之义,指大便稀薄,时作时止;泻者,指大便直下,如水倾注,病势急迫。两者微有不同,而病因病理相仿,故合称为泄泻。凡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命门火衰等原因,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大肠传导失司,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皆能形成泄泻,其病位以脾胃大小肠为主,而与心肝肾亦有关系。前人有“无湿不成泻”和“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的说法,治疗往往以健脾化湿为主。然人体素质有强弱,起居饮食有差异,外感寒湿暑热等不同的邪气侵袭,  相似文献   

7.
施奠邦分层辨治脾胃病经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中医研究院施奠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 5 0余载 ,治学严谨 ,博采众长 ,学验俱丰 ,分层辨治脾胃病尤具匠心 ,笔者有幸侍诊 ,现将施老分层辨治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临床上许多脾胃病病程迁延、病情复杂 ,症状极不典型 ,若单凭临床症状进行常规辨证施治 ,疗效往往不满意 ,常使医者感到棘手。在这种情况下 ,施老常审证求因 ,从病机演变过程中推理分析 ,将病机演变过程分为若干层次 ,如第一病机层次辨证疗效不显著 ,接着可从第二病机层次着手辨证施治 ,以此类推 ,即所谓分层辨治。分层辨治的方法另辟蹊径 ,使医者立法用药 ,做到胸有成竹…  相似文献   

8.
脾胃病是常见的多发病,其治疗的药物多种多样,患者多望名购药或以病选药,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或产生副作用。现对此病常用的中成药做一概述,以便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应用,以提高治疗脾胃病的疗效。一、实证1、肝胃气滞型临床表现:胸肋胀满,或脘腹胀痛,攻窜不定,痛连两肋,或引少腹,嗳气嘈杂,恶心,大便不畅,脉弦等,常因情绪改变而症状加剧。  相似文献   

9.
慢性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祖国医学称之为“脾胃病”,脾胃病是临床极为常见的虚实夹杂性疾病,其中以肝郁脾虚型为多,主要表现为:胸胁胃脘部憋闷胀痛不舒,嗳气,食欲不振,口淡无味,疲乏无力,大便不畅,或有恶心吐酸、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或沉弦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张锡纯学贯中西,学验俱丰,是近代著名的中医大家。后世对其著作研究诸多,著述甚繁,然而多从张锡纯的大气论入手,对其脾胃观鲜有系统论述。张锡纯重脾胃的思想散见于其著作中,少有直接论述,正是因为这一"隐而散"的特点,在总结论述时颇有难度。该文试从脾胃为大气生化之源、脾胃为升降出入之枢和脾胃病治疗特点三大方面对张锡纯的脾胃观进行论述,紧扣"动态"二字,旨在尝试构建其脾胃观,丰富对张锡纯学术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