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晋青  尤玉红 《黑龙江医学》2009,33(3):194-19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1年以上(透析时间24个月~8年不等)透析充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的数值。结果血液透析前,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为22.13±1.04,而透析后的含量为8.39±2.67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血液透析可以增加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维持血液透析C反应蛋白升高的同时,同型半胱氨酸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Hcy、hsCRP升高,可以作为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含量,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动态血压变异性( BP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测定IMT,按IMT厚度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并检测24 h动态血压、血Hcy、血清hsCR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IMT斑块组血清hsCRP、Hcy及BPV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y、hsCRP、以及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脂,微炎症状态及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影响。方法选择70例透析患者,治疗前行颈动脉B超探查,结果示36例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根据颈动脉斑块阴性阳性,平均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选择健康人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相关检测。结果治疗后高通量透析组(high flax hemodialysis,HFHD)较普通血液透析组(commom hemodialysis group,HD)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β2微球蛋白(β2-M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下降(P0.05);HFH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小(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改善长期血透病人微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超敏CRP浓度和颈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9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超敏CRP(hs-CR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及颈总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按颈总动脉IMT分成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超敏CRP(hs-CRP)水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血尿酸水平与超敏CRP(hs—CRP)浓度和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结果血尿酸、hs-CRP与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有关。结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测定颈动脉IMT、hs-CRP浓度、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200例,检测血Hcy、血脂四项、血尿酸等生化指标,以彩色多普勒检查是否形成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为观察组,未形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Hcy、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H型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4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非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斑块位置及类型,计算斑块积分并测量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病程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合并脑梗死及冠心病构成比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Hcy、空腹血糖(FBG)、HDL-C、年龄及高血压病程有相关性.结论: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肾脏风湿科治疗的72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并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其中IMT增厚组57例,IMT正常组15例,比较不同颈动脉IMT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IMT增厚组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分别为(13.43±2.35) mg/L、(27.15±3.69)μmol/L,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的(7.81±1.37) mg/L、(17.17±2.2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424、0.615,P<0.05)。结论血清hs-CRP、Hcy水平可反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同时做颈动脉彩超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膜,根据超声特征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内膜异常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年龄、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FBG、UA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血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中颈总动脉内膜和UA、TG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IMT的变化与血UA的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UA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降血压的同时应重视血UA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出血继发性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脑岀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86例急性脑岀血患者按入院时的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高Hcy组,分别在治疗第2天,第7天、第14天测定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期行头部CT检查,动态观察血肿及其周围低密度灶的变化,并按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状况.结果 急性脑出血高Hcy组患者各时点血清hsCRP 、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Hcy组(P<0.05),脑血肿周围的水肿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高于正常Hcy组(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仅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可能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促进血清hsCRP、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加重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测定53例1年以上透析充分的MHD患者的ABI、Hcy、hs-CRP.结果 53例MHD患者中21例ABI<0.9,低ABI组年龄(P<0.05)、hs-CRP(P<0.01)、Hcy(P<0.01)显著高于正常ABI组,Alb明显低于正常ABI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BI与年龄、hs-CRP、Hcy负相关,与Alb正相关.结论 微炎症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参与了MHD患者的动脉硬化和外周血管病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1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病人中20%~40%会发生糖尿病肾病,水平在30~299mg/24h的持续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最早期阶段,也是CVD(心血管病)的显著标志之一,合并微量蛋白尿的病人常常会发展为临床蛋白尿(≥300mg/24h),并在数年内陆不出现肾小球滤过率(GFR)持续下降,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就很高。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Osler, the legend, the man and the influenc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9.
20.
冠心病是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三架“马车”,其中又以介入治疗发展最为迅速,成为缓解心绞痛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重要治疗手段。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技术源于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经过无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使介入器械得到巨大进步和发展,先后经历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同时介入治疗适应症亦不断扩大,几乎囊括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展望未来,伴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内超声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生物可降解支架成为下一代支架治疗的新希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