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术前麻醉采取氯胺酮,B组患者术前麻醉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进行.结果 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清醒时间以及躁动现象明显低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B组患者无任何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手术患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麻醉科急诊和择期进行腹部手术和四肢手术的90例患儿,年龄3~10岁,体重15~36kg,ASAI~II级,平均分为三组,90例患儿基础麻醉均用氯胺酮(2~6mg/kg)。A组:30例患儿进行上肢手术麻醉时,先采用肌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2~6mg/kg),而后辅助静脉缓慢追加小剂量芬太尼(辅助神经阻滞麻醉)。B组:30例患儿进行腹部和下肢手术时采用椎管内麻醉,麻醉药物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C组:30例患儿进行手术麻醉时,麻醉药物只是采用氯胺酮。注意记录A、B、C三组患儿的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氯胺酮的用量以及追加次数、芬太尼的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唤醒时间、肌肉松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麻醉后,A组、B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的水平都比C组患儿低(P<0.05),并且手术中,没有发生体动、呼吸困难情况,术后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A、B组的患儿比C组患儿苏醒的时间短、手术后的氯胺酮用量也很少,A、B两组追加的次数更少,并且肌肉松弛情况和止痛的效果都良好。A、B两组较C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观察手术中、手术后A、B组和C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可知: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单纯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相比较,前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儿中选出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完全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完全清醒时间、睁眼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患儿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清醒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杨青云 《吉林医学》2014,(25):5631-5632
目的:探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区域麻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试验组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剂量及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麻醉剂使用量、手术唤醒时间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在小儿区域麻醉中,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01至2012-01于我院进行腹部及四肢手术,年龄在5-15岁的患儿1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儿均采用氯胺酮进行基础麻醉,A组50例患儿均为上肢手术,先采用肌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2-6mg/kg),然后静脉缓慢小剂量芬太尼,B组患儿50例均为腹部和下肢手术,采用椎管内氯胺酮及芬太尼亚麻醉剂量麻醉。C组患儿50例整个手术过程中均采用氯胺酮连续麻醉。分别记录各组患儿麻醉前5min、麻醉后10min、麻醉后30min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手术时间、唤醒时间、药物用量、麻醉效能参数、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三组患儿麻醉起效前HR、MAP、RR、SpO2四项生命体征,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起效后10min、30min时A、B两组HR、MAP、RR三项指标均优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但前两组SpO2值低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及芬太尼联合使用能够减少前者用量,降低其蓄积作用对患儿影响,同时增强麻醉及镇痛效能,减少麻醉起效及唤醒时间,但必须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3年8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唤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活动、心理情绪及躯体生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在辅助小儿麻醉区域的麻醉效果明显,术后唤醒时间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随机选取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患儿,将其分为试验组静脉滴注与参照组。前者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芬太尼麻醉,参照组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术后,试验组静脉滴注的心率、平均脉动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均要显著小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区域麻醉中,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芬太尼的方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在患儿区域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治疗的患儿80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患儿仅接受氯胺酮单一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氯胺酮使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氯胺酮使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患儿区域麻醉中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麻醉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  相似文献   

9.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儿童区域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短小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于术前常规禁饮食并肌肉注射阿托品,对照组患儿先予以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手术过程中可再次追加氯胺酮首次麻醉剂量的1/2-1/3以维持麻醉;实验组患儿首先予以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术中静脉开放后先予以芬太尼1-2μg/kg进行诱导,随后予以0.1%氯胺酮2-4mg.kg-1.h-1、5-10mL/h微量泵输注,之后剂量维持在2-8mL/h。结果:实验组在体动或睁眼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以及完全清醒时间三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躁动评分方面,实验组AONO评分为(2±1.0)分,对照组为(3±1.4)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氯胺酮麻醉,患儿麻醉后苏醒较快,生理干扰较少,且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小儿中小型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接诊的13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试验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对患儿进行麻醉。分别在术前、术后对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胺碘酮用量、呼吸不畅、躁动及精神异常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儿呼吸不畅、躁动及精神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试验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进行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良好,优于单独使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醉前应用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0例,A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mg/kg,总量不超过2.5mg;2min后静脉注射氯胺酮0.15mg/kg,总量不超过10mg,5min后行硬膜外穿刺。B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方法同A组;观察注药前、注药后5、10、20、30min,心率、血压、血氧饱合度,患者对硬膜外穿刺的配合程度,两组患者术中使用芬太尼情况,术后24h随访,患者对麻醉操作的遗忘情况。结果A组注药后心率、血压下降(P<0.05),B组心率、血压升高(P<0.05)。A组患者配合硬膜外穿刺操作明显好于B组(P<0.01);A组使用芬太尼患者明显少于B组(P<0.01);A组对麻醉操作遗忘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有很好镇静、遗忘、镇痛作用,无呼吸抑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海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1-62,68
