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并以Em原头节攻击后探讨以上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8wk后,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18wk杀鼠取脾并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结论:泡球蚴感染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凋亡,而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感染鼠脾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CD4 细胞亚群显著增加,CD8 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CD4 /CD8 亚群比值明显升高;皮下注射组的CD4 和CD4 /CD8 亚群比值显著高于鼻腔内接种组.结论:CD4 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混合重组BCC-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对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蚴率,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混合疫苗接种组的减蚴率为45.29%~76.47%,血清IgG、IgG2a、IgG2b和lgE水平明显升高,IgG1和IgG3显著降低.结论: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途径,IgG、IgG2a、IgG2b和IgE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鼠后对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蚴率,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 疫苗接种组的减蚴率为45.29%~76.47%,血清IgG、IgG2a、IgG2b和IgE水平明显升高,IgG1和IgG3显著降低;疫苗接种组的脾CD4 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CD8 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CD4 /CD8 亚群比值明显升高.结论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途径,IgG、IgG2a、IgG2b和IgE以及CD4 T细胞亚群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冈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鼻腔内接种组的TNF-α水平高于皮下注射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l型反应,从而对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通过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鼻腔内接种组的TNF-α水平高于皮下注射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反应,从而对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CD4 和CD8 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最高水平.结论:CD4 T细胞亚群数目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 14-3-3疫苗免疫早期(2~6周)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重组BCG-EmⅡ/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和鼻腔粘膜接种免疫BALB/C小鼠8周后,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攻击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分离脾细胞,用ConA刺激培养16~18 h,然后用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脾细胞凋亡.结果:小鼠脾细胞原液组和ConA刺激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或P<0.01);每个ConA刺激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原液组(P<0.05或P<0.01);鼻腔粘膜接种组脾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P<0.01).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可抑制感染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增加CD4 T细胞亚群的数量,加强宿主抗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4~8周、2~8周、2~8周和6~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6、4~6和8周达最高水平。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质粒BCG-EmⅡ/3-10,探索泡球蚴病防治的新途径。方法:超声粉碎泡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EmⅡ/3-10抗原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CG,构建重组质粒pBCG-EmⅡ/3-10,电穿孔法将该质粒导入BCG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10。结果:经过PCR扩增鉴定、电泳证实获得的重组基因的大小和插入方向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多房棘球绦虫重组质粒BCG-EmⅡ/3-10,为进一步研究多房棘球绦虫重组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4—3—3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伟男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0):1103-1106,F0003
14-3-3是一个在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的酸性蛋白家族,主要以同源/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通过磷酸化丝/苏氨酸作用与靶蛋白或靶蛋白的两个结构域结合。七种不同亚型的高度保守的14-3-3蛋白与人类细胞中多种不同的信号通路有着密切的关系。14-3-3通过调节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在MAPK级联放大效应等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生  崔丽娟  曾妍  杨磊 《医学综述》2008,14(18):2753-2755
酪氨酸3-加单氧酶/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14-3-3蛋白)是高度保守的可溶性酸性蛋白家族,它们在细胞有丝分裂、生长、分化、增殖和凋亡等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14-3-3β蛋白在卡波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就14-3-3β蛋白的特性以及与卡波肉瘤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肺癌患者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14-3-3σ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与其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检测14-3-3σ基因mRNA在肺癌组织、正常肺组织及肺癌细胞株A549中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这些组织、细胞中14-3-3σ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14-3-3σ基因启动子在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发生甲基化的频率分别为51.11%(23/45)和17.39%(4/23)(2χ=7.229,P=0.007)。14-3-3σmRNA在正常组织中全部表达,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率为15.56%(7/45),且表达量低于正常肺组织(t=10.309,P<0.001),不同肿瘤病理分型(SCLC、NSCLC)之间14-3-3σmRNA有显著差异(t=5.256,P<0.023),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4-3-3σ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表达量下降密切相关(r=0.48,P=0.04).结论:在肺癌中14-3-3σ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下调或缺失有密切关系,在肺癌发生中14-3-3σ异常甲基化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具有抗癌活性的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为大环二萜化合物的合成做准备。方法 以异戊二稀为原料与溴化氢 (HBr)发生 1,4—加成 ,然后与苯磺酸钠发生取代反应。结果 经过二步反应 ,合成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体 3-甲基 - 1-苯砜基 - 2 -丁稀。结论 此合成路线原料易得 ,方法简便 ,为天然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3-戊酮为起始原料,经Mannich反应、手性拆分、Grignard反应等步骤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并对化学拆分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总收率为30.6%。结论 工艺改进后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同时也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人14-3-3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14-3-3。方法从胎脑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获得人14-3-3基因的全长cDNA,将其插入pCUm-T载体中;序列测定后,重组携带14-3-3基因的表达载体pcDNA3.1(+)-14-3-3。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PCR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重组质粒。结论成功构建了14-3-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14-3-3,为进一步研究14-3-3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进可能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化合物4-乙酰氨基-3-(3-戊氧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方法以间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酯化、硝化、催化氢化、烷基化、酰化及水解6步反应制备4-乙酰氨基-3-(3-戊氧基)苯甲酸。结果甲酯化收率86.9%;硝化反应采用硝酸/乙酸酐混酸作硝化试剂,收率23.5%;硝基还原用质量分数5%钯-碳作催化剂催化氢化,收率95.8%;烷基化反应中先使酚羟基与氢化钠成盐,然后再与3-溴戊烷反应,收率44.4%;酰化反应用DMAP作催化剂,采用向碎冰上倾倒反应液使产物析出的后处理方法,收率82.8%;酯水解中改用丙酮做溶剂,反应时间由15h缩短至4h,收率86.8%。各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确证。结论改进的反应条件缩短了反应时间,简化了后处理步骤,为今后该类流感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4-3-3σ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3-3蛋白是高度保守的可溶性酸性蛋白家族,近年的研究表明,它们在细胞有丝分裂、生长、分化、增殖和死亡等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14-3-3σ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可以与细胞内多种信号蛋白相互作用,促进DNA损伤后的细胞周期G2期阻滞,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异常,可能由p53突变或启动子CpG岛超甲基化引起,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该文作者仅就14-3-3σ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神经元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14-3-3ζ编码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克隆神经元信号传导蛋白质14-3-3ζ编码基因,以研究其在人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提取人脑胶质瘤细胞总mRNA,以其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扩增14-3-3ζ基因编码序列,将其插入pGEM-T载体,并用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的PCR进行鉴定。结果 RT-PCR扩增出一条约750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重组质粒的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的PCR获得了一条与RT-PCR大小相同的条带。经DNA测序证明所克隆的DNA片段与GenBank收录序列一致。结论 信号传导蛋白质14-3-3ζ重组pGEM-T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多房棘球绦虫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在BCG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多房棘球绦虫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在BCG中的表达.方法:将重组质粒pBCG-Em14-3-3用电穿孔法导人BCG构建rBCG,将含有重组子的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在收菌前3天每天45℃热诱导30min,然后对表达产物作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多房棘球绦虫pBCG-Em14-3-3在BCG中成功表达了Em14-3-3重组蛋白,在相对分子量为27KDa处可见明显的表达蛋白带,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11%.结论:多房棘球绦虫pBCG-Emi4-3-3能在BCG中高效表达,且能与鼠血清抗体发生特异结合,提示rBCG-Em14-3-3疫苗表达的Em14-3-3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