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合治疗69例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69例小儿脑瘫患者进行综合物理治疗。结果69例脑瘫患儿中基本治愈15例,显效28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66例。结论采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取得令人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以Bobath、Vojta、上田法等运动疗法综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30例。结果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结论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应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小儿脑瘫82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进行治疗.甲组用综合康复治疗和神经生长因子,乙组用综合康复治疗.分析两组小儿康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乙组小儿脑瘫总改善率高于甲组(95.1%比80.5%,P<0.05).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的PDI、GMFM均得到改善,其中乙组改善效果比甲组明显(P<0.05).结论:小儿脑瘫使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脑瘫改善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现代康复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选取痉挛型小儿脑瘫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现代康复法治疗,观察组行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现代康复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四肢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四肢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四肢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现代康复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效果优于单纯现代康复法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概况。方法:从临床针灸治疗脑瘫的不同方法中,总结目前针灸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情况。结论:针灸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疗效肯定,但要完善针灸与其它疗法的结合。临床应加强对各种综合疗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4例脑瘫患儿进行PT、OT及药物综合治疗.结果:164例脑瘫中156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95.12%.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肯定,患儿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都有了提高,增加了家人及患儿回归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瘫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102例小儿脑瘫患儿主要运用头针,配合体针、推拿、捏脊及康复手法和方法综合治疗。结果:102例患儿中,临床治愈11例,显效57例,有效31例,无效3例。有效率97.06%。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脑瘫,就是依据中医理论"标本兼治"的原则,使脑瘫患儿的智力、语言、运动、姿势和能力等障碍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小儿脑瘫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二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小儿脑瘫患者开展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矫正训练、针灸、推拿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共完成三至五个疗程。结果 128名小儿脑瘫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相关治疗。基本治愈37名,显效61名,有效20名,无效10名,总有效率为92.17%。结论综合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的疗效明显,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8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评治疗前后患儿发育商(DQ),进行比较疗效差异。结果观察患儿症状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DQ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应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有效率达9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方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内服,针刺体穴、头穴,耳穴压豆,推拿按摩配合功能锻炼的方法对36例小儿脑瘫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结果36例脑瘫患者,痊愈和显效17例,占47.22%,总有效率为77.78%。结论中药、推拿、针灸一体的中医综合疗法对小儿脑瘫具有显著作用,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智商和运动功能、生活质量,避免不良预后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疗效。适用于脑瘫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方法对128例脑瘫患儿采用常规理学疗法、药物治疗、高压氧疗、中医针灸、语言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疗效。结果&lt;6个月组患儿除1例外均治疗有效,7个月~1岁组有效率达93.75%,1~2岁组有效率达81.25%。&gt;2岁组,有效率达66.67%。各年龄组治疗前后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有提高,尤以小年龄组提高明显(P&lt;0.01),脑瘫的类型以痉挛型疗效最好。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明显,越早治疗康复程度越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文献,整理目前国内对痉挛性脑瘫的主要治疗方法,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应用,归纳总结,探讨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方法。治疗痉挛性脑瘫常使用中医的针灸、按摩、中药药浴、中医穴位注射与西医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且要尽早治疗,中药药浴(水药热浴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顶山地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儿科脑瘫门诊和脑瘫病区病例890例分为观察组450例和对照组440例。所有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病例中都采用西方医学Vojta疗法,Bobath技术和神经发育疗法(NDT),上田法作为基础康复疗法,治疗组加用捏脊、针灸、理疗、穴位封闭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的情况。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尉禹  关丽珍 《海南医学》2001,12(4):12-13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惊挛性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复习、整理1996年以来我院22例小儿惊挛性脑瘫行SPR的病例及随访记录.结果本组22例中有21例(占95.45%)惊挛明显解除;步态、肌张力、关节活动及运动功能改善19例(占86.36%);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SPR到目前仍是治疗小儿惊挛性脑瘫的一种较新且有效的方法.国内应用此方法近10年,更深入的研究有待于今后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性瘫痪(CP)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一般发生于出生前至出生后脑发育阶段,表现为一组以姿势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症候群。CP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已成为近年来亟待解决的儿童健康问题,该病严重威胁患儿的生长发育,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对CP患儿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提高康复疗效,减少患儿残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儿CP早期诊断相关生化指标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小儿CP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小儿脑瘫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脑瘫患儿中52例头颅CT阳性,CT异常率59.8%,其中脑萎缩19例,先天疾患14例,脑积水12例,脑软化灶4例,颅内钙化2例。结论: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脑瘫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 (脑瘫 )早期诊断中CT的作用。方法 对 94例小儿脑瘫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中 67例头颅CT阳性 ,CT异常率 71.2 8% ,其中脑萎缩最常见 (3 2 .98% )。临床类型中痉挛型最多见 (5 7.45 % )。不同年龄组中 ,年龄越小 ,CT异常率越高。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 ,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 ,在脑瘫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可致患儿终身残疾和寿命缩短。单纯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康复运动疗法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中的针灸、推拿、中药等疗法辨证施治调整人体气血功能,以求达到阴阳平衡,弥补了西医康复训练的不足。近几年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脑瘫取得显著疗效,可大大提高脑瘫患儿康复的可能性。该文拟整合近年来中西医对小儿脑瘫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法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科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脑瘫的康复中,中医传统疗法已受到广泛重视。中医药治疗脑瘫一般从整体调节出发,注重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渗透,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穴位注射及药浴等疗法,在促进脑细胞的功能代谢、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及促进肌肉和神经末梢的功能活动等方面取得良好的进展,并有效地提高了脑瘫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让脑性瘫痪患儿在得到躯体康复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社会、回归社会。方法对304例不同类型脑瘫患儿进行为期2~3年的社会适应行为调查,且进行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近远期研究。同时观察合并有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在不同药物控制前后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社会适应行为有显著性差异,而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并癫痫者需尽早控制,而且对抗癫痫药需进行选择。结论大部分脑性瘫痪患儿存在社会适应能力问题;对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观察和干预治疗已成为康复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