目的分析观察小儿手术中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的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实施下肢和腹部手术的86例患儿中随机抽取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一氯胺酮麻醉,另6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结果观察组患儿区域麻醉中的芬太尼用量、氯胺酮用量、氯胺酮追加次数、唤醒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均比对照组患儿显著降低(P〈0.05),平均动脉压也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且肌松状况良好,对照组偶有不良反应,无肌松状况。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的区域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长托宁、力月西作为氯胺酮麻醉前用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复合力月西(咪达唑仑)作为麻醉前用药,在小儿氯胺酮麻醉中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及镇静程度和麻醉苏醒期的精神反应情况。方法40例3~6岁患儿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每组20例,均行氯胺酮静脉麻醉。纪录各时点的MAP、HR、SPO2,观察患者用长托宁或阿托品复合力月西后的镇静程度和苏醒期的精神反应情况。结果2组病例用药后的镇静程度及麻醉苏醒期的精神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MAP与基础值比较。阿托品组用药后HR明显增快,MAP升高(P〈0.05);长托宁组HR、MAP基本不变。氯胺酮麻醉后,阿托品组HR显著增快,MAP显著升高(P〈0.01),长托宁组HR、MAP略有上升,但不显著(P〉0.05),其中HR未超过基础值。结论长托宁或阿托品复合力月西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前用药,均可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苏醒期的精神反应,但长托宁可使患儿HR、MAP保持稳定,较阿托品更适合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的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各32例,分别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组、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氯胺酮组患儿采用5 mg/kg氯胺酮肌注麻醉,七氟醚组通过面罩吸入七氟醚实施麻醉,复合组在七氟醚组的麻醉方法基础上,于切皮前辅助采用0.2μg/kg舒芬太尼进行缓慢静注。结果:氯胺酮组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压(MAP)值在麻醉诱导和切皮期分别与七氟醚组及复合组同一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和MAP值在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与复合组的HR、SpO2和MAP值在同一时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胺酮组、七氟醚组、复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渐次降低,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进行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麻醉具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以往氯胺酮对患儿中枢神经的刺激与影响,同时可以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及苏醒期的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氟芬合剂、羟丁酸钠、异丙酚分别联合氯胺酮在小儿脑室分流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4 5例ASAⅠ~Ⅱ级的患儿随机分为 3组 ,氟芬合剂组 (A组 )、羟丁酸钠组 (B组 )和异丙酚组 (C组 ) ,3组均复合氯胺酮。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和循环呼吸相关指标及麻醉恢复期睁眼和清醒时间。结果  3组麻醉有效率10 0 % ,显效率 :A组 93%、B组 86 7%、C组 10 0 % ;心率和收缩压 :B组高于A、C两组 (P <0 0 5 ) ;3组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血氧饱和度 :A组在诱导后 5~ 10min内出现极显著差异 (P <0 0 1) ;麻醉恢复期苏醒时间 :C组明显短于A、B两组 (P <0 0 1)。结论 经比较B、C两组均能安全用于小儿脑室分流术静脉麻醉。在稳定循环和术毕清醒时间方面 ,C组更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骶管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小儿发育性髋脱位(DDH)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实施DDH矫正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35)与B组(n=25)。A组采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B组采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B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A组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LACC)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随访期,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DDH矫正术中,于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能获取较好的麻醉效果,减少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组,B组为单纯氯胺酮麻醉组。观察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毕之SBP、DBP、HR、RR、SpO,;氯胺酮的用量;清醒时间(手术结束至患儿睁眼、能应答之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哭闹等发生情况。结果B组切皮时SBP、DBP、HR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也明显高于A组同时点(P〈O.05)。氯胺酮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毕清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B组均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有效的和安全的,不仅可减少术中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加快患儿苏醒,而且可降低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小鼠氯胺酮麻醉复苏后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氯胺酮作为麻醉用药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24只ICR小鼠按两阶段交叉试验设计方法分为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氯胺酮组小鼠予以100 mg/kg氯胺酮腹腔注射(ip)麻醉,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ip处理,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小鼠寻找隐匿台的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搜索能力.结果氯胺酮组与对照组间逃避潜伏期及空间搜索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逃避潜伏期总的趋势逐渐缩短(P=0.013).结论:尚不能认为氯胺酮麻醉复苏后存在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